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类专业推进新文科建设路径研究

2022-02-07 03:01周浩宇
江苏商论 2022年7期
关键词:文科课程体系学科

文 平,周浩宇

(河南科技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0)

一、研究背景

学界普遍认为,新文科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希拉姆学院于2017年率先提出的,从当年10月份开始,该学院为了给学生提供综合性的跨学科学习,对专业进行重组,对培养方案进行了全面修订,将新技术融入哲学、文学、语言等诸如此类的课程中①,这就是新文科。但是,美国教育界也有专家学者对希拉姆学院的改革表示担忧。

在我国,新文科的概念是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中提出来的。在新科技革命时代,新文科建设务必要与新科技革命交叉融合,为培养新时代的社会各类人才而服务,为创造光耀时代、光耀世界的中华文化服务。因此,要求高校全面实现内涵式发展,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2019年国家将全面推进文科建设纳入“四新”之一②。文科的发展对社会价值观的塑造、国家文化自信地树立、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民族凝聚力的聚合等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科的兴衰将直接影响高等教育的发展。

新文科是借助新的技术手段和方法重塑人文社科领域的知识体系和思维范式,更好地诠释现代科技与人文社会科研之间的交汇融合③。新文科的建设与发展重在守正创新,既要坚持文科的学科根基及价值引领的学科立命所在,又要从目标定位、研究范式、人才教育等诸多方面创新发展,然后以崭新的姿态呈现在社会公众、学界及决策者面前。新文科建设的最终目标应该是让文科为其他学科发展提供思想、方向、价值标准等,其他学科为文科发展提供新的发展及研究方法、命题、手段等。

二、旅游管理类专业推进新文科建设的必要性

(一)新文科建设是旅游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

旅游高等教育的根本目标是扩大旅游知识生产与培养人,并同步实现社会服务与文化传承。既有的旅游学科边界随着产业和高等教育的发展不断被突破,也倒逼我们的学科不断调整,调整后的新学科继续为实现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服务。从旅游知识方面来看,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旅游业从旅游事业发展为旅游产业再到文旅部的成立,文化旅游产业更多地将会回归社会属性和文化属性,意味着文旅产业发展承担着经济的、社会的、政治的、文化的、外交的等更多的功能;旅游市场从单一入境旅游发展到如今入境旅游、出境旅游、国内旅游三大市场共同发展的局面;大众旅游时代到来、旅游新业态不断发展、品质游需求不断提升,文旅融合得到加强;定制游、自由行等新兴旅游形式快速发展,这些变化使文化旅游产业的结构和体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呈现着中国特色。这些都使得旅游学科的知识体系也要发生巨大的中国变化,呈现出的特点和显现的特色都具有中国特性,旅游知识更具有当今中国文化旅游产业自身的知识话语体系。从培养人的角度看,立德是培养人的目标,意味着新文科背景下旅游学科的价值功能。旅游学科对人的培养要注重优良德行的养成,要注重学生的家国情怀、文化自信、民族自豪感、责任担当意识等的培育。同时,这些与我们的高等教育要放在国际视野和框架下来发展并不相悖,了解中国文旅产业的发展要放在国际旅游业发展的历史轨迹中进行,当前树立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格局和意识也要放到国际视野和框架下进行。此外,旅游学科这么多年的发展,一直远离旅游市场,与旅游产业脱节严重,在学科领域里处于边缘学科的地位,这些现状都使得旅游学科的价值和重要性受到社会公众及其他学科的质疑和不认可。

(二)旅游管理类专业的跨学科性呼吁推进新文科建设

旅游管理类本科专业包括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四个专业。旅游管理类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主要定位在能够从事与旅游业相关的经营、管理、策划、规划、咨询、培训、教育等工作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各院校根据自身的学科优势或所处区域的不同,再设置自己的特定培养目标④。旅游学科本来就是一个涉及文、理、工、医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学科,哲学社会科学方面要涉及理科等方面;理工学科要涉及信息学、概率论、统计学、地理学、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等各个方面;医学学科要涉及中医学、护理医学、基础医学等的各个方面。随着科技革命和新技术的不断产生,文旅产业的内容和形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何进行学科间的融合发展,使旅游学科的培养目标和知识体系更加贴合文旅产业的发展需求,将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问题。总之,随着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旅游学科所涉及的领域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总体趋势是领域会越来越宽泛和丰富,新文科建设势在必行。

(三)学科发展现状呼吁推进新文科建设

目前很多国内的专家学者都意识到旅游学科的式微问题,学科地位不高、第一志愿专业的录取比例不高、入校后的转专业问题、学习过程中的不积极问题等困扰着不少在校师生。很多专家在思考,如何扭转这种式微现状,也许要考虑学科体系构建和课程体系构建的问题。笔者认为这也与新文科的建设问题不谋而合,学科必须与社会发展需求相吻合。旅游学科如何融入新文科建设,首先要思考的是如何坚持问题导向,深入追踪旅游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难题和瓶颈问题,文旅的融合如何真正实现创造性转化,随着人们的旅游休闲需求发生巨大变化,云旅游、夜间旅游、品质旅游、安全旅游都对旅游人才该具备的知识、技术、能力、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大多数旅游院校所设立的培养目标和所构建的课程体系,更多侧重在于传递给学生想要成为旅游行业人才应该具备的知识储备及技能这些纯粹知识范畴,而对学生传递旅游学科的价值、旅游素养、文化情感等方面贡献不多,这也使得学生对该学科的认同感不高。旅游新文科建设的知识和价值的重构,是旅游学科扭转式微局面的必然选择。

(四)文科的重新定位及价值诉求呼唤旅游新文科建设

以往文科的定位更多在于知识的了解和概念的堆积,文科学生大多自然科学知识贫乏、数理知识薄弱。在学科发展上,更多地追踪社会热点及经济效益的走向,这些都不利于文科的内涵提升和高质量发展。在国家发展大变局的今天,文科的发展更应该着力书写哲学社会科学的新境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国当代价值观念,对社会大变革有更加直接和强有力的回应。在育人上,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使命感、担当意识,培养学生能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而积极奋斗的精神。文旅部的建立,旅游及文化的非经济功能更加得到重视和强化。今后旅游学科的定位要更多放在传承中国文化,传播中国文化自信和当代价值观念等方面,旅游新文科建设将成为旅游学科重新定位的重要突破口。

三、旅游管理类专业推进新文科建设的路径

(一)跨学科建设满足产业综合性需求

对于旅游学科来说,新文科建设首先需要关注的是跨学科发展问题。旅游业的综合性特点决定了旅游业涉及的范围广、行业多,也决定了旅游学科的跨学科性和交叉性更为显著。这不仅体现在文文交叉,还体现在文理、文工交叉、文医交叉。如智慧旅游就是文科和工科交叉的结果,疫情下的云旅游迅速发展,也有赖于新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应用。康养旅游就是文医交叉的结果,在生命质量的提高诉求下,作为新兴旅游产品和形式的康养旅游,越来越受到青睐。因此,旅游学科在新文科建设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打破学科交叉壁垒,催生新的知识增长点,拓宽专业教育的范围和口径。如山东大学采用微专业来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南开大学也率先申报了数字文旅专业,这都是旅游新文科建设的开始⑤。整合关联学科资源,打破学科间壁垒,将新技术和新的研究方法植入旅游新文科,最终实现打造旅游新文科的全新结构体系。只有如此,才能真正满足产业综合性发展需求,使产教实现有机融合。

(二)问题导向破解产教脱节问题

旅游学科新文科建设要关注的是问题导向。调查显示,旅游管理类本科课程存在课程体系不优,脱离行业实际,课程内容陈旧等问题⑥。作为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旅游学科,在新文科建设中,必须破解课程体系与行业实际脱节的现象,破解的重要路径就是要从行业实际和实践中的问题出发,依据问题导向来调整课程体系,深入全面地追踪我国文旅产业和旅游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主要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了解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中遇到的瓶颈问题和现实需求,了解文旅企业和文旅管理部门的难题,实现教学、学术与旅游产业对接的通道和效果。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文旅产业发展紧密联系与链接,从根本上服务于旅游产业,从深层次上解决文旅产业发展问题。

(三)积极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服务

旅游新文科建设必须要为积极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服务,旅游业是展示国家形象和区域形象的重要窗口,我们要利用好这个窗口,运用新理论、新知识,讲好中国故事、讲好区域故事,让文化与旅游实现有机融合,展现中国优秀文化的魅力,坚定文化自信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从培养体系上,培养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能展现新时代中国风格的先进文化的社会科学人才,拥有家国情怀、深厚文化底蕴、愿意为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而奋斗的人才培养将成为社会科学的重要培养方向,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新文科建设。

四、旅游学科推进新文科建设的具体措施

(一)调整培养目标,服务区域旅游发展

新文科背景下旅游高校的培养目标应该做相应的调整,要以培养服务国家文化旅游战略实施、区域旅游经济与产业发展的专业人才为主。一是结合国家或者区域旅游业发展的特点,注重与旅游企业的合作;二是合理调整课程构成,可增设具有中国旅游发展规律、国家及区域文化特色及旅游业特点的课程,聘请旅游行业精英授课,积极构建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三是注重将新技术尤其是旅游业发展急需的新技术、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运用到教学中去,探索智慧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快速发展行业的适应性。

(二)重构课程体系,服务旅游业发展

旅游管理类本科专业的课程体系标准已经多年未变,可是旅游业发展却日新月异、不断跨越式,这些都要求旅游院校尽快改革已经难以适应新发展要求的传统旅游管理类课程体系。新的课程体系,必须以国家战略和社会与行业发展需求为导向,结合新的旅游发展趋势、旅游形式、旅游科技等的需求来建设旅游新文科,打造具有新文科特性且能支撑甚至引领旅游业发展的旅游人才培养体系。新时代的人才需求发生变化,人文素养、专业素养、扎实的理论知识、较强的解决问题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等都是新的发展环境下社会对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基于此目标,对旅游管理类专业的课程体系重新构建,使核心知识和价值观念成为课程体系的主线,真正做到素养和价值观的养成和树立。

(三)建构双师教学,沟通理论与实践

大多数本科院校都重科研轻教学,学校的导向对教师的发展具有引领作用,这种模式不利于新文科的建设。如何实现理论源于实践并指导和服务于实践,实践检验理论、丰富理论并推动理论的发展等理论与实践的真正融通,培养出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技能的与时俱进的新文科人才,实现旅游新文科建设,需要有理论与实践能力均具备的双师型教师来推动和实现。第一,通过柔性引进旅游行业专家型教师、技术能手、创业导师、兼职导师等方式补充实践技能过硬的师资。第二,完善实践能力提升制度,激励本学科教师到文化旅游企业去挂职、兼职,为双师教师培养提供渠道。第三,在教师职称晋升的指标设置上,应增加对专业实践经验、服务产业能力等考核项目的指标,从而激发教师乐于投身和服务于产业实践的热情。理论与实践的融通是破解产业与学科脱节的重要路径和方法,双师教学的开展是沟通理论与实践的基础。

(四)改革质量评价体系,服务文旅业发展

若要形成以提高人才培养水平为核心的质量文化,新文科建设过程中教学质量的评价也要培育积极向上的文化,提高评教指标的认知度和学生的参与度,提高评教结果的利用率。《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形成以提高人才培养水平为核心的质量文化,将人才培养水平和质量作为评价大学的首要指标⑦。作为高校教学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抓手——学生评教制度,也务必要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评价培养质量和水平为重心的评价制度。从传统的评价教师的工作情况和教学环境,应该转化到评价学生学习效果与产出的状况,强调学生对课程的体验感知评价,强调学习能力的测评。除专家评价、同行评价和学生评价的三级评价指标外,还应增设社会机构及产业行业的评价,要评价我们的授课内容和过程是否与行业契合,是否衔接,如果想让毕业生的社会满意度提高,那我们的在学过程评价必须纳入社会评价指标。此外,评价的结果不能只是以单纯的分数作以终结,还应根据结果进行教学反思、改进,达到以评促教的真正目的,管理者也要根据评价过程和结果,不断优化评教过程,提高服务水平⑧。

注释:

①学科重组文理交叉——一场新文科的尝试[EB/OL].光明网.2018-09-19.

②吴岩.新文科学科没做好,高等教育不能说好[EB/OL].中国教育在线.2020-11-03.

③王菲.“新文科”研究生数据素养教育刍议[J].教育现代化,2019(77):7-9.

④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编.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896-900.

⑤袁凯,姜兆亮,刘传勇.新时代、新需求、新文科——山东大学新文科建设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20(7):67-83.

⑥黄震方,黄睿,侯国林.新文科背景下旅游管理类专业本科课程改革与“金课建设[J].旅游学刊,2020(10):83-95.

⑦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EB/OL].教育部文件,2018-10-8.

⑧柳亮.以学生为中心视域下的学生评教:诊断与改进[J].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20(6):1-6.

猜你喜欢
文科课程体系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文科不懂理科的伤悲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求学·文科版2019年6、7期合刊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豆文科作品
“超学科”来啦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孙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