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心下移:“新基础教育”理念下的教师管理新经验

2022-02-13 19:16毛洁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教师管理教师成长

毛洁

摘  要:“新基础教育”是由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团队以创建现代新型学校为目的教育实验项目。桂林市七星区卓然小学(以下简称卓然小学)作为“新基础教育”改革项目的实验学校,通过反思该学校在改革试验前教师管理存在的问题,梳理了在“新基础教育”改革试验的过程中发展规划重心下移,培养教师的主人翁意识;组织架构重心下移,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教师研究学习团队;领导管理重心下移,激发中层的自主发展活力;引领与激励机制重心下移,激励教师生命自觉成长等教师管理重心下移经验,总结出学校在教师管理重心下移后收获的教师成长变化。

关键词:教师管理;重心下移;教师成长

卓然小学于2012年创建,是广西师范大学的附属小学,建校后成了广西师范大学的基础教育研究基地。广西师范大学是广西高等师范教育的最高学府,能够为卓然小学提供充分专业的指导和各方面的资源保障。因此,卓然小学在建校短短四年多的时间里,迅速发展为桂林市办学规模最大、办学条件最好的民办小学,知名度、美誉度和品牌度迅速上升,是桂林市民向往的优质小学。但随着家长和社会对卓然小学的期望值越来越高,由于学校的发展时间短,学校管理制度,教师队伍建设等不够完善,优化学校管理,凸显办学特色,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最终实现学校的整体转型,成为学校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

为了实现学校的整体转型,2017年3月卓然小学正式加入“新基础教育”试验。三年来,在“新基础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学校管理改革、教师团队发展、课堂教学改革、研究机制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师生的成长获得了可喜的变化。本文重点梳理了学校整体变革过程中教师管理方式转变、管理重心下移的经验,总结了教师的收获和成长变化,力求从教师管理层面为“新基础教育”改革的制度建设与完善提出一些建议。

一、“新基础教育”试验前:教师管理机制不完善

(一)管理重心高,见事不见人

教师是促进学校持续性发展的核心力量,其自主性和创造性是学校变革成功的保障。而“新基础教育”研究需要建設富有“生命自觉”的教师队伍,要求教师具有正确的教育思想、价值取向、自我发展策划能力、自主发展意识等。传统学校教师管理中的目标管理、行政管理、经验管理等以“事”为主,重心过高,只想要“成事”,很少考虑到“成人”,管理过程中教师立场不足。

卓然小学属于民办性质,且建校时间短,在参加“新基础教育”改革试验前,在学校教师管理过程中常常以“成败论英雄”,为了快速赢得家长和社会的认可,在学校教师管理中不得不以家长的认可度和期末统考成绩的排名作为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主要评价标准。这样的管理方式更注重“管”,用简单性、统一化制度和模式来要求教师,用繁杂的检查、督导、评比、监控来约束教师,比如“卓然小学上课制度”“教师考勤制度”“教师课程流程”“学科授课模式”“教师教案评比”“批改作业要求”“教师常规考核”等。这样的管理方式导致的结果就是教师工作被动,一切以成绩为主导,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生命成长,更忽视了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需求。

(二)组织结构的科层化导致管理效率低

在改革试验前,卓然小学和大多数学校一样,学校管理结构依然是科层制:高层(校长、副校长)、中层(教务处、科研处、学工处、大队部、总务处)和基层(年级组、教研组、少先队、各备课小组、各课题组等)三个层次。这种组织结构强调自上而下的命令、指挥、控制和调度,中层机构的职能主要是上传下达,理解和执行,各中层机构各自为政,缺乏沟通和相互协助。遇到问题时,各部门职权和责任不明确,常常出现相互推诿的现象,影响学校行政管理工作效率。同时,还会出现几个中层部门同时布置工作,导致基层教师在重复性的工作面前,疲于奔命、顾此失彼,效率低下,影响了学校的管理质量。

(三)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缺乏有效的促进机制

在改革试验前,卓然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主要依靠教研组的文化建设,而教研组文化的形成又受到了教师个人素养和教研组长能力的制约。有些教研组教师个人素养较高,教研组长能力较强,这些教研组的发展较好,教师之间互相学习,共同研讨的氛围浓郁。但是也会有一些教师不善于合作,教研组长的组织能力较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个教研组团队的发展。学校层面,缺乏教研文化培养机制,具体表现为持续交流机制、教学研究的保障机制以及教学研究的激励机制缺失。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最终力量在教师身上,因此,如何创建一支专业的研究型学习团队,是卓然小学在教师管理方面所面临的最重要的挑战。

二、“新基础教育”试验中:教师管理重心下移

(一)发展规划重心下移,培养教师的主人翁意识

在“新基础教育”改革试验过程中,卓然小学发展规划的方向逐渐从原来的“自上而下”转化为“自下而上”,从办学理念的提炼到校园文化的建设,从校本研修到引导学生生命成长,从校园内外活动的组织开展到对外交流、研讨。校长及领导班子组织、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学科备课组长、“新基础教育”研究骨干教师以及全体教师,共同讨论,重心下移,让老师们逐步参与到学校发展规划的研究中。校长带领大家正确认识学校状态,深入研究学校发展历程和现有水平,发现优势、劣势、潜能和问题,主动寻找可能的生长点和发展空间,自觉地、分阶段地策划学校的发展。而后,再逐步完善年级组、教研组的分领域规划和教师个人规划,由此真正学习、理解“新基础教育”,真正投身“新基础教育”改革实践中。

“我们要建设怎样的新型学校,造就怎样的师生学校生活,‘新基础教育研究的目标如何在学校发展中得到具体体现?”目前,这些关于学校发展规划的问题在学校范围内已深入人心。发展规划的重心下移,让教师自主发展的需求、主动发展的愿望、主动发展的能力不断强化,培养了教师主动参与学校管理的主人翁意识。从发展规划开始,学校的文化深入到每个师生的内心,校训“卓然独立天地间”,已成为卓然小学内生的学校文化,并化入全体师生的日常生活和教育教学之中。

(二)组织架构重心下移,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教师研究学习团队

卓然小学结合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在“新基础教育”所提倡的学校组织更新理念的基础上,实施组织架构重心下移,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教师研究学习团队。

首先,华东师范大学“生命·实践”教育学研究院指导团队、广西师大教育学部“新基础教育”指导团队和卓然小学“新基础教育”研究团队形成三方合作机制,两支大学的专家团队深入卓然小学的教师团队进行“新基础教育”指导实践,促进了卓然小学教师研究学习团队的形成。

其次,卓然小学取消原本科层化的管理结构,实施重心下移,成立“一室四中心”,即校长室、教师发展中心、学生发展中心、艺术发展中心、后勤保障中心。校长室负责对教师愿景的引导、资源的支持、组织文化的创建、管理制度的更新与完善;教师发展中心负责统筹语文、数学、英语、综合等四个研究团队,整体协调、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教师研究学习团队;学生发展中心负责组织学生工作研究团队,同时负责处理学生活动和学生日常生活事务;艺术发展中心负责培育和发展师生的艺术素养;后勤保障中心为教师提供服务和保障。这样就构建了一个合作而共享的学习型组织,一个相互分享教学经验和共同学习的专业团队,通过多渠道、不同层次的沟通,相互激活、补充支持,使学校整体呈现出创造、生成和内在发展的活力。

(三)领导管理重心下移,激发中层自主发展活力

叶澜教授指出,学校整体转型应着重于重心下移等方面。其中管理“重心下移”,就是指要将变革的发力点放在“中层”。“中层发力”是学校整体转型性变革成功的关键,激发中层的活力、耐力和创造力,最终会使中层发生“成人成事”的根本性变革。

卓然小学领导管理重心下移,权力下放,全员参与研究。以培养先进骨干为抓手,辐射、引领教师的梯队发展,各学科成立研究团队,分年级建立研究小团队,并建立骨干教师第一、二、三梯队,每周定期开展“新基础教育”研究活动。各学科教研组长和各小团队组长,带领基层教师积极开展研究,同时还鼓励各研究团队成员成立“一对一”青蓝工程师徒结对活动,帮助基层教师快速融入“新基础教育”改革实验中。另外,教师日常教学常规管理和绩效考核评价的权力下放到各學科组长和各团队小组长;学生日常活动的安排,班主任日常工作的管理和评价的权力下放到年级组长,赋予更多的职权。让教研组长和年级组长参与行政会议,享受中层待遇,培养了中层的自觉意识和责任担当意识。学校领导在学校的重要决策和制度的更新中,更多地倾听中层的声音,提高了中层的领导力,激发了中层的潜力和自主发展活力,实现了“在成事中成人”的目标。

(四)引领与激励机制重心下移,激励教师生命自觉成长

引领与激励机制,关注的核心是教师的内在发展动力的持续性激发,主要分为“日常性”和“阶段性”。卓然小学实施引领与激励机制重心下移,在教师日常研究实践中,华东师大和广西师大的专家团队分学科进入课堂,引导教师边实践边反思,及时梳理总结,以“新基础教育”教师专业成长记录册的形式,在期末进行阶段性总结和反馈。每学期末,各学科各年级研究团队开展“新基础教育”研究阶段性小结活动,提炼研究成果。每年教师节,结合教师研究成果,进行隆重表彰。每年春节前,学期末最后一天,由各团队进行“卓然春晚”团队风采展示。这一系列重心下移的措施,激励着教师自觉学习,自觉地在日常工作中开展“新基础教育”研究,在改革实验中不断交流、探索和创造,最终实现教师生命自觉成长。

三、教师管理重心下移后:教师的成长变化

(一)教师自我价值感和主人翁意识提升

在2018年卓然“春晚”的舞台上,卓然教师以一首原创诗歌《我骄傲,我是卓然人》,将卓然人的奋斗历程和学校文化特色娓娓道来,自此以后“我是卓然人”成了每一位卓然教师最庄严的承诺。卓然小学教师管理的重心下移,使教师能够更好地参与学校的文化建设和日常管理,提升了教师自我价值感和主人翁意识。

(二)教师自觉成长和团队意识提升

卓然小学的教师自觉成长主要体现在教师的自我管理意识增强,教师能够自觉学习“新基础教育”相关理论和其他专业知识后,在日常的教学实践和“新基础教育”研讨活动中,不断实践、反思、再实践。教师主动要求承担“新基础教育”的研讨活动,一些专业骨干教师自觉发挥引领、示范、辐射的作用,激励带动其他教师更好地成长,形成合作研究的学习团队,促进了学校整体教师队伍的建设。

(三)教师教学和教研能力提升

教师管理的重心下移,激发了教师的创造力,激励教师不断探索,主动向研究型教师方向发展,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将研究不断渗透于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基于此,教师不断焕发主动性与创造性,不仅能在课堂上呈现有机转化、促进学生生命成长,也能够结合学科特点、学生认知水平、课堂动态生成进行研究,会不断反思、实践、总结、重建、提升,善于与团队成员互动、研讨,形成了研究日常化的良好局面。教师实现自我更新,教学和教研能力得到提升,成了“自主发展型”教师。

(四)教师学会了尊重个体生命的价值

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新基础教育”研究创始人叶澜教授在“教育信条一”中指出:“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实践活动。”这其中的人,指的不仅是学生,也是教师。教师管理的重心下移,是为实现师生的生命成长而进行的改革,在这个改革的过程中,由于教师的生命价值得到了尊重和体现,教师更加深刻体会了教育的本质,学会了尊重个体生命的价值。

(责任编辑:罗  欣)

参考文献:

[1]皇甫科杰. 绵延:“生命·实践”教育学之生命力探究[D].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7.

[2]张向众,叶澜. “新基础教育”研究手册[M].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

[3]范国睿. 学校管理的理论与实务[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叶澜. 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6]李政涛. 生命自觉与教育学自觉[J]. 教育研究,2010,31(04):5-11.

[7]李伟胜. 学校组织变革中的教师团队[J]. 教育发展研究,2006(21):30-33.

猜你喜欢
教师管理教师成长
高等学校新校区教师管理中的激励机制探析
深入园本教研促进教师成长的研究
课堂的点滴,用心呵护
学校教师管理工作探析
大学生数学建模管理模式的研究
幼儿园教坛新手园本培训的实践研究
校园一卡通教师考勤系统的应用研究
拓宽师徒结对思路促进体育教师成长的研究
师生共同参与学校管理途径的探究
试论微课在促进学生学习和教师专业成长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