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的思考

2022-01-23 19:12高清平
时代商家 2022年2期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

高清平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入,内控的建设是行政事业单位面临的重要课题。内控的建设不仅可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与公共体系资金的有效相结合,还能保证资金的合理利用和发挥,从而使行政事业单位在社会职能中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本文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评价体系、信息化管理、预算资金的监管及内控人员的综合素质、业务提升等重要环节进行研究,旨在以小窥大。通过认真分析发现漏洞,针对漏洞提出相应的建议,从而更好的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建设的健康稳定发展。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对策

加强内部控制建设,不仅是提高行政事业单位整体治理水平的内控策略,更是为了更好的保障各行政事业单位稳定运行的基础。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的重要意义

(一)内控机制可以保障财务信息的准确性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建立,要能更加突出各部门之间的紧密吻合度和有效的衔接度,要做到部门之间各个岗位职责的相互监督和制衡,从而保障了财务信息的准确性。

(二)内控机制有利于防范廉政风险的发生

内控机制的有效建立,梳理细化岗位分工,合理规避岗位不相容带来的内控风险,强化主要部门之间的相互制衡和监督,加大执行环节的追究力度,及时查清问题所在,最大限度的杜绝工作中的漏洞和薄弱环节,做到有的放矢的识别、衡量、检测与控制,避免出现不合理制度盲区,提高各项制度的程序化和常态化的健康稳定。

(三)内控机制的建立是保证资金安全有效运行的重要体系

内控制度的完善运转,可以全面监测到财务资金的各项经济指标,有效评估财务指标数据是否真实有效,降低了财务的预警风险,保证资金来源的优化配置,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资源浪费,保证了财务管理的经济效率。各部门的工作效率也会随之提高,这样既增强了各部门积极参与内控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进一步对各项制度中的不足和缺点进行了补充,优化了管理创新和机制创新的可控性和实效性。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管理效率不高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在内控中虽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会计信息、会计数据及会计分析仍然缺乏全面性和系统性,会计信息的变动,是记录会计核实过程和结果的重要载体,是反映财务状况的重要依据,如果内控制度在会计信息中建立不完善,财务人员只是流于制度表面形式,那将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会计秩序混乱,资产流失,资源配置不合理、信息共享相对缺乏等一系列问题。很多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对财务内控体系不清楚、不了解,岗位设置人员不明确,财务人员编制设定少,财务水平又参差不齐,工作信息量繁重之际,各部门之间形成“各自为政,各行其是”的局面,导致各部门工作人员无法及时与财务人员部门积极衔接沟通,单位的内控制度的管理形同虚设,增加了内控工作的难度。

(二)内控信息化建设的不完善

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很大一部分专业人员年龄相对偏大,对OA电子信息的快速更新不能及时正确认知,信息化手段非常滞后,平时通过电子信息软件就能快速实现对业务的审批流程,却要通过人工的方式处理,极大的浪费了时间和精力,降低了各部门之间的有效管理效率,内控报告质量不过关,内控的评价体系基本处于空白,自我评价更是无法评价其报告的真实性和客观性,违背了内控相互制约的原则。整体内控信息的随意性,使得财务报告常年处于高风险的领域,导致内控管理水平和公共体系质量的下降。

(三)内控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行政事業单位虽然对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要求很高,但对内控制度的建立认识不足,在执行过程中,绝大多数人只按财务预算制度的流程开展工作,没有形成真正的内控预算约束机制,导致各项经费随意支出,甚至出现严重超支的现象,各部门对内控的担责意识又相对薄弱,总认为内控是集中在财务部门的,其他部门不需要了解内控制度,又没有制定有效的奖罚机制,就导致各部门对内控机制的抵触情绪大,不愿意参加内控各种培训教育,认为多此一举,浪费时间,参与内控学习的积极性很低,从而就无法形成做事有条理、行事按制度、内控必严格的良性循环,最终就形成了预算体制和内控机制的不相容,导致预算工作质量和效率下降。

(四)内控绩效考核机制不科学

行政事业单位的绩效制度,没有根据不同部门、不同岗位,设置单独的绩效考核标准。绩效考核标准的设定是最大限度的发挥着一个单位业财融合的成效。各部门之间的绩效如果没有根据各种体系设定细化标准,而是统一标准,不仅不能准确发挥出绩效最佳状况,还不能保证绩效考核者之间的有效合作。往往就导致了国有资产流失、资源配置不吻合、财务信息不真实等问题。给单位的资金、资产安全埋下了不确定的风险因素,使得内控制度很难发挥其真正价值。

(五)缺少健全的监督体系

监督检查的不深入,就会导致排查风险隐患加大,风险评价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就会降低,各部门之间业务水平在很大程度上难以达到控制风险的目标,对发现的问题、存在的问题无法进行妥善处理,完全失去了监督检查的真正效果,如不能有效的遏制违法行为,内控风险机制就无法发挥作用,各单位的经济活动就不能确保有序开展。

1.控制活动不规范不全面

对不相容职务没有明确的分离控制,尤其是在重要岗位部门与其他归口部门没有严格区分,而且关键岗位的人员分工不到位,出纳不得兼任稽核、支出、费用、债权等账目登记工作,会计部门和监审部门职务不分离,支票管理和印章管理职务均由一人负责,对不相容岗位的职务,均实行不分离措施,就极有可能发生舞弊现象,就违背了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等原则,不能科学界定和合理设置岗位,就不能很好发挥控制作用和决定性作用。

2.收支相关业务设置不合理

因为没有严格的内控监督机制,各部门与财务部门不沟通,各种收入业务仅凭各归口部门的工作重点,临时设置归口标准来进行业务的办理,导致各部门未经财务部门统一办理收入业务的流程,就会出现私设“小金库”等问题,各归口的各项收入不能及时入账,资金体外循环的风险就会加大,财务部门又不能第一时间掌握收入项目的金额和时限,单位利益的受损系数就会提升。

3.预算管理的不精确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偏离实际需求,基本采用的都是增量预算法进行编制工作,这样就会出现资金重复增加问题,而低水平的部门预算效果同部门实际业务需求又差距甚大,预算资金频繁的追加追减的情况就会不断出现,造成资金结构不合理,资金成本不断增高,财务风险不断加大,极大影响了整体预算的严肃性,预算部门的使用效率偏低,预算部门就无法正常的规范化和合理化的管理。

(六)预算内外资金的不对称

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尽管多元化,但行政部门对预算的管理还是占主导地位,绝大部分的资金还是财政预算支付,所以就缓解了外部的竞争压力,但这就促使财政支付系统资金的垄断地位,外部竞争机制的缺失,内部环境对资金没有了竞争压力,执行力度普遍不强,领导又不重视或者轻视,那内控的管理水平无法进一步提高,国有资产的流失不可避免,预算成本的信息不真实,导致最终决策机制失效。

(七)国有资产管理不到位

行政事业单位对国有资产的管理重视程度不高,对资产的总量概念模糊,不能及时了解资产的采购、入库、出库、使用、报废及处置等相关流程和规定,分工不明确,有时会出现重复工作,对报废的物资没有统一的标准,又缺乏严格的监督机制,对资产的架构和分配使用缺乏合理分析,导致资产重复采购和闲置浪费的频率很高,专业人才的匮乏和经验人员的缺失,也是国有资产管理混乱的源头,各管理单位对资产的界定,又没有可行的具体方案和制度来进行细化约束资产,使得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成为阻碍单位资金健康发展的绊脚石。

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控机制建设的途径

(一)改变领导内控的观念

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人应该改变陈旧固化理念。要积极推进内控制度的建立健全,使内控制度能有效的发挥其真正价值。应该多鼓励各部门深入学习和交流,同时加大推广宣传的力度,正确引导各部门认识到只有加强内控管理、防范内控风险,才是稳健发展各项经济活动的基础和根本保证,才可以促进各项业务内控目标的完成。

(二)强化各部门的执行力度

将各部门的内控实施情况和教育培训的课时挂钩,实行奖罚体系。通过培训能让各部门对内控的理解更加细致,尤其通过学习让业务部门对内控的梳理与分析更为完善和可行,不仅可以强化各部门对财务风险防范意识的了解,还能通过奖罚体系,让更多的人自觉培养内控管理意识,结合自身对内控的分析和理解,积极献言献策,提供有价值的内控管理经验和想法,保证了内控制度更具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三)加强内控文化建设

内控文化的建设是将员工内控意识向正确的方向引导,形成一种内控氛围,逐渐形成制度规范,从“靠管理推动”向“靠流程推动”转变,控制模式从“软约束”向“硬约束”转变,文化的打造,可以快速发挥业财的融合作用,营造出良好的内控环境。

(四)加强重要环节的风险控制

对各部门的重点工程项目,要加大检查力度。对每一项重点项目的预算内控要做到查深、查透、查实,每一季度要按时上报分析结果和预算报告,按照进展的程度、通报次数与绩效考核挂钩,保证业务核算有效准确,保证每一个原则的互相衔接。对内控管理评价好、管理人员履职尽责,以及内控综合管理信息更新及时的项目人员,各单位可评选其作为当季内控标兵,并给予一定的奖励,进而形成正面的激励机制。

(五)提升预算绩效管理的水平

由于各部门对预算绩效管理的理解和认知不同,所以对其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就不同。首先要明确预算绩效管理对于事业单位的重要性,要加大预算绩效的宣传力度,要让各个归口部门知道预算工作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工作,也不是简单的编报说明,它是需要各部门相互配合相互对应的一种有效的管理手段。预算绩效的良好推进,不仅可以提升工作人员的能力和业务素质,也能不断的完善内控的监督体制和有效的管控措施。

1.管理层面的认知

行政事业单位要以改革为试验点,改变原有的固有模式,以绩效的管理方式为工作的核心点,要让管理层的人员深刻认识到自己的职责所在,主动去管理接受绩效的内控机制。

2.考核层面的认知

为了尽量做到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绩效考核,单位就必须制定合理的考核标准,必须在岗位的基础上进行组织绩效目标,并且采用定量和定性的相结合的方式实现考核价值。通过考核,使考核制度和被考核人员之间的排斥转化为个人发展趋势。

(六)内控机制的资源使用要合理

各单位的内控管理要能协调各部门之间合理配置资金资产,做到不重复浪费资源,明确不同岗位、不同职能之间的权责划分,使各部门能遵守权责利统一原则。任何层级的管理者和部门都要严格按照内控的制约和管理,做到公开、公平的授权模式。

(七)资产管理与内部控制的改革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改革应当建立在完善的内控机制之上,每个单位所拥有的国家资产总量不同,要具体划分职能部门的职责所在,强化管理方案和制度,定期安排专业人员职业素养的提高。建立更加规范化的国有资产清点制度,建立国有资产管理缺失、国有资产管理不当等违规处置的问责机制,使其权利责任更加清晰化、目标的界定更加准确化,管理模式更加系统科学化。

1.固定资产的电子信息化

加强实物管理和价值管理的相对应,借助快捷的信息更新,有效节约了资产管理工作中的劳动价值,解决了之前手工记录和简单化的数据管理模式所带来的较大工作量,数据的快捷与便捷,可迅速整合共享资源,不仅保证了资产的安全、完整,提高资产利用率,使资产部门和财务部门能快速对接价值的动态变化,确保账实相符的原则,提高资产管理化的准确性。

2.制度的改革和创新

根据行政事业单位的属性和特点建立健全适应本系统的管理体制和制度体系,制度上要合理明确资产管理的程序、资产管理的条件,以及资产管理的审批权限,坚持遵守使用权和所有权相分离,资产管理权和财务管理权相结合的原则,对资产管理不善、资产重大流失、隐瞒真实资产情况的单位和个人要严肃问责,最大限度保证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八)完善追责机制,加强监督检查

各单位要严格落实资产损失追责机制。要根据每一次资产的盘点情况的报告,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对因为失误而造成资产损失,要及时反馈监督部门,将所有措施真正落实到细处,让制度真正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不断创新,行政事业单位也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结合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发挥其内控的作用,通过完善制度和体制的改革建设,及时准确把控科学的管理方案和内控方法,才能最大化的保证各个部门之间的紧密连接和资源共享,使得业务和财务更加的相辅相成,才能有效的提升整体的管理效能,为单位可持续发展及决策奠定了基础保障和可靠依据。

参考文献:

[1]孟德慧.浅谈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建设和实施[J].中国农业会计,2019 (11):85.

[2]任娟.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8 (16):190-191.

[3]蘇云飞.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探讨[J].圆桌论坛.2019 (06):161-163.

[4]陈白.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问题探析[J].行政事业资产,2020 (03):55-58.

[5]苗秀侠.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突破[J].管理科学,2020 (03):111-112.

[6]陈如欢.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J].内部控制,2017 (09):47-48.

猜你喜欢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
财务管理视域下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途径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物资采购管理的难点及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问题以及解决策略思考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制造企业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内部控制分析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