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小学语文渗透德育的积极价值与路径

2022-02-18 20:39郑鸿楠
关键词:圆明园语文课程教学活动

郑鸿楠

新课程改革进程逐步推进,使得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发生了巨大变化,广泛体现在各个方面,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在于语文课程教学的核心从“教书”向“育人”转变,以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首要目标,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提供可靠支持,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优势。教师只有准确把握语文课程中渗透德育的积极价值,积极更新教育观念并创新教学模式,基于学生实际情况调整和优化教学策略,才能让语文成为指导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课程。

一、新时期小学语文渗透德育的积极价值

(一)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

新课程改革对小学教育提出了更多的新要求,广泛体现在各个方面,其中强化德育正是重中之重。将德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则是构建“三全育人”模式的关键,能够引导学生在课程学习中逐步树立正确的认知观念,有效强化德育,进而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

(二)发挥语文课程优势

与其他小学课程相比,语文课程无疑在德育方面更具优势。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较为丰富,对德育内容的包容性极强,同时具有极强的延展性,和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这意味着不管是从德育内容的丰富程度来看,还是从德育渗透方式来看,语文课程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能够很好地协调语文教学与德育之间的关系,促使学生在发展语文核心素养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尤其是在传统文化方面,语文课程能够对传统文化的精髓进行吸纳和运用,更好地支持德育渗透。

(三)促进教学效果改善以及学生全面发展

传统语文教学存在学生兴趣不足、教学内容单薄、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难以达到预期教学效果。同时,传统教学只关注学生的语文成绩,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德育在语文课程中的渗透能为教学活动注入新的活力,促使教学目标、内容、方式等得到全面改善,充分发挥语文教学与德育之间的互促作用,构建起更加趣味化、高效的优质课程,改善教学效果的同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新时期小学语文渗透德育的可行路径

(一)挖掘教材内容中的德育素材

语文课程本就是丰富的德育素材库。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包含大量优秀的德育素材,值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合理、深度挖掘,为德育的渗透创造媒介和桥梁。这意味着教师应当全面分析教材内容,从总体上把握教材中蕴含的德育元素,并根据实际教学需要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系统性总结,尽量将不同类型的德育元素融入不同教学阶段以及不同教学内容中,逐步深入地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树立正确思想观念,养成良好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德育价值,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在充分挖掘教材德育素材的前提下,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需要以及学生德育需求进行适当补充、延伸与拓展,全方位保障德育的有效性与可靠性。例如在教学《冀中的地道战》这篇课文时,教师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度挖掘,并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冀中地道战出现的原因、作用、地道的样式结构及特点等,并对冀中地道战做出高度评价,热情颂扬了人民群众的无穷智慧和顽强斗志。教学中学生通过PPT 资料、图片、视频展示,理解课文是由总到分的顺序和空间转换的顺序,先介绍冀中地道的总体结构,再分别介绍各种具体的设计样式及其保护自己、抗击敌人、防止破坏和传递敌情信息的功能。在此基础上,教师对课文背景进行补充,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抗日战争背景,歌颂我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来的顽强斗志和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主义精神和爱国情怀。

(二)借助传统文化强化德育

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数千年流传下来的瑰宝,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品质,能为小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指明方向、做出规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从教材内容出发,积极挖掘传统文化中的德育元素,并在教学实践中尝试将语文教学、传统文化传承以及德育进行有机融合。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借助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为现代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注入更多活力,提供更多支持。例如,教学《山居秋暝》这篇古诗时,教师带领学生阅读古诗,逐字逐句地研究古诗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傍晚秋景图,并理解“山居秋暝”这个题目是指秋天晚上隐居在山间的美景。之后教师再带领学生结合现实生活中雨后山林的感受,品味空旷清新的韵味,体悟“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美丽景象。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利用多媒体展示酸雨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将这首古诗的美好意境与酸雨后的污染景象进行对比,从而强化生态环保方面的引导和教育,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保护生态的意识和习惯。

(三)创新教学方式以保障德育效果

对教学方式进行合理创新,是优化教学效果的主要手段,也是保障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质量的关键。语文教师一定要积极创新教学方式,充分考虑德育和语文教学之间的关系,并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尽量以学生感兴趣、能体验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多样化的学习体验中深化对德育的认知和把握,构建更高质量的德育模式。常见的德育方式包括情境教学法、任务教学法、合作教学法等,这些强调体验的教学方式与传统以说教为主的教学方式相比更能吸引学生,也更能保障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时,教师采用情境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在课堂上,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圆明园的图片、动画等,构建美丽而精彩的圆明园情境。在学生被圆明园的美丽吸引后,教师再展示圆明园被毁灭的图片,同时带领学生阅读课文,理解反衬手法是为了通过昔日圆明园的辉煌壮观来让读者记住屈辱的历史,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对圆明园的毁灭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让学生感受圆明园这一文明瑰宝被毁灭的可惜、可叹与可恨,增强学生的民族使命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进而强化对学生民族主义情感以及爱国主义情感的培养。

(四)在不同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

在不同的教学活动中,可以针对性地渗透德育元素,进而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德育价值。尤其是在语文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中,更要充分发挥语文教学本身的优势,在文本阅读中融入大量德育元素,指导学生围绕德育相关内容进行写作训练。通过不同的语文教学活动渗透德育,既能强化语文课程中德育渗透的持续性,也能发挥不同教学活动本身的优势与特色,形成多样化且体验丰富的教学模式,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必要支持。例如在教学口语交际“制定班级公约”时,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认识遵守规则的重要性,针对班级各种现状提出班级建设的目标并有顺序地表达观点,讨论后总结观点,最终通过表决形成班级公约,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民主意识,培养学生关心、热爱集体的优良品质。

又如教学《他像一棵挺脱的树》这篇课文时,带领学生阅读课文并体会祥子的朴实善良和他对生活的希望,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肖像描写方法,通过细节描写、环境描写突出祥子的健硕以及工作的艰辛。之后教师再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以《我最尊敬的人》为题进行简单的写作训练,促使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掌握运用写作方法的技巧,同时在写作中体会他人身上的美好品格并加以学习,进而起到良好的德育效果。

综上可知,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十分必要。教师务必要更新教育观念,正确认识新课程标准以及立德树人思想,主动在教学实践中尝试渗透德育,积极探索将语文教学活动与德育相结合的有效方式,坚持贯彻以生为本理念,始终将学生放在首位,面向学生优化教学方案与策略,为学生的良好成长与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猜你喜欢
圆明园语文课程教学活动
高校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叙事语境建构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珍贵老照片,还原圆明园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在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游圆明园有感
圆明园里过大年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满江红·圆明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