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眼外伤临床特点分析

2022-02-17 13:14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22年1期
关键词:眼外伤视力乡镇

夏 添

眼外伤是指眼球及其附属器受到外来物理性或化学性伤害所致的眼结构或功能改变。流行病学研究资料显示,每年每10万住院患者中因眼外伤住院者为8~15人,全世界范围内每年因眼外伤而并发视力下降者约达160万人、出现双眼和单眼视野缺损者约达230万人和190万人[1-2]。儿童由于自我保护能力相对较差,眼外伤发生率相对较高,约占所有眼外伤的15%~40%[3-5],一旦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可严重影响患儿眼部组织结构和视功能发育,甚至导致失明,给社会及家庭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因此,了解儿童眼外伤的致伤原因和特点,及时予以针对性预防及治疗,对预防儿童眼外伤的发生、提高眼外伤患儿的治疗效果及预后至关重要。鉴于此,本研究笔者对近年来盘锦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眼外伤患儿的致病原因及临床特点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以期为此类患儿的临床预防及治疗提供帮助。

1 临床资料

选取2012年1月至2020年9月盘锦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6例眼外伤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童86例(68.25%)、女童40例(31.75%)。纳入标准:符合国际眼外伤学会中儿童眼外伤的诊断标准[6],且均为单眼受伤;年龄在0~14岁之间;病历资料完整。排除标准:治疗前有伤眼眼部手术史;合并有先天性眼部疾病。本研究经盘锦市中心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2 方法

2.1 资料收集

收集并统计患儿性别、年龄、城乡分布、受伤时间、致伤原因、外伤类型、并发症、入院及出院时视力情况等资料,分析儿童眼外伤的临床特点。

2.2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导入Excel软件中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频数或百分比表示。

3 结果

3.1 性别及年龄分布情况

126例眼外伤患儿中男童86例、女童40例,男女比例为2.15∶1;左眼伤者59例、右眼伤者67例,左右眼比例为0.88∶1,尤以3~5岁年龄组患儿最多,占30.16%(38例),6~8岁年龄组次之,占26.19%(33例),详见表1。

表1 126例眼外伤患儿性别及年龄分布情况(例,%)Table 1 Distribution of sex and age of the 126 children patients with eye injuries(n,%)

3.2 受伤至就诊时间及城乡分布情况

126例眼外伤患儿中城市常住人口24例,占19.05%,乡镇及农村常住人口102例,占80.95%;其中城市儿童受伤6 h内就诊者16例,占12.70%,而乡镇及农村儿童受伤6 h内就诊者2例,占1.59%;城市儿童受伤1周后就诊者1例,占0.79%,而乡镇及农村儿童受伤1周后就诊者17例,占13.49%,详见表2。

表2 126例眼外伤患儿受伤至就诊时间及城乡分布情况(例,%)Table 2 Distribution of time from being injured to seeing a doctor and urban-rural distribution of the 126 children patients with eye injuries(n,%)

3.3 受伤时间及城乡分布情况

126例眼外伤患儿中第一季度受伤患儿人数最多,占37.30%(47例),第二季度受伤患儿人数次之,占30.16%(38例);城市儿童第一季度受伤患儿人数最多,占45.83%(11例),而乡镇及农村儿童第一季度与第二季度受伤患儿人数相当,分别占35.29%(36例)、31.37%(32例),详见表3。

表3 126例眼外伤患儿受伤时间及城乡分布情况(例,%)Table 3 Distribution of time of injury and urban-rural distribution of the 126 children patients with eye injuries(n,%)

3.4 致伤原因分布情况

126例眼外伤患儿中尤以锐器致伤者最为常见,占46.83%(59例),且多为针、刀具、竹签或木签、树枝、小石头、铅笔、铁丝等;其次为烟花爆竹伤19例(15.08%)、车祸伤16例(12.70%)、钝器伤14例(11.11%)、动物伤10例(7.94%)、其它8例(6.35%)。

3.5 外伤类型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106例眼外伤患儿中眼穿孔伤者61例(48.41%),其中并发外伤性白内障者26例、视网膜损伤者5例;眼挫伤者37例(29.37%),其中并发外伤性白内障者3例、继发性青光眼者11例;眼附属器外伤者19例(15.08%),其中并发泪小管断裂者13例;其它类型损伤者9例(7.14%)。

3.6 视力情况

126例眼外伤患儿中出入院不配合检查者58例(46.03%),余68例(53.97%)患儿中入院时尤以视力为LP~0.05的患儿人数最多,占30.16%(38例),出院时视力明显提高者占34.13%(43例),视力无明显改善者占17.46%(22例),视力下降者占2.38%(3例),详见表4。

表4 126例眼外伤患儿入院及出院时视力情况(例,%)Table 4 Vision condition of the 126 children patients with eye injuries on admission and at discharge(n,%)

4 讨论

眼外伤是临床上较为常见且致盲率较高的眼部疾病之一。儿童由于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及探索欲,并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及意识,一旦发生眼外伤极易造成眼球结构和功能严重损害,且儿童检查及治疗配合度较低,易遗留不同程度后遗症状,严重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同时给社会和家庭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因此,了解儿童眼外伤的致伤原因和特点,及时予以针对性预防及治疗,对降低儿童眼外伤发生率及提高患儿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通过总结分析126例眼外伤患儿的临床特点发现,男女比例为2.15∶1,以3~5岁年龄组患儿最多,与何星宇等[7]的研究结果相似,考虑与该年龄段男童生性好动,更富有冒险精神及探索欲望等因素有关[8-9]。且本研究眼外伤患儿中乡镇及农村患儿较多,考虑与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留守儿童较多,看护相对缺乏,接触危险物品机率较高等因素有关[10]。另外,本研究眼外伤患儿中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受伤患儿人数明显多于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与何星宇等[7]的研究结果相似,考虑与第一、二季度处于农村育种、农作物收割时节致使儿童缺乏成人看管以及该季度正值春节、暑假,相互玩耍、打闹或燃放烟花爆竹儿童人数较多等因素有关[11-12]。此外,本研究结果显示导致儿童眼外伤的致伤物中以针、刀具、竹签或木签、树枝、小石头、铅笔、铁丝等锐器最为多见,烟花爆竹伤、车祸伤、钝器伤、动物伤次之,与李晓苹等[13]的研究结果相似,考虑与针、刀具等锐器儿童较易接触,儿童喜欢探索各类器具、玩具,以及人类和宠物关系越来越密切使儿童频繁接触宠物等因素有关[7]。因此,日常生活中,家长应避免将尖锐物品等放置于儿童易接触到的地方,同时应加强儿童安全教育,提高烟花爆竹燃放监管力度。

相关研究显示,眼外伤后首次就诊时间与其预后密切相关[14],而本研究结果中,受伤6 h内就诊的患儿受伤者仅占14.29%,且乡镇及农村儿童中仅1.59%的患儿于受伤6 h内就诊,其原因可能与患儿地处偏远农村、交通不便,农村家庭经济状况、就医习惯较差,家长缺乏监管致患儿受伤未及时发现,以及部分基层医院诊治能力不足导致无法及时转诊等因素有关[4]。另外,本研究结果中眼穿孔伤患儿占比最高,眼挫伤患儿次之,与何星宇等[7]的研究结果一致,但与王巍等[15]的眼挫伤患儿占比最多的研究结果不一致,其原因可能与医院所处地理位置及就医人群差异较大有关。此外,诸多研究学者发现,眼外伤并发症的发生与致伤物作用方式密切相关,如眼穿孔伤时致伤物穿入角巩膜、前房、晶状体甚至到达玻璃体,导致并发症以前房损伤为主;眼挫伤时眼球较为完整,但外力传导作用使眼球壁、房水、玻璃体发生相对位移,致使睫状体和视网膜损伤更为严重,故并发症多以继发性青光眼和视网膜损伤为主[16-17]。本研究结果显示,眼穿孔伤患儿并发外伤性白内障者最多,眼挫伤患儿并发继发性青光眼者最多,与既往研究结果一致。但本研究样本量偏小,且仅局限于同一医院,结果可能存在偏倚,还需进行多中心、大样本研究进一步验证。

综上所述,儿童眼外伤以3~5岁乡镇及农村男童居多,锐器穿孔伤较为常见,且第一季度受伤患儿最多,日常生活中应尽量避免儿童接触危险物品,强化学龄前及学龄期儿童自我保护意识,加强眼外伤防护宣传教育,及时关注儿童异常情况。与此同时,提倡建立儿童眼外伤网络登记制度,开展眼外伤远程救治和多中心协作救治,以提高眼外伤患儿预后视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猜你喜欢
眼外伤视力乡镇
我国乡镇污水处理模式的探讨
乡镇改革怎样防止“改来改去”?
乡镇权力能否跳出“虚化陷阱”?
保护视力等
“老乡镇”快退休,“新乡镇”还稚嫩 乡镇干部亟须“平稳换代”
视力不好的犀牛
52例眼外伤致继发性青光眼的临床研究
眼外伤所致继发性青光眼临床治疗探讨
视力改变与糖尿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