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大数据时代如何做好编辑出版工作

2022-02-08 08:28王宁
新闻传播 2022年9期
关键词:传统过程工作

王宁

(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 银川 750001)

随着网络时代的进一步发展,使大数据技术被广泛地应用在了各个行业当中。电子阅读平台与电子编辑器的相继出现,也给传统出版编辑工作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与考验。传统出版编辑行业迫切需要转变出版编辑工作模式,以求适应时代的发展。对出版编辑而言,需要创新工作模式、提高工作效率、树立正确的出版理念,从而增加市场竞争力,将大数据的应用价值充分体现出来。

一、大数据环境下传统出版编辑工作面临的挑战

(一)来自细分阅读市场的挑战

在网络时代,各种媒体、阅读平台的出现,给了读者很大的阅读冲击,在网络上随时随地都可以轻松获得大量的信息,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阅读的便捷性。但与此同时,对于传统阅读方式的进一步发展也需要开始进行多元化的思考。由于传统编辑出版模式缺少对阅读市场与读者的细分,因此无法有效把握读者群体、阅读市场的风向变化,从而难以满足阅读市场的需求,这导致当前传统编辑出版工作在应对市场变化方面存在一定困难。

(二)来自读者需求的挑战

由于传统的出版行业受原有工作模式的限制,自身的信息获取渠道狭窄,图书编辑对市场变化与读者需求的了解也不够全面,只能根据简单的市场调研才能获得有关读者需求的一些信息。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各行业的信息化进程都在不断加快,读者对出版物的质量与种类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由于读者获取信息越加的便捷,使其阅读的兴趣点与需求也在不断地变化;同时,人们的生活节奏变快,也就不愿意花太多的时间来阅读纸质的图书刊物,很多人现阶段更喜欢在网上进行阅读,通过各种电子设备可以在互联网上阅读相关信息,导致纸质图书的需求量逐渐下降。这就给出版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出版行业必须对内容和工作模式进行创新,以适应多元化的阅读发展趋势。

(三)来自传统的编辑出版模式的挑战

传统的出版过程通常是先要组稿,然后由出版社申报选题,稿件经过三审三校后,最终才会印刷发行。由于运作过程过于流水化,缺乏对阅读市场需求的有效分析,导致出版物的内容缺乏创新性。所以,这种出版编辑模式,很大程度上对出版物自身的发展造成了阻碍。导致传统的出版编辑工作中,存在很多固有的弊端,无法对读者的需求进行科学的分析和预测。而在大数据环境下,新的出版工作不仅要求编辑具备基本的工作素养和技能,而且还要具有敏锐的数据分析和资源挖掘能力,能够更好地配合各种数字出版工具,开展立体化、多元化的编辑出版工作。

(四)传统的营销方式面临挑战

传统的营销方式成本很高,大数据的分析方法可能会使这种营销策略逐渐衰落。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亚马逊的例子是十分典型的,亚马逊在初期的时候只是一家图书销售的代理商,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发展成立了一个由多名书评人和编辑等组成的强大的整体。通过撰写书评等活动,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图书销售得到很大的提升,对相关企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然而,当亚马逊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逐渐意识到数据的作用后,并没有止步不前,公司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通过对用户大数据的分析,建立了相关的客户购买图书的优势系统。该系统可以在数据分析后,自动向用户推荐他们最可能购买的书籍。最后,推荐系统比书评小组效果更好,而书评小组也即将解散。

二、大数据时代传统编辑出版工作的转变

(一)重视选题策划

无论出版编辑工作朝哪个方向发展,都应充分结合读者的需求,对内容进行有针对性挑选,从而不断提高读者的服务满意度和忠诚度,赢得更大的市场。图书市场上常常出现选题雷同、跟风热炒的现象,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很多编辑只会跟风,不会创新,优秀的编辑能够通过市场调研分析营造出热点。因此,编辑应当结合市场需求,运用大数据技术去收集相关资料和数据,分析不同读者的情况,划分目标群体,推出合适的市场图书。同时,编辑还要考虑到新时期读者的阅读习惯和方式的变化而产生的影响,对读者的需求进行研究,给读者提供充满个性化的服务,从而更好地提高图书的销量。所以,大数据时代的编辑一定要重视选题策划,还要具备一定的信息检索和数据分析能力,不断提高市场的敏感度,使编辑工作得以更好的发展。

(二)提高出版效率

大数据时代,给传统的出版编辑工作的信息搜集途径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性,并使信息的时效性得到了有效保障,不仅让传统出版社的编辑工作的整合能力提高了,而且出版社的整体工作效率也得以提高了。目前,信息的传播方式多种多样,而出版社的编辑部门必须要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保证出版内容的质量和传播方式的创新,这样才能提高行业的竞争力,从而使图书真正成为读者的精神食粮。实践证明,只有那些有原创价值、有特色、有个性的,能经得起时间的检验,能穿越历史时空的有利于人类文化进步的书,才能有更大的生存空间。因此,出版编辑要创新工作模式,将传统工作中不合理的工作模式进行淘汰,充分利用大数据的优势,提高出版效率。

(三)树立正确的理念

第一,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已是必然趋势。传统出版行业一定要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因为数字出版效率高且所需要的成本比较低,它不仅可以为读者节省大量的阅读费用,读者还可以实时搜索自己所需的内容,增加了读者的依赖感。出版社的编辑工作必须积极进行转型,迅速融入到大数据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去。第二,内容是每个出版单位的基础,尤其是在大数据时代,各种信息和内容的零散分布,读者越来越习惯于对这些信息和内容进行浅层阅读,而这也恰恰提高了吸引读者注意力的难度。面对这样的情况,出版编辑不能只是为了吸引用户的眼球,就对出版内容进行刻意选取,并借此哗众取宠,许多作品的编辑含量极低,错误百出。显而易见,如此内容是无法担负起传播文化重任的,难以传之久远的。出版社编辑一定要时刻意识到内容的重要性并切实落实到实际的编辑工作中。第三,牢记新时代编辑的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也为创造和生产好作品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新时代的编辑要树立正确的理念,把生产精品力作作为职业追求和奋斗目标,自觉履行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担当,强化打造精品力作的政治担当、历史担当和文化担当。

(四)务必具备精品意识

在互联网时代,出版社在对书籍进行编辑出版前必须要保证内容符合读者的需求。现阶段,如果出版编辑单位没有优质的内容,题材也不够新颖,就无法有效地满足读者的需求。大数据时代,数字出版必须要具备精品意识,奉行“内容为王”之道。

(五)数据捕获能力

在大数据时代,数据捕捉非常重要,包括数据敏感性、数据整合能力、分析意见领袖、让自己成为意见领袖等。网络编辑在每天的工作过程中,都要寻找有效的信息和数据,并将各种数据很好地结合起来。数据采集能力是网络编辑新闻敏感度与资源整合能力的有机结合。

三、大数据时代编辑素养的提升

(一)敏锐的判断力

判断力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不仅仅是整理的能力,不仅仅是通过对笔尖的润色、更正和写书能力的提升,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其主要是一种职业的潜意识。无论句号多么圆润,正确的废话多么流畅,都不是一个好的编辑。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有些作品是看似平凡的作品,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相关的工作人员可以快速、敏感地捕捉到其中隐藏的相关政治方面上的风险,预测文艺作品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所潜在的经典价值,预测一些学术观点成果,同时在实际编辑工作过程中还能够根据相关的学术作品,进一步判断其实际学术地位和应用前景,并感受作者的人格力量和学术传承。判断会有偏差,判断也会不同。然而,审定主题和作品是编辑的工作。这项工作充满了挑战和兴趣。成功意味着巨大的幸福,失败会为自己积累宝贵的财富。如果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你在10个项目中成功了7个,那么你就是一个十分伟大的编辑。敏锐的判断力在实际发展过程中是选择好问题的根基,同时在实际的发过程中也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的重要保证,是创新发展的实际动力。当然,敏锐的判断并不是一种超自然的能力,这是编辑在长期沉浸和热爱编辑事业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品质。它是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文学、艺术等方面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进一步保持兴趣以及探索的重要结果。同时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它也是热爱阅读、思考和社交的产物。判断不是天生的,灵敏度与机会、勤奋、学习和美成正比。当然,试错的教训和成功的结果之间存在一定的正比关系。出版社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应该为优秀编辑的成长进一步提升工作环境,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通过提供一个试错的环境,给予工作、环境等方面更多的宽容。敏锐的判断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是创造力的有效翅膀。许多编辑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不喜欢去书店,因为他编的书随着社会的发展似乎都已经出版了;许多编辑不喜欢去仓库,因为积压的书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压制了他选择主题方面的冲动。然而,在优秀的编辑眼中,只有很少的书,剩余的产品表明了新的需求。对大处的正确的判断在实际发展过程中是成功的重要基础,对细节的正确判断会导致意想不到的结果。霍金的《时间简史》中文版只能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印刷300册,几年后以"首次推广"的名义出版数十万册。

(二)尖锐的批评

如果判断依赖于形象思维,那么批评则依赖于逻辑思维。批评是一把手术刀。在编辑的尖锐批评下,作品中的矛盾、硬伤和缺陷就会显现出来。编辑之所以追求完美,是因为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作品。对编辑来说,跟风是一种禁忌,批评是对话。批判型的编辑可以根据一个小瑕疵,作者的观点和描述来否定整本书。批判型编辑知时事,不怕阴云遮眼,能容忍作者的不完美部分,从而达到人性化的经典。我曾经接触过一份关于历史的手稿。文字非常有力,叙述几乎没有瑕疵,写作风格有趣华丽,但隐隐约约感觉有现实的意味,于是我毅然放弃,绕过了一个可能导致“倾覆”的“暗礁”。

(三)纵向和横向整合

编辑应该是一个总计划者。高质量的内容不是有计划的,好处仅限于内容本身,是一个平庸的编辑,优秀的内容策划不当,会抵消所有的好处,是一个无能的编辑,高质量的内容加上优秀的策划,会成倍放大效益的影响,是优秀的编辑。优秀的编辑就像优秀的厨师,能将平凡变成神奇,将平凡的食材变成顶级的盛宴。这个时代为编辑提供了一个巨大的舞台,具有很强的整合性。一经出版销售多次,充分利用材料和工艺的多样性,可为读者定制平装、精装、图书馆、拼音、大字、特精纪念毛边等;多种形式的一次性出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数字技术进行通信,包括虚拟、实体、团购、PP、微信、私人定制等;一次性发布多行业展示、AR(增强现实)、VR(虚拟现实)、音频、动画、微电影、触摸、穿戴等。相信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编辑的舞台将会扩大,道具将会更加丰富,编辑的生活将会更加精彩。

(四)建立新的编辑理念

在从理论到实践的不断发展中,大数据为新闻出版业的转型发展和数字化的不断演进提供了平台和机遇。与此同时,大数据也对网络编辑提出了新的期望和要求。大数据产生各种复杂的数据,它贯穿于编辑印刷和发行的整个过程,要求编辑对数据进行识别并运用三维编辑工作理念,将大数据的概念融入自己的工作,为广大作者和读者提供服务,根据读者的需要,提供更好的作品和服务。编辑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必须努力掌握它们,提高数字素养。例如,在二维码技术非常成熟的今天,编辑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可以将要与传播平台展示的多媒体内容链接成二维码信息,放在出版物的相应位置。读者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有助于更好地阅读各种各样的书籍,还可以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通过扫描二维码来获取更多的信息和相应的资源。在这个过程中,二维码技术的应用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就像一个宽敞的参与通道,连接着作者、读者和编辑,使三者之间的互动变得非常简单。随着编辑出版过程的变化,编辑出版正朝着精细化、可控性和准确性的方向发展,编辑的功能取向也在无形中发生着改变。在这一过程中,编辑还需要提高对大数据的相关理解,与作者共同探索作品的核心主题,体现创作优势,为读者带来更多更好的作品。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分析发现目前我国的传统出版编辑工作的转型发展,仍存在一些需要不断改进与调整的问题。在大数据时代下,传统的编辑出版单位应紧跟市场的发展需求与目标,扩大互联网阅读信息平台,并为成功转型不断提高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明确自我的角色定位以及工作策略,科学地借助大数据对读者的需求进行分析;同时,需要强化个性化出版服务以及对选题策划进行创新,从而进一步探索出更多的新型编辑出版工作方式。■

猜你喜欢
传统过程工作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不工作,爽飞了?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
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