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对高校学生进行海姆立克急救法的科普教育为依托提高居民的健康素养

2022-01-08 07:29刘琳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2年1期
关键词:海姆气道高校学生

刘琳

[摘           要]  目的:通过以高校学生为依托来提高居民对海姆立克急救法的认知程度,最终实现健康素养的提升。方法:借助问卷星及微信公众号平台以“初调查—科普教育—再调查”三段式的形式展开调研活动。结果:科普教育后调查对象对海姆立克急救法的认知程度有所提高(P<0.05),但传播意愿则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以对高校学生进行海姆立克急救法的科普教育为依托来提高居民的健康素养现实可行。

[关    键   词]  高校学生;海姆立克急救法;健康素养;调查分析;科普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01-0085-03

健康素养是指个人获取、理解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正确决策,以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1]。健康素养促进工作是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素养包括六类健康问题,其中的安全与急救素养关乎常见的现场急救及逃生技能,能够指导居民在灾难、事故、伤害、疾病面前开展自救与互救[2]。气道异物阻塞是指异物误吸进入呼吸道而导致气道完全性或不完全性阻塞,重型患者可窒息而死亡[3]。目前世界上公认的标准抢救措施是以海姆立克急救法(Heimlich Maneuver)为基础的一系列冲击法[4]。海姆立克急救法在我国的普及工作远远落后,笔者主张结合我国国情,先着重对高知识、高素质的高校学生开展科普,并以学生为依托来进一步提高居民对该急救法的认知程度,最终实现提升健康素養的目的。

一、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参加“闲说急救”微信公众号平台微信端“自救互救,你我共行动”科普教育活动的所有微信用户。

(二)调查方法

本次调研活动借助互联网以“初调查—科普教育—再调查”三段式的形式展开。初调查阶段,通过问卷星网络平台编辑问卷,再以二维码的方式发放;再调查阶段,在微信平台组织选项,以投票的方式进行。调查的目的是收集调查对象在科普教育前后对海姆立克急救法的认知与意愿,初调查时还要囊括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科普教育阶段,有效结合各种素材(视频、图片、文字等),通过表演、示范等各种方法以普及海姆立克急救法。将科普教育推文推送至微信公众号所有关注对象并被转发朋友圈,所有微信用户均可匿名参与。

(三)调查内容

参照文献自行设计问卷,围绕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身份、专业)、对海姆立克急救法的认知状况及传播意愿展开调查。

(四)评价指标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包括身份与专业,其中身份分为高校学生与非高校学生,专业分为医学专业与非医学专业。调查对象对海姆立克急救法的认知程度分为2个级别(见表1)。

(五)统计分析

评价指标均为二分类资料,用频数和构成比进行描述统计,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组间比较,上述所有统计学处理采用统计软件SPSS 26.0版,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基本情况

共获取518条初调查数据、494条再调查数据用于统计分析。科普教育前的518个调查对象中,高校学生330(63.71%)人,非高校学生188(36.29%)人,医学专业266(51.35%)人,非医学专业252(48.65%)人(见图1)。

(二)认知状况

科普教育前的518名调查对象对海姆立克急救法的认知状况如下:不了解的有116人、了解的有223人、较为了解的有148人、非常了解的有31人,初级认知共339(65.44%)人,高级认知共179(34.56%)人。科普教育后的494名调查对象对海姆立克急救法的认知状况如下:不了解的有41人、了解的有186人、较为了解的有218人、非常了解的有49人,初级认知共227(45.95%)人,高级认知共267(54.05%)人(见图2)。对比科普教育前后调查对象对海姆立克急救法的认知程度,发现调查对象在科普教育后对海姆立克急救法的认知优于科普教育前(P<0.05)(见图3)。

(三)传播意愿

科普教育前的518名调查对象对海姆立克急救法的传播意愿如下:愿意的有515(99.42%)人、不愿意的有3(0.58%)人。科普教育后的494名调查对象对海姆立克急救法的传播意愿如下:愿意的有481(97.37%)人、不愿意的有13(2.63%)人。对比科普教育前后调查对象对海姆立克急救法的传播意愿,发现传播意愿在科普教育前后无明显改变(P>0.05)(见图4)。

三、讨论

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并实施《“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将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作为健康中国建设主要指标之一,并提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2030年达到30%的目标[5]。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结果显示:2020年,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已达23.15%。由此可见,我国居民健康素养还有待提高。

气道异物阻塞好发于儿童以及老人[6]。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及脑卒中患病的增多,老年人气道异物阻塞的发病率连年攀升。常有老年人发生气道异物阻塞因没有得到及时且正确的急救而死亡的事件发生。大脑对缺血缺氧性损害的耐受时间仅仅只有5分钟,能否在最短的时间内解除梗阻,重新提供氧,将直接决定气道异物阻塞患者的生死。重视对该法的普及,提高民众应对气道异物阻塞的自救互救能力,进而提高居民的健康素养是刻不容缓的。

本次调研使用网络问卷,从笔者身边的高校学生着手,采取滚雪球抽样,先对学生进行调查,再由学生通过转发微信朋友圈以达到推广问卷的目的。调研中,对比了调查对象在科普教育前后对海姆立克急救法的认知程度与传播意愿,统计结果显示,科普教育后调查对象对海姆立克急救法的认知程度有所提高(P<0.05),但传播意愿则无明显改变(P>0.05)。调查对象科普教育后的传播意愿未有提高,主要源于科普教育前愿意传播的人数比例就已经高达99.42%,难有继续提高的空间了,也不排除是调查对象在历经科普教育后全面认识了海姆立克急救法,体会了急救的紧迫与精准,反而担心误人性命而心生畏惧不敢轻易传播。总之,最终的结果证实了以对高校学生进行海姆立克急救法的科普教育为依托来提高居民的健康素养现实可行。

本次调研严谨细致,但不可避免会存在不足。调研冠以“自救互救,你我共行动”的称号,志愿参加科普教育活动的调查对象对安全与急救的关注度偏高,调查对象难免存在选择偏移。开展的是“初调查—科普教育—再调查”三段式的调研,流程相对繁杂,存在调查对象中途退出的情況。对帮助推广调研的部分学生采取了激励手段,不排除会引发同一调查对象多次填写的可能。由于无法进行全方位、全覆盖的激励,所以样本量不够大。

我国居民学习急救的热情普遍不高,既往培训的效果也不尽如人意。本着高效率、低成本的考虑,笔者主张从激情高涨的高校学生着手,先对高校学生开展海姆立克急救法的科普教育,帮助学生掌握自救互救的能力,借助分布广泛、助人为乐的学生来承担守护居民的任务。高校学生学习并掌握海姆立克急救法,不仅是为了能够在危急时刻有所帮助,还为了将急救知识的普及转化为一场以当代大学生为链接的全民运动。每个高校学生,作为今天的祖国花朵、明天的国家栋梁,都要勇于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将急救相关的知识、理念、技能与亲人、朋友、同学分享、传播,让海姆立克急救法遍布人间,为家庭减少伤害,为社会减轻伤残。鼓励高校学生传播急救知识、分享急救理念,实现以学生为依托,完成海姆立克急救法的普及工作,如此循序渐进、以点带面、以少带多来提高居民的健康素养。同时也呼吁政府和相关部门顺应客观形势的需要,加大宣传力度与财政投入,共同努力做好海姆立克急救法的科普工作,为迎接社会老龄化带来的挑战未雨绸缪。

参考文献:

[1]郭克强,李宇阳,郁希阳,等.家庭社会资本通过健康素养对健康状况影响的路径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21(10):1249-1253.

[2]李月碰,陈沁,王雪惠.厦门市思明区2019年居民健康素养监测调查分析[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21, 27(1):93-95.

[3]气道异物梗阻的急救程序[J].中国社区医师,2009(15):45.

[4]杨帅.海姆立克急救法[J].中国灾害救援医学,2019(7):468.

[5]陈东.《“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背景下广西高校体育发展的新思路[J].广西教育,2019(12):80-81.

[6]谭杜勋,丛美炎,唐协武,等.上气道异物阻塞的急诊救治体会[J].中国急救医学,1999,19(5):308.

◎编辑 栗国花

猜你喜欢
海姆气道高校学生
精细化护理管理对人工气道患者气道湿化、并发症的影响
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学习百年党史”学习满意度与行为意向研究
教育部开通高校学生资助热线
“海姆立克急救法”发明者病逝
“急救之父”海姆立克辞世,世上救人最多的医生走了
“正当红”的德国赛道霍根海姆
严惩诱骗高校学生参与传销的组织者
基于三元交互理论的高校学生创业风险控制策略研究
不同气道内湿化对气道切开患者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