微信平台优化急救接诊程序在AECOPD患者 院前急救中的应用

2022-01-08 09:09陈秋华孙意红贾淑娟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1年20期
关键词:微信优化症状

陈秋华 孙意红 贾淑娟

聊城市传染病医院急诊科 252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以气流阻塞、肺损伤为特征的支气管慢性炎性反应,发病隐匿、死亡率高〔1〕。当患者处于急性发病期时,由于支气管炎症加重、痰液阻塞,导致患者通气量严重不足,出现气短、呼吸急促、咳嗽痰多等临床症状,表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极易引发患者呼吸衰竭或心力衰竭,导致死亡〔2-3〕。因此,对AECOPD患者行及时有效的急救护理干预是救治过程的重要环节〔4〕。现代医疗的发展离不开信息化手段,基于微信平台优化急救接诊程序的院前急救护理模式已广泛应用在多种疾病的院前急救中〔5-6〕。通过微信平台优化急救接诊程序,能有效提高院前急救护理质量,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治疗时间,提改了救治的成功率〔7〕。该院于2018年4月起,实施基于微信平台优化急救接诊程序的建设工作,在AECOPD患者院前急救方面,取得良好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聊城市传染病医院收治的AECOPD患者96例,根据急救接诊流程优化时间分为观察组(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45例)和对照组(2018年4月至2019年5月,51例)。观察组男28例,女17例;年龄58~72岁,平均(65.48±5.21)岁;病程1~4年,平均(2.15±0.43)年。对照组男31例,女20例,年龄59~78岁,平均(67.43±7.36)岁;病程1~5年,平均(2.38±0.79)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临床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①临床检查符合《AECOPD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4年修订版)》中有关AECOPD的诊断标准〔8〕;②患者性别不限,年龄≥18岁;③处于急性加重期,病情进展性加重。排除标准:①经检查存在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患者;②患有精神疾病,存在严重意识或心理障碍者;③存在其他呼吸系统疾病患者;④已出现COPD相关并发症患者。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通过常规急救接诊程序进行院前急救护理。120急救中心接到急救任务后迅速赶往现场,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生命体征等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采取急救措施。采用面罩给氧方式,改善患者的缺氧状况,若出现呼吸停止现象,需给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对痰多、咳痰无力患者,需立即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建立静脉通道,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甲强龙,40 mg)静脉推注治疗,密切关注患者的呼吸系统体征;待患者呼吸障碍改善后,将患者转运至医院,提前联系科室,做好急诊抢救准备。

观察组采用经微信平台优化后的急救接诊程序进行院前急救护理,实施步骤包括:①微信平台的建立:建立该院呼吸内科、120急救中心、急诊科室、医院驻社区门诊参与的专科救治微信群,利用微信平台对AECOPD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传输共享。②运行流程:接到急救电话后,由医院驻社区门诊部及时赶往患者家中,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生命体征等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将患者基本信息、临床症状、呼吸指标等上传至微信平台,由医院医师调取患者档案,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和用药情况,提前联系相关科室,开启绿色通道,做好急诊抢救准备;120急救中心医护人员赶往现场后配合社区门诊医师做好急救工作,将急救过程实时上传至微信群,联系协调相关专家,共同会诊;待患者呼吸障碍改善后,转运至医院,对患者进行诊治。

1.4 观察指标

①急救效果:主要包括抢救时间、通气完成用时、静脉通路建立用时和急救成功率。②生命体征:记录两组患者经急救护理后呼吸频率、心率和血氧饱和度。③比较两组患者急救护理后的症状评分。采用改良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量表(CAT)〔9〕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评分,该量表包括咳嗽、 喘息、胸闷、咳痰、呼吸困难、紫绀、睡眠和精力8项内容,采用5级评分法(1~5分)进行评分,满分为40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症状越严重(<10分为病情轻微、10~20分为中等,20~30分为严重,>30分为非常严重)。④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住院期间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呼吸衰竭等。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急救效果比较

观察组院前急救时间、通气完成用时、静脉通路建立用时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急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急救效果比较

2.2 急救前后两组患者呼吸频率、心率和氧饱和度水平比较

急救前,两组患者的呼吸频率、心率和氧饱和度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救后,两组患者的呼吸频率和心率较急救前明显下降,氧饱和度明显上升(均P<0.05),且观察组的呼吸频率低于对照组,氧饱和度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急救前后两组患者呼吸频率、心率和氧饱和度水平比较

2.3 急救前后两组患者症状评分比较

急救前,两组患者的CAT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救后,两组患者的CAT评分均较急救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的CAT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急救前后两组患者CAT评分比较分)

2.4 急救后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急救后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AECOPD是导致患者肺病功能恶化、并发肺性脑病、出现休克或窒息、住院率及死亡率上升的重要因素〔10〕,因此,高效、科学、标准的急救护理方案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疾病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重要手段之一〔11〕。AECOPD患者的院前急救是AECOPD救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任远等〔12〕对AECOPD患者行优化后的院前急救护理,发现高效的急救措施显著降低了AECOPD患者入院后的住院天数、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进一步表明高效的急救护理能提高疾病的救治率。结合当前我国微信平台应用广泛、操作简便的特点,该院建立了呼吸内科、120急救中心、急诊科室和医院驻社区门诊参与的专科救治微信群,利用微信平台实现了患者急救资料的传输共享,进一步优化了院前急救流程。

本研究结果显示,优化后的急救接诊程序能有效缩短AECOPD患者的急救时间,提高急救成功率。观察组患者在拨打急救电话后,由医院驻社区门诊部医师及时赶往患者家中,有效缩短了患者等候急救的时间;将患者的临床症状、生命体征等基本信息上传至微信平台,多方会诊,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和用药情况,能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急救方案,保证各项护理工作的有序进行,缩短了早期干预时间,进而提高了急救成功率〔13〕。本研究表明,优化后的急救接诊程序能有效改善AECOPD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命体征。微信平台的建立,促进了专科科室与其他救治区域的合作,强化了院前急救护理的流程,充分调动了多方位的医疗资源,为患者提供了科学、高效的护理方案〔14〕。此外,微信平台的使用也提高了医护人员之间的沟通效率,通过对患者临床资料的实时采集,提升了急救的准确性与有效性〔15〕。本研究中,两组患者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不良反应,但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医护人员在实施急救过程中护理流程不熟悉、患者因呼吸障碍产生心理应激反应等原因有关。

综上所述,在AECOPD患者院前急救中利用微信平台对急救接诊程序进行优化,能明显缩短急救时间,改善AECOPD患者的体征和临床症状,提高急救成功率。本研究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未对AECOPD患者进行长期跟踪随访,在后续研究中将会探究其对AECOPD患者预后的影响。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微信优化症状
有症状立即治疗,别“梗”了再抢救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民用建筑防烟排烟设计优化探讨
关于优化消防安全告知承诺的一些思考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可改善咳嗽症状的两款药膳
微信
夏季猪高热病的症状与防治
微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