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官话洪巢片的入声变异

2022-01-20 03:25唐志强
关键词:单字官话声调

唐志强

(安徽大学 文学院,安徽 合肥230601)

江淮官话是北方方言区的8种官话之一。江淮官话主要分布在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浙江5省,含108个县市,总人口约8 605万人[1]。江淮官话内部分洪巢、泰如、黄孝三片,其中洪巢片是江淮官话地理分布最广、人口最为集中的一片。洪巢片主要分布在江苏和安徽两省境内,总人口约5 526万人[1]。与其他官话比,江淮官话的突出特征是保留独立的入声调类。江淮官话三小片入声状况不同:(1)洪巢片一个入声,高而短,有喉塞尾;(2)泰如片有两个入声,阴低阳高,有喉塞尾;(3)黄孝片有一个入声,调长如舒声,无喉塞尾[2]。本文讨论洪巢片入声。选择5个方言点:江苏境内的扬州、南京、盐城及安徽省境内的合肥和芜湖。以各方言点市区话为研究对象。

一、实验说明

本文基于EGG信号,采用语音实验技术研究江淮官话洪巢片入声单、双字调系统。实验步骤及语料采集如下:

(一)实验步骤。(1)对EGG信号进行预处理,采用低频滤波及小波降噪技术,以获得有用信号,提取有效数据。(2)用Praat软件标注,语音样本的声调承载段,并提取标注段时间信息。(3)基频数据通过EGG.exe软件的25%水平线法和Matlab软件的时间归一程序提取。(4)归一基频数据,T值公式为(lg x-lgmin)/(lgmax-lgmin)[3],其中x为测量点,min为最小值,max为最大值;T值转换五度值遵循界域和斜差策略[4]。

(二)语料采集。单字调60字样本,含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5个调类,每类12个例字。双字调分入声与舒声、入声与入声组合两类。入声与舒声组合有[入声+阴/阳/上/去]和[阴/阳/上/去+入声]8类,每类12例词,共计96例。洪巢片入声只有一个,为能更细致考察入声演变,在入声与入声组合中,按中古音来源分清入和浊入,分别用数字“7”和“8”表示。细分为7+7、7+8、8+8、8+7四类,每类12例词,共48词。因此,入舒与入入共有144样本。每方言点4位发音人共计单字调240个样本、双字调576个样本。

(三)发音人信息。发音人选择原则:12周岁之前在当地生活,家庭语言环境单纯,没有长期外出经历,小学及以上文化水平,能够说地道的当地方言。每个方言点均有4位发音人,老青两代各分男女,本文分别称为老男、老女、青男、青女,5个方言点共计20位发音人。

二、江淮官话洪巢片入声单字调与双字调

表1为洪巢片江淮官话入声单字调。表中“1”表示阴平,“2”表示阳平,“3”表示上声,“5”表示去声,“7”表示入声。洪巢片入声只有一个,为能更细致考察入声演变,在入声与入声组合中,按中古音来源分清入和浊入。

表1 江淮官话洪巢片入声单字调

5个方言点入声双字调见表2和表3。表2、表3中,第二行发音人后的数字为各自入声单字调调值。每表各列12双字组,入舒、舒入与入入各4组。前字入声有入舒与入入8组,后字入声有舒入与入入8组。

表2 苏属江淮官话洪巢片入声双字调

表3 皖属江淮官话洪巢片入声双字调

从表2和表3可以发现,入声进入到双字组中并不是单一地固守其单字调调值,会发生变化。大体有两类,一是连读变调,二是连调变异。双字组中入声调值较其单字调调值发生改变,即视为入声变调。入声变调遵循当地方言变调规则为连读变调。入声变调与固有连调规则不合的为连调变异。弄清入声调值变化的动因有助于揭示其演变规律。

三、江淮官话洪巢片入声变异

与单字调比,洪巢片官话双字调式中的入声有两种变化:(1)改变调型,如由单字调的5变为54;(2)调型不变音区变,如由5变作4,本文分别称作Ⅰ型与Ⅱ型;还有不变的(与单字调相同),称作零型。即与单字调比,洪巢片官话双字调中的入声有零型、Ⅰ型、Ⅱ型三种类型。

入声调值的变化因本方言连调规则和自身系统发展两方面所致。遵循连调规则的变调是语音变调。而语音变调是单层音变,其作用是调节发音[5]。那么连调变异的作用是什么,如果是调节发音,为何又与普适的连调规则相异?连调变异在调系中若零星出现,或许是个人发音的衍生,但若成规模出现,就是一种新生的变化了,即连调变异。离析出双字调中入声的变异,有助于探寻其演变轨迹。

因此本文研究思路是,先对入声调值变化进行归类,其次找出哪些变化遵循连调规则,确定连调变异的入声。最终根据连调变异入声推衍出入声演变的轨迹。

(一)入声变调计量

以表2为据,以方言为单元,分老年与青年来计量各方言点三型变调的比重。计算公式:(X÷64)×%。X为表4“个数”栏里的数值,即三型变调的实际数目,64为该方言舒入与入入组合的总数(含老年与青年)。

计算结果见表4。每方言后附列入声位于前后字时的三型变调数。

表4 江淮官话洪巢片入声变调三类型数据及百分比

先看扬州。表4数据显示,扬州方言老年和青年入声变调类型均含零、Ⅰ、Ⅱ三型,老年倾向于Ⅰ型(21.94%),而青年也倾向于Ⅰ型(20.3%)。再看入声所处位置的变调差异。前字入声集中于Ⅱ型(32.8%);后字入声集中于Ⅰ型(39.1%)。总计数据显示,扬州方言入声变调以Ⅰ型为主(42.2%)。

扬州方言双字调变调规律是:“两字组的后字一律不变调,两字组前字有的变调,有的不变调。”“入声在入声前,由4短调变为53短调,在其他声调前不变调。”[6]王世华、黄继林等(1998)将入声调值拟为5,本文根据实验结果,入声调值拟为5。本文中入声与入声组合时,入声前字调值为54或53均视为遵循了连读变调规律。本文入声单字调据实验拟为5,与王世华、黄继林所拟调值4有异,因此,入舒组合中入声调值5,入入字组的前字调值53(或54)均视为符合连调规律。这两类入声调值为零、Ⅱ二型。剔除此二类,其余三类为连调变异:(1)入入字组前字的零型;(2)非入入字组前字的Ⅱ型。(3)Ⅰ型。

南京。表4数据显示,南京方言老年入声变调有零、Ⅰ二型,而青年有零、Ⅰ、Ⅱ三型,老年侧重于Ⅰ型变调(29.7%),而青年倾向于零型变调(23.4%)。再看入声所处位置差异的变调类型。前字集中在零型变调(32.8%),后字集中在Ⅰ型变调(35.9%)。总计数据显示南京方言入声变调以Ⅰ型(46.9%)、零型(43.8%)为主。

南京方言双字调变调规律是:“后字从不变调,前字可能受后字影响而变调。”[7]入声与舒声组合,入声为前字或者后字,入声均不变调;入声与入声组合,前字入声调值由5变为3,后字入声调值不变[7]。因此入入组合中前字调值为3,入舒组合中入声调值为5均符合连调规律。这两类入声调值为零、Ⅰ二型。剔除此二类,其余三类为连调变异:(1)入入前字的零型;(2)非入入前字为3的Ⅰ型;(3)Ⅱ型。

盐城。表4数据显示,盐城方言老年、青年入声变调类型均含零、Ⅰ、Ⅱ三型,且老年与青年均侧重于零型变调。两者所占的比重分别为28.1%、32.8%。

再看入声所处位置差异的变调类型。前字集中在零型变调(39.1%),后字集中在零型(21.9%)和Ⅱ型(21.9%)。

盐城方言入声双字组连调规律是“入声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发生变调”[8]。可见盐城方言入声的遵循连调规则的类型即为上述的零型,因此盐城方言中入声发声连调变异的比重为Ⅰ、Ⅱ二型所占比重和,计算结果为17.2%+21.9%=39.1%。

合肥。表4数据显示,合肥方言老年、青年入声变调均有零、Ⅰ、Ⅱ三型,但侧重点不同。老年侧重于Ⅰ型(26.6%),而青年侧重于Ⅱ型(35.9%)。再看入声所处位置不同的变调类型。前字集中在Ⅱ型变调(35.9%),后字集中在Ⅰ型变调(26.6%)。总计数据显示合肥方言入声变调以Ⅱ型(54.7%)为主。

合肥方言入声双字组连调规律是:“入声与阳平(或上声、入声)组合,前字调值由4变为21,并失去入声喉塞尾,后字入声调值不变。”[9]本文根据实验得出的入声单字调调值有两类:4和5。本文将入声与阳平、上声、入声组合,前字入声调值为32视为遵循连调规则。上述处理的理据是《安徽省志方言志》中入声与阳平、上声、入声组合,前字入声调值为21,在整个声调系统中为最低降调。同理本文将入声在与这些调类组合时产生的最低降调视为受连调规则制约。因此入声与阳平、上声、入声组合,前字调值为32,入声处在其他位置维持其单字调调值符合连调规律。这两类入声调值为零型、Ⅱ型。剔除这二类,其余三类为连调变异:(1)入声与阳平、上声、入声组合时前字入声的零型;(2)非入声前字(入声与阳平、上声、入声组合时的入声前字)的Ⅱ型;(3)Ⅰ型。

芜湖。表4数据显示芜湖方言老年、青年入声变调均有零、Ⅰ、Ⅱ三型,但侧重点不同。老年侧重于Ⅱ型(28.1%),青年侧重于零型(28.1%)。再看入声所处位置差异的变调类型。前字集中在Ⅱ型变调(28.1%),后字集中在Ⅰ型变调(21.9%)。总计数据显示芜湖方言入声变调以零型(42.2%)、Ⅱ型(40.6%)为主。

芜湖方言的连调现象是:“后字入声只调整音区,不改变曲拱。”[4]因此入声处在后字位置,调值为4;入声处在前字位置,调值为5均符合连调规律。这两类入声调值为Ⅰ、零二型。剔除此二类,其余三类为连调变异:(1)入声后字零型;(2)入声前字的Ⅰ型;(3)Ⅱ型。

各点入声变异的比值不一,表明江淮官话洪巢片内部入声呈现出地理上差别。从各点入声变异的比值看,入声在双字组中发声的变异不是刚刚起步,而且变异已经达到一定程度。

(二)入声变异分析

从前文分析可知,江淮官话洪巢片部分方言点入声单字调调值呈现出两分的情况。而入声进入到双字组中,各方言点入声连调变异的比重也不同。结合入声单字调调值分类情况及入声双字调连调变异的比值,可得出洪巢片入声地理分布上的差异,而入声地理分布的差异可投影出入声历时变异的阶段。

先看入声单字调调值。从表1可以看出,洪巢片入声单字调调值基本为5,但已经出现调值4。可以发现扬州、南京、芜湖三地入声调值均为5,盐城、合肥入声单字调调值为4和5。入声单字调调值的两分,表明在单字调系统中,入声已经开始变化。基于此,洪巢片入声变异的途径应是:扬州、南京、芜湖→盐城、合肥。那么入声单字调的演变途径应是5→5,4。再看入声连调变异的比值。盐城(39.1%)<南京(57.8%)<扬州、芜湖(64.1%)<合肥(74.9%)。单从入声双字调连调变异的比值看,盐城似乎刚刚启动。其实不然。上述分析可知,盐城方言入声单字调调值已经两分,4人中已经有3人调值为4,表明入声单字调调值已经快完成5→4的过渡,而扬州、南京、芜湖三地入声单字调变化还未启动。因此盐城入声的变化应处在扬州、南京、芜湖前面,而盐城入声双字组连调变异远远小于合肥,所以其变化应在合肥后面。基于上述分析,可归纳出洪巢片入声演变的轨迹,见图1。

图1 江淮官话洪巢片入声演变阶段轨迹

从图1可知,入声调值变异呈现为三个阶段。南京处在阶段一,入声调值开始变异,扬州、芜湖处在阶段二,入声调值正在变异;盐城、合肥处在阶段三,入声调值加速变异。而“扬州、芜湖已经有长化的征兆,盐城开始长化,南京、合肥正在长化”[10]。可见入声的调值变异阶段与时长变异阶段并不完全一致。

将上文分析的连调变异入声的调值进行归类,并统计每类调值出现的频次,结合图2入声的演变阶段,可以推衍出入声演变的轨迹。表2和表3中字体加粗标记的调值即为入声连调变异调值。统计连调变异入声调值的频次,见表5。

表5 江淮官话洪巢片入声连调变异调值频次统计

上表中第一列加下划线数值为入声遵循连调规则所产生的调值。这类调值也充当了连调变异调值。将各方言点频次最高的用黑体加粗。那么可知各点入声变异最常用调值。扬州方言入声连调变异使用频次最高的为4,南京为4,盐城为45,合肥为43,芜湖为54。我们再将每类调值在洪巢片中入声连调变异使用的频次求出,频次最高的为4,其次为5,再其次为54;45、43、34使用次数也在10次以上。

基于上述分析,可得出各点方言入声变异的主要路径。扬州入声变异的主要有两条途径:5→4及5→54。南京入声的变异的主要途径为5→4。盐城入声变异的主要途径为5/4→45;合肥入声变异的主要途径为5/4→43,34;芜湖方言入声变异的主要途径是5→4。图2显示了入声演变的三个阶段,我们将反映在地理差异上的变化视为历时变化,于是得出入声变异的历时路径,如图2。

图2 洪巢片入声演变历时路径

分析这条演变路径不难发现,其中有一条路径贯穿了整个阶段,即5→4路径。这条路径应是洪巢片入声目前变异的最主要手段。从前文的分析,我们知道,各点入声变异的比重不一,这说明了在入声调值变异时,各点发生的程度不一样。如南京入声主要变异为5→4,5→45。而合肥则进一步发展,路径的底端已经为43和34,甚至在合肥老女、青女中已经产生调值3。调值3的出现意味着入声演变路径进一步拓展。入声连调变异采用了音区调整和改变曲拱两种手段。在调整音区上,入声在整个调域中完成由高频向低频的转变,如5→4→3。高频意味着发音时喉头的上升以及声带紧张,这显然费力。而入声在音区上的降低,一方面为生理调节的机制(发音省力),一方面受制于入声改变曲拱的操作。改变曲拱的入声变异会产生两类调值:一类升调,一类降调。升调产生的原因是入声在声调系统中本是高调,可是演变的趋势逐渐对其蚕食,从起点开始消磨,然而这种消磨还未完成就受制于入声高调的制约,最终形成升调,尾点高于起点。这种演变的路径在音区层级上会有表现,如5→55,4→45,3→34,洪巢片入声未发现调值55,但是按照入声演变的途径,会产生55调。安庆方言入声调值为55,便是对这个空白的补充。另一类降调。降调是入声演变的必经路径,因入声在声调系统中居于最高层,向上已经没有调节的空间,只能转向低纬的操作,完成入声变异的需求。该演变在音区的各层级上也有表现,如5→54(53),4→43(连调变异中未见3→32,32调为连调规则产生调值)。降调的演变路径符合音高降势的制约[11]。我们很难判断横纵两条演变路径的时间先后顺序,洪巢片入声变异的纷杂局面应是这两条路径同时作用的结果。

四、结 语

本文着眼于江淮官话入声单、双字调,归纳了入声变调的三种类型,并统计了洪巢片入声连调变异所占的比重。依据连调变异比值的大小,同时结合入声单字调调值,归纳出江淮官话洪巢片入声发展的三个阶段。根据每一阶段连调变异的调值,推衍出洪巢片入声演变的模式。本文认为洪巢片入声演变同时受制于横纵两条路径,两条路径的先后顺序尚无法判断。文章从系统内部考察入声的变异,进而对入声的演变进行推衍。然而语言的变异应是内部因素(系统内部)和外部因素同时作用的结果,因材料所限,未作外部因素对入声变异影响的考察。因此外部因素造成的入声变异现象可能不合本文入声演变的路径。

猜你喜欢
单字官话声调
声调歌
拼音宝宝扛声调
坐着轿车学声调
单韵母扛声调
《汉字的特点与对外汉字教学》读后记
论计算机字库单字的著作权保护
字体侵权的认定及民事责任的承担
《通鉴释文》所反映的宋代单字音特殊变化
俗话说,官话说
官僚不除,官话难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