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的新闻道德建设

2022-02-17 23:10◎张
传播力研究 2022年2期
关键词:道德观新闻报道大众

◎张 宸

(西安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陕西 西安 710061)

新闻道德问题并不是近几年才出现的,而是伴随着新闻媒体诞生就存在的行业问题,这个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常谈常新,尤其是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新闻的传播主体和传播形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闻道德缺失问题反而愈加严重,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所以对新媒体时代新闻道德建设进行研究十分有必要。

一、新媒体时代新闻道德观概述

新闻传播活动是要依据人类道德活动展开的,也就是说新闻传播需要遵循一定的道德原则与规范,具备道德观念与品行,所有参与新闻传播活动的人员都应当成为实践新闻道德的主体。在新媒体时代,从事新闻传播活动的人员不局限于专业的媒体人,大众也能成为信息的发布者与传播者,新闻的影响力被成倍放大,良好的新闻道德能够保证媒体与社会形成良性互动,对现代人价值观、行为方式以及社会发展都有着深刻的影响[1]。因此,必须从几个维度建设新媒体的新闻道德观。

(一)坚持客观公正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尤其是对于媒体而言,更是行为准则和媒体价值观的重要体现,因此,追求媒体报道的准确、有据和全面这三点,是媒体保证新闻真实性的重要手段。媒体肩负着特殊的社会责任与义务,不但是大众话语权的集合,同时也是社会公信力的体现,更是社会道德与良知的集中反应[2],是大众与国家之间进行沟通的桥梁,所以保持新闻报道的真实与客观公正十分重要。一旦新闻失去真实性,那么媒体将失去公信力与存在空间,失真的新闻以及失信的媒体对于社会和国家发展而言,会产生负面的影响,因此,新媒体时代新闻道德观建设的第一条就是要坚持客观公正。

(二)坚持服务大众

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服务大众是其工作开展的核心与基础,这是顺应以人为本发展理念的一种客观需求。新媒体时代,大众需要的是能够代表百姓发声的媒体和新闻报道,因此,媒体在新闻道德观建设方面坚持服务大众是其内核,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问题和细节都要联系时代背景与社会条件进行客观把握,不能为了追求时效性和点击量而断章取义,歪曲事实真相。

(三)摒弃媒体私利

新媒体时代的商业化特点十分明显,商用宣传的新媒体账号层出不穷,媒体需要保持自身的社会责任感,避免追逐利益导致职业道德缺失。新闻媒体肩负着社会道德建设的任务,虽然新闻具有一定的娱乐功能,但是新闻报道必须坚持真实客观,避免过度追逐利益,影响社会道德健康发展。令人忧心的是,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已经出现消费主义和过度娱乐的问题,这对于大众价值观建设会造成负面影响,也是媒体道德价值观缺失的表现。因此,要在新媒体时代建设新闻道德观,就需要媒体摒弃私利,无论是媒体平台还是从业者,都必须拥有职业道德底线,维护正确的新闻道德观。[3]

二、新媒体时代新闻道德缺失的表现

总结而言,我国媒体当下表现出来的新闻道德缺失现象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断章取义,报道失实

在新媒体时代,各类信息传播平台崛起,与传统媒体相比,当下大部分新媒体是没有新闻采访写作权利的,对于新闻的报道仅限于复制整合网络上已有的内容,但是对于信息的真实性却不加审核,十分容易断章取义,出现失实新闻报道。新媒体平台信息传播的便利性导致谣言传播的渠道和范围增多,尤其是自媒体的出现,大众皆记者,但是由于新闻传播者专业素质不一,导致虚假新闻被报道的几率大大提升,例如,朋友圈常见的养生谣传,这类文章披着科学的外衣,其科学性得不到保障,但内容却十分受中老年人的喜爱,而且在微信等公众平台上传播十分容易,很容易误导大众。

(二)信息碎片化,内容低俗

在新媒体时代,标题党类型的信息十分常见,一般新媒体账号或者自媒体会采用耸人听闻的新闻标题,为的就是吸引受众的关注,“校花”“最美”“车模”等等是这类标题使用的高频词汇,为的就是提高点击率和收视率,问题的背后是受众阅读低级趣味和标题党、假新闻形成一条恶性的闭环[4],大众对于低俗、刺激、色情新闻越关注,部分媒体从业者就越迎合,将受众喜爱的内容进行无限制放大,新闻内容仅仅强调受众喜闻乐见,却失去了新闻的真实性,背离新闻价值,这会使媒体失去公信力,也不能给大众带来有价值的信息。

(三)侵犯隐私,二次伤害

在传统媒体时代,新闻报道是有底线有原则的,但一些自媒体面对争夺受众关注的压力,会出现毫无节制挖掘信息、二次伤害新闻当事人的现象。所谓的二次伤害,是指新闻媒体或者其工作人员在重大突发事件中使用的采访方式不当,出现侵犯新闻当事人隐私的情况,对其造成二次伤害。

(四)跟风过度,价值观偏差

与传统媒体差异化报道不同的是,一些新媒体搞跟风报道,当某一新闻事件成为热点,类似的新闻快速涌现,比如“三岁小孩景点小便”的新闻冲上热搜,很快会有一系列关于孩子上厕所的新闻报道,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观点和意见比较多元,但仔细翻看评论,其中有很多跟风辱骂的评论,如果媒体不加引导,会造成受众价值观偏差。

新闻报道跟风过度,对于受众和媒体自身有百害而无一利,当新闻事件不再是报道重点,当金钱和世俗成为引导受众的价值取向,那么就会出现媒体新闻道德缺失,社会价值观出现偏差。

三、新媒体时代新闻道德缺失的原因

目前,我国信息技术高速发展,新闻媒体的发展融合了信息技术,为信息传播搭建了高效的载体,信息技术在新媒体时代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信息技术在提高新闻信息传播效率的同时,如上所述新闻道德方面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总结而言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媒体工作人员对媒体新闻道德认识不到位

进入到新媒体时代,媒体行业的发展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革,新闻传播的门槛变低,很多媒体以及媒体从业者对于新闻道德的认识不到位,导致在新闻报道当中,很多媒体工作人员对于新闻信息的报道与传播一味追求时效性和点击率,却忽略了实事求是的原则,对于新闻专业知识与理念没有形成深刻的认识,而且了解水平也十分有限。就媒体行业本身来说,其内部对于新闻报道的真实性要求和约束十分松散,在这个大众皆可成为记者的时代,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大大降低[5]。最严重的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繁荣,有部分媒体更加重视自身的经济效益,导致其在新闻的制作与报道上力求尽可能吸引受众关注,尽可能快速传播,因此,就出现很多新闻在没有进行事实核对的情况下,过分夸大、添加过于主观的观点来进行报道,一些新闻从业者与正确的新闻道德观发生偏离,造成媒体行业一系列混乱问题发生。

(二)新媒体人的专业技术水平良莠不齐

从大环境来看,我国经济新常态让各行业都进入到一个转型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社会价值观不再统一,而是走向复杂与多元,每个人的社会价值观都不尽相同,社会的道德方面也出现一定问题,比如,不敢扶起摔倒的老人、司机救助被撞路人反被讹等等,还出现了很多食品安全方面的问题,对于社会整体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社会不良现象削弱了一些媒体人的新闻道德意识。现代科技的发展让大众有机会参与到新闻活动当中并掌握一定的话语权,与此同时,由于缺乏专业的素质和新闻道德理念,出现信息传播不实、对新闻进行夸大的现象,背离了新闻真实性的基本原则。还有部分不法分子蓄意捏造虚假新闻,传播负面消息,煽动大众情绪,比如,在前几年某幼儿园虐童事件之后,不少人造谣生事,引发大众声讨,受众由于专业水平受限,同时对于新闻事件了解有限,所以容易被舆论引导,进而产生不良影响。

(三)相关法律法规有待完善和健全

对于道德而言,法律是最好的约束工具。虽然我国媒体行业快速发展,但是相关的法律配套并未跟上发展速度,导致新闻道德缺失问题增多。新闻法律建设上滞后,可以导致新闻采访权限不明、新闻报道缺乏约束。随着新媒体时代的来临,新闻传播对于互联网的依赖越来越强,如果依旧缺乏相关的法律作为约束和保护,那么新闻道德缺失的情况将愈演愈烈,很难得到有效解决。

四、新媒体时代新闻道德建设的策略

新闻道德问题频发,这对于媒体行业的发展以及社会和国家的稳定都十分不利,基于这一问题和问题发生的原因,在新媒体时代要做好新闻道德建设,必须从以下三点做起:

(一)加强对社会道德建设的重视度

建设新闻道德的前提是加强对于社会道德的重视,这就要求提高对于社会道德建设的重视程度,加强相关的社会道德教育,利用新闻广播的形式进行社会道德的宣传,让大众在潜移默化当中提高社会道德意识,可以定期开展各种各样有效的社会道德教育活动,利用多样化的新闻传播方式,对于社会道德进行科学的宣传,让群众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道德水平[6],政府官员和有影响力的社会公民要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给普通大众树立道德榜样,以更好地提升社会道德水平。此外,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过程当中,要加强对于道德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和力度,从学校教育到新闻产品都有行之有效的办法提高社会道德水平,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能够给新闻媒体最大限度地提供良好的道德传播环境,更有利于新闻道德的建设和从业人员道德素质的提高。

(二)培养新闻从业者的道德观

要做好新闻道德建设,就必须培养好媒体以及媒体从业人员正确的新闻道德观,这是基础工作,所以在媒体行业当中要建立严格的职位考核机制,通过道德考核者才能够入职,还要定期对媒体从业者进行新闻道德培训,提升媒体从业者的道德水平并建立相关的监督机制,以便于在实际工作中及时发现其新闻道德问题并加以解决。媒体要增强自身的社会意识,在新闻报道当中不但要保证消息的真实性,同时也要正确引导社会舆论,保持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通过对正确价值观的传播,提升社会道德水平,拒绝过度商业化的思维以及来自商业社会的诱惑。

(三)健全和完善新闻相关法律法规

新闻道德的建设离不开健全的法律法规作为保障,因此,需要重视相关立法的出台,让新闻媒体的活动能够有法可依,对违背新闻道德的行为和现象进行有效约束与管理。要对媒体从业者应当享受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进行明确,并将其体现在法律中,用以约束媒体从业人员的行为,避免新闻道德缺失问题的发生。与互联网相关的立法原则,主要要针对信息技术与网络信息的监督和管理,防止网络谣言蔓延,提高新闻真实性[7]。除此之外,政府、大众以及各大媒体之间要构建完善的监督网络,监督并发现新闻媒体中的新闻道德问题,加强新闻道德建设,助力媒体行业发展。

五、结语

新媒体让信息传播更加高效,颠覆了传统媒体新闻传播的理念和方式,但是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新闻道德问题逐渐暴露出来,虚假新闻、恶意造谣等问题层出不穷,对于社会舆论以及社会稳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当下应当做好新闻道德建设,深入分析新闻道德缺失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和干预,要继承和发扬传统媒体信息传播时去伪存真以及严谨报道的要求,增强新闻媒体的社会意识,加强对于新闻媒体的监督和约束,促进我国新闻事业更好地发展。

猜你喜欢
道德观新闻报道大众
一汽-大众ID.6CROZZ
上汽大众ID.3
新时代幼儿教师道德观的反思与超越——基于职业伦理理论视角
大众ID.4
上汽大众
“她时代”新闻报道中的“时代精神”呈现
论新闻报道中的流行语
《魔鬼的门徒》的宗教伦理与道德观照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新媒体不当新闻报道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