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专业课程思政:育人目标、教学设计及特色
——以《新闻学概论》为例

2022-02-08 08:28金伟娇陈嘉玲
新闻传播 2022年9期
关键词:新闻学概论育人

金伟娇 陈嘉玲

(广州华商学院 广东 528000)

《新闻学概论》是新闻传播学的基础课程和核心课程,在新闻学专业体系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为新闻传播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新发展,是新时代高等学校新闻传播教育改革发展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通过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新闻教学始终,发挥课程育人功能。尤其在新闻学专业的人才培养中,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以思想引领和价值塑造为目标,发挥新闻学思政课程教学团队的示范引领作用,促进新闻专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深度渗透和有机融合,是当代新闻学专业教育的意义所在。

一、新闻学专业课程思政育人目标

各高校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需明确新闻学专业课程思政的三大育人目标: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

(一)价值塑造的目标

新闻传播教育的使命是培养职业化的新闻传播工作者,培养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接班人。使命感可以内化成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组成部分,成为其工作生活的目标和坚守的指南,使其不负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寄语: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敢担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新闻学概论》课程思政将有利于学生树立良好的政治观、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帮助其在创造社会价值过程中明确自身价值和社会定位。

(二)知识传授的目标

让学生通过理论与实践学习,了解新闻传播工作者在工作中应该遵守的原则和底线,培养学生强烈的新闻责任意识,同时提高学生个人知识水平,丰富知识面,深化技能把握程度,使其具备深厚的新闻传播学知识基础和理论功底,将来能够胜任大众传播媒体中的策划、采访、编辑、制作、经营管理工作和其他社会传播活动,成为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开拓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新闻传播专业人才。

(三)能力培养的目标

通过知识的学习,让学生掌握事物发展规律。在遇到新闻传播伦理困境时,学生能以马克思主义学风为指导,通过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观察和解决问题,能做到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正确理解事物性质的辩证统一性和发展的前进与曲折性的统一。同时,具备较强的社会调查和活动能力,创新意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基本的科学研究能力,以及适应未来竞争机制、向更宽广的专业领域拓展和继续学习的素质与能力。

二、《新闻学概论》教学设计

(一)课程团队建设思路与举措

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水平直接影响“课程思政”开展效果。新闻学概论课程思政团队教师均为奋斗在新闻学专业的教学一线,对新闻学概论教学特点有深刻认识和见解。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应具有明确的发展目标、良好的合作精神、有效的运行机制,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起到示范作用。具体建设思路如下:

1.加强新闻学概论课程团队人员师德师风建设,培养具有较高的课程思政教学素养与能力且稳定的教学队伍。以师风师德建设为突破口,加强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加强教师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以人为本,提高育人意识,带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传递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2.注重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结合新闻学的发展趋势和人才培养定位,积极开展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建设,开展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方案、教学制度、教学改革、教学方式与方法研究,注重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衔接和融合,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有机融合体系。

3.开展集体备课、听课活动。发挥团队合力,凝聚智慧。备课内容包括钻研教材,挖掘新闻学概论中的思政元素;充分讨论案例运用手法,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点等等。开展课堂听课活动,是重点对融入课程课堂教学的思政教育元素进行把脉,让广大教师通过反馈提升课程思政教学效果。

(二)教学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教育部推出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指出“深挖新闻传播专业课程的育人元素、育人内涵和育人功能”“打造新闻传播人才德育新模式”,明确了建设课程思政,培养卓越新闻传播人才的目标和要求。通过将思政内容融入新闻学概论课程当中,强化“德育”和“智育”的二元有机结合,使学生在专业课堂中收获丰富的新闻学专业知识,同时在丰富的历史和现实案例中获得真情实感的文化精神熏陶,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树立良好的新闻道德感,形成自身对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的正确思考并积极践行。

(三)课程设计

我们要将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巧妙融入到《新闻学概论》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1.利用大量案例中的思政资源,优化教学效果。新闻专业课程在课程教学需要用到大量案例,让学生对知识有更直观的了解和认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选取案例时,多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新近的案例,引入到课堂中去,增强师生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意识。师生都要加强新闻学概论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通过新近的案例与社会热点,把握相关新闻学知识,同时分析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各个案例中的表现方式,在对案例的分析中深刻学习思政内容,挖掘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时代背景下的新释意。

2.多元化教学方法,创新教学路径。强化学生的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意识。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课程思政教学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丰富新闻学概论课程的教学方法,使课程形式多样,富有乐趣,在加深师生、学生之间良性讨论互动的同时,重视学生新闻实践能力的提升,领悟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运用背景和内涵,提炼新闻案例中对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具体运用。

3.重视新闻实践,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学生经过理论知识学习、案例分析、学习进行新闻实践所需要的基本技能要素。在新闻实践中贯彻落实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新闻实践中体现为人民群众服务的精神,引导学生关心党和国家的大事、方针、政策。通过有针对性的引导,培养新闻系学生的责任担当,为个人、为社会、为国家献出一份力量。

(四)教学评价

该教学评价涉及到对新闻学概论思政课程的要素、过程及效果的评价,应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主体、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多角度进行反馈评价。此外,在“学评教”体系中体现育人评价元素,完善“学评德”体系,使德育元素成为“学评教”重要内容,主要从以下两方面作为切入点:

建立以育人为核心的评价制度。要建立“德育智育双评价”课堂效应的系统标准,兼顾对新闻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和思政教学效果的评判。注重教学过程的评价,评价体系的重点应放在“立德树人”的最终任务上。将教师的评价体系转变为以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尺度的评价指标体系,形成教书育人与实践育人两者的相统一,使思政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合理运用发展性的评价模式。把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当做一个动态系统来管理,这是一个变化和创新的过程,是大学生不断学习和熏陶的过程。课程思政除了拓展学生理论知识,还能让学生从学习过程中,在专业理论教育获得做人做事的教育,真正做到思想上育人。因此,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不仅仅注重等级与量化,更重要的终结性评价,重视质性评价。总而言之,课程评价应该是以促进教育教学发展良性循环为目标,要将学生德育教育的效果作为评价的指标,要将教师成长作为评价的参考,真正实现以评价促进课程思政的渗透和深入,真正做到以评价促进课程思政教学质量的提升。

(五)课程考核方式

1.由教师为中心转化为学生为中心的考核方式。在理念上以学生为中心,关注新闻学概论基本知识的学习程度和思政素质。在评价主体上采取多元化策略,将指导教师的评价、大学生自我测评与大学生之间互评相结合,让大学生参与考核过程,可以提高其自我检查、自我分析、自我教育能力,使其在总结和反思中不断成长。具体成绩体现为每名学生对自己和同学在本学期的课程学习和综合表现给出评定等级,以学生的自评和他评成绩作为综合成绩的重要评定依据。

2.构建思政教育下新闻学学生成长成才内在需要为根本着力点的考核评价机制。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在新闻学概论授课以及考核过程中更多地关注学生主体的情绪、感受、兴趣与学习体验,提升作为新闻人的基本技能素养和道德要求。让大学生从考核中更了解自己,获得自信、激励及动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主体行为判断等方面的能力,促进知、情、信、意、行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3.由单一考核方式转化为多元考核方式。多元的考核方式,不仅在考核主体上实现多元化,也意味着考核方式,考核场景的多元化。新闻学由于其重实践的特殊性,要求学生不但要掌握基本的新闻学概论理论知识,更应该熟练把握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技巧等专业技能。因此,可以采用知识点客观题、主观题测试方式;学生新闻稿撰写;学生课堂问答抢答;学生课堂即兴测验;外出实践项目体验感想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多维度的考核。

4.由结果决定考核方式转化为过程考核方式。传统的课堂考核大多数以期末测验打分制作为评判的标准。将思政内容融入课堂,要求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因此不能以简单的考试结果作为课程评定结果。课程考核方式应该贯穿课程始终,注重在动态发展中考查学生的综合表现。过程性考核主要考查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综合表现,期末考试依据新闻学概论课程的培养目标和特点采取不同形式。

三、课程思政特色

新闻学概论课程思政,在凸显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专业特性的基础上,按照高等教育发展规律,遵循课程思政育人原则,适合新闻专业特点、把握育人规律,创新工作方法。具体特色如下:

(一)密切关注新近案例,发掘思政要点,建立新闻学概论课程思政案例库。本课程将选用带有思政元素的热点问题引入教学讨论环节,组织并引导学生结合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展开讨论,加深学生对社会现象的看法和理解。让学生有参与感的同时,思考案例带来的思政内容,并运用融合到新闻写作等实践项目中。

(二)注重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应用到该课程之中,在此基础上创建新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提出的“现象-问题-方法-创新意识”环环相扣的创新教学法,并通过学生反馈评价改进、调整课程思政的具体教学方式。

(三)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实地参观、实践成果平台展示等多种手段,将理论知识与新闻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正确的素质思维和创新能力。积极开展校企合作,通过开展业界精英讲座、企业实践等方式,拓展学生的实践平台,培养出具有合格思政素质的优秀新闻人。

结语

将新闻学概论专业知识和思政元素紧密结合,增强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在实现课程目标的基础上起到良好的德育和智育效果,这是新时代新闻学高等教育的目标和要求。课程思政紧扣时代主题,在青年学生的价值观领域确立了更高更深远的培养目标。换句话说,重视新闻学概论课程思政的教育,就是要培养遵守新闻职业道德规范,热爱新闻行业,并具有不断学习和追求的年轻一代,帮助其树立良好的政治观、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在创造社会价值过程中明确自身价值和社会定位。■

猜你喜欢
新闻学概论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概论》
李剑农和他的《政治学概论》
青铜器辨伪概论
《速勒合儿鼐传》(Sulqarnai-yin tuguji)研究概论
旅游类本科院校关于《新闻学概论》的教学改革与特色建设
新闻伦理与合力导向新闻学的关联性研究
国民经济学家的新闻思想与德国新闻学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