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背景下医务人员对免疫功能受损儿童疫苗接种意见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2-01-19 03:25邓鹏飞杨天周芬张桦杨丹丹刘文敏王卫平王琦璋薛曹怡费怡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2年1期
关键词:肝移植医务人员传染病

邓鹏飞,杨天,周芬,张桦,杨丹丹,刘文敏,王卫平,王琦璋,薛曹怡,费怡

1. 上海市浦东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复旦大学浦东预防医学研究院,上海 200136;2.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上海 200127

免疫功能受损儿童是指因先天性和(或)后天性因素导致自身免疫系统受损的儿童,因免疫功能受损,其传染病发病风险为健康儿童的6 ~10 倍[1-2]。资料显示,免疫功能受损儿童及时接种疫苗能有效控制传染病发病风险[3-4]。2019 年年底开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以下简称“新冠”)疫情席卷全球,给全球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害[5]。由于新冠疫情导致大部分儿童接种门诊暂时关闭,严重影响了儿童常规疫苗接种覆盖率,同时,目前缺乏针对免疫功能受损儿童完整、操作性强的接种指南,导致免疫功能受损儿童疫苗接种更加困难[6]。医务人员作为预防接种判断的重要人群,其疫苗接种建议对受种对象疫苗接种抉择有直接作用[7]。

本研究通过对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血液肿瘤科、仁济医院肝移植科的肝移植科、唐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医务人员对免疫功能受损儿童疫苗相关信息知晓途径,分析其疫苗接种判断的相关因素,为免疫功能受损儿童疫苗接种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 1 研究对象及抽样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式,对2020 年1—6 月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血液肿瘤科(171 人)、仁济医院肝移植科的肝移植科(180 人)、唐镇和三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19 人)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470 份。

1. 2 调查方法及内容 采用经专家咨询设计的调查问卷,以问卷星扫描方式进行填写,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一般人口学特征(年龄、户籍、文化程度、性别等)、疫苗接种意见和疫苗相关知识知晓途径等。

1. 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 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3 组及以上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分类变量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医务人员对免疫功能受损儿童接种判断的影响因素,以判断是否接种Y 为因变量(不能接种= 0,能接种 = 1),年龄、性别、户籍、文化程度等为自变量,纳入标准为0. 05,排除标准为0. 10 进行模型拟合,以P < 0. 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 1 医务人员基本情况 共发放问卷470 份,回收中有效问卷462 份,有效率为98. 30%;其中血液肿瘤科、肝移植科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有效问卷回收率分别为98. 25%、97. 22%和100. 00%。医务人员年龄为(29. 84 ± 46. 46)岁,中位数为30岁;男性 45 例(9. 74%),年龄(31. 82 ± 9. 23)岁,女性 417 例(90. 26%),年龄(29. 63 ± 48. 81)岁;户籍来源中,本市362 例(78.35%),外来100 例(21.65%);文化程度中,博士28 例(6.06%),硕士75 例(16.23%),大专或本科347 例(75.11%),大专以下12 例(2.60%)。见表1。

表1 医务人员一般特征比较Tab. 1 Comparison of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medical staff

2. 2 医务人员疫苗能否重新接种相关信息知晓途径在患儿病情是否需要进行重新补种的不同信息途径中,通过网络途径判断能重新接种、不能重新接种、不确定接种的医务人员分别为105 例(53.30%)、87 例(49. 43%)、34 例(38. 20%),未通过网络途径判断能重新接种、不能重新接种、不确定接种的医务人员分别为 92 例(46. 70%)、89 例(50. 57%)、55例(61. 80%),是否通过网络途径判断重新接种疫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 05)。国内外文献信息来源中,通过国内外文献途径判断能重新接种、不能重新接种、不确定接种的医务人员分别为134例(68. 02%)、83 例(47. 16%)、29 例(32. 58%),未通过国内外文献途径判断的医务人员分别为63 例(31. 98%)、93 例(52. 84%)、60 例(67. 42%),是否通过国内外文献途径判断重新接种疫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 05)。见表2。

表2 医务人员对免疫功能受损儿童疫苗能否重新接种相关信息知晓途径分析Tab. 2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medical staff′s ways of knowing information about whether children with impaired immune function may be vaccinatel

2. 3 医务人员接种判断相关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显示,科室类型、疫苗相关工作时间和患儿病情不稳定是医务人员判断免疫功能受损儿童能否接种的影响因素(P 均 < 0. 05),其中科室类型和患儿病情不稳定是医务人员判断免疫功能受损儿童能否接种的危险因素,疫苗相关工作时间是医务人员判断免疫功能受损儿童能否接种的保护因素。

将单因素有意义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 分析,结果显示,疫苗相关工作时间和患儿病情不稳定是医务人员判断免疫功能受损儿童能否接种的影响因素(P 均 < 0. 05),其中患儿病情不稳定(OR =4. 106)是医务人员判断免疫功能受损儿童能否接种的危险因素,疫苗相关工作时间越长(OR=0.447)是医务人员判断免疫功能受损儿童能否接种的保护因素。见表3。

表3 医务人员对免疫功能受损儿童疫苗接种判断的Logistic 分析Tab. 3 Logistic analysis of medical staff′s judgment on vaccination of children with impaired immune function

3 讨 论

截止2022 年1 月11 日,全球确诊新冠患者超过3. 09 亿例[8],新冠疫情不仅对全球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影响,同时,由于儿童接种门诊暂时性关闭,导致儿童常规疫苗接种率显著下降,虽然采用补种策略和社会动员改善了疫苗接种状况[9-10],但免疫功能受损儿童因自身状况和临床治疗等因素,该人群疫苗接种一般需经临床评估,并在部分门诊才能完成接种[11],其常规疫苗接种覆盖率仍不理想。

研究显示,免疫功能受损儿童NK 细胞、T 淋巴细胞亚群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显著低于健康儿童,淋巴细胞和细胞因子的下降可能是该人群术后感染的重要因素[12-13]。研究发现,由于临床治疗容易引起免疫功能受损儿童嗜中性白血球和疫苗免疫获得的血清抗体滴度下降,同时,经免疫抑制治疗后,儿童免疫功能重建需经历数月甚至更长时间,导致该人群传染病感染风险明显高于健康儿童[14-15]。流行病学实践证明,疫苗接种是预防传染病最科学高效的措施;通过疫苗接种,部分疫苗免疫功能受损儿童的免疫效果与健康儿童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能有效降低传染病的发病风险[16]。因此,对于高危儿童,及时接种疫苗对其传染病预防具有重要作用。

由于免疫功能受损儿童特殊的机体状况,该人群疫苗接种多需经临床评估后进行,同时,医生疫苗接种建议对免疫功能受损儿童家长疫苗接种决定有直接影响[17]。本研究发现,疫苗相关工作时间和患儿病情稳定性是医生疫苗接种判断主要影响因素,这与国外研究相似[18]。患儿病情稳定性差,说明患儿疾病自身状态较差,易造成偶合反应或引发疫苗预防接种不良反应,是医务人员疫苗评估的主要依据;同时,医学本身是一门经验学科,随着工作时间增加,医务人员的预防接种评估经验逐渐丰富,其疫苗接种评价更加权衡疫苗与传染病发生风险进行判断。从医务人员疫苗接种信息途径来看,医务人员通过国内外文献与会议培训方式知晓疫苗接种相关知识差异较显著,说明会议培训和文献学习是医务人员疫苗接种信息更有效的接收方式,也是医务人员信息素养提升的重要途径。因此,后续医务人员疫苗接种相关知识健康干预可结合该方式进行设计。

本研究单因素分析显示,科室类型为危险因素,但多因素分析未发现该指标有统计学意义。笔者分析,血液肿瘤科和肝移植科作为免疫功能受损儿童常见的科室,其医务人员在免疫功能受损儿童免疫水平方面评估的临床经验相对丰富,同时,该医务人员更清楚免疫功能受损儿童的免疫状况,了解该类儿童的传染病感染风险较健康儿童更高,因此,血液肿瘤科和肝移植科医务人员在免疫功能受损儿童疫苗接种方面更倾向于接种;另一方面,社区医务人员是疫苗接种的执行者,对免疫功能受损儿童免疫状况评估能力较弱,同时,由于“疫苗事件”增加了医务人员的职业压力和舆论风险[19],社区医务人员对免疫功能受损儿童疫苗接种更加保守。由于本研究调查样本量相对有限,同时,免疫功能受损儿童作为特殊接种群体,其疫苗接种评估受儿童病情变化和既往疫苗接种不良反应等影响较大,易造成科室类型在多因素分析时无统计学意义。

新冠肺炎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染性强、重症患者死亡率高等特点[20],经全社会共同努力,国内疫情得到快速控制,但由于家长心理恐慌焦虑和人际关系敏感、疫苗评估预约数量有限等问题[21],导致免疫功能受损儿童疫苗接种评估和接种的难度增加,严重影响该人群疫苗接种覆盖率,导致其传染病发病风险逐渐增加。因此,可借鉴远程医疗技术进行远程或线上评估方式[22],改善疫苗接种评估效率;其次,针对已完成评估的儿童,可通过主动预约及时进行疫苗接种;再次,加强医务人员和接种门诊工作人员的相关培训,尤其对工作时间小于3 年的医务人员,通过会议培训和文献交流途径进行健康宣教;最后,增加门诊接种时长和开设疫苗补种专场等方式,提高该人群疫苗接种率。

综上所述,医务人员疫苗接种判断主要根据自身从事疫苗相关工作经验和患儿病情状况进行评估,其中,会议培训和文献学习是医务人员获取疫苗相关知识的主要途径。随着国内新冠肺炎疫情逐渐控制,病情稳定的儿童应尽快进行疫苗评估,及时完成疫苗接种;同时,应加强接种门诊消毒管理和体温检测,强化网络预约引导,改善线下门诊拥堵状况,降低疾病传染风险。

猜你喜欢
肝移植医务人员传染病
如何提高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措施执行率
延续护理在肝移植患者术后出院自我管理中的临床分析
儿童秋冬季传染病的预防
福建:通过全国首个关于尊医重卫的决议
中央出台措施进一步关爱医务人员
切实关爱疫情防控一线医务人员
中国传染病十年新趋势
天津完成全国首例供受体双“镜像人”亲体肝移植
传染病
宠物可能带来的传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