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抗日疆场的传奇将军周保中

2022-02-19 05:49卓人政
世纪风采 2022年2期
关键词:金日成抗联抗日

卓人政

在中国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中,来自西南边陲云南的白族共产党员周保中战斗在东北抗日战场,并与来自朝鲜的金日成,并肩艰苦奋战了13年。两人结下了深厚而绵长的情谊。周保中被金日成赞誉为“真正的国际主义战士”。

周恩来为之改名的抗日英雄

周保中,原名奚李元,白族,1902年出生于云南省大理县湾桥村。因为家庭贫困被迫于初中二年级时辍学,1917年15岁时离家投入滇军,参加护法战争。1923年11月被选送入云南陆军讲武学校17期工兵科学习。1925年4月抵达广州,加入驻粤滇军杨希闵部之第一师第二团二营任连长、营长。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组成北伐军分路进行北伐。周保中任营长的第六军第十九师五十六团在军长程潜、党代表林伯渠率领下出征,先后攻下南昌、南京。1927年4月蒋介石叛变革命,在革命处于极困难时期,已升任十八师少将副师长兼五十二团团长的周保中,经林伯渠指引,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8年11月,中共中央决定派周保中等一批干部到苏联学习,时任中央军委书记的周恩来亲自找他面谈,提出要求。为了保证他们出境的顺利安全,周恩来特让有关同志设法为这批同志搞来了填报护照的登记表。为了隐蔽起见,填表时,周恩来将奚李元的名字改为“周保中”。“保中”,意为“保卫中华”。对于周恩来的这一厚爱之举奚李元心存感激,并的确也十分喜爱这个化名。从此,奚李元即改名为“周保中”,并作为其终生的名字。后他以“保卫中华”为志,转战祖国南北。

1928年12月,周保中踏上了到苏联的求学之旅,先后被送入莫斯科中国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和国际列宁学院学习。1931年毕业后,于12月初回到上海找到周恩来。那时,日军已于4个月前在沈阳制造了九一八事变,东北成为了全国奋起抗日的最前线,中国共产党急需派遣得力人员去开辟抗日工作。周保中被派遣到东北参与发动和组织抗日武装。他义无反顾。

周保中到了东北后,于1932年7月任中共满洲省委军委书记。1935年建立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五军并任军长。1936年2月,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建立广泛的抗日统一战线的指示,东北人民革命军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周保中成为主要创始人。1937年10月抗联第四、五、七、八、十军等5个军改编为第二路军,周保中任总指挥、中共吉东省委书记。1939年初冬,在部队遭受严重挫折、与中共中央失去联系的情况下,周保中提出了“保存力量,越界过江,到苏联远东地区野营整训”的意见,随后取得苏联红军驻哈巴罗夫斯克远东边防军司令部的同意。1940年3月,周保中等人率领东北抗联第一、二、三路军渡过黑龙江转移至苏联边境组建南、北野营。后队伍整编为苏联远东军区第八十八独立步兵旅,苏军负责军事训练和后勤保障。他总是鼓励大家说:“咬紧牙关,勒紧裤带,坚持下去就是胜利。”

1946年2月,穆青(后任新华社社长、总编辑)在吉林省海龙县采访周保中后在《忆东北抗日联军将领周保中同志》一文中记述:“那时候,敌人对周保中同志恨之入骨,到处画影图形,悬赏捉拿,宣布‘谁割得周保中一两肉,可换一两金子’。据一些抗联老战士告诉我,东北抗日战争所以能坚持下来,就是因为有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周保中这样一些冲锋在前、退却在后、与战士生死与共的共产党员。他们说,一次战斗中,周保中的左腿中了一颗子弹,他理也不理,照样指挥作战,直到战斗结束后,才请一位土医生来做‘手术’。那时,缺医少药,根本没有麻醉针剂,土医生就用拨钉子的钳子,硬是从他的腿骨上把子弹拔出来,将打烂的肉剪一剪,用水洗一洗伤口敷药了事。当时,周将军咬紧牙关,头上滴着豆大的汗珠,却吭也没吭一声。一些曾目击此事的同志对我说,三国时,有关云长刮骨疗毒的故事,但那是历史传说,谁也没有见过,而周保中将军的坚强意志和英雄气概却是大家有目共睹的。1940年,东北抗日联军几乎面临绝境,许多部队弹尽粮绝,日以菌类野草为食,夜以荒林冻土为床,许多战士死于冻饿之中;活着的,行军走不动路,站岗要背靠着树干支撑。就是这样,周保中带领着抗联战士顽强地战斗着。……在长达14年的浴血斗争中,周保中同志和抗联英雄为中华民族写下了一部惊天动地的英雄史诗。”

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本宣战。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周保中等人率东北抗联队伍跟随苏联红军回国,9月,到达长春,担任苏军驻长春卫戍司令部副司令,成为东北抗日联军能够看到日本投降的少数将领之一。

1946年1月,周保中任东北民主联军副总司令兼吉辽军区司令员。1949年9月任东北人民自卫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吉林省人民政府主席、东北军区副司令员兼吉林军区司令员。后遵照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等首长的指示,调回离开23年、但仍尚待解放的故乡云南工作。

周保中在东北沦陷14年当中,特别是在杨靖宇等同志牺牲之后,率领抗日联军独撑危局,是东北抗日联军的统帅,是威震敌胆、在人们心目中富有传奇色彩的民族英雄。毛泽东曾评价:“保中同志在东北十四年抗日救国斗争中写下了可歌可泣的诗篇。”

与金日成在战火中铸成国际主义友谊

很少有人知道,周保中这位来自祖国西南苍山洱海的白族将领曾是金日成的长官。原来,在白山黑水共同抗日的艰苦战斗岁月把两人的命运紧紧地连在了一起,结为亲密战友,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而周保中的女儿周伟又与金日成长子金正日自幼相识。中朝两家、两代人的友谊就像鸭绿江水一样,源远流长。

金日成,原名金成柱,朝鲜族,1912年4月15日生于朝鲜平安南道大同郡古平面南里。1925年随父亲金亨稷逃亡到中国吉林省抚松县,入县第一小学及吉林市毓文中学就学,1930年改名金日成。1932年金日成加入中国共产党。4月25日,在吉林安图县明月沟创建了县抗日游击队,并担任游击队队长。后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第三团团长,1934年,金日成所部多次粉碎日伪军的“讨伐”,还两次远征北满,与周保中的第五军协同作战,声名大震。7月,金日成任第一路军第六师师长。1940年东北抗日联军遭受严重损失,周保中等人率领东北抗联余部陆续撤入苏联,金日成率余部百余人也转进苏联。在苏军的支持下抗联建立了位于苏联远东城市哈巴罗夫斯克(伯力)附近的白头山北野营,在双城子附近又建立了南野营,以加强对抗联的整训,积蓄力量,再行抗战。

1941年4月初,周保中先后派遣多支小分队返回东北,为以后回国开展抗日斗争做准备。他首先派金日成率领由第一路军29人组成的第一支小分队回北满,其主要任务是寻找第一路军总司令部和副总司令魏拯民,并收拢失散部队,侦察敌情,联络群众等工作。周保中让他携带写给魏拯民的信前往。信中向魏拯民通报当前转移到苏联境内抗联部队的情况,请他来伯力商讨党和游击斗争等问题。4月9日,金日成率小分队越境回到珲春县。经过多方搜寻,一直未找到有关魏拯民和第一路军的踪迹,但从民众口中得知魏拯民已因病去世。随之,金日成率小分队进行了大量的侦察敌情、联络群众等工作,恢复了四五个地方原有的党组织关系。还相继在图们、汪清、珲春等地活动。金日成所部于11月12日返回苏联南野营向周保中复命,得到了他的肯定与表扬。

1942年7月,东北抗联同意苏联建议,将部队编入苏军序列,为远东军区第八十八独立步兵旅(又称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干部授予苏军军衔,并接受部分苏军军官到该旅任职。8月1日,第八十八旅成立,下辖4个步兵营,周保中少校任旅长,李兆麟少校任旅政委,苏军萨马尔钦科少校任副旅长兼参谋长,崔庸健大尉任旅副参谋长,金日成大尉则担任第一营营长。随着两人在工作上的频繁接触,两人结下了深刻的友谊。

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苏军出兵东北。日本投降后,根据形势的发展,第八十八旅进行改组,人员一分为二,中国同志随苏军返回东北,金日成率朝鲜同志随苏联红军一道返回朝鲜。临别时,金日成特地将警卫员玄周荣和驾驶员金吉龙留给周保中方便使用,以表敬意。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朝鲜光复后,10月10日,金日成领导组建朝鲜共产党,任总书记。1946年,国民党军占领东北的大部分地区以及控制着公路、铁路等主要交通线。时任东北民主联军副总司令兼吉辽军区司令员的周保中前往朝鲜面见金日成,请求朝鲜方面提供支援。朝鲜随即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后方通道,帮助转移了大批起义部队、伤病员、家属和战略物资。

1947年5月13日至6月30日,东北民主联军发动了大规模的夏季攻势,部队因经常进行远距离作战,军鞋供应不足。一些战士赤脚行军,影响战斗力。为解决这一困难,5月末,周保中秘密派遣王一知前往朝鲜向金日成通报情况并请求支援。金日成随即指示集中生产军用鞋,以支援东北民主联军战士的作战之需,充分体现了中朝人民深厚的战斗情谊。

抗美援朝再续新情谊

1950年7月,朝鲜战争爆发。中共中央应朝鲜和金日成的请求,于10月派出以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委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周保中虽远在云南,但他亲任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云南分会主任委员,肩负起云南省关于支援抗美援朝的主要领导工作。

为有力支援前线志愿军,打败侵略者,维护世界和平,云南省积极响应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国普遍地开展增产、捐献武器运动的号召,任命周保中专门担任爱国增产节约委员会主任委员,领导全省广泛开展这项活动。全省共收到捐款368.549万元,折款合战斗机22架、大炮3门。在全省掀起参军参战热潮,1951年到1952年,仅保山专区各族青年两次踊跃报名参军便达7713人,在朝鲜战场上有1482名云南籍志愿军英勇牺牲。1951年八九月,云南省还派出数十名汽车驾驶员和12人组成的志愿医疗队赴朝鲜前线。云南乃至全国人民积极参军参战、踊跃捐献及支援,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为表达对前方指战员的深切关怀,1951年3月底至5月中旬,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反对美国侵略委员会派出廖承志率领的、由575人组成的第一届赴朝慰问团赴朝,慰问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及群众。周保中夫人王一知率领云南工作队32人参加该慰问团,并于4月18日受到了金日成的亲切接见。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后的第二年,即1954年12月22日,金日成访问中国时,得知周保中在北京颐和园介寿堂养病,即专程前往看望。1964年2月22日,周保中因心脏病突发在北京溘然长逝。2月24日,金日成首相和崔庸健委员长发来电唁:“惊悉把自己一生献给中国人民争取自由解放的革命事业的中国共产党的战士、我们的亲密战友周保中同志不幸逝世,我们感到无限悲痛。我们同在朝鲜的革命战友一起,向周保中同志的遗属表示深切的哀悼。”并指派朝鲜驻中国大使馆临时代办到灵堂吊唁。1987年11月26日,王一知在北京不幸逝世,金日成指派朝鲜驻华大使申仁夏代表他前往北京医院吊唁,致以深切的哀悼。

金日成亲自撰写的回忆录《与世纪同行》中有好几页留下了对周保中感怀深切的记忆。他生前曾深切地说过:“周保中是一位有人情味,讲情义,实践先行于言语,以德还德、以情还情的人,他不仅是中国人民的好儿子,而且是一位真正的国际主义战士。”

猜你喜欢
金日成抗联抗日
抗日义勇军英雄
——李海青
抗日小英雄杨杨
抗日胜地 多彩阳湾
传承东北抗联精神
痛悼抗联老战士李敏
抗联英雄赵尚志
《同仇敌忾:黄埔将帅浴血抗日记》等56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