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栽培技术与提高水稻种植效益的措施分析
——以湖南省南县为例

2022-02-11 07:52何学科曾国军陈月霞周光怀刘政春
种子科技 2022年23期
关键词:南县田间杂草

何学科,曾国军,陈月霞,周光怀,刘政春*

(1.南县青树嘴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湖南 益阳 413200;2.南县浪拔湖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湖南 益阳 413200;3.南县乡村振兴局,湖南 益阳 413200;4.南县南洲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湖南 益阳 413200)

我国是农业大国,水稻在我国农作物种植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水稻生产过程中涉及的环节较多,无论哪一环节出现问题都会降低水稻质量与产量,影响水稻种植效益。

就目前实际情况来看,部分地区的水稻种植户专业水平不高,在水稻栽培过程中常出现错误操作,不利于提升水稻种植效益。相关人员深入研究与探索水稻栽培技术对提高南县水稻种植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水稻栽培技术要点

1.1 选择品种

选择水稻品种应综合考虑当地实际情况,例如气候条件、土壤肥力以及降水情况等,优先选择抗倒伏性强、抗病害能力强的品种,最大程度规避水稻种植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为水稻优质高产奠定坚实的基础。在选择优质水稻品种的同时,需结合具体的水稻品种特征制订合理有效的水稻栽培计划,为水稻优质高产提供保障[1]。

1.2 培育壮秧

1.2.1 处理种子

浸种催芽前7~10 d 需晒种,提高种子活力,利用紫外线杀菌。之后用55 ℃温水浸泡种子15 min,杀灭大部分种源性病害。为提高水稻种子发芽率,可用20 mg/L 赤霉素生长调节剂浸泡种子。浸泡种子时,需捞出漂浮在水面上的空秕粒。空秕粒是催芽过程中造成霉口滑壳、烧桶烂芽的“罪魁祸首”[2]。

1.2.2 正确包衣

捞出浸泡后的水稻种子用清水冲洗,沥至水稻种子不滴水稍干即可包衣。一般晚上起水,第二天清晨包衣,沥干时间为5~8 h。按每包“旱育保姆”包衣水稻种子0.35 kg 或7 kg 的比例将种衣剂置于圆底容器中,然后将浸好的水稻种子慢慢加入容器内滚动包衣,边加边搅拌,也可人工多搅拌几次,直至“旱育保姆”全部包裹种子为止。拌种后稍晾干即可播种[3]。

1.2.3 科学育苗

当前水稻育苗以软盘集中育秧方式为主,其关键技术有6 点。

一是用粪勺或扫帚将沟中的溶泥灌入或扫入软盘中,扫去秧盘上多余的泥浆,确保孔之间无明显泥浆。二是机插秧必须清除淤泥中的石头等杂物,否则不能正常机插。三是播种前使用恶霉灵1 000 倍液喷雾消毒盘泥。四是等泥浆下沉后(一般灌泥2~4 h),再分厢过秤均匀播种包衣种谷。五是为防止病害死苗,相关人员应分别在齐苗后和2 叶1 心时选晴天下午喷施恶霉灵。六是及时揭盖膜,防止高温烧苗,避免揭膜和收膜过早,以防强冷空气突袭,造成烂秧死苗[4]。

1.3 田间管理

为了给水稻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种植户应加强田间管理,确保水、肥、气、热协调。

1.3.1 水分管理

水稻生长过程中对田间水分的要求较为严格,做好田间水分管理工作对于促进水稻高质高产具有重要意义。移栽水稻之后需灌溉五花水保证田间水分满足水稻立苗返青需求。稻苗分蘖阶段采用浅水勤灌措施,将稻田水深度控制在2~3 cm,促进秧苗促发新根和分蘖。坚持“时到不等苗,苗到不等时”原则,当苗数达到目标有效穗1.1~1.2 倍或幼穗分化前7~10 d 控水晒田,控制无效分蘖。孕穗期保证田间有水,一批水自然落干再灌下批水,确保前水不见后水,保证田间既有充足的水分又间隙露田,增加土壤含氧量,促进根系生长。水稻抽穗杨花期应灌溉深水,遇低温可保温,遇高温可降温,实现以水调温的目的。灌浆壮籽阶段,采取“干干湿湿”管理措施,既要保证灌浆所需水分,又要防止根系早衰。通常情况下,黄熟期可停水,低洼地需早排水,漏水地需适当延后排水时间[5]。

1.3.2 施肥管理

为实现水稻高产,应注重科学施肥,减少环境污染,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在水稻施肥方面应增加生物肥和有机肥的比重,有机肥的来源可通过种植绿肥、秸秆粉碎还田和施用商品有机肥实现。确定施肥量时应综合考虑田块的实际情况,例如土壤养分含量、保水保肥能力,以及所种水稻品种的实际需肥量[6]。

在施肥过程中,应确保施肥均匀,避免肥料聚堆造成烧苗。一般采用“一轰头”的施肥方案,施肥量为氮肥165 kg/hm2、磷肥150 kg/hm2、钾肥82.5 kg/hm2,基肥和分蘖肥要占氮肥总用量的80%以上。

分蘖肥应分多次追施,移栽后4~7 d 用尿素75 kg/hm2+大粒锌30 包/hm2作提苗肥;栽后10~15 d施尿素7 kg/hm2+45%水稻配方肥300 kg/hm2作分蘖肥;栽后20 d 视苗情施1 次平衡肥,施用45%水稻配方肥75~112.5 kg/hm2[7]。

1.3.3 除草技术

田间杂草会严重影响水稻产量和质量。在实际种植中,一般用化学药剂除田间杂草,此种方法容易增强杂草的抗药性,造成农药残留,降低水稻品质,影响水稻种植的经济效益。种植人员应坚持科学除草原则,贯彻农业绿色发展理念,在保证除草效果的同时,有效控制药量。

现阶段,绿色除草以农业措施为主,即积极调整栽培方式,减少直播稻田面积,大面积推广机抛、机插方式。直播田播种后必须实行干管,以利秧苗晒板扎根,为杂草萌芽创造有利条件,机抛、机插在水稻移栽后进行关水管理,可大大降低杂草萌芽率,有效减少杂草数量。

移栽秧苗前14 d 左右深耕水稻田,并大水漫灌泡田,可有效清除田间残留草种。移栽前2~3 d 再次翻耕稻田可清除田间已萌发生长的杂草。对水稻田进行两次翻耕以及大水漫灌泡田处理,可有效控制杂草生长。后续在水稻生长过程中如果还有零星杂草,可采用人工拔除的方式及时清理[8]。

1.3.4 病虫害防治

一是处理水稻种子。根据因地制宜原则,选择高抗病虫品种,积极开展种子处理工作,包括晒种、浸药以及拌药等,能杀灭大部分种源性病菌。增加秧苗农药含量,可以有效防治恶苗病、绵腐病、稻瘟病以及稻蓟马等病虫害。

二是运用生物农药防治。防治水稻病虫害时,可采用苏云金杆菌、球孢白僵菌增强防治效果。苏云金杆菌通常用于二化螟与稻纵卷叶螟卵孵化的初期阶段,不会对益虫造成不利影响。球孢白僵菌主要用于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可以有效增强病虫害防治效果,施用频率较高[9]。

三是改善田间生态环境。为了实现水稻病虫害的有效防治,可以采用改进田间生态环境的方式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在田埂种植豆科作物可以为益虫创造适宜的生存环境,对水稻病虫害进行药物防治或者“双抢”期间为益虫提供迁徙场所,可有效保护寄生蜂、蜘蛛等害虫的天敌,达到以虫治虫的目的。也可以采用稻田放鸭的方法,在水稻移栽7 d 后在田间放养雏鸭,待水稻抽穗扬花期收回雏鸭,通常情况下大约放养雏鸭300 只/hm2。鸭群在水稻田的吃食活动可以实现对纹枯病的有效防治,同时也可以清理田间杂草[10]。

四是采用化学防治措施。就目前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来看,还无法实现完全摒弃使用化学药剂。采用化学防治措施治理水稻病虫害的效果较为明显,但必须综合考虑水稻生长发育进度和病虫害发生情况,在关键时期用最小的药剂量起到最佳的防治效果,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

2 当前水稻栽培存在的问题

2.1 水稻种植效益不高

就当前湖南省南县水稻种植情况来看,经济效益不甚理想,主要表现为规模化效益不足。调查结果表明,当地水稻种植面积逐渐缩减,虽然每年水稻产量均有提升,但水稻播种面积增长速度整体较为缓慢,使提高当地水稻种植效益受到限制。导致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从事水稻种植工作的青壮年劳动力逐年减少,水稻种植群体主要为中老年人,劳动力水平较低,在栽培技术的应用方面缺少创新意识,对当地水稻产业规模化发展造成阻碍[11]。

2.2 机械化程度较低

近年来,我国科学技术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在此背景下,机械化逐渐成为水稻栽培的主流,也是优化水稻栽培技术的重要途径。湖南省南县水稻栽培的机械化程度较低。就当前情况来看,机械设备的应用不广泛,机械生产覆盖范围较小,抑制了水稻种植效益的提高。部分种植户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在水稻栽培过程中采取小规模生产方式,对现代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接受与使用能力较差,人力投入较大,无法有效提高水稻生产效率[12]。

2.3 水稻栽培技术更新不及时

水稻栽培技术更新不及时是目前湖南省南县水稻种植工作中存在的显著问题之一,严重限制了水稻种植效益的提高。就水稻栽培技术而言,其涉及栽培方式、选种、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内容,与水稻生产的整个过程密切相关,会对水稻种植效益产生直接影响。就当前情况来看,当地水稻栽培技术更新速度较慢,导致水稻整体种植技术水平较低。部分农户在生产过程中广泛使用传统栽培技术,对现代化先进技术的应用较少,无法迎合目前推广的水稻优质发展战略,会影响水稻种植效益[13]。

3 提高水稻种植效益的策略

3.1 成立合作社,提高水稻种植规模效益

针对当地在水稻种植技术应用以及种植效益方面存在的不足,应结合实际情况制订针对性措施。例如,通过成立合作社进一步提高水稻种植规模效益。具体来说,需加大对现有水稻经营模式的优化力度。在专业合作社的引领下,积极开展水稻基地建设,与当地龙头企业合作,扩大水稻生产规模。在水稻销售与农资产品的购买方面实现团买团购,使效益最大化,整合区域范围内的水稻种植资源,提高水稻种植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实现规模化效益。

3.2 提高机械化水平

种植人员需提高当地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为现代化先进水稻栽培技术的推广奠定基础,为当地带来更为可观的水稻种植效益。提高相关技术的应用频率,加大对机械设备的引进和应用力度。开展水稻生产机械化推广工作,实现水稻耕作、插秧、病虫害防治、收割以及灌溉等工作的机械化,节省人力资源,大幅度提高水稻栽培效率。

在此过程中,为了有效缓解广大农户机械化初期阶段的经济压力,政府部门需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为农户提供设备租赁服务或其他优惠,为农户购买农业机械设备并给予相应补贴等。与此同时,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应积极发挥自身引领作用,节约水稻生产机械化成本[14]。

3.3 及时更新水稻栽培技术

在水稻栽培过程中,种植人员应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及时更新水稻种植技术,为提高水稻种植效益提供强有力的支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采用更具合理性与可行性的水稻生产技术[15]。

在栽培方式方面,应大力推广机抛、机插方式,杜绝直播,这样既有利于控制杂草生长、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节约成本,又有利于减轻环境污染,提高水稻品质。在品种选择方面,应优先选择品质优、抗性强、产量高、适应性强的品种。在施肥方面,应采用有机肥料与无机肥料相结合的方式,合理控制化肥使用量,有效提高施肥效率,最大程度降低化肥对土壤环境的不利影响,培肥地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在病虫害防治方面,应大力推广病虫害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技术,例如在田间使用杀虫灯、性诱剂等,普及无人机防治方式[16-17]。

4 结束语

水稻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占据重要地位。就当前情况来看,水稻种植技术的应用水平和水稻种植效益仍然较低,我国水稻栽培技术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针对当前水稻种植中存在的问题,相关人员应积极采取针对性解决措施,探索提高水稻种植效益的有效途径,保障现代化先进水稻种植技术的应用效果,为水稻种植户带来更为可观的经济效益,推动当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

猜你喜欢
南县田间杂草
强降雨过后 田间自救指南来了
拔杂草
田间地头“惠”果农
“码”上办理“田间一件事”
田间地头有了“新绿”
欢天喜地过大年
2019南县稻虾综合种养技术实操培训班成功举办
南县:“青骄·第二课堂”开课啦
拔掉心中的杂草
杂草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