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渗透的研究

2022-02-19 03:54何国凡
关键词:语文课程爱国主义初中语文

何国凡

在新课改理念下,初中语文教学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爱国主义等核心素养的培养,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使学生逐渐成长为对祖国和人民有用的人。对此,初中语文教师要结合语文教材的内容体系以及最新的社会热点,有针对性地开发爱国主义素材,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课程教学实践中。

基于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初中语文教师需要强化人文素养教育,其中爱国主义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内容,是培养学生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同时,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思想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很多学生容易被西方国家的物质文化和价值观所吸引,导致没有养成积极的爱国情感,而语文课程是兼具思政教育功能的,发掘语文教材中的爱国主义元素,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爱国情感以及思想政治观念,实现中华民族家国思想的有效传承和重构,提高学生对家庭、对社会、对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学生真正成为国家未来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一、充分发掘语文教材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元素

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由于学生面临中考升学方面的压力,所以可供教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时间和空间都是相对有限的,这就需要语文教师重视语文教材中现有爱国主义元素的发掘和整理,开发出专门化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并将其科学融入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中,这样才能更好地丰富初中语文课程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提升语文课程教学的育人效果。同时,初中语文教材体系中,既有现代文,又有古诗词、文言文,很多文章都是与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相联系的,其中的很多人物、故事情节、历史典故等,都与爱国主义密切相关,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只要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开发和整理,就很容易形成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素材,创设出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情境,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例如,在《邓稼先》一文的教学中,语文教师不仅要讲授课文基础知识,还可以通过邓稼先人物形象解读发掘其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元素,并制订出更加有效的爱国主义教学方案。如语文教师可以通过收集与邓稼先先生相关的网络资料、影视资料,让学生更加生动、形象地了解邓稼先先生是如何放弃美国优厚待遇回到祖国做出突出贡献的,这样可以实现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渗透和高效开展。再如,在初中语文的诗词教学中,很多都可以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如《沁园春·雪》《望岳》《敕勒歌》《岳阳楼记》等,学生从中可以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激发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促进爱国主义情感的培养和发展。

二、注重乡土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建设

语文本身是一门应用性、工具性很强的课程,与学生的现实生活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由于初中语文教材的文章内容相对有限,所以单纯依靠语文教材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会明显不足,有些课文内容本身也不利于爱国主义教育元素的融入。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时,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延伸,加强语文课堂教学与学生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有针对性地开发乡土教育资源,这样可以有效弥补现有教材体系在爱国主义教育方面的缺陷和不足,扩大语文课程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一方面,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掘当地的先进人物,如革命烈士、先进工作者等,这些人物的事迹可以有效融入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发掘当地的名胜古迹和人文古迹等资源,让学生深入探索和体验家乡历史文化,在学生了解、热爱本土文化后,大力发展其爱国主义情感和家国情怀。例如,在《苏州园林》的教学之后,语文教师可以以“美丽的祖国”为主题,让学生写作介绍家乡周边或自己参观过的名胜古迹,并将写作成果拿到课堂上进行展示,引发学生在情感上的集体共鸣,进而形成积极的爱国情感。再如,在《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的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延伸,将爱国主义教育落实到当地近代史的发展以及优秀人物事迹上,让学生可以更加全面地感知家乡的发展变化以及优秀人物的模范带头作用,进而在学习历史和人物事迹的同时,逐渐养成爱党、爱民、爱国的积极情感。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爱国主义主题实践活动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必须认真考虑通过什么形式、设计什么主题等问题。鉴于此,语文教师要意识到课堂教学时间相对有限的局限性,一味在课堂上进行爱国主义的灌输性教学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甚至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所以可以结合语文课程“教书育人”的目标要求,组织和设计相应的主题实践活动。主题教育活动的组织既要与语文课程教学相关,又要贴近爱国主义的主题,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涉猎语文、感知语文、反思语文的同时,兼顾爱国主义精神和家国情怀等人文素养的发展。对此,语文教师一定要发挥好主题实践活动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有针对性地创设面向学生多元化学习需求的实践项目主体与开展形式,便于学生充分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融入个人情感,进而充分激发初中生的爱国情感和家国情怀。例如,在《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教学之后,语文教师就可以组织参观革命烈士陵园的爱国主义实践活动,或者组织开展与“解放战争”相关的演讲比赛、唱红歌、观看爱国主义影片等实践活动,让学生有效感知中国解放以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认识到远离压迫、远离战争以及和平发展的重要性,进而增强班级全体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主体责任感,使学生在认真学习和健康成才的基础上,为祖国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做出个人应有的贡献。

四、结合时代热点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随着现代教育事业的进步以及教育环境的持续优化,初中生对外界事物的接受能力在不断增强,教育对象的思想价值观念也日趋多元化,其中很多学生存在比较严重的功利心理和个人主义倾向,爱国意识和爱国精神则比较缺乏,这对中学生的未来成长与发展是相对不利的。对此,语文教师在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时,一定要在充分调研学情的基础上,有意识地结合时代热点话题和内容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将语文课程教学与社会热点相融合,以帮助学生提升语文知识的消化、吸收和应用能力,让学生在时代热点的思考与探究中收获更加丰富的情感体验,有效内化为个人的高素质情感。

总之,在初中语文课程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提高对爱国主义教育渗透的重视程度,注重爱国主义教育元素的发掘及融入,同时积极丰富爱国主义教育的开展方式与载体,注重主题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应用,让学生更好地明确个人与祖国发展命运之间的联系,进而更好地学习和继承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养成积极的爱国情感,立志成为为祖国、为人民谋福祉的高素质人才。

猜你喜欢
语文课程爱国主义初中语文
高校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叙事语境建构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在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爱国主义教育
浅析语文课程的运作及其运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