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四史”教育常态化机制构建探究

2022-02-13 23:15刘学伟王志敏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2年39期
关键词:化机制四史常态

刘学伟 王志敏 丁 森 邓 群

(黑龙江东方学院 哈尔滨师范大学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从党的历史中挖掘精神伟力,汲取治国理政的智慧和前进力量。2021年,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这份决议对于高等学校运用我们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弘扬伟大的建党精神,增进团结统一、增加历史自信、增强斗争精神,从思想上引导青年学生做到坚定理想信念,勇往直前,满怀信心,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努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在高校推进“四史”教育常态化、构建长效化机制,成为摆在高等教育工作者面前重要而紧迫的任务[1]。

一、构建高校“四史”教育常态化机制的重要意义

自“四史”教育提出以来,各地各高校高度重视,广泛开展各种宣讲教育和实践活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更是发挥主渠道作用,积极探索如何将“四史”教育有效融入思政课教学,但仅凭一时一事之功难以取得长远成效。工作中,广大高校教育工作者愈发认识到构建“四史”教育常态化机制的意义之重大、使命之光荣[2]。

1.构建“四史”教育常态化机制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力保障。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他指出:“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立德树人”是党中央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根本任务要求。“四史”教育作为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和重要载体,构建有效机制使其常态化开展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

2.构建“四史”教育常态化机制是实现“大思政”育人格局的现实需要。今年7月,教育部等十部门联合下发的《全面推进“大思政”建设的工作方案》中指出: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要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和资源,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建好“大师资”。“四史”是“大思政”的重要理论支撑和实践要素,因此,在推进“大思政”育人格局的过程中,构建“四史”教育常态化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3]。

3.构建“四史”教育常态化机制是“催化”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有效途径。大学生的成长成才需要多种因素的综合施策,“四史”教育在其中有着“催化剂”的作用。通过“四史”教育有助于筑牢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之基,有助于培育大学生的家国情怀之魂,有助于树立大学生的勤学奋斗之志,有助于解答大学生的人生成长之惑[4]。

4.构建“四史”教育常态化机制是评价高校德育工作成效的重要指标。2020年和2021年,教育部相继印发《关于开展“网上重走长征路”暨推动“四史”学习教育的工作方案的通知》(教思政厅函〔2020〕11号)和《关于在思政课中加强以党史教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的通知》(教社科厅函〔2021〕8号),文件中对于在高校推进“四史”教育常态化都有明确的指导和要求,其开展情况和效果是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检验和评价高校德育工作成效的重要指标[5]。

二、构建高校“四史”教育常态化机制的现实考量

构建“四史”教育常态化机制需要实事求是地开展调查研究,了解和掌握目前高校“四史”教育开展的实际成效,为进一步改进工作提供现实依据。为此,我们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编制并组织了“基于‘四史’教育的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研——以黑龙江东方学院为例”。参加调查的大一学生3655名、大二学生3176名、大三学生2780名、大四学生1025名,共回收有效问卷10636份。其中大一新生刚刚进入大学,学生对于“四史”教育的了解较低;大二、大三的学生经过学校党史学习教育,对于“四史”教育的了解明显增多,参加“四史”教育活动的人也明显变多。总体情况如下:

1.大部分学生已初步掌握 “四史”基本知识。在设计问卷时,关于检测学生对“四史”学习教育活动知识的掌握情况,我们设计了“四史”是什么的题目。通过问卷星的分析结果显示,有8644名学生选择正确,占比81.27%。通过数据,我们知道大部分学生初步掌握了“四史”基本知识,能够正确选择出“四史”的含义。但是我们同样应注意到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选择错误,对于这样最基本的“四史”常识,还有这么多学生不能做出正确选择,这一现象值得引起重视,这也从侧面说明展开“四史”学习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在课堂上要加强引导。

2.不同年级学生对于“四史”教育知识的掌握程度存在差异。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仅针对大一学生的分组问卷数据中,有43.38%的大一学生对于“四史”教育知识的了解为偶尔听说过;相比之下,二、三年级的学生要比一年级学生对“四史”教育知识的了解更加全面,能够更清楚的明确“四史”教育的主线。由此可见,二、三年级学生随着课程学习的深入,对于“四史”教育有更全面、深刻的理解,对课程在自身成长方面的帮助感受更多。

3.学生对于“四史”学习教育整体持积极态度。在“你认为学习‘四史’对自身的成长帮助大吗”的回答中,有5547名学生认为有很大帮助,占比52.15%;有4178名学生认为有一定的帮助,占比39.28%;但是也有911名学生表示暂时看不出,占比8.57%;数据表明绝大部分学生对“四史”学习教育比较重视,持积极态度,接受度较高。但剩下的少部分学生更需要我们加强引导,着重加强他们学习“四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在实践活动方面,大部分学生表示未参加过“四史”教育相关活动。调查显示,有57.63%的学生表示未参加过“四史”教育相关活动;36.72%的学生表示参加过1-3次左右的相关活动;5.64%的学生表示经常参与相关活动。这表明,在“四史”教育的整体设计尤其是实践环节上还需要积极推进、主动作为。

5.在学习途径方面,学生通过学校课程以及网络课程等方式进行“四史”学习教育。调查显示,67.56%的学生表示通过网络课程学习;51.49%的学生表示通过学校课程学习;42.76%的学生表示通过关注微信公众号学习。

6.学生更期待增加“四史”学习教育的方式与趣味性。问卷调查显示,有73.3%的学生表示更希望增加“四史”宣讲的方式与趣味性;有70.42%的学生希望把“四史”教育引进课堂;有65.4%的学生希望加大线上宣讲和开展线下讲座等方式来加强“四史”学习教育。有67.49%的学生表示更喜欢实地参观教育场馆;32.51%的学生则认为可以通过VR云游馆或者其他方式进行“四史”学习教育。

三、构建高校“四史”教育常态化机制的核心要义

在构建“四史”教育常态化机制过程中,关键是要深入挖掘“四史”中的育人精华,找准学校教育与学生个人成长成才的切入点,进而为工作的常态化推进提供智力支撑和动力源泉。

1.要善用“四史”中的真实故事感动学生。比如,在黑龙江这片黑土地上孕育了龙江四大精神,包括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这是黑龙江在革命和建设时期形成的,核心内涵就是“爱国和奉献”,代表人物的英雄故事感天动地,这是龙江学子最好的教科书,“四史”中的真实故事可以为学生提供人生目的的指引。

2.要善用“四史”中的优秀传统滋养学生。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明确提出,“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我们要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四史”中的优秀传统非常丰富,比如,独立自主、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等等。要善用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培养学生高尚的品格和优良的作风,激励青年学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书写精彩的人生。

3.要善用“四史”中的创新理论启迪学生。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来,我们党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形成了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高等学校通过对青年学生“四史”教育的开展,帮助学生了解党的理论创新的历史价值,增强学生对学习党的理论成果的关注度,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增强创新创造的意识和能力。

4.要善用“四史”中的伟大成就鼓舞学生。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气概,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攻克了很多长久以来都未解决的难题,办成了很多具有深远影响的大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这些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在“四史”教育中要充分利用好,大力激发学生爱国之心和强国之志。

5.要善用“四史”中的弘大精神激励学生。在对青年学生进行“四史”教育过程中,要给青年学生讲清楚,我们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以及锤炼出的鲜明的政治品格,指引青年学生将这些精神伟力内化为人生前进的动力。

四、构建高校“四史”教育常态化机制的实践路径

在构建高等学校“四史”教育长效机制的实现路径上,须综合运用各种方式去实现多维度出发、多资源合力,多部门合作,具体从以下六个方面发挥作用。

1.强化党组织的政治引领作用。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高等学校党组织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坚强领导,在用“四史”教育催化大学生成长成才中应加强党组织的政治引领作用,必须先将大思政的顶层设计做好。在支持保障等方面采取有效方式,让“四史”教育融入高等学校育人的方方面面,还要将“四史”教育作为队伍建设重要内容之一,并将“四史”教育成效纳入党员考核的重要指标,通过“四史”教育激发全体党员的工作热情。

2.突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作用。作为思政课一线教师,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认真上好思政课——这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教师要将“四史”教育有效融入各门思政课教学之中,“四史”教育是思政课程育人的重要内容,须突出其课程育人的作用。不仅要讲清理论,还要教会青年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将现实与历史结合,推动形成教育过程的学理性、实践性的统一。同时,学校的所有课程中都要有效融入“四史”教育元素,发挥课程思政的作用,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

3.重视团学组织的育人作用。高等学校设有各级团学组织,这是与青年学生课余时间联系最多的组织,承担了凝聚青年学生的重要任务。这些活跃的团学组织在“四史“教育进行中,要充分重视其活动育人功能。尤其是要围绕纪念日举行庆祝和纪念等活动,包括升国旗活动、主题演讲、知识竞赛、主题晚会等,这些形式多样的活动能大大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还可以在每年的社会实践活动中融入“四史”教育内容,引导学生在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坚定跟党走的信念。

4.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优美的校园是校园文化展现的重要载体。从校园环境改善、拓展育人路径角度出发,营造校园文化氛围,让青年学生在校园中移步易景、一品一景,感受到学校的办学理念,这能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校园文化建设包括:校园规划设计、楼宇内部装饰等方面可以融入红色主题元素;精心组织主题宣传,在电子显示屏、宣传橱窗等处展示“四史”教育宣传文字或图片,让青年学生从中了解到最新的咨询;利用校园广播电台播放红歌,讲“四史”故事,营造学习宣传教育的氛围,使其浸入到校园深处,滋润学生心灵[6]。

5.加强红色教育资源的育人作用。黑龙江省有着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包括龙江“四大精神”、“五色教育”等实践研修基地,为青年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优质的教育平台。这为高等学校开展“四史”教育,组织形式多样的研修活动,提供了坚实的保障。通过实践研修的形式,让青年学生身临其境,增强了“四史”教育的实效性[7]。

6.重视线上平台的育人作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已成为高等学校开展教育教学的常态。因此,高等学校须重视线上平台的育人作用。这包括: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育人环境;在线上平台开展各种主题活动,引起青年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关注度;引导青年学生将学习线上教育资源变成线下学习的重要补充。

猜你喜欢
化机制四史常态
高举队旗学“四史” 红色基因我传承——“四史”教育教你一招
小主播上微课 团队员学四史
队史连“四史”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常态化机制研究
刍议高职共青团社会实践育人长效化机制
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特发性耳鸣的中枢化机制探讨
中国古代蛇纹石玉的白化机制研究述要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主动适应新常态 积极争取新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