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类课程课岗融通的路径研究

2022-02-19 09:13王兢莉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常识音乐课技能

王兢莉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 师范学院,湖北 襄阳 441050)

目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的学习与幼儿园的音乐课教学之间存在着脱节现象,教学重基础教学内容,轻能力培养,大多数学生都缺乏实际应用的能力。教学改革力度不够,学校的实践环节和幼儿园实际应用的有效衔接相对较弱等。在国家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不断提升幼儿园教师素质的大背景下,本文将围绕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和幼儿园音乐课程,针对目前教学、实训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课岗融通的有效研究,对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适应能力和见习实习能力、就业能力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在课岗融通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一)目标定位不符合学生的实际状况和实际需求

课程定位若定得过高,会使学生信心不足,产生畏难情绪,不利于课程和各项活动的开展。经实际问卷调查了解到,学生们之所以学习学前专业,是本专业毕业后较容易找到工作以及家长的建议;一部分学生是发自内心比较喜欢本专业,更有个别学生对艺术类尤其是音乐课程感兴趣而选择学前教育。所以学生们选择此专业的初衷不一样,学习的动力自然也有所不同,因此,课程标准的制定应当更加精细化,注重细节,照顾大多数学生的程度。

(二)没有建设适用的教材和有的放矢地收集课程资源

教材的建设旨在提高学生各方面的音乐素养,以达到今后可以胜任教学的目的。音乐课教材的选用与建设方面有待提升。理论教材与实践教学的教材之间衔接不紧密,根据当前的高职生状况,教材内容应当适合高职生就业岗位的需求,不是本科的照搬或者压缩,也不是中职的补充或者拉伸。在教材的内容选取方面应当多样化,多收集一些关于音乐常识课程的资源,教材内容需要更加与时俱进,贴近幼儿园音乐教学的需要。

(三)学前教育音乐课程的设置受课程总学时限制

对于高中毕业生进入学前教育专业,大多是零起点,音乐专业课技能技巧的学习显然是很吃力的,而学前教育的专业性质决定了学生是不可能像在音乐院校那样,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专业训练。

二、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类课程课岗融通路径探索

(一)在开展课程调研的基础之上,精确调整课程目标定位

通过对在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调研得知,学生们对于音乐常识的探知是很有兴趣的。学生们不仅希望学会弹琴、唱歌、跳舞,也希望获得诸如乐曲的体裁、音乐体现的时代风格、音乐家的生平等一些有趣的故事。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学生们对碎片化的音乐常识有快速的记忆力,也比较有兴趣掌握这些知识。例如,在智慧职教云平台中设计的“哪组乐器都是民族乐器、钢琴是乐器之王、《黄河大合唱》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等单选题或判断题,学生们都体现出较高的热情。以上说明学生们探索知识的能力不断在加深加强,我们在课程目标的定位也需要不断做出精确调整。不仅在短时间内培养学生的音乐技能,还需要通过增加音乐常识来丰富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储备,使得学生保持较好的学习状态。

(二)教学内容设置上应系统有序,重点突出,理论与实践融合

我们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应注重系统有序,重点突出,理论与实践相融合,使其更加符合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特色,能使学生们踏入工作岗位就可以得心应手地进行音乐课教学,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我们将音乐常识、音乐欣赏等知识融入到课程教学中。幼儿音乐教学当中,儿歌演唱是很重要的内容。[1]儿歌的教唱与欣赏名作名曲是很重要的内容之一,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所唱的歌曲和欣赏的音乐作品内容越来越丰富,难度不断提高。这就要求教师音乐素养的深度和音乐知识面的广度需要逐渐提升。在实际的调研中,这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学生也希望在这些方面有所提高。提高音乐素养和拓宽音乐知识面是一个长期不断的过程,需要对学生长期进行这方面的培养,这无疑增加了教学的难度,怎样提高这方面教学值得我们探讨。根据探索创新和实践操作,我们可利用5~8分钟课堂导入的教学环节,将之前传统的作业展示放在手机APP云课堂里或者作业群里完成。教师在做完作业评价之后,可以“见缝插针”地进行一些碎片化的音乐常识的灌输。例如,用选择题的方式让学生们进行讨论,教师再进一步简要讲解,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这对提高和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音乐知识面具有很大的帮助,音乐常识的掌握对于学生将来步入工作岗位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当学生们学习了两年左右的音乐课、有一定的基础之后,可以对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进行适当的提高,将音乐分析与键盘和声知识融入到弹奏和歌唱教学中。若要较好地进行儿歌即兴伴奏,键盘和声知识必不可少,没有音乐分析与键盘和声知识是无法正确编配歌曲伴奏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进行音乐分析与键盘和声知识的讲解和运用时,可将需要用到的乐理知识加以巩固,讲解分析歌曲的简要步骤以及常用典型的和声,由易到难,再将常用的儿歌伴奏型进行归纳,引导学生多动手写作儿歌伴奏,并且相互观摩弹唱自己的“作品”。这样不仅充实了教学,也让学生的学习有一定挑战性,学起来也更加有兴趣,效果也更理想。音乐分析与和声知识的掌握对于学生将来步入工作岗位有着提高教学能力的作用。

(三)创新实践“赏—练—拓”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

我们在继承发扬传统的教学模式基础上,创新实践“赏—练—拓”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创新了一些操作技能,并在实践过程中征求意见和建议,不断修改进取。

“赏—练—拓”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与当前幼儿园艺术领域的活动相符合,针对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一些要求和幼儿园教师必备的音乐综合素质。这三个教学环节有着特定的教学目标和任务。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掌握音乐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赏”的教学环节包括音乐常识和音乐作品的赏析,是认识和理解音乐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对作品的理性分析能力的过程。音乐的表现既需要技能技巧,也需要内心的感受和内在的表现力。培养高职学前教育学生学习音乐课可以从技能入手,在学习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和鉴赏力。通过肢体表现和表演来演唱或演奏,感受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情感,进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自信心。培养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的专业知识能力和对音乐课教材的驾驭能力。

“练”的教学环节包括教师讲授引导和学生学习操练,是学习音乐的重要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是讲解和引导,教师可以有效利用这个环节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和提高学习兴趣,让枯燥的讲解变成问题来进行讨论,把云课堂预习的作业进行展示,让学生们的学习更加具有主动性,学生们在操练技能技巧的过程也会有学习动力。培养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的音乐课教学手段的主导能力。

“拓”的教学环节包括创新拓展,是学习的检测过程,也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将所学技能技巧融会贯通,活学活用,举一反三,进行创新。不仅能引导学生开拓进取,还可以培养学生在音乐课教学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四)在原有的教学内容之上有效增加欣赏环节,调整教学方法

在音乐课的教学中,将音乐常识、音乐分析、音乐赏析、键盘和声等音乐知识融合进课堂教学,在多元化的教与学中提升学生自身各方面的音乐素养。通过对学前教育音乐类课程与幼儿园音乐课教学的应用衔接,使音乐类课程在教学中总体呈现出“易学、丰富、实用”的状态,使学生所学的音乐课程达到与入职后岗位需求相互衔接、相互融通的效果,以此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执教能力。

(五)技能课中理论部分的评价方式需提升,实现理实一体的评价模式

在技能课的过程性评价中,加入理论部分的评价,增加技能课过关的难度。例如,在智慧职教云平台中,学生通过在平台上做习题,而得出的分数可计入平时成绩,使得音乐技能课真正实现理实一体的评价模式。

我们认为,音乐课的教学应与幼儿园音乐教学有效结合,达到课岗融通,提升学生对幼教行业的适应能力。总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学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和研究。

猜你喜欢
常识音乐课技能
靠不住的常识
常识:哪杯更冰凉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近视600度以上,这5条常识务必知道
拼技能,享丰收
音乐课的“乐”要大于“讲”
画唇技能轻松
我的成长之路——参加“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有感
上好音乐课的三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