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小学音乐律动课堂的方法之我见

2022-01-15 22:53孙莉娜
安家(校外教育) 2022年14期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方法

孙莉娜

摘要:音乐是一门视听的艺术,它可以传递真善美的意境,荡涤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启迪人的智慧。作家雨果先生曾说过,“人类的智慧掌握着三把钥匙,一把开启字母,一把开启数字,一把开启音符,知识和幻想尽在其中。”所以,强调音乐的审美价值体验,帮助学生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促使学生学会感受音乐美,创造美,就成为了目前迫在眉睫的音乐教育问题。律动课堂的构建或可突破当前音乐教学的障碍,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音乐;律动课堂;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更是打通交流区域限制的一个重要方法,当语言不通时,音乐可以传递情感的信息,这便是音乐的魅力所在。小学音乐新课标提出,“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律动教学的方法可以有效调动孩子们的课堂参与兴趣,并发散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智慧,深化孩子对美的创造力。因此,本文分析了律動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策略,希望可以借此实现寓教于乐,打造高效音乐课堂。

一、律动教学法简述

律动,简单来说,就是将人的肢体动作与音乐的节奏联系起来,让律动的参与者,借由肢体的各种语言,与歌曲的作者形成情感的共鸣,比如,鼓掌打拍子、跺脚打拍子或者简单的手指操舞蹈动作等等,这些都是律动的表现。而律动教学法,则指的就是音乐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学习,让学生跟随教师的指导,借助多种的肢体动作表现音乐的节奏和理解,传递学习者所认知的信息,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韵律感,韵律感是歌曲所传递信息的重要形式之一,它可以通过人的一些肢体动作,来表现出来。乐器的演奏者,就是通过感知背景音乐的节奏,来将韵律感借由手指敲击打击乐器、按压管弦乐器或者是借由口腔吹奏管弦乐器等来表现出来的。

二、律动教学的积极作用

对小学生实施律动教学,其积极作用主要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其一,是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思考深度,以及对音乐节奏的敏锐感知和把握能力。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是推动世界,以及是知识进步的源泉。”,当学生处于律动的状态下,思维是高速运转的,学生会凭借歌词以及旋律的轻快或者是紧促感,想象出某些曾经经历的生活画面或者从未经历过的画面,这种想象和联想,就是人类创造的开端。其二,律动教学法的使用,还可以充分展示出某些学生的表演天赋。律动教学模式下,充分将学习的动态与静态进行了结合,尤其是舞蹈,每一个扬起的手臂的动作、脚尖踩踏的动作以及扭腰、旋转的动作等,都需要和歌曲的节奏完美迎合。实践证明,有的学生确实可以通过律动训练做的很好,很出色。基于此,探索行之有效的律动教学课堂构建方法,就显得非常重要。

三、小学音乐律动课堂的构建策略

(一)律动教学由浅入深,积累学习信心

随着新课程改革工作的相继深入,一些以往不曾见到的教学方法开始出现在课堂中,律动教学就是教学新法的一种。作为新的教学方法,在适用的过程中,要本着尊重学生客观学习规律的原则,由浅入深,层层深入,步步为营,如此,学生才能逐渐适应新的律动课堂。否则,教师刚开始就像学生介绍一些律动教学的新概念、新知识,那么,对小学生来说无疑是理解起来有困难的。

具体来说,在选择律动歌曲实施教学时,最好是先以一些简单、节奏变化不太明显的歌曲作为导入口,让学生可以根据欢快的音乐结合肢体动作表达喜悦的感觉,根据低沉的音乐表达思念、悲伤或者苍凉的感觉,如此,学生积累了这些律动学习的经验,逐渐树立心理的自信,那么,音乐教师再教学一些复杂、难度较高的歌曲时,学生就不会表现出恐惧、紧张和害怕的情绪。

(二)律动教学激发学生参与兴趣

在小学音乐课中实施律动教学法,构建律动课堂,更有助于激发孩子们的律动参与兴趣。有些乐理知识,比如,指导学生认识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以及休止符、反复记号等,这些乐理知识就具有很强的概念性和抽象性,不利于学生理解和接受,而学生如果看不懂这些乐理知识,自然也就不会形成良好的识谱、唱谱能力,此外,如果是有创作歌曲兴趣的孩子的话,学不会乐理知识,更是创作歌曲道路中的一道障碍。

但,这些乐理知识在律动课堂的优势下就会迎刃而解。比如,为了让学生认识各个音符之间的时值长短差异,教师就可以在多媒体上出示一些以前学过的歌曲的部分简谱,如《牧歌》、《杨柳青》、《哦,十分钟》、《月亮月光光》等,让学生通过拍手、跺脚等方式,感受各个曲目的节奏的变化的快慢,变化快的歌曲,就很可能是八分音符或者十六分音符,而变化慢的很可能是全音符或者二分音符,这样通过律动的方式,增强了课堂感知节奏变化快慢的乐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大大消除了乐理学习的枯燥性和单调性问题。

(三)律动教学提高学生音乐想象力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共同繁荣的国家,我们有五十六个民族的兄弟姐妹,其中很多少数民族有自己的传统音乐文化,我们称之为“民族风”。人音版四年级上册的第九课“马头琴声”中,就有表现和歌颂蒙古族的歌曲。音乐教师可以借助一些少数民族的传统乐器或者是通过电子琴的拟声功能,模拟蒙古族的传统民族乐器的声音,来构建载歌载舞的律动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比如,以《我是草原小骑手》为例,教师就可以通过电子琴演绎马头琴的琴声,要求学生闭眼聆听,想象自己是一名骄傲的蒙古小骑手,驾乘一匹骏马在草原上飞驰的景象,通过扭腰、手拉缰绳等动作,表现草原驰骋的景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综上,律动课堂的构建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大亮点,也是激发学生音乐课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想象力、联想力、创造力的关键。针对律动课堂如何构建的问题,本文简述了一些方式、方法,希望可以给志同道合者提供些许参考,也让小学音乐律动教学更加完善,实现师生相长。

参考文献

[1]卢琪.小学音乐教学中体态律动应用状况研究[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1(02):114-115.

[2]周昕.初探小学音乐教育中体态律动教学的应用[J].科幻画报,2021(01):273-274.

[3]杨小琴.浅析律动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有效应用[J].天津教育,2021(02):132-133.

猜你喜欢
小学音乐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实用型中医人才培养中慕课教学方法的探讨
文言文教学方法实践初探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