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博物馆实践的路径探讨

2022-02-23 00:17江凌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2年23期
关键词:文创文化遗产博物馆

江凌

[衢州市博物馆(衢州市文物保护管理所),浙江 衢州 324000]

0 前言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社区、群体,有时是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以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由此可知,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文化遗产,不仅能够彰显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底蕴,还能够提高现代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质量。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式和方法多种多样,但最普及和有效的就是通过博物馆来保护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本身具有文化宣传功能,这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谋而合,而且种类繁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增加博物馆的商业价值,这样博物馆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间形成互惠互利的关系,共同促进发展。本文主要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博物馆实践的可行性,并简单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博物馆实践的作用和科学性,还从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研究、整理保存、宣传弘扬和二次创作等方面来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博物馆实践的策略,促进两者的发展。

1 博物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必要性

1.1 体现博物馆的文化价值

博物馆成立的最主要目的就是以实物构筑历史,为历史上的人类生活、文化和社会提供论证,从而推演出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规律,古为今用,给现代人以启迪和思考。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能够体现博物馆的文化理念和价值,也是博物馆存在的意义之一。通过博物馆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保存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也是在保护、传承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文化。

1.2 体现博物馆的社会职能

博物馆的社会职能就是宣传传统文化和历史,创建知识型和创新型社会,尤其是地方博物馆具有保护当地传统文化和宣传弘扬当地文化的职能,并且兼顾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地方文化建设的社会职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仅保护了传统文化,还可以促进当地经济,提高当地人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博物馆在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过程中,需要从封闭式向开放式方向转变,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手艺、精神和文化内涵发扬出去,让更多人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并被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吸引,进而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传统技能,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元素提炼出来进行二次创作,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元素与现代元素有机结合。这样不仅能够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还能够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焕发生机,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弘扬和发展。因此,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博物馆的社会职能,博物馆应该积极与文化部门合作,利用自己的文献信息保护技术和文化宣传优势来保护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

1.3 有利于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博物馆中的地方档案文物是反映当地文化历史和文化特色的记录性实物,博物馆能够全方位展现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技艺和文化内涵,所以博物馆能够通过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色来让更多人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从而喜欢和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而弘扬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一定的文化自觉性,需要博物馆工作人员去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源地了解详细情况,收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信息并整理成展示性作品保存到博物馆让更多人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常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作品有研究文献资料、影视作品和图片、文字等,群众通过这些展示性作品可以深入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核,并发自内心地喜欢上非物质文化遗产。

2 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博物馆实践的可行性分析

衢州是明代“针圣”杨继洲的故里,其所著的《针灸大成》在国内外都有相当影响。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杨继洲针灸”对针灸文化具有深远的传承意义。浙江积极响应“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一定要保护好、发掘好、发展好、传承好”的号召,率先将中医药知识纳入中小学地方课程,衢州市博物馆也积极探索如何让青少年在教育体验活动中了解针灸历史、传承医脉。

作为青少年学生的第二课堂,衢州市博物馆面向青少年学生开展中医药科普教育,开展“中医药文化+研学”的新思维课程模式,将传播与发展中医药融入中小学素质教育。传统与国学等多种文化元素的整合,让沉睡的历史文化能够真正“活”起来,打造出独特的中医药文化教育IP。通过情景展示、观影互动、集体学习、分组讨论等丰富而有趣的沉浸式体验以及衍生作品的创新,引领学生深入了解衢州本土的杨继洲针灸文化,进一步开创我国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新道路。

项目效果体现在三个方面:①学生们学习了杨继洲针灸的相关知识、升华了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满意度、兴趣度达到100%,46%的学生可吟诵《四总穴歌》,25.81%(最高比例)的学生最喜欢“针圣爷爷的朋友圈”环节。家长满意度高,纷纷表示愿意再次参加博物馆的青少年活动。同时,本次活动也受到校方的重视和欢迎。②杨继洲针灸的代表性传承人金瑛十分认可活动意旨,亲自录制宣传介绍视频,意义深远。他的专业讲解使课堂“干货满满”,保证了项目教学的高水准。③专家指出,本次活动联结校内外课堂,设计精巧、妙趣横生,充分利用衢州市博物馆藏品设计各个环节,将理论与实践巧妙结合,循序渐进,展示了高度的科学性,被评为2021年全省博物馆十佳青少年教育项目。本次活动将衢州本土针灸文化搬进课堂,再将知识体验带回生活,是一项极其生动有效又具有实际意义的教学模式,学生从单纯的接收者转变为知识与文化的亲身体验者、主动传播者,为未来更多文化传授课程提供了借鉴。

3 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博物馆实践的路径

3.1 组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繁杂而庞大,因此博物馆要制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策略,明确工作人员的分工与职责,有组织、有纪律地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研究工作。笔者认为,需要文化部门带头,博物馆协同合作,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和保护中来。文化部门也可以联合其他相关部门,如和旅游部门一同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核,并创造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生活的文化价值和市场价值,将其作为当地特色文化来吸引外地游客,这样不仅能够弘扬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还可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另外,博物馆要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组织科研人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专门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主要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成原因、演变历史、特色内容和保护方法。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研究的过程中要引入先进科学技术,来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效率,同时也可以利用先进科学技术来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利用VR技术来营造真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应用场景,增加代入感,让观众真切地感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只有博物馆收集、整理足够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信息,才能够更好地还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全貌,也才能够更好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还可以利用自己的科研优势和展览优势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研究和宣传,尤其是当地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对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加熟悉和了解,能够更快地与有关部门合作,对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信息整理和研究分析等工作。这样不仅可以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很好的保护,还可以提高博物馆的科研能力和知名度,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博物馆发展的相互促进。

3.2 积极组织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普查是博物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础工作。博物馆可以利用自身对当地风土人情和地理环境的熟悉,根据现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信息和资料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如通过文献资料中记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起源来追根溯源,寻找到该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诞生的地方和相关传承人,对这些地方进行人文历史方面的调查,充实非物质文化遗产诞生和发展的历史文化背景。通过采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了解目前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现状,针对该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和保护中存在的问题予以专业的帮助,将这些普查结果整理成为文字、图片和视频等传播媒介让更多人了解,达到宣传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目的。

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不仅能够确定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类型、艺术形态、发展历史、发展趋势和传承情况,还可以通过传承人的描述来还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内涵,并将其以各种形式的文艺作品存放在博物馆中,供游客参观和学习。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过程中,博物馆工作人员可以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影视资料和文字档案,向全社会提供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信息的查询和咨询等服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工作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础,只有做好基础工作,才能够更好地统筹安排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3.3 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的整理和保存

博物馆工作人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普查后会形成各类形式的调查资料,工作人员要确保这些调查资料的完整就要做好整理和保存工作。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的整理和保存工作应该确保这些资料信息能够真实、全面地反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全貌,在对这些资料进行整理保存前要对这些资料信息进行分类,可以按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类型分类资料,然后统一收藏管理。笔者建议博物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进行数字化处理,即将收集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纸质书籍和文献资料等都拍照并录入电脑中,数字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更加便于传播,能够让更多人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且数字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更加容易备份和保存,不至于因外界因素遭到破坏后难以修复,也可以为博物馆节省大量保存、展示空间。

博物馆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授权,政府可以为博物馆提供资金支持、人才支持和场地支持等,确保博物馆能够深入、全面地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整理和保存工作,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能够造福后人,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弘扬和传承。

3.4 弘扬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

博物馆本身具有参观宣传属性,因此博物馆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教育工作。例如,衢州市博物馆就将针灸这门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做成各类图片、文字和视频来让当地游客参观学习,并与当地各小学合作,组织小学生到博物馆参观游览,着重让小学生学习参观杨继洲针灸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并教授小学生《四总穴歌》,从小培养当地人针灸相关的知识,为继承和弘扬杨继洲针灸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出努力与贡献。

随着博物馆数字化进程的推进,博物馆可以将馆内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料和典籍通过拍照、扫描和电子录入的方式数字化,形成数字化的文字、图片和视频,以便于发到网络上让更多人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信息。通过建立网络博物馆,让更多外地游客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各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样不仅能够带动博物馆的发展,还能够宣传和弘扬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

3.5 推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文创产品

非物质文化遗产要想真正得到保护,就要与时俱进,适应当下文化潮流发展,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二次创作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目前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创作品非常受广大群众欢迎,如陕西华县(今渭南市华州区)将华县皮影制作成动画片,在网络上传播,深受网民喜爱;再如广东将广东醒狮文化拍成《雄狮少年》电影,既叫好又叫座。这些都是将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文化创作的代表作,因此博物馆可以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来对其进行二次创作,使其能够与当代大众审美相符,增加其曝光率,让更多人了解和热爱上非物质文化遗产。

要想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创工作,首先要在文创作品上突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文化元素。“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这种创作模式更加符合时代潮流,因为博物馆更尊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文化内涵,同时也能够把握时代脉搏,了解现代人的审美倾向,所以能够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有机融合。博物馆在进行文创过程中要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气息赋予文创产品一定的古典美,也要以最容易让现代人接受的形式呈现出来。例如,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元素点缀在日常用品上,这样人们在使用这些用品时就会看到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元素,对其留下印象,甚至对这些文化元素产生兴趣而不断研究其背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其次文创产品要具有一定的地域色彩。大部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具有一定的地域色彩,在对其进行文艺创作时也要注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地域色彩的保护。例如,在文创作品的选材上可以选择当地特产,在外观设计上可以仿照当地的特色文物古迹的形状等,让人们一看到文创作品就能想到其出产地,并联想到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最后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趣味性解读和设计。非物质文化遗产可能因为年代久远,与当代人存在文化审美上的隔阂,但在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文创作品设计时需要通过一些创意元素和外观设计来拉近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人们的距离。例如,在文创作品上融合一些时下流行元素,也可以与某些知名品牌联名,让现代人更容易接受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创作品。通过文创作品的趣味设计来吸引消费者,并通过文创作品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元素打动消费者,让消费者想要更多地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而想要学习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才是博物馆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文创作品设计的初衷。

4 结论

随着我国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断提升,我国各地的博物馆数量与日俱增,博物馆在帮助人们了解当地人文历史和风土人情的同时,可以引入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资料,通过文字、图片和视频等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出来,这样不仅能够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可以很好地宣传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还可以让博物馆更具有人文气息,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和游客的三赢局面。博物馆本身的创馆理念、社会职能和资源优势都能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做出贡献,博物馆可以组织相关工作人员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调查研究,形成各类研究调查资料,并将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保存到博物馆并展示出来,或者将其数字化发布到网络上让更多人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且可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二次创作,设计和融入现代元素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元素的文创产品来吸引人们注意,让人们从文创作品上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并逐渐了解和热爱上非物质文化遗产。

总而言之,博物馆应该肩负起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使命,通过自身优势,联合其他部门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猜你喜欢
文创文化遗产博物馆
陶溪川文创街区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岁寒三友文创海报》
博物馆
“不落灰”的文创
铧芯文创
活态文化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
露天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