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薯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探析

2022-02-11 07:52王大莉
种子科技 2022年23期
关键词:红薯幼苗栽培

王大莉

(镇平县农业农村局,河南 南阳 474250)

1 红薯的生长特点与需肥规律

红薯又称番薯、甘薯、地瓜,是适应能力较强的高产粮食作物。红薯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可以加工成多种人们喜爱的食品,例如红薯干、红薯淀粉等。红薯的营养含量较高,富含淀粉、蛋白质和大量微量元素,其茎部和叶片是畜牧业养殖的重要原材料。

红薯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即使在贫瘠的土壤中或遇到自然灾害也能保证产量,但为了提高其质量,最好种植于肥沃的土壤中。红薯在生长过程中对肥料的需求较高,以硫酸钾为主,其次是氮肥。种植人员要控制好肥料的比例,保证氮肥、磷肥和钾肥的比例为2∶1∶3,为红薯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保证红薯根系膨大,确保硫酸钾肥料充足[1]。

2 红薯种植技术与管理技术

2.1 选择优良的种子

为保证红薯产量与质量,需做好品种选择工作。在选种过程中,应尽量选择产量高、耐干旱、耐腐烂和种植周期较短的品种。种植周期较短的品种可以实现一年两季或一年三季,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红薯产量。此外,在选择品种的过程中,应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地理条件,结合红薯用途选择适合本地区种植的品种,充分发挥红薯的经济价值[2]。

2.2 选地和整地

为保证红薯高产和稳产,科学的整地工作非常关键。红薯在种植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地形、水源和土壤等因素的影响,种植人员要结合红薯的生长特点,选择地势高、土壤疏松肥沃的地块。同时,应确保红薯种植地块周围有充足的水源,并远离污染地区。选择好地块后要做好整地工作,确保土地平整,清理前茬农作物的根部和落叶,打碎大土块,保证土壤疏松且平整,之后完成起垄。

2.3 培育壮苗

为提高幼苗的培育效果,可以选择薄膜覆盖酿热温床育苗技术。育苗过程中,需保证土壤肥沃,科学施用生物肥料和秸秆,将厚度控制在20 cm 左右,铺上5 cm 的细土。播种时要保证种子均匀,播种完成后需撒上一层细土并浇水,之后覆盖薄膜即可[3]。

2.4 春季红薯栽培技术

2.4.1 设施棚栽培

选择设施棚栽培之前要做好土地平整工作,包括平整、旋耕和起高垄,垄高为40~50 cm,采用双行栽培方式,畦宽为1.3 m 左右。

在栽培之前要施足底肥,选择硫酸钾型复合型肥料1 500 kg/hm2,结合施肥使用2%吡虫啉颗粒剂60 kg/hm2,有效防治地下害虫。

2.4.2 栽培时间

通常情况下,在每年3 月中旬至4 月上旬栽培,该时期栽培红薯上市早,能够取得良好的经济收益,但要做好田间管理工作,预防晚霜冻害。温度为10 ℃左右可以放风处理,以便于红薯结薯。无霜期过后可以撤去棚膜,促进结薯。

2.4.3 露地薄膜覆盖技术

露地薄膜覆盖技术中的选地和整地工作与设施棚栽培技术相同,整地后起垄,铺上滴灌带,配合使用除草剂和杀虫剂,防治地老虎。同时,可采取栽苗覆膜方式,将幼苗放置在薄膜下7~10 d。幼苗成活后观察气温变化情况,如果没有霜期可将膜开孔,提出红薯苗后覆土。

早春季节栽培红薯有一定的风险,但是经济收益高,需采取精细化管理方式。早春栽培方式有多种,可以选择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也可以不覆盖地膜栽培。选择机械栽培时,需结合实际情况确定栽培模式。需要注意的是,早春栽培温度较低,幼苗成活后要喷洒叶面肥,促进幼苗生长[4]。

2.5 夏季红薯栽培技术

整地过程中可以将粉碎的小麦秸秆放入土壤中,然后起高垄栽培,结合种植情况确定施肥方法。将准备好的红薯放在豆粕中配好农药,用量为450~750 kg/hm2,预防病虫害。夏季红薯栽培之后要做好幼苗管理工作,高温高湿天气会促进红薯苗快速生长。同时,要做好控旺工作,结合当地的降水情况选择合适的控旺方式。第一次控旺时间为蔓长30 cm 左右时,轻控即可;第二次控旺时间为蔓长50 cm 左右时,应该重控;第三次控旺时间为蔓长70 cm 左右时,应该轻控。在控制红薯生长过旺的过程中可以加入叶面肥和磷酸二氢。此外,在日常管理中要做好田间积水的排除工作,一般情况下,如果遇到干旱年份不需浇水,但要适当减少控旺次数[5]。

2.6 科学的田间管理

2.6.1 检查和补充幼苗

播种后7~10 d 要及时检查苗木的生长情况,发现缺苗要及时补苗,保证红薯的产量和质量。

2.6.2 除草

红薯生长过程中田间会出现草害,要做好田间除草工作,选择除草剂乙草胺,避免杂草和红薯苗争夺养分与水分。

2.6.3 定期浇水

红薯具有耐旱怕涝的特点,对水分的需求量不高,在种植过程中适当浇水即可,否则会导致幼苗腐烂。种植人员需挖好排水沟,做好雨季排水工作,避免秧苗因积水浸泡而死亡。

2.6.4 喷洒硒肥和叶面肥

红薯生长过程中可以适量喷洒硒肥,包括无机硒肥和有机硒肥。有机硒肥具有安全、无毒的特点,应用范围较为广泛。此外,可以喷洒一定量的叶面肥料,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在种植之后的40 d 左右喷洒1 次红薯膨大素,当藤蔓长到80 cm 以上时喷洒叶面肥。红薯生长的中后期可以每间隔10~15 d 使用1 次红薯膨大素或磷酸二氢钾和硼砂锌肥的混合物,连续喷洒两次即可取得良好的效果。如果植株长势较弱,可以喷洒1%尿素溶液[6]。

2.6.5 提蔓和摘心

红薯生长旺盛期可以适当提蔓,减少土壤中的水分流失,便于吸收养分和水分,抑制茎叶徒长,利于红薯块膨大。红薯生长中后期茎叶开始衰落,该时期不能提蔓,否则会影响红薯产量。同时,在红薯生长过程中需做好摘心处理。

2.6.6 科学施用钾肥

为保证红薯产量,需合理控制钾肥的用量。红薯栽培后40 d 使用硫酸钾150 kg/hm2能够促进红薯块根的形成和膨大。当红薯头藤长到1 m 左右时,可以将草木灰750 kg/hm2均匀撒在红薯叶片上,有效防止红薯藤徒长,促进薯块膨大。在红薯生长的后期阶段,为了提高红薯产量,可在收获前40~50 d 选择1%硫酸钾溶液和0.2%磷酸二氢钾溶液,每间隔7 d 喷洒1 次,连续喷洒2~3 次即可取得显著效果。在喷洒过程中可以加入钾肥溶液,用量为1 500 kg/hm2,傍晚喷洒有利于叶片吸收[7]。

2.6.7 裂缝灌肥

红薯块茎膨大期,如果土层出现裂缝可以选择使用清水粪肥11 250 kg/hm2、磷酸二氢钾7 500 g/hm2、过磷酸钙为75 kg/hm2、草木灰750 kg/hm2,以上措施能增产20%~30%。

2.7 采收

秋季为红薯收获的季节,种植户要全面把控收获时期的气温。温度低于15 ℃会影响红薯生长,低于9 ℃会出现冻伤问题。红薯成熟后要及时收获,否则会影响红薯质量。通常情况下,在霜降前后收获,收获过程中要避免对红薯表皮造成伤害,便于后期贮存,保证红薯质量。

3 红薯病虫害防治技术

3.1 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

3.1.1 黑斑病

红薯黑斑病常出现于幼苗期、生长期和贮藏期,主要为害红薯块根,不会影响地上部分。育苗期出现黑斑病会导致红薯叶色变淡,茎基部出现黑褐色的椭圆形病斑,严重时会造成患病幼苗死亡。大田中的红薯染病,基部叶片会变黄脱落,导致红薯生长缓慢。收获之前出现黑斑病会导致薯块变苦,影响食用口感。通常情况下,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和土壤黏重的地块容易发病。针对黑斑病,可以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一是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原则,采取农业防治措施,选择轮作倒茬制度,建立没有病害的种田。二是在红薯栽植过程中,选择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00 倍液、50%多菌灵3 000 倍液蘸根底部6~10 cm,浸泡处理种苗2~3 min。处理种薯时,可以选择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浸泡3~5 min。

3.1.2 根腐病

根腐病是红薯生长过程中主要的土传病害,会严重影响红薯的产量和质量,发病后会导致红薯减产30%左右,甚至绝收。根腐病主要出现在红薯大田生长期,苗床也会出现该病,但病情较轻。从当前的防治情况来看,没有根治根腐病的特效药物。为了降低该病对红薯品质和产量的影响,在种植过程中应采取农业防治措施,选择抗病能力强的品种,做好壮苗培育工作,适当早栽植,采取科学的轮作方式,避免重茬,加强对土壤的改良,适当增施有机肥,合理搭配磷肥和钾肥比例,清理土壤中的病残体,降低病菌传播的可能性。

3.1.3 萎蔫病

萎蔫病的病菌是红薯镰孢菌,能在土壤中的病残体中越冬,高温多雨的天气发病较重。萎蔫病主要为害茎蔓和薯块,导致幼苗主茎和基部叶片发黄、脱落。茎蔓受害之后纵向破裂,维护管束会变成黑褐色,患病叶片开始发黄脱落。调查研究显示,连作地块和沙土地块容易发生萎蔫病。

3.1.4 疫病

疫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主要出现在高温多雨的季节,发病之后症状明显,叶片会出现水渍状的暗绿色病斑,萎缩下垂。种植人员可以选择波尔多液或敌克松500 倍液喷雾防治,最好在晚上或者阴天使用。发病初期阶段,可使用70%甲基托布津1 000 倍液、65%代森锰锌400 倍液,防治2~3 次即可有效控制病害扩散与蔓延。

3.1.5 茎线虫病

茎线虫病又称空心病,由毁灭茎线虫感染引起,主要为害红薯块根和茎蔓部位,可以通过远距离种苗调运传播,也可以借助流水和农机短距离传播,通过表皮和伤口直接入侵。幼苗染病之后患病部位会出现褐色晕纹斑,导致幼苗生长缓慢。茎蔓染病主要出现在髓部,患病初期为白色,之后逐渐变为黑灰色干腐状。薯块染病会使红薯失去商品价值。

3.1.6 天蛾

天蛾幼虫主要为害红薯叶片和嫩芽,严重时会吃光红薯叶片,影响红薯叶片的光合作用,导致产量下降。幼虫虫龄越大食量越大,为害越严重。通常情况下1 年发生3~4 代,蛹在土壤中越冬。成虫有一定的趋光性,昼伏夜出,夏季少雨天气和温度较高时为害严重。

3.1.7 麦蛾

麦蛾又称卷叶蛾,1 年发生3~4 代,秋季气温较高和降水较少时易发生。初龄幼虫取食叶片背面,2 龄后幼虫开始吐丝卷叶。

3.1.8 蝼蛄

蝼蛄多出现在春季,主要为害幼苗,造成幼苗枯死。可以采取人工捕捉或使用诱饵毒杀的方式防治,选择90%晶体敌百虫100 g,加入少量水溶解,放入50 kg炒香的棉籽或菜籽饼,均匀搅拌后撒在田地,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3.2 综合防治措施

3.2.1 农业防治

一是选择抗病能力强的品种,采取水旱轮作的方式,为红薯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二是加强壮苗培育,提高红薯抗逆性。在育苗之前做好种薯种苗的消毒工作,脱毒苗需消毒后再育苗,选择甲基托布津600 倍液稀释或多菌灵600 液稀释后浸泡1~2 h。三是选择经过处理的有机肥料,控制化肥施用量。四是做好苗床地和育苗期间的消毒工作。撒施辛硫磷或毒死蜱能有效预防地下害虫,每间隔15 d 用药1 次。选择甲基托布津600 倍液或吡虫啉和敌百虫能有效预防昆虫传播病毒。五是选择科学的栽培方式,采取深沟高垄的栽培方法,避免出现田间积水,做好残叶和杂草的清理工作,并集中无害化处理。六是选择浇水或高温等方式灭杀土壤中的病菌,有效净化土壤,避免病菌感染土壤。可以选择80%乙蒜素、50%尿酸消毒土壤,减少土壤中的病菌。七是合理补充微生物菌肥。在红薯生长过程中可以使用专用的有机肥,平衡氮肥、磷肥和钾肥的比例,有效改良土壤,保证红薯的品质,提高抗病能力。此外,微生物菌肥能够改善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提高土壤透气性,促进红薯生根,保证苗壮,抑制各类土传病害的发生。

3.2.2 物理防治

根据害虫的特点选择物理防治法,灭杀粉虱子和蚜虫,选择黄板诱杀蚜虫。发现红薯卷叶之后需采取人工防治方法摘除卷叶,也可以选择灯光诱杀成虫。

3.2.3 化学防治

感染黑斑病后可选择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00 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 000 倍液浸泡茎部。感染薯瘟疫病后要做好红薯小象甲和茎螟等虫害的防治工作,避免病害传播。同时,要及时拔除患病植株,统一烧毁处理,可在患病部位撒入石灰,避免病虫害扩散与蔓延。防治小象甲虫害,可选择40%乐果乳油、50%辛硫磷乳油浸泡红薯幼苗,晾干之后再种植。防治地老虎和蛴螬可选择50%辛硫磷乳液,用量为3 kg/hm2,拌入20 kg/hm2细土后均匀地撒入土壤中。

猜你喜欢
红薯幼苗栽培
种玉米要用“锌” 幼苗不得花白病
秋季怎样种植红薯
圣女果高产栽培六步曲
夏秋栽培番茄 要防早衰
油麦菜栽培要点
蒸红薯,学一招
坚强的红薯
自然栽培的味道
默默真爱暖幼苗
“五老”倾注心血 呵护“幼苗”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