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探析

2022-02-11 07:52韩俊杰
种子科技 2022年23期
关键词:条锈病小麦病虫害

韩俊杰

(汶上县南站街道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山东 济宁 272508)

1 小麦栽培技术要点

为确保小麦产量和质量,在小麦种植之前应科学选种,合理开展选地和整地工作,科学把控小麦种植时间,加强田间管理。

1.1 科学选择并处理种子

选择优良品种能够为小麦健康生长奠定基础。我国不同种植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存在显著差异。选择小麦品种时应坚持因地制宜原则,选择抗逆性强和抗病虫害能力强的品种,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确保小麦产量和质量。如果种植地区的气候条件比较干燥,需选择抗寒能力较强的小麦品种。

在选种过程中,应筛选出开裂和有虫洞的种子,尽量选择籽粒饱满、大小一致、色泽相似的种子,促进小麦幼苗健康生长,实现小麦高产。选种之前,种植户需了解市场对小麦的需求量,选择市场竞争力强的小麦品种,防止出现滞销问题。同时,应从正规厂家购买小麦种子,避免出现质量问题。

选种之后要做好种子处理工作,可以用0.25%氯化钙溶液浸泡种子24 h,然后将种子捞出并暴晒,可以有效提高麦苗的抗倒伏能力,灭杀小麦种子表面的病菌,提高种子内酶的活性,保证种子更好地生长,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科学合理地处理种子能够为小麦生长提供良好的条件,为后续工作奠定基础,保证小麦质量[1]。

1.2 合理整地

为了提高小麦产量与质量,应科学开展整地工作,为小麦健康生长营造良好的环境。

1.2.1 深松耕翻

种植人员需对土壤进行深松或深耕处理,提高土壤松软度,增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提高土壤抗旱性。耕翻处理后,应掩埋农作物的秸秆或有机肥料,提高土壤肥力,增强土壤的孔隙率和通透性,确保土壤中的微生物活性,增强土壤的保墒能力。

1.2.2 耙耢镇压

我国部分小麦种植地旋耕之后土壤比较疏松,未有效镇压会导致播种太深而影响出苗率,影响小麦分蘖能力。在镇压过程中应保证地块平整,通过镇压的方式保证土层的紧密性,确保土壤含水量适合小麦根部生长。

1.3 造墒施肥

提高土壤肥力能够保证小麦的成活率,确保苗全和苗齐,增加小麦分蘖数量,促进根部生长。在小麦生长过程中,遇到降水量较少或缺水的情况要及时灌溉,保证土壤的湿润度,确保小麦在生长过程中获得足够的水分。

在小麦种植之前应科学培土施肥,选择适合的肥料,使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作底肥,选择化肥作辅助肥。可以施用磷酸二铵675 kg/hm2、磷酸钾肥450 kg/hm2、尿素450 kg/hm2,将肥料均匀撒在土壤中。如果选择充分腐熟的秸秆,要加入适量氮肥,避免小麦发黄。

1.4 科学播种

为保证小麦幼苗健康生长,需选择合适的播种时间,科学控制播种量。播种过早或过晚均会影响小麦正常生长。播种时间过早会导致小麦在越冬之前旺苗拔节,易出现冻害,影响小麦后期正常生长。播种时间太短,部分种植地会出现温度偏低的情况,影响小麦分蘖,减少小麦结穗数量,降低小麦产量和质量。如果播种时间不合适,可以适当增加播种量。要科学控制播种量,确保播种均匀,提高小麦种子成活率,通常播种量应控制在450 kg/hm2左右。

在小麦种植过程中,要提高小麦的抗病能力,在播种之前科学拌种,合理控制播种时间和播种量,确定播种密度,将播种深度控制为3 cm 左右。科学的农业种植措施能保证小麦壮苗,提高小麦的抗病虫害能力,促进小麦健康生长。为了提高小麦成活率,播种之后应适当镇压,但要控制好镇压力度,保证种子和土壤能充分接触[2]。

1.5 做好冬水浇灌工作

做好小麦冬水灌溉工作非常关键,应结合土壤墒情和小麦生长情况科学灌溉。如果土壤含水量较低,应选择滴灌方式。灌溉之前要检查幼苗的实际情况,发现缺苗后要及时补苗并浇水。如果苗壮可以适当推迟浇水时间,提高灌溉效果。

完成浇水后要观察土壤墒情,适当划锄,提高土壤的疏松度与保水保墒能力,促进小麦根系生长发育,保证小麦健康生长。做好冬季灌溉工作能够保证春季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培育小麦壮苗,消灭土壤中的害虫,降低病害虫发生概率,增加土壤中的微生物活性,增强土壤肥力。

1.6 施肥管理

在小麦生长过程中,施肥工作十分关键。种植人员应科学选择有机肥和无机肥,以有机肥为主,控制好施肥量,选择充分腐熟的肥料作为底肥,适当增加农家肥和尿素,增强土壤肥力。在小麦拔节孕穗期,要控制好尿素用量,满足小麦生长过程中的养分需求。在小麦生长后期,应加入适量硫酸二氢钾溶液,促进小麦生长。需要注意的是,应选择晴朗无风的天气喷洒药物,否则会影响药物效果。

1.7 科学的田间管理

1.7.1 做好除草工作

为了提高除草效果,可以在冬季采用化学除草方式,避免杂草与小麦争夺养分,保证小麦产量和质量。冬季小麦田间的杂草容易被发现,选择化学除草方式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通常在每年11—12 月除草,选择适宜的除草剂,控制除草时间和用药量,提高防治效果。如果小麦田间有野燕麦,应及时选择相应的药剂防治[3]。

1.7.2 防止早春小麦倒伏

早春时节小麦容易倒伏,应选择多效唑粉剂喷洒防治,降低倒伏的发生概率,保证小麦产量[4]。

1.7.3 适当使用尿素

在小麦幼穗分化阶段可以施用适量尿素,预防小麦退化,提高小麦结实率,保证小麦产量和质量。

1.7.4 根外喷施肥料

在小麦穗期和灌浆期需做好施肥工作,可以喷施磷酸二氢钾,促进叶面营养物质的积累,提高小麦质量与产量。

1.7.5 秸秆粉碎还田技术

应选择机械收获小麦,将秸秆粉碎成一定的长度还田,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5]。

1.7.6 其他管理方式

1)做好土壤监测工作。冬季土壤中的养分容易流失,种植人员需定期检查土壤情况,保证土壤的湿润度适宜。

2)做好弱苗期的管理工作。小麦生长过程中缺乏养分会导致小麦发黄,该时期要做好施肥工作,避免小麦发黄甚至干枯。在早春季节使用碳酸氢铵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为了增强施肥效果,可以适当浇水,保证土壤肥力,促进小麦生长。如果土壤肥力不足,应科学浇灌返青水,促使秧苗健康生长[6]。

3)做好旺苗期的管理工作。越冬之前小麦的生长速度较快,容易造成养分流失,种植人员要做好养分补充工作。小麦返青之后生长速度变慢,遇到倒春寒天气秧苗会死亡,要尽快施肥并及时浇水,合理控制肥水的使用频率。在田间管理中要做好中耕除草工作,防止小麦倒伏。

4)做好壮苗期的管理工作。小麦壮苗期应做好分蘖数量的控制工作,松土保墒。小麦进入拔节期后要科学追施拔节肥,适当浇水,确保穗多、穗大。

1.8 做好小麦采收工作

小麦成熟阶段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种植人员要定期观察小麦生长情况,及时采收并晾晒,便于后期贮藏。科学的采收工作能降低恶劣天气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通常可分为机械采收和人工采收两种方式。如果选择机械采收,应在小麦八成熟阶段完成采收工作,便于后期贮藏。如果选择人工采收,应在小麦完全成熟之后采收。贮藏时要将小麦放在干燥和通风的环境下,控制小麦的含水量,避免环境过于潮湿影响小麦品质[7]。

2 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

2.1 常见小麦病虫害类型

小麦生长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种类的病害和虫害,不同时期的病虫害种类存在差异。播种期易出现地下害虫、根腐病等,小麦苗期易出现白粉病、灰飞虱和纹枯病等,小麦返青拔节期易出现条锈病和红蜘蛛等,小麦拔节孕穗期易出现条锈病、白粉病、红蜘蛛等。另外,小麦抽穗扬花期是病虫害的高发时期,易出现小麦条锈病、赤霉病、白粉病和吸浆虫等[8]。

2.2 不同时期的防治技术

2.2.1 播种期

播种期是小麦生长的开始阶段,该时期的病虫害防治工作非常关键。播种之后容易出现地下害虫和根腐病等。如果不能提前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将会影响小麦健康生长,甚至造成小麦不能出苗。具体可以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一是选择抗病虫害能力较强的品种,做好晾晒工作,灭杀种子表面的病菌和虫卵。二是做好土壤管理工作,通过深耕和深翻土壤破坏害虫的生长环境,为小麦健康生长提供空间,保证土壤中的养分和水分充足。三是科学合理使用肥料,选择高质量的有机肥料,为小麦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四是结合害虫的生长规律和当地种植情况,选择适合的药剂拌种处理,灭杀地下害虫与种子内的虫卵。五是播种之前处理土壤,耙细土壤后混入辛硫磷颗粒,将其均匀地撒在种植区内,用量为30 kg/hm2[9]。

2.2.2 小麦苗期

小麦苗期易出现纹枯病和锈病等,应采取以下防治措施。一是如果10%以上的小麦叶子上出现锈病症状,应及时喷洒农药,否则会影响防治效果。二是小麦纹枯病的危害性较大,是整个生长周期内主要的病害之一,应选择药剂防治法,喷施粉锈宁可湿性粉剂。三是小麦出苗后21~28 d 易出现全蚀病,该病害扩散与蔓延速度较快,可选择氟硅唑乳油防治[10]。

2.2.3 返青拔节期

返青拔节期要做好小麦田间的化学除草工作,主要防治条锈病和红蜘蛛。阔叶杂草是小麦田间的主要杂草,可以选择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去除,用量为150 g/hm2。如果出现禾本科杂草,可以选择10%精恶唑禾草灵乳油,用量为450~600 mL/hm2。针对小麦条锈病,应加强对小麦田间的监测工作,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减少菌源数量,避免病菌扩散和蔓延。采用药剂防治措施时,可以选择三唑酮、戊唑醇、丙环唑、嘧菌酯、吡唑嘧菌酯等。针对红蜘蛛可以选择阿维菌素和联苯菊酯等,同时可以采取深耕、除草和灌水等农业措施防治,提高病虫害的防治效果[11]。

2.2.4 拔节孕穗期

拔节孕穗期要做好蚜虫和条锈病的防治工作,同时防治白粉病和红蜘蛛。发现蚜虫后,可以结合蚜虫成虫的趋光性特点选择灯光诱杀法。同时,可以采用天敌防治法,释放蚜茧蜂和瓢虫等,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如果蚜虫的数量较多,需采用药剂防治法,具体包括啶虫咪、抗蚜威、吡虫啉、苦参碱等,科学控制用药剂量,提高防治效果。

2.2.5 抽穗扬花期

抽穗扬花期是确保小麦产量和质量的关键时期,也是病虫害的高发期,应重点防治条锈病、赤霉病和吸浆虫。在防治赤霉病的过程中,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密切关注当地气候变化情况,连续两天为阴雨天气和结雾天气要及时开展防治工作。发现病害之后要及时喷洒药剂,每间隔5~7 d 用药1 次,可以选择的药剂有多菌灵和丙硫菌唑等。防治小麦条锈病可以选择43%戊唑醇乳油+4.5%高效氯氟氢菊酯乳油,配合施用98%磷酸二氢钾,以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2.2.6 其他防治技术

除以上防治技术之外,还可以利用性诱剂防治,该方法在当前应用比较广泛,不易形成抗药性,可以破坏雌蛾和雄蛾的交配环境,减少害虫数量。糖醋液诱杀成虫在防治黏虫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外,可以选择灯光诱杀成虫,主要灯光包括黑光灯、高压汞灯和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效果显著。部分害虫具有趋黄性和趋蓝性的特点,选择黄板或蓝板诱杀可以降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当前,化学防治方式仍是小麦病虫害的重要防治手段,具有见效快和使用方面等特点,但大量使用化学农药易导致病虫害出现抗药性,会破坏生态环境。因此,不能盲目使用化学药剂或增加药量,应选择低毒和低残留的化学农药,避免农药残留超标而污染环境。

3 结束语

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是我国多数地区的主要食物来源。为了保证小麦的产量和质量,在小麦栽培过程中必须采用先进的栽培技术,研究和推广科学的栽培方法,做好小麦品种的选择和整地工作、选择合适的种植时间,做好小麦田间管理工作。同时,应加强对病虫害的防治,分析小麦不同生长时期的常见病虫害种类,提出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确保小麦健康生长。

猜你喜欢
条锈病小麦病虫害
主产区小麦收购进度过七成
小麦条锈病田间为害损失的初步分析
春季葡萄苗病虫害咋样防治
孔令让的“小麦育种梦”
夏季玉米主要病虫害有哪些
三招搞定花卉病虫害
叶面施肥实现小麦亩增产83.8千克
陕西安康:农技专家开展小麦条锈病普防工作
哭娃小麦
小麦条锈病持续控制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