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稳致远 促进出版高质量发展

2022-02-24 02:35韩蕾王传臣
出版广角 2022年23期
关键词:社会效益出版业高质量

韩蕾?王传臣

【摘要】出版高质量发展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机制创新为动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文章对出版高质量定义及其内在要求进行探讨分析,通过总结电子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在坚持正确效益观、坚持质量第一、坚持创新驱动、坚持深化改革、坚持统筹安全等方面的探索实践,对出版高质量发展进行思考。

【关  键  词】出版高质量;发展内涵;创新驱动;深化改革

【作者单位】韩蕾,电子工业出版社;王传臣,电子工业出版社。

【中图分类号】G239.2【文献标识码】A【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2.23.001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出版工作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出版高质量发展是建设文化强国、出版强国的战略性支撑。国家新闻出版署印发的《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将“高质量发展”作为“十四五”时期出版业发展主题,明确了出版高质量发展的方针原则和发展路径。本文结合电子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的探索与实践,对出版高质量发展进行思考与分析。

一、出版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形势

当前,出版业的生产传播方式、销售渠道格局、用户阅读习惯等均发生很大变化,正处于从传统出版到出版深度融合的转型期、从生产制造型到知识服务型的升级期,出版业高质量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大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将文化战略、文化定位提高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对文化产业发展提出全新的定位。2018年11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关于加强和改进出版工作的意见》,要求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出版体制机制,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丰富、更加优质的出版产品和服务[1],为出版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2020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要求深刻认识全媒体时代推进这项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建立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2]。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着眼战略全局,对“十四五”时期文化建设作出部署,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提供了时间表和路线图[3]。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把握文化建设规律和文化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的地位作用,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了战略部署,提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4],为推進文化自信、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提供了根本遵循”。

2.产业发展具备增长空间

《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指出,2020年全国出版、印刷和发行服务营业收入逾1.6万亿元,万亿元级的产业规模为出版企业提供了较大的市场空间。“十四五”期间,我国出版产业将延续稳定发展态势。

一是经济长期向好将带动文化消费持续增长。在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的大背景下,国内文化消费将保持增长态势。

二是国家深入推进全民阅读为出版产业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近几年,在政府的推动与引导下,全民阅读已经形成良好的氛围。2020年10月,中宣部印发《关于促进全民阅读工作的意见》深入推进全民阅读,稳定增长的全民阅读需求有利于拓展出版业的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

三是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为专业出版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国家坚定不移地建设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将催生旺盛的科技知识需求,给科技出版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

目前,我国每年出版图书近50万种,其中新书20多万种,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出版大国。与此同时,出版规模的扩大和总定价金额的增长也引发新的问题,突出表现为产业整体供过于求,出版企业不良库存占比过大,专业化、差异化的高质量产品占比较小等。“十四五”期间,出版业需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保证高质量文化供给的同时完成去产能、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的系列任务。

一是要进一步凝聚质量效益型增长共识。国家新闻出版署公布的《2020年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显示,2020年全国出版新版图书21.36万种,较2015年的26.04万种下降17.97%[5]。在管理部门的持续引导和调控下,出版业对从品种规模型增长转向质量效益型增长已形成初步共识,需要进一步加强落实,有效提升出版宏观结构品质。

二是要进一步关注头部产品效应。开卷数据显示,2021年销量前1%的图书品种为图书零售市场贡献了近60%的码洋,加强优质内容和头部产品建设对出版企业的竞争发展越来越重要。

三是要进一步打造专业化优势。图书零售渠道基本完成线上化转型,信息高度对称,细分出版领域的竞争日益加剧。加强专业化优势、巩固提升主要细分领域的竞争力将成为出版企业应对市场竞争的一项重要任务。

4.技术革命带来新一轮挑战

当前,以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正在重塑出版产业生态,出版业面临技术革命带来的风险挑战。从实践角度看,出版企业发展新兴出版业务投入较大,试错成本高,经营风险相应加大,必须深入思考顶层设计、业务流程、商业模式等问题。

一是新兴技术重构传统出版业务流程。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信息传播方式逐渐网络化、移动化、社交化,新媒体对传统出版的出版理念、产品形态和内容分发营销等形成冲击。出版企业需要不断加强新技术在编辑、校对、印刷、发行、营销等传统业务场景的应用,重构传统出版业务流程,提高全流程的运营效能。

二是用户阅读方式和学习方式趋于线上化。随着技术设备和互联网应用的普及,用户获取知识的途径趋于多元化,数字阅读、在线课程学习等方式成为越来越多用户的选择。

三是新兴出版业态日趋成熟。2017年以来,中国在线知识付费行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21年行业市场规模达675亿元,在线知识服务和在线教育等新兴出版业态进一步普及[6]。随着5G进入商用阶段,新兴出版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浪潮。

二、出版高质量发展的定义和内在要求

高质量发展,就是很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7]。对于出版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中指出,“以深化出版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推动出版业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多出优秀作品为中心环节,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学习阅读需求为根本目的,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出版产品和服务,推动出版业实现质量更好、效益更高、竞争力更强、影响力更大的发展”[8]。

笔者认为,出版高质量发展就是要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以推进出版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机制创新为动力提高原创能力,打造“高原”“高峰”,真正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1.高质量发展应当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出版的意识形态属性决定了出版物的生产传播首先要起到宣传主流意识形态、弘扬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的作用。出版高质量发展应坚守正确的效益观,切实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强化社会效益的刚性约束。从行业发展看,自《关于加强和改进出版工作的意见》《图书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试行办法》等政策出台以来,出版业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职责使命得到显著彰显,曾经存在的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以及出版同质化等问题得到显著改善。

2.高质量发展应当把提升质量作为目标

提升质量是推进出版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所在。如何处理好“良与莠”“卓越与平庸”等问题,是出版单位亟须提交的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答卷。从行业发展看,国家已建立健全相对完整的出版管理和评价体系。在不断倡导提高质量、优化结构的政策指导下,出版精品对整个社会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具体表现为出版物整体数量增速放缓,重印书品种和印数持续增加,新书品种减少,精品力作数量显著增加,特别是主题出版类图书表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9]。

3.高质量发展应当把提高效率作为重点

高质量发展要解决效率问题,推动效率变革,提高投入产出效率,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要素投入实现最大的产出。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进一步改进生产经营粗放情况,解决大生产、大发货、大退货导致库存高、周转慢、报废大的问题。因此,出版企业须通过体制创新、管理优化、技术进步等内涵式发展方式,建立“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出版体系,切实提升生产效率和经营效益。

4.高质量发展应当把持续发展作为根本

高质量发展是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必须将机制作为可靠保障,将管理作为有效手段,将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固本强基、行稳致远。国家于2003年开始推行文化体制改革,出版企业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有效激发了从业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积极性。如今,站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关口,出版企业必须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运转的公司治理机制;必须加强内部管理,加快人才培养,培育兼具政治素质、专业知识、数字技能的高水平人才,为出版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5.高质量发展应当把统筹安全作为基础

当前,出版工作面临稳健发展任务重、深化改革挑战多、优化升级考验大等多种挑战。信息获取渠道日益多元,社交媒体信息过载等因素使得出版业发展不确定性增加。为此,出版企业必须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必须优化内控体系,将风险管理和合规管理要求嵌入业务流程,建立健全严格、规范、全面、有效的内控体系;必须科学预判市场走势和渠道变局,进一步控制经营风险。

三、电子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电子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电子社)是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的专业出版大社,近年来电子社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改革创新,提质增效。自中宣部试行社会效益考核以来,电子社连年考评结果均为优秀,两次获评中国出版政府奖先进出版单位。2022年,在人员规模相对稳定的情况下,电子社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同比2017年分别增长43.06%、44.3%、69.12%,經营指标增速超过行业总体水平,人均效益持续提升,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较好成效。这得益于电子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系列探索与实践。

1.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双效统一发展

作为中宣部社会效益评价考核试点单位,电子社率先建立图书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机制。

一是完善制度体系提升社会效益,制定出台了《社会效益评价考核试行细则》,将社会效益优先要求全面融入经营理念,并体现在企业章程和各项制度中,确保社会效益考核指标权重占综合性考核50%以上。

二是加强政策引领走好专业之路,设立“工业和信息产业科技与教育专著出版资金”,促进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科技与教育专著出版;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专业出版、主题出版及重点选题和项目建设的支持政策》,为强化出版定位提供政策支持。电子社在社会效益考核结果均为优秀的基础上评分连年走高,专业特色分项连年满分。

2.坚持质量第一,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作为业内率先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的出版单位,电子社坚持以更高标准推动更高质量发展。

一是在内容质量方面加强原创和高层次内容资源开发,构建起一支以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两院院士为代表的高水平专家顾问和作译者队伍。

二是在选题质量方面建立以中长期选题规划为基础、社年度重点选题为蓄力、国家重点项目为目标的阶梯式选题建设模式,出版方向更加专业、更加聚焦、更加独到。

三是在编校质量方面全面落实责任编辑制度、“三审三校”制度,专设政治内容检查环节,确保图书政治内容导向正确;成立由具有正、副编审职称人员组成的图书质量评审委员会,为加强质检监督力度提供重要支撑。在上级部门组织的多项质量检查中,电子社没有出现重大质量事故,各项质量持续提升。

3.坚持创新驱动,实现更高效率发展

作为“新闻出版业科技与标准重点实验室”建设单位,电子社坚持创新驱动,推进科技赋能,以更高效率推动高质量发展。

一是创新技术实现高效管理。早在2000年,电子社就上线了自有知识产权的生产流程管理系统,在行业内属于领先水平。随着业务需求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系统不断迭代升级,目前已实现编、印、发、财全流程信息化和数据化管理,辅助管理部门进行有效决策,达到了管理增效的目标。即便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电子社出版流程也畅通无阻,出版质量把关有序。

二是创新营销实现高效传播。电子社自主构建统一的用户平台,建立并不断扩大私域流量池,通过精准的用户服务提升营销效率,构建全媒体营销矩阵,运用线上线下多渠道方式开展文化交流和产品营销,文化传播能力持续增强。

三是创新储运实现高效供应。为紧跟市场销售需求,向用户提供更加快捷优质的服务,电子社加速完成物流储运数字化转型升级,实现订单传递、分拣、打包、发货等流程的无人操作,形成了“店铺—开单—拣货—发货—物流”全链路数据无缝流转,单日最大发货量提升至2万单,极大提升了物流储运效率和用户满意度。

4.坚持深化改革,实现更可持续发展

作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先进单位,电子社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完善管理制度体系,坚持人才强企,充分激发发展新活力,保持良性可持续发展。

一是深化改革打造高效组织,内设机构应时而变,依据宏观政策和市场变化适时对一些机构进行清撤或整合;把握技术趋势和市场机遇,适时增设新机构,强化新兴出版、产教融合等创新业务市场主体地位,增强内生发展动力。

二是推进劳动、人事、分配改革,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制定实施科学有效、与时俱进的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形成干部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良性管理机制;建立科学的岗位聘用政策和任职资格体系,延展专业技术人员岗位职级,破除员工职业发展瓶颈,人均效益持续提高。

三是全力做好人才培养工作,开展新时代名编辑出版家培育工作,打造“四力”提升营培训品牌,以多元化培养手段提升人才队伍专业化水平。社内多位专家荣获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优秀出版人物奖等荣誉。

四是培育优秀的企业文化。电子社于21世纪初建立起由核心价值观、使命、宗旨、管理制度、行为规范等构成的企业文化体系,对内规范了员工行为准则和共同价值观,增强了团队合作精神,对外树立了统一的品牌形象,以优秀企业文化涵养高质量发展。

5.坚持统筹兼顾,实现更为安全发展

作为中央国家机关文明单位和首都文明单位,电子社坚持统筹兼顾发展和安全,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一是扎紧制度篱笆,建立完善的“1+2+N”制度体系。“1”即公司章程,“2”即党委、总经理办公会工作规则,“N”即有效执行的200余项规章制度,通过完备的制度体系落实党的领导,规范内部管理。

二是有效防控经营风险,加强大数据、按需印刷等先进技术应用,打通上下游企业数据壁垒,促进以销定产。电子社近5年报废图书、无效库存规模持续缩减,各项周转率持续提升,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是内部管理更加规范。电子社加强合同管理、销售管理、社属公司管理,构建阳光平台,有效规范大宗出版物资采购工作,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纵深发展,为业务健康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6.电子社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

通过上述探索与实践,电子社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是出版主业优势巩固提升。电子社始终坚持正确出版导向,大力推动出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2022年新书品种较2017年减少12%的前提下,图书业务收入增长40%,实现了质量效益型发展:专业产品行业领先,计算机图书在零售市场的占有率连续20年排名全国前三,电子信息图书始终保持权威地位,科普、经管等图书排名位居前列;高原高峰不断涌现,多次荣获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全国教材建设奖、中国好书等重要獎项;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多个出版项目入选国家翻译资助项目,输出引进比持续优化至1:1.5。

二是行业支撑能力持续增强。电子社紧紧围绕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大局,充分展现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科技人才培育新成果,不断提升服务中心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做好主题出版,讲好工信故事,积极传播新时代党领导工信事业取得的突破性成就、标志性成果,《大数据与国家治理》等被评为“中宣部年度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做强专业出版,服务行业发展,强化产业政策解读和最新科技传播,重点推进“国之重器出版工程”等专业重点出版项目,《集成电路产业全书》等百余出版项目入选国家出版基金、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做优教育出版,培养行业人才,加强工信行业重点学科专业精品教材建设,逾千项教材入选国家规划教材目录;做深专业研究,凝结工信智慧,电子社华信研究院多项研究成果获评工业和信息化优秀研究成果,已成为工信部智库联盟核心成员单位。

三是出版融合发展创新突破。电子社作为国家首批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融合发展步伐保持行业领先:牵头实施国家级数字出版工程,被国家新闻出版署评选为“出版融合发展重点实验室”和“新闻出版业科技与标准重点实验室”;自主研发的数字产品获得行业及市场认可,“悦”系列等项目荣获中国出版政府奖网络出版物提名奖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数字出版精品遴选推荐计划;打造全方位知识服务体系,基于优质内容推出数据库、在线课程、立体书、文创产品等新产品形态,形成“纸、电、声、像、课、播、用”知识服务体系,“十四五”时期以来,新兴出版收入年均增幅超40%。

新时代,出版业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关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展現改革新作为,开创发展新篇章。作为科技出版强社,电子社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在提升质量、提高效率、推进可持续发展、统筹安全等方面进行了有效探索。在建设文化强国、出版强国的新征程上,电子社将全面学习、把握、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学习领会高质量发展的深刻内涵和实践要求,切实把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彻到出版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建设文化强国、出版强国贡献更大力量。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EB/OL].(2018-11-14)[2022-12-10].

http://www.gov.cn/xinwen/2018-11/14/content_53403

91.htm.

[2]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EB/OL].(2020-

09-26)[2022-12-11].http://media.people.com.cn/GB/n1/2020/0926/c14677-31875959.html.

[3]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EB/OL].(2020-10-29)[2022-12-10]. http://www.gov.cn/xinwen/2020-10/29/content_5555877.htm.

[4]习近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N]. 人民日报,2022-10-26.

[5]2020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EB/OL].(2020-12-16)[2022-12-10]. https://www.nppa.gov.cn/nppa/upload/files/2021/12/910c52660b947756.pdf.

[6]中国知识付费用户规模超4亿,市场规模达675亿元[EB/OL].(2022-10-01)[2022-12-10].https://

export.shobserver.com/baijiahao/html/533795.html.

[7]习近平.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8]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EB/OL].(2021-12-30)[2022-12-10]. https://www.nppa.gov.cn/nppa/upload/files/2021/12/76aed0b1a2a60056.pdf.

[9]贺耀敏. 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出版强国建设[J].中国编辑,2021(6):38-42.

猜你喜欢
社会效益出版业高质量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乌兰牧骑社会效益研究
以按需出版为抓手,推动出版业数字化转型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好刊社会效益高
AR与VR技术在儿童出版业中的应用
论股票价格准确性的社会效益
对出版业供给侧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