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对策

2022-02-18 20:39周莲娣
关键词:生活化德育情境

周莲娣

素质教育与德育是小学阶段的重要发展目标。通过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渗透德育元素,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道德情感与意识的熏陶,对学生实现正确的价值引领,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本文将通过生活化数学教学模式渗透德育元素、游戏化教学方式渗透德育元素等多项措施,全面分析及探究德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对策。通过多角度全面分析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渗透德育元素的具体实施方式,利用针对性且科学化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设计科学的学习策略,帮助学生在积极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提升数学学习效果,是全面发展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关键因素。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与生活的联系

小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阶段,他们的抽象思维还不发达,他们以形象的方式认知事物,从而由浅入深地掌握数学逻辑关系,教师要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使学生接受良好的道德教育。然而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教师不注重与生活相联系,就会使数学教学囿于理论说教,这与学生的认知规律相违背。学生对于理论说教式教学不感兴趣,而对身边的生活感兴趣,教师应尊重学生的认知特点,以生活情境的方式吸引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使数学知识由抽象变直观,并且在生活情境中创设德育情境,更好地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吸引学生关注数学知识中所蕴含的道德知识,促进学生道德认知的提高。同时,教师要注重结合生活元素,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理解道德元素,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二)不注重教材中德育素材的挖掘

数学教学中蕴含丰富的德育内涵,但是在应试观念的支配下,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着重知识技能而轻视德育渗透的问题,精力集中于对学生进行知识技能教学,甚至有的教师错误地认为德育渗透是学校及德育学科的职能,而数学是知识技能学科,只要学生通过数学课堂掌握相关知识技能、会做相应的题目、在考试中能够取得良好的考试成绩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在这种只注重知识技能、不注重道德认知培养的错误观念支配下,小学数学满堂灌输式教学使数学教学失去了精神灵魂,缺乏趣味性与导向性,也很难有效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动力。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深入分析新课标所倡导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没有认识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重要作用,即使进行德育渗透也是随意性的,没有科学的计划与手段,学生的道德认知只停留在理论认知的肤浅层次。教师不注重开展德育实践活动,如数学实践活动中,没有将适当的德育主题融入数学实践活动中,学生只在课堂上学习与理解相关德育内容,没有真正进行切身体验,很难有道德实践的机会,也影响了学生道德素质的提高。

(三)缺乏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学好数学、加深知识体验与道德体验的重要前提,良好的习惯对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小学数学教学要特别关注学生习惯的培养,实施养成教育,持之以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但是目前的数学教学,教师没有从学生的习惯培养入手,挖掘教材中的励志、抗挫折等德育元素,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流于形式,不能有效发挥数学德育的价值,这样对学生良好学习与生活习惯的培养不会产生实质性作用。如教师不注重数学史的融入,学生不了解知识探索的过程,难以发挥对学生的激励作用。

二、德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一)通过生活化数学教学模式渗透德育元素

生活化数学教学模式是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比较常见的教学措施,在生活化数学教学模式中渗透德育可以通过两个方面进行,其一是结合生活化教学内容进行渗透;其二是通过生活化教学方法进行渗透,帮助学生多角度感受生活化学习模式的优势作用,并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学习氛围中逐渐提升数学综合素养。

例如,在小学数学“三角形”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明确本课目标,即让学生明确三角形的概念、特性,学会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分别通过生活化教学内容和生活化教学方法两种措施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帮助学生在生活化学习模式中掌握基础数学知识,同时全面提升综合素养。首先,在生活化教学内容的设计中,教师可以将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元素作为教学辅助内容,譬如生活中常见的衣架、雨伞、三角尺等物品中均存在三角形元素,是数学教学的有效工具。在学生明确与掌握了知识点后,再引导学生解决生活问题,全面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另外,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化教学方式的运用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德育效果。如通过图片或信息技术展现生活中房子的屋顶、高压电线杆支架等,引导学生进一步掌握三角形的主要特征及其概念,同时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使其在生活元素的引导作用下全面感受德育元素的熏陶,逐渐形成科学探究的学习兴趣。

(二)通过游戏化数学教学方式渗透德育元素

小学阶段的教学工作需要加强趣味性元素的渗透,教师在游戏化数学教学方式中渗透德育元素比较科学有效,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编选一些有趣的游戏,融入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认识与理解知识,让学生通过数学游戏主动感受其中的德育元素,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水平。

例如,在小学数学“打电话”一课的教学中,其教学目标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强化学生合作交流能力、自主探究能力等为主。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可以设计合作类型的教学方案,以游戏的形式呈现,为学生创设画图学习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合作过程中结合画图学习的方式分析和解决“打电话”的数学问题,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同时,在本课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在合作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合作的重要意义,全面发展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为德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创设科学化教学情境强化德育效果

德育目标的完善过程中,教学情境的创设不可或缺。教师要根据既定的教学内容结合科学化的教学情境对学生进行引导,促使学生主动通过学习情境感受和掌握其中的数学知识和数学学习内容,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全面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体现,问题情境、任务情境等均是比较适合小学阶段运用的方法,而不同的教学情境创设方式将会发展学生多方面的综合能力。对此,教师需要在情境创设过程中设计完善的教学目标,以此帮助学生强化基础学习能力并提升德育学习效果。

例如,在小学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任务教学情境,在情境创设过程中渗透德育元素,帮助学生掌握多方面学习目标。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观察和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同时让学生在任务情境的分析过程中,感受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实际概念,以此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比如,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一些图形的折叠,围成立体图形,感受图形的各部分在立体上的位置,使学生在相关的学习情境中发展空间观念。这种教学方式的运用,使学生深刻体会数学知识并构建良好的学习精神,以此发展学生学习的信心,使学生学会通过自身的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多元化的问题,从而达到德育的根本目标。

(四)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德育的根本目标在于培养学生民族精神、创新精神、理想信念、道德品质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在以德育为核心的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教师要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强化对学生的养成教育,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促使学生在良好学习习惯的引导作用下逐渐掌握更加全面的数学知识及德育学习目标。对此,教师需要通过多角度分析,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第一,要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学生做题出错,其根本原因在于不善于认真审题。在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工作中,认真审题是基础性的学习习惯。第二,要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学习习惯。这是促进发展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因素,更是德育目标的重要内容。例如,在学习“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时,教师要利用启发性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学生以创新的思维方式进行分析,提出不同的问题。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形成问题意识,形成质疑的良好习惯,并且善于带着问题探究数学问题,为提高数学思维能力打好基础。第三,要培养学生主动发现自己错误的习惯。学生常出现的错误多是其主要的薄弱点,引导学生主动发现自己的错误便是促进其改正错误的重要基础,更是培养学生自主意识与谦虚谨慎学习态度的关键因素。因此,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会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是学生受益一生的行为习惯。

(五)教师做好榜样及表率作用

教师的榜样作用是德育的重要基础。很多教师常常以遵守纪律、爱国主义精神等德育目标要求学生,这是不科学的教育方式。言传身教才是提升德育效果的关键措施,学生可以通过教师的引导及榜样作用进行学习,在潜移默化的学习氛围中感受教师的引导和带领作用,进而帮助学生强化德育水平。

例如,针对培养学生日常行为礼仪习惯的德育目标,教师可以为学生做表率,无论是在教学或是生活过程中,均要以谦虚、恭敬的态度与人交流和接触;以诚信、敬业为遵守基础职业道德规范。这种言传身教的教学模式,将会有效提升学生对于教师的尊敬程度,同时帮助学生逐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德育水平。因此,教师的表率作用将会促使德育工作取得较好的效果。

(六)利用数学史开展德育工作

数学史是小学生接触较少的内容,但是需要学生初步了解,这不仅是为了帮助学生感受数学文化的重要意义,同时能培养学生对于数学文化的尊重,是实施德育的有效措施。对此,教师可以通过数学家的身份背景引导学生,通过信息技术模式展现数学家的简介,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家为中国数学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比如,丘成桐博士是国际著名的数学家,具有多项身份,同时获得了多项杰出的奖项。教师可以通过视频、图片等形式展现丘成桐的成就,使学生全面了解其在科研方面获得的杰出成就及荣誉。这种教学方式的运用将会全面提升学生的民族意识,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及发展目标,从而达到德育的根本目的。另外,通过数学史开展德育工作,可以以生为本,引导学生主动通过课外书籍或者互联网等途径搜集相关数学史知识,结合数学史感受其中的德育元素,以自主探究的方式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因此,通过数学史渗透德育元素,是十分科学的教学方式,更是发展素质教育与德育的有效措施。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工作中,德育目标与素质教育工作的结合需要根据数学教学内容、数学教学方案等多项元素进行渗透和发展。教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强化生本理念的落实,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道德成长与发展,进而达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根本教育发展目标。

猜你喜欢
生活化德育情境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