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安徽段文化遗产旅游规划及实践探究

2022-02-09 01:16
传媒论坛 2022年8期
关键词:大运河运河安徽

倪 漫

一、大运河安徽段旅游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大运河安徽段文化遗产众多,文化遗产旅游的价值很高。目前大运河安徽段沿线与大运河有关的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程度关联度不大,主要存在二个方面误区:

一是认识不足,整体保护意识缺乏。大运河是处于活态的一种状态,涉及的相关管理部门众多,牵涉到利益的相关者甚广,对于大运河文化遗产的识别和保护还很薄弱,对大运河活态文化遗产的重要价值和保护需求难以达成社会各界的普遍共识。社会大众随着对大运河文化遗产知识的了解,保护意识不断增强,但与之相关的保护措施非常之少,公众自觉自愿参与到大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尚未形成,对所见到的过度开发现象无动于衷,参与到保护大运河文化遗产的管理意识淡薄。这就直接导致在旅游开发的活动中,规划者和建设者都缺少整体意识的保护,大运河文化遗产的主体和环境受到忽视,由此造成的对大运河文化遗产新的破坏和威胁依然存在。

二是追求功利,过度开发利用。没有对大运河文化遗产进行合理开发,在前期的旅游规划上没有充分考虑到以保护为前提。过度的利用和索取,不同程度地造成大运河安徽段文化遗产的破坏,大运河文化遗产的历史真实性与风貌完整性受到严重破坏,游客的获得感大为下降。

二、大运河安徽段文化遗产的开发思路

一是提高认识,做好旅游开发规划。大运河安徽段的旅游价值极高,开发前景比较广阔,大运河文化遗产旅游应该提升到应有的战略高度。要使大运河安徽段文化遗产能够得到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就是要做好科学合理的旅游规划工作。在城市的发展进程中,要从保护大运河安徽段文化遗产的角度出发,正确处理好城市发展和推动大运河安徽段文化遗产“保护”与“保留”的关系。

二是治理污染,美化资源环境。大运河旅游的基础是水,河水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大运河文化遗产旅游的生存。随着沿岸的城镇建设,大运河安徽段沿线的原有古朴风貌正在不同程度地受到破坏,使大运河安徽段文化遗产的旅游魅力有所减弱。应该制定相关的保护措施,对沿线的河道进行全面整理和整顿,控制污染源,对已经造成环境严重污染的源头以及对整体生态景观造成破坏的必须予以制止。整体实力的竞争是未来旅游发展的方向,环境质量的好坏是其重要的筹码。因此,对沿岸生态进行综合治理和保护,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促使大运河安徽段文化遗产永葆生机的关键。

三是重塑形象,加大市场促销力度。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需要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的格局和旅游需求的变化,对市场进行定位,设计与之相关的大运河安徽段文化遗产的旅游产品,增强市场促销的力度。

三、大运河安徽段文化遗产旅游模式探析

(一)展示式旅游

无论是交通运输功能仍然存在的运输通道,还是转换为休闲功能的城市河道、古遗址,表现为旅游参观功能的大运河文化遗产展馆,都是展示式旅游的重要载体。游客可以登上运河观看壮观的船队过船闸的景象;也可以亲身体验进古闸坝、古码头,体味先民的智慧;游览古宅、会馆,了解先民的建筑制造技艺,通过大运河安徽段文化遗产展示馆的游览,对大运河安徽段文化遗产的前世今生有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增强运河文化遗产的修养。

(二)体验式旅游

古人如何行船?又是如何过闸的?这些体验式旅游。让游客参与到过程当中去,了解在生产力不发达的条件下,利用澳闸这一技术,实现船舶过闸和保水双重功效的。[1]体验式旅游除了大运河水工之旅之外还可以开通大运河美食之旅,如可以到宿州品尝符离集烧鸡、淮北品尝口子酒。

(三)全域运河文化遗产旅游

大运河安徽段沿线的城市可以将大运河文化遗产作为旅游的新增长点,对大运河进行分门别类的划分保护范围,将宋代码头、埇桥遗址、花石纲事件遗迹、泗县运河故道,以及沿线出土和考古发掘取得的大量历史文物串联起来,[2]将大运河安徽段的历史、文化和生态融为成历史文化风景线。

(四)网上游运河

在“互联网+”时代,游客不仅可以通过坐船、骑行、徒步等方式,体验大运河安徽段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也可以通过现代的高科技手段实现网上畅游大运河安徽段文化遗产,使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大运河安徽段文化遗产,并能够参与到大运河安徽段文化遗产的保护行动中来。国家发改委提出要“推动智慧旅游建设,实现主要文化遗产点、文化旅游景区等重点公共区域免费无线网络(WIFI)全覆盖和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5G)建设发展,积极推动基于IPv6的下一代互联网商用部署,鼓励和引导文化旅游与虚拟现实(VR/AR)等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创新大运河文化旅游产品与服务。”[3]大运河安徽段的沿线城市在设计和建设大运河文化遗产展示馆(中心)时可以通过引入VR、AR等现代科技,将三维场景展示、音视频自动调度技术、声光电技术、单点全景展示、连续全景展示、船载全景展示等技术手段应用到展示馆建设中,可以形象地将大运河安徽段的重要场景和历史事件充分在游客面前展示出来,感同身受。

四、科学编制大运河安徽段文化遗产旅游规划

在中国大运河成为世界遗产后,大运河的旅游发展就被列上了运河沿线城市决策者的重要工作,以旅游来促进大运河安徽段所蕴涵的文化价值,进一步推动大运河安徽段的文化历史走向辉煌。

(一)正确处理好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规划的关系

首先,保护是前提。只有保护好遗产,才能更好地利用。保护是大运河安徽段旅游开发的首选考虑的问题。无论是什么样的规划,都要以保护为基础,要对旅游进行科学适度的规划,从长远利益出发,在大运河安徽段生态环境、文化遗产旅游资源、两岸风貌等方面进行保护。不能在文化遗产旅游规划时出现简单化和商品化,也不能只是一味强调旅游而随意打造。其次,合理利用也是为了更好地保护。世界遗产保护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活态文化遗产的合理利用,也是国际公认的遗产保护方式。大运河安徽段文化遗产作为一项活态文化遗产,与沿河两岸的民众生活紧密相关。在对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开发成果要惠及沿河两岸的民众,民众才会自觉参与对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文化遗产才会受到尊重,才能有尊严。大运河安徽段文化遗产具有典型的观赏价值,科学有效地开发旅游,使公众能够共享文化遗产的成果,领略大运河安徽段的传统文化。第三,要正确处理好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保护为旅游开发提供的坚实的基础,科学有效地开发可以促使原有保护得以延续,要尊重“保护—利用—保护”的原则,构筑大运河安徽段文化遗产综合利用体系。

(二)注重让大运河安徽段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交相辉映

在对大运河安徽段文化遗产进行旅游规划时,一方面要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其中,另一方面要考虑将动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到静态的物质文化当中,两者形成交相辉映,激发新的活力,使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具有观赏价值,附着在物质文化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在规划文化遗产旅游时,要将大运河沿线的民俗民风、文学艺术等具有典型运河文化的各种非遗进行归纳整理和研究,将研究成果运用到大运河文化遗产旅游项目中来,成为新的大运河安徽段文化遗产的重要旅游资源。

(三)统筹兼顾整合协调编制大运河安徽段旅游规划

大运河文化遗产的旅游潜力充分爆发的时机正在到来,但针对大运河线性、活态、在用的特点,按照统筹兼顾的原则,妥善处理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保护与治理的关系、遗产管理与航运管理的关系、[4]文化功能与水利功能的关系、整合协调好各方力量编制好大运河安徽段文化遗产旅游规划。一方面,对大运河安徽段文化遗产通过向公众开放、展示,可以传递历史文化知识,提高沿河两岸民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另一方面,适度原则是其开发旅游的前提,通过适度旅游,大运河安徽段文化遗产的价值得到弘扬,文化认同感增加。不能因过度开发而导致对文化遗产的损坏。尊重大运河安徽段文化遗产的自然风貌和人文环境,结合现在对大运河安徽段文化遗产的新使命和新内涵,谋划好文化遗产旅游规划,将祖先留下来的珍贵文化遗产得以保护和传承。

(四)打造大运河安徽段文化遗产旅游精品线路

强化大运河安徽段文化遗产旅游区域间的资源整合和旅游服务协作,以大运河为纽带“串珠成线,以点带面”,结合水上游览、沿线自驾游等多种游览方式,开发与大运河相关的研学游、古城游、故事游等具有典型特色的专题游,形成与众不同的精品旅游线路。

(五)塑造统一的“千年运河”文化旅游品牌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大运河安徽段文化遗产业也随之被开发,在旅游方面,一直缺少一个统一的形象来凸显大运河安徽段文化遗产的韵味,塑造大运河安徽段文化遗产的形象,展示大运河安徽段的文化名片。国家发改委在《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提出要整体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千年运河”文化旅游品牌体系,重点培育运河城市旅游、运河旅游产品、运河旅游节庆、运河旅游企业(服务)等子品牌,不断推出富有创意、参与度高、深受市场欢迎的系列旅游产品。[5]成立大运河安徽段旅游营销联盟,开展大运河安徽段旅游产品品牌塑造和推广营销活动。在统一的品牌下,还要构建各具特色的城市品牌。围绕“千年运河”文化旅游品牌,大运河安徽段沿线城市可根据各自实际,充分发挥资源优势,进一步打造各具特色的地方旅游品牌,以大运河安徽段文化为主题形成亮丽的城市名片。如宿州“花海云都 汉韵宿州”、淮北“运河遗珍 绿尽淮北”。

五、结语

大运河安徽段文化遗产旅游的深度开发,是传承弘扬大运河安徽段文化的重要载体,将会强化大运河安徽段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的挖掘和弘扬,促进大运河安徽段文化遗产的传播和交流,让大运河安徽段所具有的开放和包容的天然属性,更好地真实、立体和全面展现在公众面前。随着大运河安徽段文化遗产旅游的成功开发,古老的大运河安徽段将因为旅游发展而焕发出新时代的青春光彩。

猜你喜欢
大运河运河安徽
独占鳌头的运河传奇
大运河,行走山东
文化,让运河“活”起来
《中国运河志》简介
如泰运河谣
大运河:最后的绝唱
安徽医改自我完善主动纠错
安徽药采如何“三步走”
安徽 诸多方面走在前列
安徽为什么选择带量采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