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万计划”背景下地方院校专业综合改革与建设
——以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环境工程专业为例

2022-02-18 15:44郭俊元刘盛余陈雯婧韩佳慧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2年1期
关键词:双万计划环境工程教学质量

郭俊元 刘盛余 陈雯婧 韩佳慧

“双万计划”是我国教育部启动的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计划,开启了我国高校本科教育的新时代,其建设目标是“面向未来、适应需求、引领发展、理念先进、保障有力”的一流专业,计划在2019—2021年间,建设一万个左右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和一万个左右省级一流本科专业,以全面提升高校本科教育教学水平,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教学体系[1-5]。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环境工程专业显然是符合我国重大战略发展需求、能够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专业。环境工程专业是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工程技术科学于一体的新兴综合性学科,通过系统运用自然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经济和管理知识,采用具体的工程、规划和管理手段,解决环境问题,控制环境污染,保护环境与资源,使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当前,我国政府大力发展西部经济以及地方经济,然而经济建设过程中的一些不当行为引发了一定的环境问题,催生了对环保人才的大量需求。

四川省是我国一个战略要地,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环境问题日益受到重视,环保人才的需求逐年增加,然而教育资源尚显不足。在此前提下,如何依托“双万计划”实现环境工程专业的跨越式发展,对同类型高校环境工程专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6]。

一、专业定位与特色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建设始终立足四川,面向全国,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技术发展趋势,广泛调研毕业生职业发展现状,听取环境污染治理工程技术研发、环保设备设计与生产、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工程设计与施工等领域包括环保企业、科研院所、环保产业协会在内的用人单位的意见和建议,经过长期实践,凝练专业特色,以大气科学为基础,逐步形成了“大气环境及大气污染治理领域”的方向特色,同时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为目标,逐渐形成了“面向工程,突出实践,强化应用”的人才培养特色。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清洁生产思想、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健康心智体魄、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宽广国际视野,掌握系统环境工程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工程设计、工程经济分析、运维管理能力,能够从事技术研发及咨询、生产与管理、环境工程设计、施工及运维等工作,能够适应现代环境工程技术发展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使之在毕业五年后能够成为所在单位的技术骨干或高级管理人员。

二、深化专业综合改革

(一)坚持立德树人,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专业建设和教育教学过程中,建立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体系,将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本专业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通过挖掘本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和所承载的育人功能,推进“专业思政”,为国家和社会培养社会责任感、工程职业道德、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兼备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育人成效良好,用人单位对学生的专业素质和人文素养评价高。

(二)借鉴国际工程教育理念,提升专业建设内涵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始终坚持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促进专业建设内涵的提升。2008年,借鉴CDIO 工程教育理念,以高等工程教育改革为突破口,实施了以专业建设为主线的教育教学一体化改革,构建了CDIO 工程教育课程体系,形成了以专业能力结构与社会需求相适应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2013年,入选教育部第三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构建了“强化应用,突出实践,面向工程”的人才培养特色,实现了向“成果产出导向”的转变。2014年,按照国际工程教育OBE(基于学习产出的教育模式)理念,开展教育教学改革,解决人才培养与社会经济需求脱节、知识结构与能力目标不衔接的问题,建立了基于OBE理念的人才培养体系,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成果导向和持续改进的理念,不断推进专业内涵建设。2019年,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后,始终坚持以OBE 理念不断推进专业内涵及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

(三)构建课程群,优化专业课程体系

在行业、企业共同参与下,按照工程教育认证“反向设计、正向实施”的原则,打破传统按学科范畴设计课程的框架,有目标地对课程进行大胆的裁剪、整合和内容的更新、组织,减少课程的重复与脱漏。按专业方向和工程基础构建课程群,建立了工程基础、大气污染控制、水污染控制、环境监测与评价、工程实践五大课程群,每个课程群可以由3门以上课程组成,课程之间应紧密联系,内在逻辑性强,从而精简课程门数,将近年来新兴学科、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知识逐步融入教学内容,加强了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明确课程的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制定课程质量评价报告,细化考核内容与评分标准,强化过程化考核。正向实施课程教学,把明确的教学环节和内容落实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对教学过程实施的学习成果进行达成情况评价,以评价结果促进人才培养的持续改进。

(四)构建 “高校+企业” 联合培养人才机制,激发学生学习潜能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理念“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创新性地将毕业实习细化为水污染防治企业岗位实习、大气污染防治企业岗位实习、环境工程设计企业岗位实习、环境监测与评价企业岗位实习,并充分利用四川省乃至西南地区的环保产业发展优势,打造了一流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构建了“高校+企业”联合培养人才机制,内含校企双方的教学任务、考核机制、评价机制、持续改进,推进产教深度融合,通过校企共建“工程项目库”,以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为主线,以项目为导向实施实践活动,推进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学生职业技能训练,最终凝练出了培养现代化应用型环境工程人才所必需的具有连续性、系统性特征的实践实训教育体系,建成了共同管理、运行、维护和更新机制。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一)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合理化教学团队结构

采取专任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互兼互聘,双向交流”等措施,致力于工程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师资团队中的教师不仅应具有一定的教学能力、专业水平、工程经验、沟通能力、职业发展能力,能够开展工程实践问题研究,参与教学研究与改革和学术交流,而且要能够为学生提供指导、咨询、服务,并能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职业从业教育进行指导。

高标准引进优秀青年博士。学校及学院制定优秀人才的引进策略,引进国内外高水平应届博士毕业生,要求所学专业必须与环境类专业高度相关,且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同时强调其学科背景和工程项目经历,以及团队精神。

聘任企业兼职导师。聘请企业技术人员作为本专业的兼职导师,要求其必须具有工程师及以上职称,且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企业兼职导师需参与课程教学、实践指导、毕业设计以及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等。

提升青年教师教学和实践能力。为新进教师选配教学水平高、责任心强的指导教师,通过一对一帮扶、观摩听课等,使青年教师较快地提高教学水平;支持教师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教学研讨、课程学习等活动;支持青年教师到国内外知名学校深造;鼓励青年教师申报国家留学基金委项目、学校留学项目以及参加国际学术交流,以加强同国际同行的交流与合作。

(二)健全基层教学组织,大力开展教育教学研究

教学能力提升工程。定期召开教学研讨会,研讨教学方法,分析教学基本状态,总结成就和经验,全面推动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组织教师参加教学能力提升工程,如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优秀青年教师”评选、“最受欢迎教师”评选、教学多媒体竞赛等活动。

工程实践能力提升工程。通过选送教师到企业岗位顶岗,加强企业岗位工程师和校内教师的交流,以提高本专业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所有教师必须承担环境工程认识实习、环境工程专业实习、企业岗位实习课程。目前,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环境工程专业80%以上教师具有6 个月以上的企业或工程实践经历。

教育教学研究能力提升。贯彻培养方式立体化、教学方法多样化、创新实践常态化、教学手段信息化的教学改革思想,融入学生辩证思维、批判精神、团结协作精神以及战略思维和国际化视野的培养,更新教育理念,钻研教学方法,革新教学手段。

(三)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素质素养

在职称晋升、岗位聘用、硕士生导师遴选等工作中,综合考虑教师师德师风、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执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和教学质量一票否决制。通过定期组织专业教师学习《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教育部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等,提高教师素质素养。

四、加强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一)主要教学环节质量要求

制定教学质量要求,对教师准入、培养方案修订与制定、课程体系与进程设置、教学大纲与考核环节制定、教材选定、授课计划与课堂教学过程等主要教学环节提出了明确的质量标准要求。

(二)教学质量监控机制

由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副院长、学生工作办公室、实验中心共同构成教学管理队伍,负责各项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和实施,形成了包含教学质量过程监测、教学质量数据收集、教学信息反馈、教学评价分析、教学质量改进等环节的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测环路,确保对教学实行全方位、全过程、持续改进的教学过程质量监控。

(三)质量监控的内容与方式

通过培养方案修订、教学工作检查(学院领导、教研室主任、同行听评课情况,以及学生评教情况、教学运行情况、实验实践教学开展情况、教学日历执行情况)、专项检查(针对课程建设、工程实践、毕业设计等环节)、工作例会制度以及满意度调查等方式保障教学质量。通过坚持自我评估及质量监控制度化,实施学生评教、同行评教、督导评教,引入社会第三方评价,从而使教师对教学环节进行常态的自查自纠,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四)质量监控结果反馈

综合督导督查、教师听课评估、学生评教结果,推动教学改革,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本科教学管理的通知》 《关于毕业设计管理的补充规定》《关于进一步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通知》《关于进一步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通知》等,有力地提高了教学质量。综合听评课情况记录、学生信息员反映的情况等,以教学工作会议形式进行研讨,紧扣本科教学工作,分析教学基本状态,总结成就和经验,全面推动人才培养。

猜你喜欢
双万计划环境工程教学质量
装备环境工程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探讨环境工程工业污水治理中常见问题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基于“双万计划”的“野外损伤的救援与处置”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思考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浅析“双万计划”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类金课建设的思考
新工科背景下森林工程专业课堂实物教学探索
环境工程中大气污染的处理措施分析
“双万计划”背景下商务经济学专业建设内涵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