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文旅融合发展的意义与路径

2022-02-09 02:04朱丹丹
旅游纵览 2022年12期
关键词:旅游者文旅融合

朱丹丹 李 跃

(1.福建工程学院,福建福州 350118;2.天津商业大学,天津 300134)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目前已超过世界平均水平[1]。与此同时,物质的极大丰富带来文化的飞速发展。随着我国文化实力的不断增强,人们更加注重对精神方面的需求,因此,如何满足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需要是我国需要思考的关键问题。

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需要大力发展旅游业。2017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向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第22届全体大会所致贺词中指出“旅游是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交流互鉴的重要渠道,是发展经济、增加就业的有效手段,也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产业”[2]。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精神文明的追求,旅游目的地需要为旅游产业注入文化内涵。文化是旅游之根,文化是旅游之魂,只有注入了文化内涵,旅游才能变成一潭活水。2018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正式成立,这对于我国的文化和旅游事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虽然近几年我国对文旅事业的发展非常重视,我国的文旅融合也取得了许多成果,但是我国的文旅融合发展还处于探索阶段。因此,要想促进文旅融合的进一步发展,让旅游成为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必须更加关注和支持文旅融合的发展。

本研究结合国内外学者的观点以及我国文旅融合的实践,针对我国文旅融合发展的现状探析文旅融合发展的意义与路径,有助于未来旅游业更好发展。

一、文旅融合相关概述

文旅融合简单来说就是文化与旅游的结合,但是文旅融合并不是文化和旅游的简单相加,不是线性关系,而是“聚变”关系[3]。文化与旅游是相互渗透的,相互促进的。文旅融合中的文化可以渗透到旅游的各个环节和整个过程,旅游的过程其实也是文化的创造和体验的过程。

关于文旅融合国内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去界定,但是国外的学者对于文化旅游的研究较早。早在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信使》杂志在第12期为联合国第一个以旅游为主题的活动“世界国际旅游年”活动发了专刊,文章《文化旅游:尚未开发的经济发展宝藏》中首次提出了文化旅游发展的经济意义,引发了学者对文化旅游的关注。1977年,美国学者罗伯特·麦金托什和夏希肯特·格波特在《旅游学:要素·实践·基本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旅游文化”的概念[4]。1999年,世界旅游组织(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UNWTO)颁布了《全球旅游伦理规范》,提出了如何在旅游发展与融合过程中保护文化的问题[5]。由于我国学者对于旅游和文化之间关系的研究起步较晚,因此国内关于文化旅游的研究也相对较少。目前国内学者对于文旅融合的看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灵魂载体说”,认为文化是灵魂、旅游是载体,文化与旅游融合是必然的;二是“诗和远方说”,如张玉玲的《文旅融合:奔向诗和远方》等[6]。虽然这些学者的观点不同,但是他们都认为文化和旅游不仅可以融合,而且融合之后发挥出巨大的作用,推动我国的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文旅融合的基础

(一)文旅融合的理论基础

文化与旅游融合的一个基础是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具有内在逻辑的统一性。文化包含很多内容,如物质生产活动方式和产品,涉及衣、食、住、行各方面;规范行为举止和协调关系的准则,如礼俗、民俗、风俗和习惯等[6]。文化是与人有关的,而人的活动又会受到其所在地区的影响,因此,处于不同地区的人所产生的文化也是不同的,这就构成了文化的差异性和独特性,这种差异性和独特性将会带给旅游者一定的吸引力。旅游的六要素——食、住、行、游、购、娱,都与文化有着或多或少的关联,这就为文化与旅游的融合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文化与旅游融合的另一个基础就是文化与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人们拥有更多可以支配的收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外出旅游,旅游业遇到了发展的黄金时期;与此同时,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迅速,文化产值不断增加,人们的文化消费也越来越多,文化产业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为文旅融合奠定坚实基础。

(二)文旅融合的政策基础

我国高度重视文旅融合发展,并相继做出了一系列促进文旅融合发展的举措,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文件,为文旅融合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例如,2009年,原文化部和原国家旅游局联合发布《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2012年,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旅游等开发建设活动中文物保护工作的意见》;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扩大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领域消费的意见》;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正式成立,标志着文旅融合正式成为国家行为,同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这些政策措施的出台体现了我国对文旅融合的重视。

三、文旅融合的意义

(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国人民创造的瑰宝。中华文化具有很强的包容性,不论是什么样的外来文化,中华文化都能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是中华文化能够五千年来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机与活力的根源所在。而旅游与文化的融合不仅能够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增加旅游产品的内涵,而且可以促进文化的传播。旅游在当今的社会已经越来越普遍,逐渐成为大众消费行为。由于旅游具有异地性,旅游者通常需要前往惯常居住地以外的地方,这就会使得旅游者与当地的居民进行联系,二者在文化上形成交流,从而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同时,旅游者进行旅游活动时会用自身所具有的原始地域文化感知目的地的新事物,在一过程中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另外,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可以使不同的文化在文化的交流过程中相互碰撞,促进文化的创新。

(二)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供新活力

近年来,国家鼓励发展文化旅游,因此,国内的许多企业顺应国家政策,开发了一系列的文化旅游项目。然而,大部分企业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轻视文化效应,造成许多的文化旅游项目虚有其表,用文化的外壳获取利润。不仅如此,许多旅游景区注重量的发展而不注重质的发展,出现了产品项目雷同的现象,各个景点建设千篇一律,缺乏自身的特色和创新性,对文化内涵发掘不够,而文旅融合发展则恰好解决了这些问题。它可以促进旅游景区由量的发展向质的发展转变,赋予旅游产业更多的文化内涵,为文化产业提供新的活力。最重要的是,文旅融合可以使文化与旅游真正融合,为文旅事业的发展提供助力。

(三)促进旅游产业的转型和优化升级

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需要也越来越迫切。旅游业作为五大幸福产业之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然而,当前的景区旅游项目以观光旅游为主,即“上车睡觉,下车拍照”,导致旅游者对于景区的文化内涵知之甚少。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单一的观光旅游已经无法满足旅游者的实际需求,因此,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势在必行。文旅融合将文化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可以促进旅游业的转型升级,使旅游业从单纯的观光变为观光和文化旅游相结合,丰富旅游产品种类,满足游客更高水平的旅游需求。

(四)实现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双赢

文化与旅游的融合不仅是对旅游的升华也是对文化的弘扬。首先,文旅融合是二者齐头并进、互相促进的过程。其次,文旅融合不是旅游和文化的简单相加,而是将文化融入旅游中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二者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旅游业的发展能够带动文化产业的兴盛,文化产业的发展能够促进旅游产业的繁荣。最后,文化与旅游的融合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持续推进,逐渐发展。文化与旅游虽然有融合的基础,但是二者毕竟不是同一个事物,在很多方面表现出明显差异,这些差异在融合的时候就会产生相互排斥的效应。因此,要想使旅游和文化进行深度的融合,必须循序渐进,让文化要素渗透到旅游的各个方面,从而实现真正的文旅融合。

(五)振兴乡村经济

乡村是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场所,因为乡村是人类最早居住的场所,所以乡村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当今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问题也越来越严重,而乡村以其优越的自然环境和独特的文化资源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前来观光旅游,近年来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更是为乡村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文旅融合的开展有利于充分挖掘乡村地区潜在的文化价值,吸引更多的人前来旅游,这不仅会增加乡村地区的居民收入,提高其生活水平,还有利于乡村文化的传播和保护,进一步助力乡村振兴。

四、文旅融合的路径

(一)产品融合

目前,文旅融合产品类型主要包括文化演出、文化型主题公园、文化节庆、历史文化街区等。产品融合是当前常见的一种文旅融合方式。产品的融合依托于旅游景区原有的旅游资源,通过将文化要素和旅游资源相融合,推出一种全新的旅游产品。文化内涵的注入会使旅游产品受到旅游者的广泛喜爱。这种融合方式可以让旅游者参与其中,增强旅游者体验感,使其感受到文化与旅游产品相结合带来的魅力,如杭州宋城、深圳锦绣中华等都是产品融合的体现。

(二)基础设施融合

设施的融合是指在旅游景区或者城市中的公共设施之中融入具有本地特色的文化元素。相对于旅游产品的融合,设施的融合是比较细微的,其不像产品的融合那样显而易见,但同样也是不可或缺的。旅游设施与文化的结合会使旅游者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当地文化的影响,从而将其独特的文化铭记在心中。例如,河南省安阳市是甲骨文的出土地,在这里,旅游者可以看到甲骨文样式的公交站牌,将甲骨文和安阳联系在一起,从而形成对这座城市的独特文化记忆。

(三)借助信息手段的融合

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给人类的生活带来日新月异的变化。因此,文旅融合的发展也要借助互联网这一传播介质吸引游客的目光。然而,过去的旅游业宣传仅仅注重对自然风光的真实写照,文化元素的融入比较少见,并且有些文化通过大众传媒很难传播,这就造成文化的逐渐凋零。如今,随着文旅融合的不断深入以及大众传媒的不断发展,许多文化元素更好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并且受到了旅游者的广泛喜爱。例如,近几年的旅游广告大多包含着本地特有文化,文化的内涵和魅力也被展现得淋漓尽致。不管是“七彩云南”,还是“好客山东”和“老家河南”,这些都体现了浓厚的文化气息。

(四)与当地居民的融合

我国幅员辽阔,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自然景观和文化,每一个地区独有的景观都会对其旅游者产生较强的吸引力。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各个民族、各个地区独有的文化也面临消逝的危险。如果一个地区失去了它独有的特色,那么其对旅游者的吸引力也会有所下降。文旅融合发展不仅依靠景区内的融合,还包括景区外与当地居民的融合,当地居民独特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体现,如果当地居民都能保持本地文化的原生性,那么就会使旅游者获得良好的旅游体验。

五、结语

文旅融合是我国进入新时代的必然要求,它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正确的道路,对于文化传承、文旅产业发展、乡村经济增长具有积极作用。然而,我国的文旅融合发展还处于探索时期,需要全国各地的旅游目的地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结合自身文旅产业发展实际,探寻文旅融合新路径,实现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旅游者文旅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融合菜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喀拉峻风景区旅游者的生态意识和生态行为研究
《融合》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
文旅照明的兴起
旅行社未经旅游者同意安排购物属违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