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思考和对策研究

2022-01-15 22:13林屹博孙翠萍
安家(校外教育) 2022年14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初中

林屹博 孙翠萍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化改革,教育已经不单单成为学生学习知识,考取分数的重要过程,同时也成为学生在不同的受教育阶段针对不同年龄逐步完善自身能力成长与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手段。针对这一具体教育需求,为实现教育的最终目标,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当今教育中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中,从根本上帮助学生建立健全美好人格。从历史与发展两个角度,帮助学生在和平年代的受教过程中,养成居安思危、艰苦奋斗的伟大理想,并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不断指引,将文化内涵与道德法治相结合,发扬在今后的学习与成长过程中,将优秀传统文化深深植根在学生们的骨子里与精神中,不断实现学生的综合素质成长。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我国教育一直以来都是国家非常重要的问题,农村相比城市学校教育资金和设备都会较为落后。因此国家更加重视农村教育问题,不只是专业学科的教学,思想观念对学生更加重要,特别是初中学生身体和心理都在急速成,教师更应该对学生的德育成长工作加强,德育工作中单一的教学,而是大的范围,在德育教学中我国传统文化的教学占很大一部分,对此,希望可以在结合农村具体教育环境的前提下,帮助学生建立起道德与法治学习的基础框架,最终实现教育本质问题在农村教育环境中的解决,以此进一步提升农村初中学生的整体教育素质,为学生创造有利于成长的受教环境。

一、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育现状

(一)教育资源局限性导致的课程形式单一

随着近年来,我国对于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投资的逐渐加大,已经使农村整体的教学环境得到了实质性的提升,但针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来说,教师所能获得的教育资源有限,在对学生学习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处理时,往往因为无法向学生展示更多的与课程相关的资料,导致学生绝大多数的知识主要来源于教师的讲授,同時因讲授让学生了解到的相关佐证类资料的有限性,导致学生整体的理解与感受仅保存在接触与了解的阶段。针对中华优秀文化融入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因地制宜,从农村现有条件角度,丰富课程形式与教学活动,从而让学生产生更深层次的课程理解与文化归属感。

(二)农村习俗与传统文化的碰撞,造成的理解出入

对于传统文化来说,其主要的起源地来源于我国不同民族区域的村庄。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逐步深入,农村的开放程度与经济发展程度都有了一定提升,但就人均受教育水平来说,还处于参差不齐的主要阶段中,不少区域因经济发展劣势,留守儿童占区域比重的绝大多数。而初中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念的主要形成阶段,对于逐步产生的个人意识与道德观念,需要在有人引导的情况下,稳步进行,但现阶段由于农村部分习俗的保留,学生在具体学习与理解的过程中,难免出现偏差,导致自我价值观念形成的并不完整,故此,待解决的第二个问题就是优秀传统文化与良好风俗的教学实践统一问题。

二、中华优秀传统古文化融入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对策

(一)教师应结合实际,树立起将传统文化融入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理念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与合作者,在教育资源有限的客观条件下,应当首先树立起自身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累与底蕴。在注重以教材为载体的前提下,注重将书本中所涉及的优秀传统文化知识进行深入挖掘,在有限资源的情况下,借助智能手机或其他信息技术设备,为学生在持续的学习中提供更多的额可参考依据,可以是视频、音频、动画的形式。并以此不断丰富课上与课下的教学活动与教学形式,在尊重学生主体学习地位的前提下,注重以引导方式,让学生自己通过课下的询问与自主的积累,用传统文化中的深层精神内涵,不断丰富自己。通过让学生在课上课下进行的引导式教学,让学生立足于农村环境优势,身临其境,从身边乡土文化入手,树立保护家乡,保护和传承家乡传统文化的意识,在实践中不断丰富教学手段与教育资源累积。

(二)注重课余实践的教育累积,帮助学生培养完善的文化归属感

传统文化的教育并非一朝一夕,对于学生的整体教学工作来说,针对传统文化的深层次底蕴,还需将课上教学的具体内容通过课余实践活动加以理解与领悟,以九年级上册第五课第一部分《中华文化根》的内容为例,可以让学生针对教材中的实例,在周末或假期时间,查询有关甘肃博物馆中有关中国传统文化记载与经历的具体部分,教师可组织假期讨论会或着辩论赛,让学生从文化传承的角度出发,谈谈自己的看法与心得,并从中迁移出更多的历史文化脉络来,让学生从启发与引导中产生天然的学习兴趣,知道自身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逐步形成。

三、结束语

针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融入来说,更重要的是立足乡村的美好环境中,将碎片时间进行有效整合,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将课上知识进行充分的实践,并以实践结果不断丰富自身,满足不断全面的成长需求。

参考文献

[1]郭延军.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对策[J].新课程·中学,2019(8).

[2]毛丽红.浅析如何通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弘扬优秀传统文化[J].教育科学,2020(04).

本文系平凉市教育科学"十四五"2021年大中小幼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专项课题《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农村初中学生道德与法治课教育的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2021]PLSZZ089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初中
生活化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应用
德育教育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课堂教学
关于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
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培养学生公民意识的实践探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机制研究
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