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的现状与思路

2022-02-23 00:17杨真华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2年23期
关键词:文物博物馆数字化

杨真华

(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重庆 400043)

随着互联网数字技术的发展,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如何利用大数据和互联网来开展类别丰富的线上线下公共文化服务,以满足观众对服务质量的进一步要求,是目前博物馆业内面临的新问题。

1 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现状及问题

近年来,我国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出台了许多的政策和指导意见,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为全国各地各类博物馆的公共文化服务系统建设提供了全新的探索方向和思路。通过不断的经验积累,建立一些示范点,推动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系统建设走向可持续的健康发展道路。时代发展对博物馆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1.1 博物馆基础设施的升级

在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及网络体系建设方面,一般在人口集中、交通便利的城市建设大中型公共博物馆,其中省会城市和直辖市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系统建设更加优质。有效利用大中型城市博物馆相对集中的这一优势,探索博物馆观众服务群的建设。利用网络互联技术,整合周边各个博物馆的公共服务资源,促进博物馆之间相互交流与合作,互相共享资源,形成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连线成片的大发展。

1.2 博物馆实行免费开放和人性化服务

免费开放开启了博物馆公共服务的新时期,如何做好免费开放之后的观众公共文化服务是博物馆日常工作的重点。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创新的心态做好公共文化服务,使博物馆真正融入公众生活,推动博物馆现代化的发展。

在人性化服务方面,博物馆通过对无障碍环境的建设,为农民工、老人、少年儿童和残疾人提供人性化服务。博物馆在建筑、通道、信息、文化等方面的无障碍建设,也是博物馆在新时期推进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和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途径。

博物馆应设计无障碍通道、盲道、专用电梯、卫生间、声音提示等;可印制盲文宣传材料、盲文说明牌,或者提供自动语音导览服务,提供复制品帮助盲人触摸感知;为听力障碍人士提供手语服务;对文化知识薄弱的群体,应发挥博物馆的社教功能,通过参加学习活动,使他们享受到博物馆的公共文化服务。

1.3 博物馆教育的数字化传播

教育是博物馆的主要功能。利用网络资源大力发展线上教育服务,为大众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观众可以参与线上媒体活动,通过在线平台享受多样化的博物馆公共服务。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博物馆作为当今社会重要的文化机构,信息数字化已成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方式。博物馆以数字化为基础,借助各种手机App打造博物馆浏览、展示、讲解、宣传、体验、资源共享等的一体化功能。合理利用数字技术,如博物馆网站、公众号、虚拟博物馆等,使博物馆文化教育服务呈现多元化传播。

2 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内容与特点

公共文化服务是指由各地财政支持,以满足和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服务需求为目的,面向社会大众提供公共文化设施、文化活动、文化产品以及其他相关服务。博物馆是公共文化服务的提供者和参与者以及建设的主体机构。

2.1 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的主要内容

博物馆是为社会发展服务的非营利性机构,并向大众免费开放。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包含四个方面:服务设施、服务对象、服务手段、服务目的。服务设施是指博物馆内外的各种基础配套设施,如馆内文物、基本陈列、临时展览,公共服务等。服务对象是广大人民群众。服务手段是征集、保护、研究和展出。服务目的是研究、教育和欣赏,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

博物馆各项日常工作也是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的组成部分,所以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内容还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馆内外部建设、文物管理与研究、各类陈列展览、社教活动与社会服务等。

我国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建设重点是博物馆基础建设、免费开放、数字网络化服务和专业人才培养等。相对于其他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系统起步较晚,还需进一步完善。

2.2 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的特点

博物馆是具有公共文化服务职能的机构,应该针对广大人民群众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网上公共文化服务。例如:通过互联网提供在线互动、在线展览、在线课程、在线直播、在线游戏、在线节目等线上文化服务,有效发挥博物馆的职能和社会责任。线上和线下互相联动,丰富服务形式、充实活动内容,以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产品更高的精神需求,从而推动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提升。

随着博物馆线上公共文化服务的开展与深入,我们必须对博物馆提供的具体服务内容与服务方式,以及能提供哪些线上公共文化服务、怎样具体服务,如何更好地运用数字化技术推进博物馆线上公共文化服务的进一步发展进行探讨。

国家文物局多次提出,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文化场所要利用互联网技术,创新线上参观形式,做好公共文化服务。鼓励各级文博单位开发线上博物馆,结合5G、虚拟现实等技术,加强网络展示。

博物馆线上公共文化服务具有多样性、公益性、趣味性、全面性等特点。现阶段博物馆线上公共文化服务的开展出现了供给不足、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可持续性不足的问题。因此,博物馆要充分采用数字化、信息化、智慧化的方式与人民群众建立起更直接和更持续的联系。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作为博物馆与游客体验之间的连接工具,在实际运用中需要更多地考虑观众的需求。通过最佳的数字化设计,打造非凡的数字化体验,通过舒适流畅的线上公共文化服务,为观众到博物馆参观提供支持。博物馆通过提供优质高效的线上公共文化服务,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增强博物馆与公众的联系,更好地促进博物馆各项事业的协同发展。

2020年文化和旅游部指出,必须把握数字经济的机遇,发挥数字产业对文旅事业的支持作用,大力发展博物馆线上文化服务。加快推进以线上科技内容为核心的数字化博物馆,以优质的线上公共文化内容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大力发展博物馆文物线上数字化,推动博物馆“云展览”“云直播”“云课堂”等线上业务的发展,建设开放有序文物资源数据库,积极采用数字化手段记录文物信息,促进文物保护和展示水平的提升。

3 公共文化服务的互联网线上提升策略

全球已经迈入数字时代,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型传播载体,是博物馆开展线上公共文化服务的基础。利用互联网传播的特性,开展针对参观人群的博物馆网上公共文化服务的深入研究,促进博物馆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建立清晰完整的公共文化服务系统,为公众提供可持续完善的服务。

互联网使文化产业迎来了迅猛发展的新机遇。可以通过对博物馆线上资源使用群体的研究,提升公众的线上参与度,促进博物馆线上公共文化服务事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3.1 建立博物馆线上展品数字档案

博物馆通过互联网平台在线上建设文物展品数字档案,开放藏品数字资源,提供公众查询和获取的途径。例如:故宫博物院通过国家文物局网上展览平台开放了数字文物库,全部186万余件/套馆藏文物实现了实时检索,拓宽了原有的藏品在线访问渠道与资源获取方式。国外一些博物馆也扩展了线上资源的内容,如大英博物馆升级线上馆藏检索系统,以线上形式向观众开放,让观众可以免费查询约百万件珍贵藏品和图档。

3.2 推广博物馆线上展览资讯

线上展览是通过互联网技术传播文物展品信息,供观众网上参观的展览服务,形式有图片、文字、视频和实体展览制作的全景数字VR影像。线上展览已成为互联网时代博物馆对传统展览的创新性发展,为观众参观博物馆提供了远程数字化服务,成为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的新方式。

国家文物局官网建立了“博物馆网上展览平台”,该平台集中了大量博物馆线上展览资源,共345个展览,且展览内容还在不断更新,截至2021年,访问量高达60万次。线上展览涵盖展板内容、精品文物展示、文物说明、展策信息和各展馆的相关介绍等,是以博物馆实体展览为基础,利用三维数字扫描、H5动画等技术制作的全景数字影像展览。

3.3 开展博物馆线上直播活动

我国各地博物馆利用网络开展线上直播活动,促进公共文化服务的广泛传播。直播内容包括展览讲解和针对博物馆文创产品销售进行的“直播带货”等。博物馆开展线上直播也是未来发展的趋势。2016年11月,故宫博物院就举办过首次网络直播活动“明清御窑瓷器——故宫博物院与景德镇陶瓷考古新成果展”,并取得了不错的网络在线观看量。

2020年2月15日,快手平台联合大英博物馆开展直播活动,拉开了博物馆利用网络在线直播的序幕。紧随其后的国内许多博物馆都利用淘宝、抖音、腾讯等平台开展了各类型的线上直播活动。2月20日,国家文物局牵线抖音平台,联合中国国家博物馆、南京博物院等多家国内大型博物馆推出了“在家云游博物馆”的线上直播活动。另外,浙江省博物馆利用数字虚拟技术将“越王时代——吴越楚文物精粹展”做成了VR视频在抖音平台上进行直播。2月23日,淘宝联合中国国家博物馆、西安碑林博物馆、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寿光蔬菜博物馆、甘肃省博物馆、苏州博物馆开展了“博物馆云春游”线上直播活动。2020年3月18日,中国博物馆协会、北京鲁迅博物馆与中国移动咪咕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易讯无限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推出了“云博物馆”5G直播公益活动。利用“网上云”将全国各地博物馆资源汇聚起来,打造一个集文物内容和文化服务为一体的博物馆线上平台。3月,陕西历史博物馆也在天猫上开展了两场“文创产品销售”线上直播活动,开启了博物馆线上销售新模式。

4 沉浸式数字化虚拟导览技术应用

2020年,文化和旅游部提出要大力推进优秀文化资源数字化,支持文博单位与融媒体平台、数字文化企业合作,运用5G、VR/AR、人工智能、多媒体等数字技术展示博物馆馆藏文物资源,支持展品数字化采集、图像信息共享、智慧服务等“网上云”技术的应用,对提升博物馆文物数字化建设,促进博物馆在线功能的提升,以及自身公共文化服务的转变产生重要影响。

为丰富大众的公共文化生活,全国博物馆也陆续推出自己的线上展览服务,许多博物馆将往年的优秀展览扫描整理,通过官方网站与微信公众号公开发布展览信息。西汉南越王博物馆采用H5技术推出“南越微展览”,充分结合语音、动画、互动游戏等新型方式,让数字化展览惠及更多公众。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对综合馆进行升级打造,通过数字化采集制作,以沉浸式的VR云展厅形式对外开放。

利用沉浸式数字化虚拟导览技术是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的又一大创新,主要采用文字说明、视频资料、三维立体成像等方式,利用虚拟技术与增强现实技术,为观众提供数字化的公共文化服务体验。国内许多博物馆都相继推出了大批配有三维文物图像和文字说明的文物导览服务,通过网络将馆藏精品文物的信息全方位立体化地呈现给广大公众。例如:湖北省博物馆推出“云观赏”系列,展品有7000多年前的太阳人石刻和薄如蛋壳的屈家岭彩陶等,将讲解音频与数字化三维立体文物图片及精准文字介绍相结合;敦煌研究院也推出了“细品敦煌艺术,静待春暖花开”数字化网络线路实景游,以介绍壁画中的民俗生活等为基础的四条精品网络参观路线,让大家零距离进入数字化敦煌,深入体验它的公共文化艺术服务。

国内博物馆通过直播、录播、发布视频等方式开展了一系列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例如:湖北省博物馆利用大量的馆藏文物资源,推出了网络公共文化服务在线教育微课堂,深挖文物背后的历史内涵,利用互联网数字化信息技术手段,打造一个汇集文物知识、民俗文化的线上文化大餐,让人民群众足不出户都能体验博物馆公共文化知识与社会服务;陕西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以广大学生群体为对象,推出了兵马俑VR课程、国宝重现系列课程、博物馆微教室等在线公共文化教育课程,响应国家“停课不停学”的号召,积极担负社会教育的使命。

各地博物馆利用自身特点和优势,通过直播、录播等方式开展“手工云课堂”和“在线讲座”,公众通过观摩线上直播课程,学习手工制作。同时,利用长视频的形式在各大网站上发布教学课程,例如:上海自然博物馆通过B站发布了一些手工体验活动,带领公众做岩画等,体验人类最早期的劳动艺术;南京博物馆与江苏广电融媒体合作,推出了“公共文化公开课在线讲座”网络直播节目,又同步微信公众号发布推文,将讲座录像重新剪辑后,以视频的形式在网上公布,辅以字幕说明,让观众轻松获取博物馆文物艺术史和文物保护等相关文化知识。这些公共文化服务为文博专业学生和对历史文博知识感兴趣的爱好者提供了一个新的学习途径,满足了公众的学习需求。

可以通过各种社交App平台开展文化服务与信息推送。这类线上文化服务多采用一对多的模式传播,内容涉及展览、收藏、馆藏文物历史、当地历史、藏品保护等,主要推送与博物馆文化教育活动相关的公共文化服务活动,以及专为博物馆社交开发的独特主题与内容。

在社交媒体数字化的今天,各地博物馆的公共文化服务信息可以快捷地发布到移动终端上,供人们随时随地了解。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可以助力博物馆继续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广泛、更快捷的公共文化服务。如何充分利用社交媒体数字化的网络平台,做好博物馆文物研究与宣传工作,一直是博物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而线上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有助于文物藏品的宣传与推广。博物馆人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充分利于社交媒体和数字化网络技术将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得更好。

猜你喜欢
文物博物馆数字化
文物的栖息之地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博物馆
文物的逝去
文物超有料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数字化制胜
露天博物馆
文物掉包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