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摩梭人转山节的传承与传播研究

2022-02-17 23:10赵泽华
传播力研究 2022年2期
关键词:摩梭摩梭人文化遗产

◎李 虎 李 凤 赵泽华

(1.云南省丽江市丽江文化旅游学院,云南 丽江 674100;2.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云南 丽江 674300)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丰富多彩的非遗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生活在丽江市泸沽湖畔的摩梭人作为纳西族的一支有着其独特的生活习俗和民族文化,转山节作为摩梭人的重要传统文化节日,集中展示了摩梭人的宗教习俗、文化艺术、体育竞技、饮食习惯、民族风情,是摩梭人传统文化艺术汇集的盛会。

“转山节”从最早的自然崇拜到原始宗教活动,到后来藏传佛教的融入,其文化内涵逐渐演化。虽然以自然为主体的自然崇拜形态保留了下来,但其形式简化,内容单一的现状比较严重,摩梭人民间文化艺术价值很高的对歌、狮子舞、牛头马面羊角舞等音乐歌舞活动已濒临消失,赛马、荡秋千等民间体育竞技活动也因条件限制而不复存在,而现在由于多元文化的冲击和参与,甲搓舞、饮食等仍然保留的文化活动也渗入了多元文化内容,传统音乐、舞蹈、服饰、饮食等文化内涵逐步淡化。同时交通运输业的发展,逐步代替以步行、骑马为主的转山传统习俗。再加上旅游业的开发和自然生态环境的退化,使得传统转山节活动赖以生存的文化和自然空间环境有了较大改变。转山节这一古老的、独具特色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面临着逐渐消亡境地。非遗的传承与传播是非遗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在新媒体时代如何对摩梭人转山节进行传承和传播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摩梭人转山节概述

转山节是摩梭人最隆重的民间传统节日,一般都在处暑和白露两个节令之间,此时农作物即将成熟,气候变化将影响粮食产量。经过长期实践,摩梭人总结出七月底是决定粮食产量增减的关键时期,所以转山节便成为各村各寨,各家各户朝拜神山、祈求五谷丰登、人畜兴旺的一种习俗,属于原始的自然崇拜,后来统一定于农历七月二十五日为“转山节”。格姆女神山(又名狮子山),屹立于丽江市泸沽湖与永宁镇之间,因其形状雄伟壮观,倚天耸立,昂头挺胸,颇能代表摩梭人的气质。所以整个泸沽湖周围地区的摩梭人就集中朝拜格姆山,格姆山成为摩梭人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五日转山节的主场地。

转山节反映了摩梭人从自然崇拜、原始宗教、到藏传佛教渗透影响的宗教历程,展现了摩梭人多元宗教信仰的特点。“转山节” 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是稳定的,具有广泛的群众性、民族性和民间传承性,集中展示了摩梭人民间音乐、歌舞艺术的存在状况和高度的艺术成就。在日常生活中已很少见的摩梭传统祭祀舞蹈狮子舞、牛头马面羊角舞、凤凰舞等,在“转山节”中得以整体规模的展出,被比较完整地保留下来。转山节活动将摩梭人各种民俗风情融汇于活动中,在民族歌舞和体育竞技的展示和对自然的崇拜中,表现出团结和睦的母系大家庭社会形态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包括民族学、人类学等多学科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摩梭人转山节在2006年已列入云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二、摩梭人转山节的传承与传播现状

(一)摩梭人转山节的传承现状

作为摩梭人特有的传统节日,转山节充分展示了摩梭人精神风貌,集中表现了摩梭人的传统文化,既有原始宗教和佛教神圣的祭祀朝拜活动,又有和谐欢乐的群众性的音乐歌舞。既有民族传统的体育竞技,又有摩梭人的饮食文化。其中的音乐歌舞(甲搓舞)影响较大。摩梭人转山节的传承主要分为固定传承体系和全民性自由传承两个部分。

固定传承主要是指主持宗教祭祀活动的达巴和喇嘛的传承。达巴是摩梭人业余宗教从事者,具有严格的学习和选拔制度,几乎每一个摩梭人氏族都有自己的达巴来组织和开展各种宗教活动,他们在族人中备受尊重。摩梭人除了信奉自己的原始宗教“达巴教”外,还信仰“喇嘛教”,而喇嘛同样也有继承和学习各种宗教仪式的传统。在摩梭人转山节活动中达巴和喇嘛组织朝拜者的朝拜仪式、念诵祭祀女神的经文、吹响海螺、法号等,都是转山节活动仪式的固定传承者传播内容。同时,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也在不断促进传统文化的保护继承,提高民族民间艺术水平,发掘有影响和潜力的传承人,并加以保护传承,逐步恢复扩大“转山节”传统文化活动内涵。目前已有达巴省级传承人1 人、市级8 人、县级6 人。

全民性自由传承是指摩梭人代代相传的民族习俗和口口相传的民族文化。转山节朝拜仪式后,人们便在格姆山麓女神庙旁野餐,随后跳起古老的狮子舞、牛头马面羊角舞、凤凰舞,表示吉祥如意。然后举行赛马、荡秋千、对歌、跳甲搓舞等文体活动。“转山节”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个相对稳定的民间文化活动,其表现形式不仅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模式,而且通过活动得到不断提高,由于其在民间文化活动中的重要影响,摩梭人传统文化能全面地表现出来,并传承下来。目前,在政府和相关部门的保护和传承措施下,已有舞蹈传承人:市级1 人、县级3 人;民歌传承人市级1 人、县级3 人;传统美术传承人市级5 人、县级3 人。

(二)摩梭人转山节的传播现状

1.相关制品及作品传播

2018年6月28日,丽江市宁蒗彝族自治县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确定将摩梭人转山节列为地方性法定节日。当地政府在每年的转山节期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除外)组织了形式多样的系列活动,引来国内外游客参与其中。借由转山节系列活动摩梭人转山节的相关制品及作品展示,提高了非遗文化人际传播的效果。如在祈福朝拜仪式中喇嘛使用的法号、唢呐、海螺等法器,转山节挂在树上的经幡,在跳甲搓舞时使用的竹笛,在跳牛头马面羊角舞时使用的面具,都让参加活动的人看到了极具摩梭传统特色的民族制品。

摩梭人转山节活动的各种舞蹈作品和对歌调等对民族传统艺术的传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让参与活动的人了解到了丰富多彩的非遗文化。如转山节活动中的民歌作品《啊哈巴拉》《格姆爪》《万拉爪》《甲蹉爪》,舞蹈作品甲蹉舞、含摆舞、狮子山舞、狮凤舞等都对民族传统文化起到了很好的传播作用。

2.传统媒体传播

在摩梭人转山节非遗文化的传播中传统媒体的大众传播效果极其明显,同时通过图片、视频、书籍等非遗文化资料也更多、更好地保存下来。如《泸沽湖情韵》、《神秘女儿国》等音像资料的出版发行,摩梭人学者拉他咪·达石主编的论文集《摩梭社会文化研究论文集》、直巴尔车的《云南摩梭民间故事集》、《解读摩梭风情》等书籍的出版,以及具有摩梭民族风格的舞蹈作品被《山茶》《玉龙山》《上海文艺》《云南日报》《扬州新闻晚报》等报刊采访报道,关于转山节系列活动的省、市、县的电视报道等都让更多的人全面地接触、了解到转山节非遗文化的魅力。

3.活动传播

在过去,摩梭人转山节一般都在处暑和白露两个节令之间,各村各寨都会自发组织拜山仪式,进行跳舞、对歌、体育等各种文娱活动。现如今,摩梭人转山节成为地方性法定节日后,摩梭儿女以村为单位提前组织、提前排练,把各村最有特色的传统节目带到转山节现场,载歌载舞欢庆自己的节日,对非遗文化进行有组织、有规模的传播。同时,当地政府会在节日期间组织一系列活动来促进非遗文化的传播,带动地方旅游业的发展。如组织升挂女神像、女神山洞“取圣水”活动、特色美食节、云南泸沽湖摄影大赛、文艺汇演、徒步转山比赛、自行车骑行活动等让更多人知道摩梭的传统文化,通过参与和体验转山节系列活动让人们了解非遗文化、感受非遗文化、传播非遗文化,让游客在欣赏美景、享受美食、领略民族风情的同时也深深感受到摩梭的文化底蕴。

三、新媒体时代摩梭人转山节的传承与传播思考

关于摩梭人转山节的传播更多的是传承性的人际传播和传统媒体为主的大众传播。在新媒体时代更应该结合时代的特点、传播技术的变更和人们接受信息方式的转变来对优秀的非遗文化进行传播,让更多的人了解非遗文化并参与到非遗文化的传承与传播中来,利用新的传媒技术通过时空传播,让更多的人知道并愿意去传承、传播,人人都成为自媒体,人人都可以传播。

(一)官方的新媒体传播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相关部门对非物质文化的传播也应不断与时俱进,扩展传播渠道,借助新媒体内容短、平、快的特点制作内容,从而普及非遗的公众认知。地方传统媒体也应借助融合发展的时代背景和传播资源,借助新媒体平台积极参与民族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播,对非遗的保护贡献力量。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8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为10.11 亿,我国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6%。以智能手机为移动终端接收信息已成为全民习惯。因此,省、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因借助微信、微博、短视频等平台进行非遗文化的传播。目前,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丽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都有开设微信公众号,并且都能做到定期更新,内容涉及非遗政策、新闻资讯、活动赛事介绍、传统文化传播、地方风俗展示等,内容呈现丰富,图文并茂,对非物质文化的传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短视频平台作为近年来兴起的新媒体传播平台,充分展示了新媒体短、平、快的特点,同时迎合了网民碎片化阅读的习惯。非遗相关单位借助短视频平台对非遗文化的传播能够让非遗文化更具可视性、可听性,让传播效果更好。比如,宁蒗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目前存有摩梭转山节相关图片120 万张,录像60 小时,以及各种非遗传承人的故事、经历等都是短视频内容丰富的制作素材。

(二)全民性的新媒体传播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主体不仅包括非遗保护单位、相关研究机构、官方媒体等,还包括非遗传承人、非遗的研究者、非遗产品经营者以及对非遗感兴趣的全体网民。这些不同类型的传播主体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非遗产品类型、兴趣爱好、接触的新媒体平台等在微信朋友圈、微博、短视频平台、B 站等自发传播非遗相关的内容。甚至有内容制作精良、运作专业的公众号和短视频账号,如“恋恋摩梭”微信公众号、“摩梭姑娘”抖音博主等,对摩梭民族文化传播呈现精美、丰富的特点。相关部门应该鼓励这样的自媒体人创作内容,或者与其合作,借由其粉丝量向更多的人传播优秀民族文化。

同时,也可借助话题设置(议程设置)等方式在新媒体平台让更多的网民参与非遗传播。如摩梭人转山节系列活动中的摄影比赛、转山徒步比赛、骑行比赛等都可以组织网民参与线上报名、网络投票、内容传播、转发等。在不同网络平台设置“摩梭人转山节”内容创作话题和比赛,借助网络强大的人际传播网络传播非遗文化。

(三)线上线下联动传播

线上传播可以有效扩大非遗的传播范围,线下传播又可以使受众身临其境、更真切地感受和体验非遗文化,非遗传播的线上传播和线下传播相结合是更有效的传播方式。如,在摩梭人转山节各种活动现场设置线上参与方式,通过奖励、礼品、比赛等方式让参加活动的人通过各种线上平台参与活动传播、转发内容,而线上网民通过网络了解转山节活动,甚至选择参与到线下活动,从而形成线上线下联动传播,扩大转山节活动的关注度和社会参与度。

四、结语

少数民族非遗保护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传承价值和审美艺术价值,还是少数民族精神的体现。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数字化技术、影像化传播为少数民族非遗的保护、传播与传承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与保障。在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培育新型文化业态的背景下,要做好文化传播的记录者、解读者和传播者,就要和时代发展同步,运用先进的新媒体技术,做好少数民族文化传播。同时,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媒体传播,有利于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有利于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猜你喜欢
摩梭摩梭人文化遗产
与文化遗产相遇
Mosuo on the move
MOSUO ON THE MOVE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摩梭人的婚姻风俗
活态文化
摩梭姑娘
摩梭阿妈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
谁在异化摩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