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结合德育的一体化教学分析

2022-02-19 03:54
关键词:德育阅读教学语文

于 丹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德育已经受到社会和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也是更好地促进学生个人发展、落实教育改革的现实需求。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成长的时期,良好的引导以及良好的生活与学习氛围,对培养学生优秀品质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教育工作者除了在文化素质方面加强对学生的培养外,还需要将德育融入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去,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主渠道作用,在教学中渗透德育理念,实现课程思政一体化教学。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结合德育一体化的积极意义

学生的成长需要一步步引导,在教育的不同阶段利用有效的育人模式打好文化基础和思想意识基础,要将立德树人的基本原则落实到各个学科之中。语文是基础学科中的重要基础,有着先天性的主场优势,语言是人类沟通交流的重要载体,而且语文贯穿教育的全过程,其主导作用显而易见。但是,育人的前提是要先育德,尤其在当前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下,良好的品质、正确的三观是帮助学生走好人生路的基本前提,也是落实素质教育中“立德树人”的基本要求。并且,随着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教育的功能性更加全面,学科间的互相融入与渗透已经成为常态,尤其是德育,可以不拘形式,与各个学科形成课程思政一体化,从不同的角度实现全方位育人体系的构建。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应利用语文学科的主场优势加强学生的德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家国情怀厚植于学生心中,将语文的教化功能与德育的教育功能相结合,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结合德育一体化存在的不足

小学语文教学结合德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的工程,需要科学设计结合的方式、途径,并及时总结与分析结合的效果,针对不足积极寻求有效的改善路径。当前小学语文与德育的结合还存在较大的优化空间,一些主观、客观因素影响了语文教学与德育结合的效果。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理念上认知的不足,比如,没有深入研究语文学科与德育的相通性,在缺乏认知的情况下,显然无法更好地将德育的相关理念融入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这就意味着无法充分发挥出语文学科的教育优势。还有模式上的不足,语文与德育有一定的相通性,但也是两个领域,如何相互融入、渗透、影响、促进,需要一定的方法与途径。但从当前的现实情况来看,生硬融入、为了融入而融入的现象还十分明显,这就导致无法充分发挥出德育的功能性,导致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影响了最终的结合效果。究其背后的原因,与教育队伍综合能力不足不无关系。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同时也是教学活动的推动者,如果能力不足,就会影响教学设计,而教学设计会影响教学实施,教学实施会影响教学效果,这是一个环环相扣的过程,语文教学与德育一体化有效实施的关键也在于此。

三、小学语文课堂结合德育一体化教学的有效路径

(一)在阅读教学中结合德育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阅读教学的形式多样,阅读素材也十分丰富,除了教材内的素材之外,还可以拓展阅读范围与阅读途径,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融入德育具有天然的优势。首先,可以深挖教材中的德育元素,比如《詹天佑》这篇课文,可以采用文本细读的阅读教学形式让学生深入理解詹天佑这个人物的特征、事迹、精神等,比如,鼓励学生收集教材之外的资料,了解主人公的优秀事迹,学习主人公无私奉献、刻苦钻研的宝贵精神,并将主人公这种可贵的精神应用到学习中,成为学生克服困难、努力学习的动力。除此之外,还可以语文阅读教学为依托,实现课程德育一体化建设。比如,结合当前语文阅读教学现状,了解学生的道德品质处于哪一阶段。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例,对爱国主义教育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融合做出一个整体的规划,从而更好地落实语文与爱国主义教育一体化。其次,要在实践上加深语文教学与德育的融入,如,通过调研活动了解学生当前的思想动态,以及对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认识,然后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课件,只有这样,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实现语文教学与德育完美结合的目标。

(二)在写作教学中结合德育

在语文教学中,教学的重心在于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转化与应用能力,学习是为了在生活中更好地应用,而且语文学习的综合性极强,在写作表达上,不同的表达形式能够起到不同的效果。一直以来,写作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多数学生较为头疼的,不仅需要大量词汇的积累,同时也需要一定的实践经验来弥补想象力不足的问题。小学生的写作更需要素材,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多数小学生存在想象力不足、表达空洞、叙述重点不明等问题。教师可以利用话题写作的形式融入德育主题,比如,以“值得我学习的人和事”为主题进行写作,让学生主动发现和感知现实生活中的人与事,并深入挖掘这些人或事的闪光点,以写作的方式进行聚焦与放大。教师再结合学生的写作内容进行针对性地点评,一方面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一方面很好地将德育的理念深植学生的心中。此外,还可以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相结合,组织学生阅读一些具有正能量、具有启发意义的代表作品,让学生针对阅读资源写作读后感,可以采取文字的形式,也可以是其他形式,比如小短剧等,让学生将阅读的中心内容,尤其是德育元素更好地展示出来,提升学生阅读与写作的能力,实现良好的德育效果。

(三)发挥师爱,感化影响学生

德育重点在于对学生思想、道德和品格的培养,除了实施教育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外,爱的感化与影响也极为重要。有的学生会出现品德问题,还是缺爱所致。语文教学是小学中的重要学科,几乎每一天都会有语文授课内容,语文教师与学生接触的时间与机会很多,这就为德育的有效渗透奠定了基础。作为与学生接触最多的语文教师,可以从生活、学习、情感等各个方面关心、关注学生,给予学生更多的情感鼓励、支持和人文关怀,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来自学校的温暖与善意,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信心与热情。比如一些留守家庭的学生,由于在家庭中缺少情感上的关怀,难免会有自卑心理以及性格上的缺陷。所以,教师要积极发挥天职,以教育和爱为使命,以自身的实际行动影响学生,以学生为根本,坚持立德树人的原则,不忘教书育人的初心,以身作则,用爱来滋养和感化学生,陪伴学生一起成长,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促进其健康成长。一方面,能够让学生更乐观地面对来自学习上的挑战;另一方面,也能让学生更好地处理与同学的关系,加强与同学间的互动与交流,掌握更多有效的学习方法。同时,通过教师对学生的关爱,营造温暖的班级氛围,以氛围的力量影响学生,进而形成更加浓烈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互相促进,共同成长。

(四)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实施多元化的学习评价

学校也是一个小型社会,集体氛围对学生的影响也极其重要,所以要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通过情感激励、目标激励等手段进一步鼓励同学们互相帮助,形成浓烈的学习氛围。除此之外,也要实施多元化的学习评价,综合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等,在评价过程中找寻德育的契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

综上所述,德育是语文教学中的核心环节,要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德育要先行。学校是人才培养与输出的重要基地,必须坚持立德树人的原则,明确语文教学与德育相融合的重要意义,并根据当前语文教学中德育融入渗透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结合学生的思维与行为特点,积极创新德育的形式与途径,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切实提高学生在思想方面的认知和综合素养,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德育阅读教学语文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加强读与写的结合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