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润烧伤膏治疗Ⅱ度冻伤疗效观察

2022-02-17 13:14崔巧娜徐桂银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22年1期
关键词:换药湿润乳酸

崔巧娜 徐桂银 叶 菁 张 勇

冻伤是指人体处于寒冷、潮湿等环境下,热量散失过多,体温大幅下降所导致的全身或局部急性冻结性损伤[1],多发生于手、足、耳以及面部等身体末梢或暴露部位[2],且损伤程度一旦达皮肤全层或皮下组织、骨骼等可造成机体严重损伤,甚至诱发感染而危及患者生命[3]。相关研究显示,冻伤可分为预冻期、冻融期、血液停滞期和缺血期4个相互重叠的病理生理阶段[4],且其严重程度多与寒冷、潮湿程度以及局部血液循环不良和抗寒能力下降等因素密切相关[5-6]。目前,有关冻伤创面的治疗方法较多,但临床疗效报道不一。本研究笔者将具有活血化瘀、祛腐生肌等作用的湿润烧伤膏应用于冻伤创面的治疗,并与应用乳酸依沙吖啶溶液治疗者进行了对比,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北京市宣武中医医院收治的60例Ⅱ度冻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治疗组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37.30±12.58)岁,病程(1.82±0.64)d,冻伤部位为手背7例、手指8例、脚趾10例、耳廓5例;对照组男性21例、女性9例,年龄(36.24±13.28)岁,病程(1.79±0.71)d,冻伤部位为手背5例、手指7例、脚趾12例、耳廓6例。两组患者性别及冻伤部位分布情况对比采用卡 方 检 验,χ2=0.300、0.673,P=0.584、0.880,P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年龄及病程对比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t=0.317、0.172,P=0.752、0.864,P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北京市宣武中医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所有患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Ⅱ度冻伤的诊断标准,且冻伤面积<10% TBSA;对本研究知情,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合并有精神类疾病,无法配合完成全程治疗;冻伤处合并有原发性皮肤疾病;对本研究所用药物成分过敏或为过敏体质;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治疗组:局部冻伤处首次换药时采用0.5%碘伏常规消毒创周皮肤、3%过氧化氢及生理盐水冲洗创面,继而使用无菌干纱布拭净后均匀涂抹湿润烧伤膏,厚约2.0 mm,并依次覆盖湿润烧伤膏药纱及无菌敷料包扎,每天换药2次;后期换药过程中,仅用无菌干纱布拭净残余药膏、坏死组织及创面分泌物即可,如有水疱则引流疱液并于3 d后剪除疱皮,继续换药至创面完全愈合。

对照组:局部冻伤处采用0.5%碘伏常规消毒创周皮肤、3%过氧化氢及生理盐水冲洗创面,继而依次覆盖乳酸依沙吖啶药纱及无菌敷料包扎,每天换药1次,如有水疱则引流疱液并于3 d后剪除疱皮,继续换药至创面完全愈合。

2.2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创面愈合时间。治疗15 d后评估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创面完全愈合,愈后皮肤红润为痊愈;创面明显缩小,疼痛及烧灼感消失为有效;创面无明显缩小甚至扩大为无效;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数资料以频数或百分比表示,采用卡方检验或等级资料的秩和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两两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均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临床疗效对比

治疗15 d后,治疗组患者中痊愈25例、有效5例,总有效率为100%,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痊愈17例、有效13例,总有效率100%(Z=-2.235,P=0.025)。

3.2 创面愈合时间对比

最终两组患者创面均完全愈合,其中治疗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为(10.23±4.77)d,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14.01±4.98)d(t=3.002,P=0.004)。

3.3 典型病例

患者,男性,26岁,因左手手指冻伤来本院就诊。患者于就诊前12 h在夜间户外作业时致左手手指冻伤起疱,为求治疗遂来本院就诊。专科检查:左手拇指、示指、中指明显肿胀,皮温较高,局部可见水疱形成,部分水疱破溃,表皮剥脱,创面基底红润。临床诊断:左手拇指、示指、中指冻伤(Ⅱ度)。患者就诊后,局部冻伤处予以湿润烧伤膏换药治疗(方法同2.1)。治疗第4天,剪除疱皮后继续应用湿润烧伤膏换药治疗;治疗第13天,创面基本愈合。治疗过程典型图片见图1-5。

图1 首次就诊时创面情况;图2 湿润烧伤膏治疗第3天创面情况;图3 湿润烧伤膏治疗第4天,剪除疱皮后创面情况;图4 湿润烧伤膏治疗第6天创面情况;图5 湿润烧伤膏治疗第13天,创面基本愈合Fig.1 Wound condition on admission; Fig.2 Wound condition on day 3 of MEBO treatment; Fig.3 Wound condition on day 4 of MEBO treatment after removing the blister skin; Fig.4 Wound condition on day 6 of MEBO treatment; Fig.5 On day 13 of MEBO treatment,the wound was basically healed

4 讨论

冻伤患者由于机体长时间处于低温和潮湿环境中,体表血管痉挛、血流量减少,导致组织缺血缺氧性损伤,且尤以肢体远端血液循环较差部位损伤更明显。相关研究发现,冻伤对皮肤的损害机制与烧伤类似,其主要病理改变均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7]、血管痉挛及血栓形成,且可并发感染、休克甚至肢体坏死而危及患者生命。目前,国内外均缺乏专业性冻伤救治机构,大部分冻伤患者于烧伤科接受治疗[8]。

乳酸依沙吖啶溶液是临床常用的外用杀菌药物,具有较好的抗菌、消炎、收敛作用,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感染性创面的治疗。但研究发现,使用乳酸依沙吖啶溶液治疗过程中的机械操作、化学刺激等均会导致患者疼痛加剧、创面出现二次损伤,且治疗周期较长,愈后皮肤出现瘢痕增生风险较高,治疗效果较差。而湿润烧伤膏是由多种中药组成的纯中药制剂,具有清热解毒、祛腐生肌之效,可在创面表层形成一层保护膜,避免裸露神经末梢因受到外界不良刺激而疼痛的同时[9],阻止创面水分丢失,避免创面因干燥而导致的疼痛,且能够与创面坏死组织发生水解、酶解、酸败、皂化、脂化和酯化等一系列生化反应,无损伤地液化排除坏死组织,将创面置于生理性湿润环境中,激活创面组织内的潜能再生细胞,并使其转化为干细胞,再在原位增殖、分化为创面各层组织细胞,促进创面再生愈合[10-11];其内含有的碳水化合物、脂肪酸、氨基酸、维生素等成分可为创面再生修复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12],其主要成分小檗碱具有活血化瘀,解除皮肤毛细血管压力,改善局部微循环等作用,从而加快创面再生修复[13-14];其内含有的有效成分还可抑制成纤维细胞过度分化增殖,防止胶原蛋白黏多糖过量合成与分泌,促进皮肤冻伤创面修复早期上皮细胞和纤维细胞即按1∶4的比例生长,从而减少瘢痕组织增生[15]。本研究中采用湿润烧伤膏治疗的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优于采用乳酸依沙吖啶溶液治疗的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与既往研究结果一致。可见,与乳酸依沙吖啶溶液相比,湿润烧伤膏促进冻伤创面愈合的效果更好。但本研究未观察患者的疼痛程度及瘢痕增生情况,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探讨。

综上所述,湿润烧伤膏能够有效促进冻伤创面愈合,缩短创面愈合时间,疗效显著,且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换药湿润乳酸
递增负荷运动中大学生乳酸阈及乳酸阈心率的实验研究
The Desert Problem
舒适护理在外科门诊换药患者应用效果体会
人在运动后为什么会觉得肌肉酸痛
糖尿病性乳酸性酸中毒
海边的沙漠
浅谈换药室开展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阵雨
外科『换药』学问大
服二甲双胍别喝酸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