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就业社区建设工作如何“建 ”到居民“心坎”上

2022-02-03 02:36张玉芳
四川劳动保障 2022年3期
关键词:居民基层群众

文/本刊记者 张玉芳

对话嘉宾

四川省就业服务管理局局长 王祎

广西民族大学发展规划处副处长、副教授 吴成林

遂宁射洪市人社局局长 龚国颖

成都市金牛区驷马桥街道曹家巷社区党委书记 刘异飞

就业是民生之本、财富之源和社会稳定之基。一直以来,我省始终把促进就业作为深入推进民生建设的重要抓手,大力开展充分就业社区建设工作,把就业创业服务做实做细做优,促进更多群众在“家门口”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如何理解充分就业社区建设这项工作的意义?如何推进充分就业社区建设工作,将充分就业社区“建 ”到居民“心坎”上?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与受邀嘉宾进行了深度对话。

联合各方力量,提高治理效能

本刊记者:充分就业社区建设工作是一项民生工程,如何理解推进这项工作的意义?在推进该项工作中,应体现怎样的工作逻辑?

吴成林:当前,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城市居住人口和城市流动人口不断增多,社区必须高度关注就业困难人员、大学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的就业情况,开展相应的援助服务工作,解决好辖区内居民“吃饭”这个基本民生问题。近年来,各地通过充分就业社区建设这项民心工程,逐步实现了基层治理机制创新、社会管理和服务机制健全,让社区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劳动者、登记失业人员和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充分就业,充分发挥出了“小社区、大就业”的引领示范作用。在我看来,充分就业社区建设是社区公共服务能力的体现,也是建设百姓安居乐业幸福家园的基础。社区要及时了解居民“就业”这一“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帮助居民解决实际问题,让居民住得放心、就业安心、过得开心,不断提升社区居民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基于此,社区需建立就业帮扶长效机制,并与就业主管部门形成合力,不断健全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增强社区公共服务能力,提高社区治理效能。社区应联合各方力量,遵循以下工作逻辑:一是强化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成立创建充分就业社区领导小组,由社区党组织书记任组长,按照“社区—网格—小区—楼宇”四级党组织体系,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将党的领导贯穿社区就业服务工作的全过程,融入到就业服务的各个环节中。可成立就业工作党员志愿服务队等,在就业服务中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二是健全就业体系。以社区网格化管理为基础,建立健全“协同推进、层层落实、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的社区就业服务体系,充分发挥社区能人、志愿者、退休人员的作用,整合各种社会力量,完善社会就业服务机制,共同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三是提高服务质量。就业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社区就业服务工作要从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角度出发,充分了解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的就业状况和服务需求,做好台账管理,定期开展调查统计和跟踪服务,做好就业信息供给和就业推荐等精准化服务,不断增强社区就业服务能力, 提高服务质量。

提升服务质效,促进群众就业

本刊记者: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各地都要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作为就业主管部门,人社部门如何有力推进充分就业社区建设工作,促进群众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王祎:社区是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充分就业社区在推动就业政策落实、服务落地,提高劳动者对就业的获得感和满意度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始终高度重视充分就业社区建设工作,将其纳入就业工作整体规划,多措并举,精准施策,充分发挥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作用,着力为群众提供高效、便捷、优质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2021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105.12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32.24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8.6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60%,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主要做法有四点。一是建台账,摸清人员情况。依托四川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失业人员基本情况、掌握技能、就业意愿、培训需求等信息台账,并根据情况提供针对性的职业指导、岗位推荐、技能培训、创业培训等服务。二是搭平台,促进供需对接。常态化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百日千万”网络招聘等就业服务系列活动,利用四川公共招聘网、“四川e 就业”微信公众号发布求职招聘信息,为群众搭建精准高效的线上线下供需对接平台。三是优网络,方便群众办事。加强基层平台信息网络建设,大力发展“互联网+”就业服务,推行就业创业服务全上网,实现公共就业服务业务全省通办、全网通办,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四是强队伍,提升服务质量。每年对基层公共就业服务人员开展专项业务培训,大力开展岗位练兵活动,积极营造全系统学习提能、争先创优氛围。今年,我们将举办第二届公共就业服务专项业务竞赛,选拔培养更多优秀的基层公共就业服务人员,以赛促练,以赛促训,实现竞赛活动与能力提升双促进、共提高。下一步,我们将以充分就业社区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加强基层就业创业服务能力建设,切实将就业创业政策和服务落实到基层,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龚国颖:为进一步落实关于稳就业、保就业相关工作要求,射洪市以社区就业为抓手,帮助社区内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等各类失业人员就业,就业率达到85%以上,困难就业人员就业率达到90%以上,零就业家庭成员中至少有1 人实现稳定就业,辖区内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失业人员就业率达到90%以上。充分就业社区的认定和创建也成为射洪市全面提升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工作水平的重要“推杆”。

在充分就业社区建设工作中,射洪市依托全市21个镇、2个街道和20个城区社区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落实社区就业困难人员服务专员制度,通过网格化服务,全面摸排收集辖区居民就业创业需求,对就业困难人员实行“一对一”就业帮扶,有针对性推荐岗位,并定期或不定期地跟踪回访。构建完善的就业服务机制,提升居民就业竞争力,拓宽就业渠道,组织有就业、创业意愿的下岗职工和待业人员参加创业培训。并结合国家认证标准和居民兴趣爱好,开办了母婴护理、电脑、家政等技能培训;为有创业意愿的居民开办了创业培训班,培养居民创业思维,降低创业风险,协助其申请创业担保贷款、创业补贴。在各镇、街道、社区通过宣传栏、微信群、QQ 群、广场LED 电子屏等宣传就业创业政策。目前,射洪市已创建国家级充分就业社区1个、省级充分就业社区1个、市级充分就业社区1个。接下来,射洪市将进一步提升基层公共就业服务水平,落实就业创业政策,创建人民群众满意的人社公共服务体系。

共建共治共享,增强居民的归属感

本刊记者:社区是社会治理的最小单元,也是党委和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结合工作实际,请谈下社区如何推进充分就业社区建设工作?

刘异飞:成都市金牛区驷马桥街道曹家巷社区曾是成都市中心城区最大的危旧房棚户区,拆迁中,曹家巷社区充分发挥群众的力量,探索出“自治改造”新模式。同时,总结出了变“政府主体”为“群众主体”,变“代民做主”为“请民当家”,变“行政强势”为“与民协商”的“曹家巷工作法”,努力实现政府意图与群众诉求的高度契合,有力推动社区“改”出了新面貌,创“造”了群众的新生活环境。

如今,在充分就业社区建设工作中,我们也活用“曹家巷工作法”引导群众主动参与,重视群众诉求,把居民对曹家巷社区美好未来的向往与居民就业创业需求进行有机结合,探索制定了“产消者计划”。在“产消者计划”实施下,社区为居民提供就业创业帮扶服务,帮助他们利用自己的技能在社区实现就业或创业的同时为社区提供服务,他们也从其他社区成员处获得其他服务,每个人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从而形成“社区小经济”治理模式。这种“共建共治共享”的模式不仅促进社区居民充分就业,也有效连接了社区居民,让居民在家门口实现自己价值的同时促进了居民间的交流沟通,增强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

同时,为了做深做细就业创业服务,曹家巷社区结合实际建立了《曹家巷社区就业创业管理工作实施办法》等就业创业服务和就业管理工作制度。通过政策的落实、倾力的帮扶,曹家巷社区实现连续三年无群众投诉就业创业服务工作。

猜你喜欢
居民基层群众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石器时代的居民
多让群众咧嘴笑
基层在线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走基层
高台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