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对策

2022-02-18 18:42李全云
今天 2022年15期
关键词:语言表达语文课程素养

李全云

(临夏州永靖县移民小学 甘肃 永靖 731600)

引言

小学阶段是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新课程标准中,对于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与口语表达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应当通过语文课程教学的活动能够在不同的生活交际场景和活动中顺利进行倾听、表达与交流等活动,并掌握一定的沟通礼仪,形成良好的合作精神。因此,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当持续增强对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重视,充分运用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优势,不断实现语言表达素养的培养,在新课程教学目标的指引下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

1.语言表达能力的基本概述

语言表达能力是人们参与社会交际活动过程中的重要能力之一,主要是指通过口头语言表达的方式或书面语言表达的方式实现社会交际活动,例如说话、演讲、报告、写文章、论文答辩等。在此过程中,需要表达者采用字、词、句、段的方式对个人的思想和意见进行层次性的表达。在语言表达的过程中,需要做到用词准确、语意明确、结构完整、合乎规范,能够将抽象的、客观的概念通过语言的方式进行清楚准确的表达,使人们能够理解其表达的意思。在现代人才的考核体系中,语言表达能力也是重点的考察内容之一,包括阅读理解、概括总结、策划分析以及论证表述等等。因此,语言表达能力是个人综合素质的外在表现,也是一个人系统能力的综合性反应。在日常生活交际过程中,人们主要通过言语交流的方式完成信息之间的传递,实现对个人综合素养和能力水平的判断。在竞争日趋激烈的新时代,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是许多公司及岗位选拔优秀人才的重要标准之一,也是实现个人综合素养考评的重要维度之一。也就是说,一个人具有更优秀的语言表达能力,将拥有更多的竞争优势,在社会竞争中能够获得更多的机会和平台,进而促进个人能力的提升和人生价值的实现。

2.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现状分析

小学是学生语言综合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从小学教育阶段开始,就必须注重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引导学生构建完善的语言表达能力系统,不断促进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有效提高学生在社会交往活动中的交际水平与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然而,由于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当前的语文课程教学中,对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2.1 教学理念上存在认知误区,不重视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在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中,以应试教育为主要目标,重视学生笔试能力的培养,以提高作答技巧为主要教学内容。在新课程教学改革中,教学模式不断得到更新与转变,但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在语文教学中对于语言表达的能力的培养重视力度还不够。大部分教师在课程教学中主要依照教材规定的相关教学任务开展课程教学,更重视阅读综合素养与写作能力的专项性训练。对于语言表达能力虽然在课程中有涉及,但却没有列为教学重点,在教学学时占用比重上相对较少,难以达到更好的训练效果,以至于学生的语言综合表达素养不能得到有效提高,进而难以实现语文综合素养的平衡化发展,这就使得表达能力成为许多学生的短板。例如在一些新词汇的讲述过程中,教师没有对词汇的具体用法进行系统性讲解,导致学生对于词汇的含义以及具体应用掌握不牢固,不能够实现在相应场景中的有效应用,不能提高语言表达的丰富性。

2.2 教学资源上缺乏教学内容,不注重与学生生活的关联

在新课程教学改革中,对于学生语文综合能力要求更高,教师对于阅读教学、写作教学的重视力度也更高,会通过丰富的教学素材不断优化课程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而在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却局限于教材内容,没有通过其他手段引入丰富的教学素材,这也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语言表达课程的实施。同时,从教材的编写角度来讲,在口语情景训练方面受到书面呈现的限制,不能够为学生营造立体化的口语教学情境,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口语交际活动的开展。另外,在部分教材中教材内容的编写与生活的情境缺乏关联度,通常通过诗句补充、自己造句等相关题目进行呈现,不利于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而在课堂交流中,还有部分学生不愿参与到课堂交流和问题回答,由于缺乏开口说话的机会,不利于表达能力的形成,也在较大程度上影响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2.3 教学模式上存在教学偏差,忽视对学生逻辑能力的训练

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全面实施下,部分学校对于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已经开始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转变,在教学中以教材为切入点,开展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但由于诸多方面的限制,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更注重于表达技巧表达方式的引导,却忽视与逻辑能力层面的专项性训练。这就导致学生在表达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缺乏逻辑性的问题,例如表达的内容断断续续或者只有只言片语,让人难以理解。例如在表达训练中,主要通过背诵、记忆好句子的过程让学生积累语言,通过背诵的过程达到口齿锻炼,但却没有教给学生组织语言表达的逻辑方法。这就使学生缺乏语言再造的能力,能够对语言进行复述、背诵,却不能进行再创造,就会出现语言没有逻辑性、结构缺乏完整性等问题,也在较大程度上局限了表达能力的提高。

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具体策略

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注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这是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综合发展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在核心素养培养中,表达能力也是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学生只有拥有流利的表达才能在学习活动和今后的工作学习中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能够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获得更多发展的平台和机会。为此,语文教师需要从多个角度着手,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具体需做到:转变语文课程教学观念,高度重视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打破环境对学生内心的约束,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发言环境;激发学生乐于表达的愿望,创设多样化的语言表达情境;持续增强语言积累和语感训练,加强口语交际的专项训练;着力加强课堂与家庭的配合,不断提高语言表达的生活化应用。

3.1 转变语文课程教学观念,高度重视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要有效提高语文课程教学中对学生语言综合能力的培养,持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能够学习、生活中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能够与同学互动交流,开展协作性学习,这是实现互动交流学习和社交的基本能力。首先教师应当转变语文课程的教育教学观念,在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中,充分认识到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认识到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对于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等语文综合素养提高的重要价值,通过教学方法教学方式的改变,不断增强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自身语言能力的全面提升,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例如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能够通过更生动的、创意性的语言进行课程讲解,让学生感受到语言多样性的魅力[1]。在对课程的讲解过程中,不是简单的陈述课本上所呈现的内容,而是擅长将抽象性的知识通过生动的语言进行转化再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明确书面表达与口语表达之间的差异性,同时能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和语言表达技巧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学习和生活中能够主动增强语言的应用。

3.2 打破环境对学生内心的约束,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发言环境

在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中,不只局限于口语训练的专项课程,还应当将其渗透到语文课程教学的全过程中,有效应用课堂发言的契机,实现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在此过程中,需要改变严肃的课堂教学氛围,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发言环境,使学生更乐于参与到课堂表达中。尤其是针对部分学生不敢发言、不愿发言的问题,通过发言环境的营造能够使这种情况得到有效的改善,降低学生怕自己发言出错的焦虑,消除紧张的情绪,能够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在积极回答问题表达想法的过程中,促进思考能力的提升,在畅所欲言的课堂氛围中不断提高语言表达的综合性能力,增强表达的逻辑性,实现勇气和信心的构建[2]。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语言表达的形式和面部表情的改善与学生拉近距离,通过学生喜欢的语言表达方式进行课程教学。使语文课程发言环境更轻松愉悦,有效打破学生内心存在的心理障碍,更乐于表达,与教师和同学之间形成多项互动,以此实现多样化情境下的语言表达锻炼,持续巩固语言表达技巧与方法的掌握。使学生能够在不同的场景中乐于开口,更能体现新课程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主动性,构建双向交流的高效课堂,提高语文课程学习的效率。

3.3 激发学生乐于表达的愿望,创设多样化的语言表达情境

每个学生的心中都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意愿,也都渴望能够在相应的场景中得到别人的倾听、得到别人的理解,如果学生在长期的学习和生活过程中不能得到表达自己的机会和平台,或是在发言的过程中受到挫折,则会对学生的心理上造成一定的影响,甚至会形成心理阴影,进而失去语言表达的兴趣和欲望,影响语言能力的发展。为此,教师应当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更多样化的语言表达情境,激发不同类别的学生更乐于发言,积极开口说话,为不同的学生提供表达的机会[3]。因此,可以创建更开放的课堂氛围,充分运用课堂、课下不同情境的不同表达氛围,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到语言表达的训练中。例如部分学生在课堂上乐于发言积极发言,在小组讨论中也乐于思考主动表达,但还有部分学生在多向互动的沟通中没有勇气、没有方法。为此,可鼓励学生通过演讲的方式锻炼表达能力,也可以通过课下的小课题探讨,让学生在不同的教学场景下完成语言的表达。例如在作文撰写的过程中,对于具有优秀文笔但却羞于表达的这部分学生,可以在作文评讲课上邀请学生走上讲台阅读自己的文章。在这种场景下,没有打扰,没有第三方因素的影响,且学生不用临时思考,而是阅读自己熟悉的内容、自己擅长的语言表达结构,以此增强表达能力的训练。在此过程中,教师则可以对学生展开朗诵、朗读的指导,让学生能够通过声情并茂的方式演绎自己的作文,以此提高学生的表达意愿。

3.4 持续增强语言积累和语感训练,加强口语交际的专项训练

在表达能力的培养过程中,除了注重于外在能力的培养,例如表达时候的音色、音调、身体语言以及思想逻辑以外,同时还要注重于表达内容的锤炼,这就需要学生加强语言的积累,提高语感,通过口语交际训练的过程不断丰富表达的内容,进而促进学生能够在不同的场景下实现流畅的高效的语言表达,通过积累的过程促进输出效果的提升。为此,教师可从多个角度展开。首先在语文课程学习中加强对于课堂内外好词、好句的积累加强,加强对于好的表达方式的练习,不断提高学生语言的丰富性和思维的逻辑性,为语言表达奠定基础,使学生在表达的过程中能够言之有物,并促进文化底蕴的形成和语文素养的提高。与此同时,鼓励学生加强自主阅读,不断促进语言能力的积累,提高语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式结构加强练习,通过造句、扩句、缩句的方式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促进语言的丰富性,提高语言的精炼性。为此,可以从简单的造句和句式仿写中开始[4]。例如在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课程教学过程中,就可以指导学生筛选自己所喜欢的句式结构学习景物描写,在对自己描写的语句进行阅读的过程中,检查语句的通顺性、合理性,检查是否有表达的语病等等。再通过连句成段成篇的过程,不断提高仿写能力,促进语言表达能力的形成。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展开语言训练,弥补语言表达上的诸多不足,实现语言表达能力提升。

3.5 着力加强课堂与家庭的配合,不断提高语言表达的生活化应用

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不能仅限于书本上和课堂上,还应当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外表达的积极性。为此,教师应当加强与家长的沟通,通过家庭与课堂相连接的方式为学生构建更丰富的语言锻炼场景,让学生明白语言应用的生活化价值。为此,教师应当与家长加强联系,让家长充分认识到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对于学生终身成长的重要价值,在家庭相关活动中能够为学生提供语言表达的机会,指导学生将生活看作一个语言表达的大课堂[5]。为此,可以针对专项性的语言训练设计家庭锻炼的任务指导,通过任务单的形式明确家长在口语交际的具体做法,使学生在家庭中能够获得锻炼的机会。例如在与家长的亲子阅读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精炼精彩的语言讲述某一个亲子故事,并能够通过条理性的语言与家长展开高效沟通,通过亲子共读、共探讨的过程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在此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家长与学生的同步性,能够让家长掌握在书籍沟通中的相关方法,在与孩子的交流中能够给予适当的指导引导,不仅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也能进一步培养家长的指导能力,营造良好的亲子沟通关系。同时,还应当鼓励家长在生活中创造一些小型的生活化锻炼契机,例如在家庭聚会中让学生为家庭聚会致辞,或者设置一定的小互动游戏,由学生来指导家庭成员完成,在这一过程中,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现场应变能力。再比如,在为学生采购学习用具的过程中,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商品的询价、特性了解中,使学生能够适应生活化场景中的语言交际技巧,不断加强思考,学以致用,提高语言表达的综合能力和实践技能。

总结

综上所述,语言表达能力是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学生语言能力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小学语文是实现学生语言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将通过听、说、读、写的过程持续提升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帮助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能够掌握基本的语言应用技巧和方式,持续提高对社会交际活动的适应能力。因此,在小学课程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结合于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立足于学生能力提升的角度,不断优化语文课程教育教学方式,结合教学资源开发出更多有益于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升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创造性开展语言训练活动,不断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掌握语言表达技巧,形成良好的语言表达综合素养,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语言表达语文课程素养
高校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叙事语境建构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在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编写剧本台词 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语言表达综合训练
语言表达与语体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