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ESI学科分析助力“双一流”建设研究
——以华南理工大学为例

2022-02-18 14:21李秋奇
江苏科技信息 2022年15期
关键词:双一流一流论文

李秋奇

(华南理工大学 图书馆,广东 广州 510000)

1 高校图书馆ESI学科分析的背景

1.1 “双一流”学科建设背景

2015年11月国务院正式印发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该方案由习近平主持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旨在推动一批高水平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实现我国从高等教育大国到高等教育强国的迈进。众所周知,学科发展水平是衡量大学整体水平的主要标志[1],一流的大学必然有一批一流的学科支撑,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实际上要落实在建设世界一流学科。该方案的印发,正式拉开了我国高校“双一流”建设的序幕。

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已经将基本科学指标(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e,ESI)学科作为评价高校学科发展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在《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中提出将建立健全绩效评价机制,积极采用第三方评价,提高科学性和公信度。2015年,广东省启动实施高水平大学建设,明确提出将进入ESI学科排名的数量作为高水平大学建设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2017年1月,教育部、财政部和国家发改委三部委联合印发了“双一流”建设实施办法,强调要以学科为基础,充分利用有影响力的第三方评价,强化学科建设绩效考核。使用ESI作为评价学科发展水平和影响力的指标,是世界范围内各研究机构的普遍做法。国内各高校也越来越重视本校学科是否进入ESI排名并努力使更多学科入围 ESI全球前1%甚至前0.1%,提升ESI学科排名可以说也是我国高校提升国际学术影响力的重要渠道之一。

1.2 高校图书馆进行ESI学科分析的意义

首先,高校图书馆是最适合进行ESI学科分析的高校机构。一方面,用于ESI学科分析的数据库均由图书馆负责购买,与数据库技术人员的沟通较为便捷,更方便学习、掌握、利用、理解数据库提供的相关分析功能,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数据库的全部资源,更快捷地适应数据库的更新和调整。另一方面,ESI分析需要一批具有一定学科背景,掌握文献计量理论与方法,受过相关数据整理、分析、情报咨询等相关方面的训练,具有较强数据挖掘能力的分析人员,图书馆馆员具备这样的知识和能力基础。同时,高校图书馆之间也有着广泛的学术交流,处在同一个学术共同体内,在进行ESI分析的方式、方法上,各高校图书馆研究人员可以快速相互学习有益经验,不断提升ESI学科分析的整体能力和实用性。

其次,进行ESI学科分析可以在过程中促进馆员科研能力成长,带动图书馆科研产出,促进图书馆职能转型,提升图书馆在学校中的影响力。华南理工大学自2015年开始每年进行本校ESI学科分析工作,以分析工作为带动培养了一批有较强数据分析能力的学科馆员。分析报告被学校各相关部门、学院等广泛好评,为学校学科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数据参考。

目前,华南理工大学已有工程学、材料科学、化学、农业科学、物理学、生物化学与生物学、计算机科学、环境科学/生态学、临床医学、社会科学总论共10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学科排名,其中,工程学、材料科学、化学、农业科学已进入前0.1%。做好ESI学科分析是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已进入ESI排名的学科水平,尽快使更多潜力学科进入ESI排名,从而使华南理工大学提升整个学校学科建设水平和实力,因此了解各学科基本情况,发现问题、提出建议,是进行ESI学科分析的重要意义。

2 ESI相关概念及国内研究现状

2.1 ESI的简介、学科、数据更新形式

ESI数据库是科睿唯安集团推出的世界范围内衡量科学研究绩效的分析评价工具,主张学术自由和学术声誉,突出科研产出和科研影响力,评价标准客观[2]。因其数据权威、针对性强、领域齐全、国际可比等特点,已经成为衡量各个高校在全球同类学科领域发展水平的重要参考[3]。ESI数据库根据SCI(科学引文索引)和S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近十年收录的论文,将研究学科分为农业科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等22个学科,重点从被引次数的角度对学科进行统计分析和排序,主要分析指标包括论文数量、被引次数、篇均被引次数、高影响力论文(包括高被引论文和热点论文)。

ESI学科是指近十年某个机构在某个学科发表的科技论文(以收录于Web of Science中的Article和Review为准)总的被引次数排列在全球从事该项学科研究机构的前1%,则该机构的这个学科进入ESI学科。

ESI学科排名是对ESI学科近十年的论文总被引次数进入全球前1%的大学及科研机构的排序。每两个月更新1次,每年更新6次,单月初公布更新数据,数据实际统计时间是公布月份的前3个月。从每年1月开始,数据量分别是10年10个月数据、11年数据、10年2个月数据、10年4个月数据、10年6个月数据、10年8个月数据,即3月份更新数据的时段最长,5月份更新数据的时段最短。ESI数据库是基于SCI和SSCI所收录的全球10 000多种学术期刊的1 000多万条文献记录而建立的计量分析数据库,WoS(Web of Science)数据是ESI的来源数据,ESI期刊精选WoS数据中的Article和Review两种文献类型。WoS的更新频率为每周一次。

2.2 国内研究现状

以《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为数据源,以“图书馆”“ESI”“学科建设”“学科评价”等关键词和主题分别进行检索,涉及高校图书馆 ESI 学科分析的研究论文有200多篇,近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 2个方面。一是现状分析。如赵国荣等[4]在《“双一流”高校图书馆学科竞争力分析服务调查与研究》中通过网站、微信公众号及文献展开调研,分析总结目前“双一流”高校图书馆开展学科竞争力分析服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措施。陈信等[5]在《高校图书馆学科分析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中阐述了现有的学科分析报告按不同的标准分为不同的类型,并分析了学科分析报告的影响因素主要涉及4个方面:国家层面、学校层面、图书馆层面、个人层面。徐春等[6]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情报服务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中分别从学科资源保障、学科动态监测、数据支撑服务、学科分析报告、专利分析报告、论文分析报告、学者分析报告、人才引进报告等8个方面开展调查研究,分析高校图书馆开展学科情报服务的现状。二是案例分析。如杨福来等[7]的《基于InCites与ESI的普通高校潜力学科分析——以东华理工大学为例》中以东华理工大学为例,通过InCites数据库,把采集和计量到的东华理工大学潜力学科论文收文量、篇均被引频次及学科规范化引文影响力等指标与ESI基准值进行对比分析,预测东华理工大学潜力学科进入全球ESI学科排名。韩丽等[8]在《基于重点学科开展学科服务——以贵州师范大学数学学科为例》中运用InCites,ESI和WoS数据库对贵州师范大学数学学科的科研论文产出、被引状况、科研人员的展现、机构之间的协作等多方面进行了解析。任勇[9]在《高校图书馆助力一流学科建设——以安徽农业大学为例》中通过对安徽农业大学一流学科及其相关院系的深入调研,分析图书馆为学校一流学科建设提供信息服务和决策支持的经验方法。

3 ESI学科分析的主要内容

3.1 介绍研究意义、研究方法、指标解释等

ESI学科分析报告的主要目的是给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和相关院系提供学科发展的事实数据和提供学科建设的科学依据。通过ESI数据库的客观算法,深入地分析已进或潜在可能进入ESI排名学科的基本状况,全面总结成功经验和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撰写ESI分析报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要使ESI分析报告被更多的人理解并重视,需要着重通过对学科建设的背景、ESI学科分析的意义等内容的阐述使阅读报告的对象迅速了解分析报告可以展现的事实,从而对将要阅读的报告产生重视。

目前,国内许多高校图书馆都在开展ESI学科分析的工作,ESI数据库可以显示的数值是各大高校都能获得的,但是每个高校使用的研究方法、侧重的研究方向、对数值的理解均各有特色。华南理工大学图书馆基于ESI学科数据库和WoS数据库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通过文字说明与图表相结合的模式,客观直接地展示学校ESI学科的发展态势。并且选取国内“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中同类理工院校等作为对比学校,对学校的ESI学科排名及各项指标的发展状况进行深入分析,从而形成有针对性的结论。

ESI学科分析报告中涉及较多的分析指标,对这些指标,包括:论文发文量、论文总被引次数、论文平均被引次数、高被引论文、国际合作论文、一级学科贡献率等进行概念的解释及外延的划定,有利于使阅读对象对分析结果更易理解。

3.2 学校ESI学科总体发展概况

华南理工大学目前已有10个学科进入ESI排名,分别是工程学、材料科学、化学、农业科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环境科学/生态学、临床医学、社会科学总论。其中,工程学、材料科学、化学、农业科学4个学科进入前0.1%。使用图表整体展示10个ESI学科近五年来的排名变化情况,并把华南理工大学进入ESI学科排名情况放入36所“双一流”A类高校中对比,展示学校在国内“双一流”高校中一流学科建设的相对情况。同时,在36所“双一流”A类高校中综合类高校的ESI学科数普遍比理工类高校多,华南理工大学属理工类高校,因此与同类理工类高校进行对比更能体现学校学科建设的相对水平。

3.3 ESI学科各项指标分析

(1)论文总被引次数是国际学术界公认的体现大学整体学术影响力的重要指标,展示的是在统计时间内被WoS数据库收录论文的总被引次数。被引次数是判断论文内在价值与创新力的重要指标,也就是说,被他人引用的次数越多,通常表明该论文的原始创新力和影响力越大。(2)论文平均被引次数。目前,国际学术界比较公认的观点是一篇科研论文发表后被他人引用的频率(即篇均被引次数),是判断其内在价值与创新力的重要指标,也就是说,一篇文章被他人引用的次数越多,通常表明该论文的原始创新力和影响力越大,论文质量也越高。(3)论文发表量。在统计时间段内被WoS数据库收录的论文数量,反映学校在某学科的整体学术产出。(4)高被引论文。高被引论文具有较高的影响力和关注度。高校的高被引论文数量体现了高校产生创新性和前沿性科研成果以及引领科学发展能力的强弱。ESI高被引论文作为评价学科科学研究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可用来评估高校的科研创新创造能力。(5)论文发表与被引论文质量可通过对比论文被引次数占比与论文发表量占比来反映,两者的差值越大,论文质量相对越高。(6)国际合作论文。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国际合作在科学研究中扮演的角色日益重要,国际交流与合作不仅促进科技发展和科技进步,也使高校的科研成果在全球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关注,提升高校的声誉和知名度。国际合作论文的比例也是“泰晤士报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的一个指标,用于衡量大学的国际化程度。国际合作论文的被引次数一般比非国际合作论文要高,而国际合作论文也是高校国际科研合作与交流的重要绩效指标。

3.4 学院贡献率分析

根据WoS数据库统计,以论文署名作者所在学院为划分,分析学校各学院的ESI学科贡献率、论文发表贡献率、论文被引贡献率和高被引论文贡献率。此部分内容需要做大量的数据统计和清洗工作,包括各学术期刊对论文署名要求的不统一,中文名发音相同导致的英文拼写相同,以及与学校各相关部门沟通核对作者等,以图表、图形等形式直观展示各个学院在进入ESI学科中的学术贡献程度。

3.5 潜力学科分析

根据WoS数据库统计近十年华南理工大学在未进入ESI学科排名的ESI学科中共发表的ESI收录论文、被引次数,发现总论文发表量、总被引次数相对较高、增长速度较快的学科。这些是有潜力成为学校下一步进入ESI排名的学科,包括分析潜力学科各个指标与进入ESI学科的机构门槛值的差距。同时,分析学校各个学院对各潜力学科的学术贡献力,可以有针对性地增加投入与扶持,提升薄弱环节,为潜力学科尽快进入ESI排名提供理论参考。

3.6 分析报告中的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各项具体指标与选取的理工为主的“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进行横向对比,以及对华南理工大学各学院的ESI学科贡献率等方面进行纵向分析,全面总结学校ESI学科发展的整体情况及发现的问题,包括:论文发文质量与数量的关系;各ESI学科发展的逐年变化趋势;各重点学院在ESI学科中的学术贡献力;发展潜力学科应着重加强的方面;学校在36所“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中的学科发展情况及与同类理工类高校的对比情况,分析学校学科发展的相对位置等,并针对性地给出学科发展建议。

4 ESI学科分析助力学科建设的建议

4.1 尽量做到数据的深度分析

ESI分析报告中数据的展示可分为3个层次。第一层为统计数据的简单罗列,可通过表格、图形等图像手段更直观地展示,直接用数据说话,使阅读对象有一个简单直观的概念。第二层为数据之间的对比,包括与同类相关指标的横向对比和不同时间节点指标变化的纵向对比,甚至可以是包含横向和纵向多维度的对比,可描述学科发展的态势,通过不同指标间的对比理解数据深层次意义。第三层为深度分析数据,采用复杂的计量工具和专业的数据分析方法,深入挖掘数据背后的意义,发现优势学科、潜力学科建设的优势与不足,发现学科发展中不同学院甚至不同学者对学科的贡献力,解读数据,为学科发展建设提供建议依据。因此,要尽量深度分析挖掘数据,这也是ESI分析报告中“分析”二字的应有之义。

4.2 提升ESI学科分析报告的影响力

ESI 学科分析是一项系统的工作,需要耗费图书馆研究人员大量的时间精力,包括下载数据、清洗数据、校对数据、统计数据、分析数据,最后形成分析报告等工作,以及与学校各职能部门的协调与沟通等。完成一份高质量的ESI学科分析报告不仅可以体现图书馆在学科服务方面对学校的贡献,提升图书馆的影响力,同时也是对学校发展具有重要参考意义的实际工作。因此,学校的ESI学科分析报告应尽可能多地向学校各相关单位进行传阅,进行一定的宣传,让更多的校领导以及相关部门了解学校学科发展情况,并对分析成果引起重视,最大限度地发挥ESI学科分析报告的作用。图书馆要树立品牌意识,努力从品牌知名度、品牌形象、品牌关系等方面入手,把 ESI 学科服务打造成图书馆服务的高端品牌[10]。

4.3 应提出针对性的学科发展建议

ESI学科分析中的数据均来源于其数据库,任何购买了该数据库的机构都可以下载到相应的数据,但是能够透过数据分析发现学科发展中的优势与不足,提出针对性的、有建设性的建议是进行ESI学科分析的最终目的。ESI的22个学科中,每一个学科都有其各自的特点,通过分析结果可了解某学科“人”“文”“刊”“发文方式”等影响该学科排名的重要因素。发现高被引学者、高被引论文、高发文刊物以及更有效的发文方式等,提出助力学科发展的实用性建议。

4.4 科学对待分析结果

不可否认ESI评价体系多年来受到国际学术界的广泛认可有其科学性和指导性,但是ESI评价指标仅能从有限的可测量维度来量化评价论文的质量,以及论文背后所属的学科发展情况,这并不能完全代表学校某学科的真正情况。针对近年来学术界唯指标导向的错误倾向,国家有关部门开展了“破五维”专项行动。2020年11月,在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工作方案》中也提出要“淡化论文收录数、引用率、奖项数等数量指标”。对高校科研绩效的评价体系产生了深远影响。目前,ESI学科分析工作仍具有一定实际意义和参考意义,但应科学看待其结果,其仍可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提供助力。

5 结语

做好ESI学科分析工作,实实在在为学校学科发展和学科建设提供参考支撑,对高校图书馆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一方面,把握好学校学科发展的机遇,利用自身在电子资源、人员素质等方面的优势,不断深挖和创新,可以有效提升图书馆的科研能力和在学校中的影响力。另一方面,ESI学科分析主导思想也在不断改变,近年来,国家政策导向向破除“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方向引导,要求科学看待SCI论文相关指标、ESI排行指标等。ESI指标、ESI学科目前仍是国际公认的比较客观评价学科发展情况的指标。在科学评价学科发展中,如何引入更多元的评价指标,构建多维的综合评价体系,科学利用ESI指标的指向作用,更好地为建设一流学科和一流大学服务,是未来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猜你喜欢
双一流一流论文
关注一流学科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2013年5—12月最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