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音乐教育现状与教学研究

2022-02-16 05:14祝承曦
艺术评鉴 2022年1期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素质教育实践

祝承曦

摘要:随着课程理念的更新和素质教育理念深入人心,我国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作为艺术公共课程,在高校课程体系中拥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发展高校音乐教育,需要广大高校音乐教师的共同努力,学习新理念,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发挥音乐教育的重要作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素质教育  实践  创造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2)01-0104-04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高校教育中音乐教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音乐教育在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发展素质教育的理念下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国高校开展音乐教育,是培养高校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我国高校音乐教育现状

随着国家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研究的深入,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也受到国家教育部门的关注。我国高校音乐教育目前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观念滞后、高校音乐教师专业素质较低、音乐教学实践性不足等问题。

(一)高校音乐教学观念滞后

受传统高校音乐教学观念的影响,现阶段高校音乐教育处于被忽视的地位。普通高校音乐课大多作为选修课存在,部分高校对音乐课程不重视,音乐课程未制定清晰的教学大纲以及教学目标,音乐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没有科学合理的大纲指导,实际授课时必然引起课堂教学的混乱。高校学生有更高的思考判断能力和辩证的认知态度,课程的混乱容易导致大学生在音乐课程中无法理解音乐学习的逻辑性,也无法认识到音乐课程的重要性。

传统的音乐教育以传授音乐知识、技能为主,课堂上学习的音乐不能与学生产生相应的情感链接。学生在音乐课程中只是简单地了解音乐理论知识,对创新能力、审美能力的培养较少。进入21世纪后,高校及用人单位需要更多创新型人才,高校音乐教育一定程度上发展了高校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追求完美的意识,传统的音乐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不足,无法发挥音乐课程对高校学生应有的作用。

(二)高校音乐教师自身素质较低

相对音乐专业院校的音乐教学,普通高校音乐课程面对的是来自五湖四海、学习不同专业的大学生,音乐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改善教学方法,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音乐教师是教育者,同时也是研究者,音乐教育研究在教学过程中不容忽视。高校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应具有教育研究意识,在实际音乐教学中将教育者、观察者、研究者的身份三者结合统一,不断改善教学方法。

音乐教师在进行教学前,必须提高自身文化修养及专业素养。现阶段我国高校音乐教师自身素质差别较大,部分音乐教师教学水平较低。面对来自不同区域、音乐素养和音乐能力参差不齐的大学生,部分高校音乐教师不重视对学生的个性化培养。音乐教师的个人文化素养也关系到音乐课程的实际教学。部分音乐教师课前准备不充分,实际音乐教学中某些需要讲解的重要问题一带而过。部分音乐教师不重视自身文化素养、音乐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导致高校音乐教学质量无法达到期待的结果。

(三)高校音乐教学实践性不足

音乐教育是一门实践性学科,音乐音响不具有语义的确定性和事物形态的具象性。音乐课程各领域的教学只有通过聆听、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和音乐编创等多种实践形式才能得以实施。学生在亲身参与这些实践活动过程中,获得对音乐的直接经验和丰富的情感体验,为掌握音乐相关知识和技能、领悟音乐的内涵、提高音乐素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高校音乐教学以音乐鉴赏课为主,教学手段固定单一,实际音乐教学中以聆听为主,没有更丰富多样的方式进行音乐学习。音乐实践活动的不足,音乐基础知识无法在直接的实践活动中得到巩固,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掌握不扎实。普通高校音乐教育较少要求学生之间的配合、互动,音乐活动大多由音乐能力较强的少数学生参与完成,学生之间缺少分工合作,难以激发大学生自主学习音乐的欲望。

二、我國发展高校音乐教育的意义

(一)完善高校素质教育教学理念

教育部文件指出,公共艺术课程与我国高校其他公共课程都是我国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音乐课程是一门审美性学科,“以美育人”的教育思想与我国教育、文化传统一脉相承,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启迪智慧,丰富和发展形象思维,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我国高校素质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促进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美育培养了高校学生追求完美的意识,对高校学生未来走出校园后的工作和生活带来积极影响。随着素质教育的理念深入人心,各大高校对学生艺术素养的提高和培养越来越重视,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手段,在完善高校素质教育教学理念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培养高校学生的健全人格

我国发展高校音乐教育,对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具有重要意义。从审美体验价值看,高校音乐教育丰富了高校学生的情感世界;从开拓创造价值看,高校音乐教育发展了高校学生的思维水平;从社会交往价值看,高校音乐教育提高了学生的沟通能力;从文化传承价值看,高校音乐教育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1.丰富高校学生的情感世界

高校学生处于从校园走向社会的重要阶段,情绪情感受到学业、事业、生活的影响,高校音乐教育对引导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起着积极作用。

高校学生在音乐课程中深入理解所学音乐的情感内涵,要求音乐教师引导高校学生在聆听音乐、进行音乐活动中“被感动”,进而引起学生对所学音乐内容更加深入的思考。音乐教师应善于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手段,为学生带来更加强烈的感官刺激,创造沉静、自由的音乐学习环境,使学生更容易被音乐感染,产生丰富的想象与联想,放松身心的同时培养良好的聆听音乐学习习惯。在高校素质教育理念下,培养高校学生审美意识和审美习惯,丰富高校学生的情感世界,引导高校学生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2.发展高校学生的思维水平

高校学生经过中小学学校教育及社会、家庭教育后进入大学校园生活学习,随着年龄与社会阅历、生活经验的不断丰富,高校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基本发展完善。

高校音乐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相对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在发展高校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音乐课程中多种多样的音乐活动给学生留下广阔的联想与想象的空间,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起着关键作用。音乐中不同音乐要素的组合,蕴含着丰富的逻辑性。音乐本身具有抽象性,因此高校音乐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继续发展高校学生抽象思维的作用。发展和完善高校学生的思维水平,需要音乐教师进行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调动高校学生音乐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终身学习音乐奠定基础。

3.提高高校学生的沟通能力

高校学生在音乐课程中,音乐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合作学习,提高了高校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沟通能力。

进入大学校园前,大多高校学生处于繁忙的学业之中,与人沟通的能力并未受到重视。高校的学习生活作为高校学生进入社会生活前的重要阶段,学生必须在此发展和完善与人沟通的能力。在高校音乐教育中,音乐教师应设计和开展丰富多彩的音乐实践活动,鼓励高校学生运用所学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分工协作,加强与小组其他成员的沟通与交往,共同完成音乐学习内容。在音乐学习活动中提高高校学生的沟通能力,需要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关注每一位学生的音乐学习态度。

4.提高高校学生的人文素养

高校学生在学习音乐课程的过程中,面对不同音乐作品的学习,将体会到生活在不同时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作曲家创作的具有不同文化内涵的音乐内容。

音乐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无论从文化中的音乐,还是从音乐中的文化视角出发,音乐课程中的艺术作品和音乐活动皆注入了不同文化身份的创作者、表演者、传播者和参与者的思想感情和文化主张,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时代文化发展脉络以及民族性格、民族情感和民族精神的展现,具有鲜明而深刻的人文性。提高高校学生的人文素养,在音乐学习中,需要音乐教师引导高校学生理解本民族文化和世界多元文化的内涵,形成以本国或民族文化为主、外来文化为辅的社会环境。

(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我国高校发展音乐教育,有利于在高校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音乐教育培养了高校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吃苦耐劳的良好思想品德,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积极影响。

1.培养高校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我国高校音乐教材选择的音乐作品以本国音乐为主,世界其他国家音乐作品为辅。我国音乐作品中极大部分曲目描绘了我国的壮丽河山,侧面反映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社会发展历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外来文化不断侵入,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面临挑战,高校学生作为21世纪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有必要学习和了解中华民族优秀音乐文化,高校音乐课程更应该注重高校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引导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

2.培养高校学生的良好思想品德

高校音乐课程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应引导学生理解音乐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付出时间精力进行音乐知识、音乐技能的学习。在此过程中培养高校学生吃苦耐劳、不畏挫折的精神,鼓励学生勇于挑战音乐学习道路上的困难,树立音乐学习的自信心和自主性。在音乐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思想态度,促进高校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三、我国高校音乐教育实践及评价

在我国高校音乐课中,音乐鉴赏课是音乐课程的主要部分。普通高校音乐课应以音乐鉴赏课为切入点,融入音乐演唱及其他音乐实践内容。普通高校音乐课需要音乐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音乐教师引导大学生认识音乐学习的重要性,培养大学生的音乐鉴赏学习兴趣和民族音乐文化传承意识是我国高校音乐教育的重点。

(一)高校音乐鉴赏课教案示例:以越剧电影1962版《红楼梦》为例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赏析越剧电影《红楼梦》经典片段,感受中国戏曲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兴趣;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赏相关影视视频与教师讲解,了解和认识越剧;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越剧电影《红楼梦》的背景和电影中出现的越剧流派。

教学重难点——鉴赏越剧电影《红楼梦》,了解越剧《红楼梦》中的重点人物流派。

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情境—陶冶教学模式;传递—接受教学模式;引导—发现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音乐欣赏法,讲授法,问答法等。

教学过程:(1)导入:图片导入:播放越剧电影《红楼梦》剧照,引出今天要讲的主题:1962年的越剧电影《红楼梦》。(2)主体:①教师简要介绍我国主要戏曲种类。②教师讲解越剧的发展及越剧特点。③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小说《红楼梦》故事梗概,简要讲解小说《红楼梦》中的重点情节。④简要介绍越剧电影《红楼梦》的地位、历程,以及小说《红楼梦》与1962版越剧电影《红楼梦》的区别。⑤展示越剧电影《红楼梦》中主要人物关系图,梳理重点人物关系。⑥讲解重点剧目(黛玉进府,识金锁,读《西厢》,“不肖”种种,笞宝玉,葬花试玉,黛玉焚稿,金玉良缘,哭灵出走)。⑦播放相关视频,讲解视频中出现的越剧流派以及代表人物,教师示范重点片段,并带领学生学唱。(3)结束:总结越剧电影1962版《红楼梦》的背景和电影中出现的越剧流派,引导学生下课后自主观赏1962版《红楼梦》。

(二)评价

在我國高等教育阶段,普通高校音乐鉴赏课教学还存在需要改进和发展的部分,因此需要国家教育部门以及相关音乐教师的探索和研究。在今后的高校音乐教学中重视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更新教学理念,培养大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对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

四、结语

我国高校音乐教育现阶段还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发展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人的终身发展为目标对高校学生进行全方位培养。在高校音乐教育教学过程中,重视对高校学生未来进入社会所需能力的发展,音乐教师根据现阶段高校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为高校音乐教育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李一盈.对高校音乐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和拓展研究[J].北方音乐,2020(23):124-126.

[2]徐柳.新媒体时代的高校公共音乐教学改革策略探讨[J].艺术评鉴,2021(08):135-137.

[3]陈连.高校音乐教学的现状及创新方法[J].戏剧之家,2020(33):97-98.

[4]王翼如.在高校音乐教育中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实践路径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02):150-152.

猜你喜欢
创造性思维素质教育实践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在素质教育中树立文化自信
浅析我国的素质教育政策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数学教学中引发创造性思维的技能探究
基于高中语文诗词欣赏教学下的创造性思维培养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