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自贸港背景下的苏学研究与实践论纲

2022-02-04 14:13李公羽
南海学刊 2022年3期
关键词:东坡苏东坡苏轼

李公羽

(海南省苏学研究会,海南 海口 570228)

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已经逐步成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识。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要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精气神。”(1)《习近平总书记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共商国是纪实》,《人民日报》,2014年3月13日,第1版。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视察,也多次直接引用苏东坡在海南所写下的诗文名句。2022年4月,海南省委书记沈晓明在海南省第八次党代会上强调要传承发展好优秀传统文化,明确提出“保护和利用好东坡文化”(2)沈晓明:《解放思想 开拓创新 团结奋斗 攻坚克难 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在中国共产党海南省第八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海南日报》,2022年5月2日,第A02版。。苏东坡是海南第一位产生世界影响的人物,东坡文化是海南优秀历史文化当中的杰出代表和重要组成部分,海南是苏东坡最后的精神家园。海南既有优美自然的生态环境,又有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是世界少有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千年苏学是海南自贸港建设的重要文化支撑,也是建设文化强省不可或缺的文化软实力。

海南省委书记沈晓明在调研党史学习教育和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时,强调要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文化支撑,明确提出要“系统梳理研究苏东坡文化”(3)《沈晓明在儋州调研时强调 为自由贸易港建设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文化支撑》,《海南日报》,2021年3月19日,第A01版。。这一要求,至少传递三个方面的信息。第一,苏东坡文化是海南优秀历史文化的杰出代表和重要组成部分;第二,海南过去对于苏东坡文化的梳理和研究还不够系统;第三,苏东坡文化作为海南自贸港建设的重要文化支撑,具有不可替代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充分梳理研究海南丰富而独特的苏东坡文化,是为海南自贸港建设提供文化支撑、增强文化软实力的需要,也是实现文化强省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

一、苏学的时代定位、精神内涵与价值理念

苏东坡是民族传统文化中最深沉精神追求与最深厚文化软实力的杰出代表。千年苏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研究苏学、传承苏学、弘扬苏学,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具有重要政治意义和时代价值。

(一)新时代苏学是以东坡文化为重点,以三苏及相关文化为研究主体的学问

南宋学者已提出“苏学”的概念,与“程学”并称。后世“苏学”多直接指代“苏轼之学”。这些说法,历代并未形成体系、组织和规范意义上的学派定位,只是民间俗指,而且界定不一,更多的则是以“苏轼文化”“东坡文化”等作为历史文化研究的一个范围界定。

王水照先生《走近“苏海”——苏轼研究的几点反思》在《文学评论》发表至今已20多年。文章明确指出:“苏东坡有多方面的才能、深邃精微的人生思考、丰富的文化性格。就像研究《红楼梦》有‘红学’、研究《文心雕龙》有‘龙学’,研究苏东坡自然也有‘苏学’。”王水照还指出,历史上“所谓的‘苏学’似主要指苏诗而言”,“我们不妨接过这一概念,用以规划和设计苏轼研究的整体格局,力求研究的系统性与严整化,以争取苏轼研究的更大突破”(4)王水照:《走近“苏海”——苏轼研究的几点反思》,《文学评论》,1999年第3期。。这是对于苏轼研究的一个重要的方向性的倡导,为新时代苏学研究奠定了基础。接过苏学这一概念,规划和设计苏轼研究的整体格局,“力求研究的系统性与严整化”,“以争取苏轼研究的更大突破”,这些观点直接推动了中国苏轼研究领域的重大变革。

曾枣庄先生在2001年9月撰写《论苏学——纪念苏轼逝世900周年》一文,系统回顾了历代“苏学”的概念与影响(5)曾枣庄:《论苏学——纪念苏轼逝世900周年》,《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4期。,为新时代苏学研究的创新性发展提供了历史路径的参考依据。

2016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提出“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同当代中国文化相适应、同现代社会相协调”(6)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12月1日,第2版。。新时代苏学研究之“当下意义”和“现代转换”的问题,正是传统文化与现实文明的传承、弘扬、适应、协调的发展问题。

新时代苏学研究,无论是在内涵还是外延方面,都有了新的发展。苏学,是以东坡文化为基础,以三苏及相关文化为研究主体的学问。在时间范围上,不是仅研究苏轼,而是包括自其先祖至苏洵,再至苏轼、苏辙及其后裔;在学术领域中,非限于诗词书画,而是重点研究苏学政治史、思想史、史学史、艺术史以及家族史、接受史等,也包括历史上关于苏学研究之研究;在目标与任务方面,立足于全面系统完整准确地发掘、整理、传承和弘扬与三苏相关的历史文化,考证鉴定文献与史实,研究思想与艺术,探讨历史意义和当代价值,将其全方位纳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范畴,努力构建一门适合并推进新时代文化发展需要的学问。全面完整系统地研究苏学,不仅是东坡先生的文化传承,也不仅是三苏,而是将研究三苏的文化和三苏相关文化的研究,扩大、丰富和提高为苏学研究体系。

(二)习近平总书记论述治国理政多次引用苏学诗文名句

习近平总书记引用苏学名句的内容,主要可分为治国理政、改革方略、民生情怀、廉政建设和生态文明等方面。

由人民日报社组织编写的《习近平用典》已出版两辑,是国内最早聚焦领导同志用典的图书,从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文章中遴选出使用频率高、影响深远、最能体现其治国理政理念的典故。书中引用苏轼的名句多达10次,在古代名人中引用率是最高的。习总书记经常引用苏轼《晁错论》中的“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坐观其变而不为之所,则恐至于不可救”。习总书记2014年4月考察新疆时又一次引用这句话(7)《韩媒:习近平治国思想受宋代改革家苏轼影响大》(2015年3月3日),http://www.chinadaily.com.cn/interface/toutiao/1138561/2015-3-3/cd_19704590.html。。

《习近平用典》中还收录了苏辙的“去民之患,如除腹心之疾”(8)人民日报评论部:《习近平用典》,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5年,第17页。,出自习近平1989年1月担任福建省宁德地委书记时所写的一篇文章《干部的基本功——密切联系人民群众》。文章中说:“只要我们把民众的疾苦了解到、处理好,‘去民之患,如除腹心之疾’,只要我们能真正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以百姓之心为心’,我们的周围就会吸引和凝聚起千百万大众,还愁什么社会不稳?!”(9)习近平:《摆脱贫困》,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16页。“去民之患,如除腹心之疾”,是苏辙熙宁二年(1069)二月《上神宗皇帝书》中所写,盼望皇帝与民同忧,把百姓疾苦作为“腹心之疾”,“去民之患”刻不容缓,去之务尽。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三卷,多处引用苏东坡诗文名句。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6月29日主持中共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治其本,朝令而夕从;救其末,百世不改也。”“正因为如此,我反复强调,‘全面从严治党首先要从政治上看’,‘问题要从政治上来解决’。”(10)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第92页。其中“治其本,朝令而夕从”一句,出自苏东坡《关陇游民私铸钱与江淮漕卒为盗之由》(11)张志烈等校注:《苏轼全集校注·苏轼文集校注》卷七,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768页。。不从政治上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就会陷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被动局面,就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时,多次在文章、讲话和著作中引用苏东坡诗文名句。他的第一部个人著作《摆脱贫困》,由福建人民出版社于1992年出版,收录了他担任中共宁德地委书记时自1988年9月至1990年5月的重要讲话、文章。全书引用典故,涉及的古代名人很多,其中有8次引用或化用苏东坡的诗文。

(三) “法以便民”“割爱为民”的民生理念是苏学的核心价值

201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海南发表重要讲话,一次就引用了四段东坡诗文。除引用三句苏东坡在海南写下的赞美海南自然环境的诗句之外,他还强调,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得到全国人民的衷心拥护,根本一条就是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因之不断得到提高,正所谓“享天下之利者,任天下之患;居天下之乐者,同天下之忧”(12)黄晓华:《习近平考察海南讲话引经据典 借古喻今寄厚望》,《海南日报》,2013年4月14日,第A02版。。习近平总书记引用的这段话,出自东坡《赐新除中大夫守尚书右丞王存辞免恩命不允诏》。东坡自学业结束即从政,他每主政一方必深入调研,细察民间疾苦,任天下之患,同天下之忧,竭尽全力,造福一方。

宋熙宁二年(1069),神宗任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实施新法,采取了许多激进的措施,疾风骤雨,全面推倒,不分地域与贫富“一刀切”等做法,严重地削弱和影响了新法改革的积极意义与整体效果。深刻了解民生民情的苏东坡,发现激进改革的许多政策缺失,不断质疑,频频上书。东坡始终认为:“苟不至于害人,而不可强去者,皆不变也。”(13)张志烈等校注:《苏轼全集校注·苏轼文集校注》卷八,第787页。他批评全面推倒重来的激烈变法,反对政府屡屡与民争利,损民而不自知。他向神宗上书,主张改革应循序渐进,搞好配套措施。神宗阅后,专门约见东坡,倾心而谈。东坡当面指出:“臣以为陛下求治太急,听言太广,进人太锐。”(14)张志烈等校注:《苏轼全集校注·苏轼文集校注》附录,第8912页。在《上神宗皇帝书》中,他再次尖锐指出:“孟轲有言:‘其进锐者其退速。’若有始有卒,自可徐徐。”(15)孔凡礼点校:《苏轼文集·上神宗皇帝书》,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第731页。这种稳健改革、执政为民、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理念与实践,以及改革不可“求治太急”的观点,已近千年,但仍是我们当今可以学习借鉴的。

二、苏学对海南自贸港建设具有多方面重要意义

在新时代实现对以东坡文化为重点、以三苏及相关文化为主体的苏学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进苏学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与当代文明相适应,有利于助推海南建成文化丰厚、环境优美的世界旅游目的地,有利于为海南自贸港建设提供文化支撑,增强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强省。

2022年4月10日,海南省东坡文化保护、研究和利用工作座谈会在海口举行。时任海南省委副书记李军出席并讲话。会议强调,要深刻领会、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指示和中央有关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文件要求,落实海南省委书记沈晓明关于“系统梳理研究东坡文化”的指示,集中各方智慧和力量,保护、研究和利用好东坡文化,为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夯实文化基础,增强文化底蕴。李军指出,东坡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海南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两创”方针,持续用力、久久为功,把海南打造成为国内外有影响的东坡文化研究与传播重镇(16)金昌波、易宗平:《海南省东坡文化保护、研究和利用工作座谈会举行》,《海南日报》,2022年4月21日,第A01版。。

(一)海南是苏东坡的精神家园

苏东坡以传承千年的执政理念、艺术生命与人文情怀,生动诠释了“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东坡作为一代文豪、时代哲人,把他人避之唯恐不及的生命磨难,自觉地融化、演化,进而美化为他人难以感悟、难以企及的人生契机和人生态度,由此表现出自我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他以自己的审美人生,把海外贬谪三年的悲惨命运,转化为构建美好精神家园的积极实践。

1.代言琼州:“海南万里真吾乡”

东坡之前,贬谪琼州的官员所写下的诗词文赋,大多深恶痛绝、怨声载道,视琼州为山水地狱,人文穷劣。东坡则不然,尚在广西境内,就作诗歌咏:“他年谁作舆地志,海南万里真吾乡。”(17)张志烈等校注:《苏轼全集校注·苏轼诗集校注》卷四十一,第4835页。甫抵海南,赶往安置处所昌化军的路上,就已经开始动情地赞美海南:“千山动鳞甲,万谷酣笙钟。安知非群仙,钧天宴未终。”(18)舒大刚、曾枣庄主编:《苏东坡全集》卷四十一,北京:中华书局,2021年,第734页。由此开启了东坡忘情地投身海南、以儋州为家园、有志于终老于斯的新征程。

事业上最为坎坷、生活上苦难最多的时期,正是他文学和学术成果收获的高峰时期。海南三年,成全了东坡,成全了他伟大的人格,成全了他进退自如、超然人生的精神境界。以来之安之、随遇而行的乐观主义情怀,适应环境,尽己所能,为民办事,把一蓑烟雨走成清风徐来,把万里贬谪过成诗与远方。这即是千年楷模苏东坡给我们的顽强灵魂的启示,同时也是苏东坡为海南“代言”的客观功业。他宣称,“我本海南民,寄生西蜀州”(19)张志烈等校注:《苏轼全集校注·苏轼诗集校注》卷四十三,第5119页。,“我是玉堂仙,谪来海南村”(20)同③:第742页。,“余生欲老海南村,帝遣巫阳招我魂”(21)舒大刚、曾枣庄主编:《苏东坡全集》卷四十三,第771页。。热爱海南、赞美海南、留恋海南,如此情深意切,在唐宋众多贬谪官员之中是绝无仅有的。

2.完成三书:“如来书所谕,其他何足道”

东坡在海南,“饮咸食腥,著书以为乐”。此间所作许多足以光耀后世的千古名诗,在他心中并无太重位置。东坡在海南完成的三部重要著作《东坡易传》《东坡书传》和《论语说》,则是其一生心血的结晶,在东坡著述和整个北宋学术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东坡自己明确表示:“抚视《易》《书》《论语》三书,即觉此生不虚过。如来书所谕,其他何足道!”(22)孔凡礼点校:《苏轼文集·答苏伯固》,第1986页。三书代表着东坡臻于成熟的哲学思想,是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东坡在海南完成的三书,提出许多新的哲学观点,是他生命实践的总结与阐释,代表着近千年前人类思想文明的进步成果,也是当今国际社会高度评价、极为珍视东方苏学的重要原因。

3.游于物外:“兹游奇绝冠平生”

苏东坡在获旨北归,即将登船启程之际,仍不忘最后总结在海南生活三年的真实感悟:“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23)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冯应榴辑注,黄任朔、朱怀春点校:《苏轼诗集合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2218页。。。

“游”,除去常见的游览、游玩、优游逍遥之意,在古人心目中更多的是交游、游艺、游集、巡行、考察、学习和出访等,几乎就是入世之人社会行为的总合。

东坡一生,渐次把“游”融入其生动丰富的哲学和美学思想中,到海南时形成以“游”为主体内涵的人生哲学,作为一生最美妙、最奇特的游历,竭尽所能极力歌咏,表露着他在此寻找诗意生存方式的过程中,实现了人生哲学最后的圆满升华。东坡以亲身经历告诉后人:这才是真正的海南岛。同时,也感叹自己被贬海南经受的磨难,正是一生中最值得纪念的游历传奇。

直至离开海南之后,苏东坡仍念念不忘海南风土人情。范正敏在《遁斋闲览》中记载:“东坡自海南还,过润州,州牧,故人也。出郊迓之。因问海南风土人情如何,东坡云:风土极善,人情不恶,某初离昌化时,有十数父老皆携酒馔,直至舟次相送,执手泣涕而去。且曰:‘此回与内翰相别后,不知甚时再得相见?’”(24)范正敏:《遁斋闲览》,王利器辑录:《历代笑话集》,上海: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6年,第80页。这种“风土极善,人情不恶”的记忆与赞美,正是海南父老关爱、帮助、留恋苏东坡的真实写照,也是苏东坡对海南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4.淡泊明志:“渐老渐熟,乃造平淡”

苏东坡说过:“凡文字,少小时需令气象峥嵘,彩色绚烂,渐老渐熟乃造平淡;其实不是平淡,绚烂之极也。”(25)孔凡礼点校:《苏轼文集·与二郞姪一首》,第2523页。东坡哲学思想的成熟经历与人格魅力的养成过程,均遵循着这一规律。早期的学养,渐化为成熟的境界;成熟的境界,感应着万物万事。老与熟,已不仅指书画艺术,不仅指语言文字,更重要的是指年龄阅历,以及由年龄阅历为基础形成的世界观、方法论。由年轻气盛、心野志宽、屡屡登绝顶而小天下,领略人生极致无数,才能真正“渐老渐熟”,终趋于散淡。是仰止的高度,但不陡峭逼人;是厚重的质量,但不窒息外界。及至海南儋州,终成老熟,绚烂之极。

(二)海南是既有丰富历史文化又有优美生态环境的为数不多的世界旅游胜地

海南背负“文化沙漠”的不实评价久矣,也往往有人一提到海南独特的资源,只知阳光海水沙滩,而没有把历史赋予海南的最为宝贵、世之独有、无可替代的历史文化资源放在足够重要的位置上。

纵观世界各处著名旅游胜地,要么有环境,要么有人文。有些地方景色很美,但由于缺少历史文化积淀,在那里只适合休闲疗养。大凡世界历史文明传承地,往往缺少美好的自然生态环境,甚至战火频仍。东坡赞美海南“稍喜海南州,自古无战场”(26)苏轼:《和陶拟古九首》(其四),冯应榴辑注,黄任朔、朱怀春点校:《苏轼诗集合注》,第2159页。,这里的确是生态文明与历史文化二者得兼之地。

我们经常自得于美不胜收的自然环境,又经常自卑于“文化沙漠”,没有把东坡自己反复宣称“我本海南人”这一历史事实,认真当作一回事。东坡在海南,除留下丰富的诗词文赋、精美的书法作品之外,他行经五市县,加之其间寓居、会友、祭拜等社会活动,还留下了丰富而独特的历史文化遗踪和社会人文故事等。这些历史文化遗存的意义和价值,每日每时都在人类文明史上积累、升华、增值,价值和意义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厚重,越来越深远。这些都是海南打造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和海南历史文化品牌的宝贵资源。

(三)海南是苏东坡毕生功业集大成之地

东坡先生一生辗转多地,自谓心安之处即是故乡,然而,他对于海南的倾情热爱、极力赞美与深深迷恋的状态,是空前的。这既有宽厚善良的海南人民在极其恶劣生存环境中给予东坡关爱、帮助和体贴的原因,也是东坡在这里实际完成了自己最为重要的思想和学术功业的必然。

苏东坡是海南第一位具有世界影响的人物。东坡文化所代表的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其基本内涵和价值导向,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当今社会相协调,为历代民众所喜闻乐见,为国际社会所热切关注。国际社会对于东坡文化的研究与推崇程度,远超我们的想象。千年东坡,让世界仰望中华,让环球瞩目海南。东坡文化“走出去”,既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海南,面向全国,走向世界,是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的重要内容。海南打造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面向国际的文化强省,千年苏学是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大IP。

三、系统梳理研究苏东坡文化,在海南自贸港建设中增强文化软实力

在各地争相挖掘本地历史文化名人资源、千方百计大打文化名人牌的当代社会,苏东坡作为人所共知、人所共爱的历史文化名人,凡其行经之地、歇息之所,均成为重要文化旅游景区、景点。

海南苏东坡文化的研究与传承,起步较晚,起点很高,近年来成果丰硕。然而整体来看,特别是与其他东坡文化纪念地相比,海南东坡文化研究与发展的现状仍处在起跑线上;东坡文化研究成果的社会实践与应用还基本处于少组织、少项目、少影响阶段;东坡文化与自贸港建设的战略研究、东坡文化与旅游新业态新模式形成等,还有待于破题。东坡海南贬谪三年,所经州县五地,居所不下十处,史载著名景点十多个。儋州的东坡书院、琼山的苏公祠,作为仅有的两处东坡海南行迹的展示,远远不能代表东坡海南三年历史遗存的全部。有些著名东坡遗存,因战火与动乱,已荡然无存。儋州桄榔庵旧址,是东坡真正居住两年多的地方,千年名胜,但未开发利用好。东坡抵儋州所作第一首诗《儋耳山》,字仅二十,流芳百世。今日儋耳山,山路难行,乱石阻道,连一块可供游客、学者留影的东坡诗碑也没有。苏东坡北归中原,在澄迈通潮驿写下“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的诗句,为习近平总书记所引用来赞美海南的生态环境与风土人情。现在,通潮驿旧址桥塌石碎,断壁残垣,杂草丛生。目前为止,仍未开发的东坡重要遗迹还有澄迈通潮驿、通潮阁,儋州儒学旧址、汲江处,昌江双溪书院等。东坡在琼山府城居所、在临高县内至少有三处留宿处,均未得考证、研判。其他还有东坡当年曾寻访过的儋州中和镇符林老秀才旧居、澄迈赵梦得旧居、姜唐佐祖居以及琼山开元寺、姜唐佐旧居等,都有研究开发的重要价值。

(一)努力把海南打造成为国内外有影响的东坡文化研究与传播重镇

苏东坡思想学术的研究,是系统梳理研究苏东坡文化的基础,是形成其他产业、产品的文献基石与学术支撑。近年来,海南省先后举办面向海内外的“苏学研究高端论坛”“东坡居儋思想文化研讨会”“昌化江东坡峻灵王文化论坛”等学术会议,有针对性地加强东坡文化学术研究,已经形成知名品牌。

海南苏学研究需要“走出去”,与眉山、黄冈、惠州、杭州等地东坡文化研究组织广泛交流合作,沟通推介,形成以海南为基地、以海南苏学为基础的全国东坡文化纪念地联动机制,引导和推进国内外东坡文化研究形成海南高地。

(二)学习借鉴苏东坡创新思维,敢闯敢试,敢为人先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要把制度集成创新摆在突出位置,解放思想、大胆创新”(27)《习近平对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要把制度集成创新摆在突出位置 高质量高标准建设自由贸易港》,《人民日报》,2020年6月2日,第1版。。苏东坡一生充满创新意识,勇于探索实践,在思想、理论、法治、教育、科技、艺术以及制度建设与实践方面,都有超出前人的成就;在诗词书画艺术创造方面,达到时代登峰造极的程度;甚至在生活困难的情况下,在饮食养生等领域也新意频出。他培养教育学生姜唐佐,也提倡“破天荒”精神。苏东坡是中国11世纪“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方面的榜样。海南始终站在改革开放最前沿,在各方面体制机制改革中先行先试、大胆探索,应当从苏东坡创新意识中得到更多的借鉴。

(三)以东坡历史文化资源赋能海南自贸港乡村振兴

全面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之后,海南自贸港建设进入关键时期。与国际上任何成熟的自贸港不同,海南是在有着广阔农田、密集农村和大量农民的全岛建设自由贸易港。这是一个前无古人的严峻课题。通过多种方式激活历史文化的内在动能,形成不断升值的文化资源优势,是助推海南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

苏东坡谪琼三年,行经琼山、澄迈、临高、儋州和昌江五市县,足涉今日众多乡间村落,留下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但长期以来,这些宝贵资源管理不善甚至根本无人管理。抢救性保护、系统性梳理、创造性传承、创新性发展,充分开发、利用这些宝贵的历史文化遗存,不仅是文化、文物管理与建设的应尽之责,也是为乡村振兴赋予内生动能、为自贸港建设提供精神动力与文化支撑的重要举措。应将对东坡文化在海南的研究与传播,融入城镇和乡村建设规划设计,把东坡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作为全省的大文化、大项目、大品牌来规划、布局和提升,同时保护和充分发挥民间力量的积极性。

(四)努力传播东坡文化,开展产业化研究和市场化推广

系统指导和推进东坡美食文化、东坡酒文化、东坡茶文化、东坡养生文化等专项研究,指导和策划打造“东坡(国际)美食文化节”等定期的专项文旅消费节庆活动,推进“东坡美食文化”“东坡传说”等非遗申报。

省市县对海内外招商活动,应当重点打出东坡文化品牌,向国际社会展示海南东坡文化的独特魅力,介绍海南是不可多得的既有优美生态环境,又有丰富历史文化的旅游度假目的地。

政府有关部门应指导和支持各相关行业协会,重点研究开发以东坡文化为内涵的文化创意产品,在各旅游景区、机场码头等商场网点以及各大电商平台,营销东坡文创系列商品,既有文化意义,又有国际旅游消费价值。

(五)以苏学景点景区为基础打造文旅精品路线

政府有关部门加大东坡旅游文化重点项目基本建设,全省统一规划,差异化打造,把东坡在海南走过的西部“月半弓”之路,打造成为文旅精品路线。

财政、金融、旅文、国资等单位或部门可以系统研究,充分利用国家专项债券重点投向文旅领域的新政策,争取专项债券用于文化和旅游领域重大项目建设,策划、规划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相关项目及产业集聚区建设、旅游公共服务保障设施建设、重点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博物馆建设等项目。将海口、澄迈、临高、儋州、昌江五市县东坡文化遗踪全面规划、建设、开发好,结合环岛旅游公路驿站建设,形成海南东坡文化带状公园。

(六)推广东坡文化研学旅行,形成“海内外名士接踵而至从游东坡”的新业态

《海南省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实施方案》明确要求:发展特色旅游产业集群,培育旅游新业态新模式,创建全域旅游示范省。“海南省东坡文化之旅”是海南省苏学研究会策划推出的海南省唯一可以联动五个市县、推动海南西部旅游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品牌,研学旅游,边走边学,国家文旅部、中国旅游报等多次报道。但目前缺少统一组织、整体推介和全面落地。宣传、旅文、商务、外事等部门,可制定鼓励支持境外学生组织、研究机构、旅行团体等赴琼参加东坡文化研学旅行的系列政策。

旅文部门指导、支持各类旅游行业协会,引导、推动国内外旅游团体组织东坡文化专题游,包括亲子假期游、东坡海南遗踪游、东坡书法专题游、东坡诗词采风之旅等。在形式上,可根据时间和条件,选择骑行、慢跑、房车游等。在时间规划设计上,可选择一日、三日、五日、一周等多种形式。

(七)梳理研究东坡文化要重视培养顽强意志、弘扬精神文明、传承文化元素

苏东坡为人类社会作出的突出贡献之一是提供了顽强、智慧、有才、有趣的人生态度的鲜活范例,这也促成了国际社会公认的东坡文化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独特地位。以东坡文化为杰出代表的民生、意志、宽容、友善等思想理念,正是21世纪人类命运共同体所提倡、践行的核心理念,是人类社会共创和平、安宁、繁荣、开放、美丽世界的历史文化引领。

苏东坡“眼前见天下无一不好人”,他的丰沛敦厚、胸怀旷达、宽容不争、进退自适,已经成为千年苏学最为精彩的人生教材,也是当今社会增加理解、增强信任、增进和谐的经典楷模。

建设自贸港,需要各级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单位、教育部门和学校等,结合各地实际需要,加强对东坡人生态度、人格意志的研究与弘扬,积极传承东坡一生宽容、善良与忠诚的思想品质,并将之转化为自贸港建设的重要精神力量,这有利于显著提高社会的包容程度、和谐程度和文明程度。

东坡元素和东坡符号,是海南传承东坡文化的物化标志,要将之更多更好更有意义地融入自贸港建设。不仅路名、校名、山名、水名尽可融入东坡元素,学校、小区、商场、酒楼等名称都可化用东坡符号。许多东坡诗词名句都可作为海南独特的公益广告、商务广告标志性品牌,增添独特文化内涵,形成海南独特的风景线。如:进入海南岛的通道,展示习近平总书记引用苏东坡在海南所写诗句“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离开海南岛的通道,展示“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等。

猜你喜欢
东坡苏东坡苏轼
从善如流
苏东坡突围
苏东坡《献蚝帖》
苏轼“吞并六菜”
苏轼吟诗赴宴
苏东坡与佛印
东坡诗元代接受论
宜兴:东坡书院忆东坡
苏东坡学无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