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之下,如何进一步缓解教育焦虑

2022-02-21 00:50胡波波
教师博览·中旬刊 2022年1期
关键词:小升初双减政策

胡波波

2021年热播的电视连续剧《小舍得》,反映的是当下家庭对教育的集体焦虑,讨论度很高。这部讲述了几个“小升初”孩子家庭故事的电视剧,看似讲的只是孩子的成绩,实则是每个家庭间的教育“暗战”。联系近年的网络流行词“内卷”“鸡娃”,剧中家庭面临的“小升初”压力与不同家长的教育理念不仅戳中了观众的心,也切中了众多家庭的痛点。

说到底,教育焦虑是人们对于孩子未来前途的特殊关切而产生的一种不确定性的情绪反应。导致这种生理性焦虑甚至病理性焦虑的原因,或许在于人们对教育的认知不够科学、对成功的定义不够理性,但归根结底依然是社会评价机制的问题。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其中明确了压减学生作业总量和时长的要求,并就学生作业的布置、课后服务的方案、校外培训的整治、教学质量的提高等方面提出了明确指示和要求。

“双减”政策落地之后,教育出现了什么新变化呢?

不久前,共青团中央宣传部和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开展了“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家长‘双减’政策态度”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双减”政策实施之后,72.7%的受访家长表示教育焦虑有所缓解,其中34.3%的受访家长表示缓解很多,38.4%的受访家长表示缓解一点;另外有6.5%的受访家长表示更焦虑了,15.1%的受访家长表示没怎么缓解。

据此可以看出,“双减”政策对于缓解教育焦虑已初显成效。当然,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大背景下,化解教育焦虑注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如何进一步緩解教育焦虑?这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家庭、社会发挥合力。脚步放慢一点,心态放稳一点,让孩子拥有“努力而不焦虑,紧张而又健康”的学习状态,让孩子学会独立成长,通过教育来寻找有意义的生活,也许会有另一番意想不到的风景。

猜你喜欢
小升初双减政策
将政策的优势落到实处——“双减”政策下师生关系的现实重构
“三提高”“两保障”: “双减”政策落地生根的有效策略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小升初就像一个五味瓶
股指冲高回落 多方政策救市
“小升初”,不头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