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彩超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2022-02-25 05:17王秋萍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2年1期
关键词:腋窝皮质血流

王秋萍

(淄川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彩超室 山东 淄博 255100)

乳腺癌发病率较高,会对女性生命安全造成威胁,虽然临床长期研究该病具体发病原因,但尚未得出明确定论。部分研究指出[1],大部分乳腺癌患者病情恶化后易产生淋巴结转移状况,该病临床表现为患侧腋窝处淋巴结肿大、聚集、粘连,也存在部分淋巴结转移在对侧发生。乳腺癌转移中,腋下淋巴结最先受累,随后其会逐渐向锁骨、胸骨等位置扩散,通常仅当腋下淋巴结严重受累时方才产生过滤不足现象,进而引发内乳淋巴结转移,而当锁骨淋巴结受累时,表明患者病情已发展至晚期。换言之,淋巴结转移的发生表明患者病情已极为严重。从临床治疗角度而言,发现淋巴结转移时间越早越利于后续治疗的开展[2]。当前,乳腺疾病临床检查方法主要为彩超检查,高频彩超分辨率高,使得其在区分实性病灶与囊性病灶时精确度较高,此种检查方式具备精度高、可重复、无创等优点[3]。本次研究主要以2019 年3月—2021年3月于淄川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接受高频彩超检查,后转诊至上级医院接受乳腺癌手术的患者38例为研究对象,分析高频彩超在诊断早期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3月—2021年3月于淄川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接受高频彩超检查,后转诊至上级医院接受乳腺癌手术的患者38例,患者均为女性,临床症状为乳腺包块、腋下结节、乳头溢液。以病理检查结果展开分组,观察组为20例存在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对照组为18例未发现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观察组患者年龄为35~68岁,平均年龄(51.29±4.16)岁;术后病理分型:导管内癌3例、浸润性小叶癌1例、浸润性导管癌16例;组织病理学:高分化癌7例、中分化癌9例、低分化癌4例。对照组患者年龄为36~65岁,平均年龄(51.06±3.82)岁;术后病理分型:导管内癌4例、浸润性小叶癌1例、浸润性导管癌13例;组织病理学:高分化癌6例、中分化癌8例、低分化癌4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较。

纳入标准:①单侧病灶;②超声资料完整者;③接受乳腺癌根治术治疗者;④术前并没有接受放化疗干预者;⑤患者均对本试验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患有血液系统疾病者;②患有精神疾病者;③患有感染性疾病者;④并发严重脏器疾病者;⑤存在其他恶性肿瘤者;⑥拒绝配合本次研究者。

1.2 方法

使用飞利浦EPIQ 7彩色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4 MHz~18 MHz。指导患者取仰卧位,向上、向外伸展手臂,将腋窝与乳房充分暴露,使用探头进行扫描(自乳腺下界起,直至如腋窝顶淋巴结引流区),对病灶数量、大小、位置进行观察,超声医师对高频探头所及区域腋窝淋巴结高频彩超血流特征与声像特征进行分析。

1.3 观察指标

①将术后淋巴结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与术前高频彩超检查结果进行比较,计算高频彩超诊断符合率、特异度以及灵敏度,分析其诊断价值[4]。

②记录比较两组腋窝淋巴结转移高频彩超声像特征,包含淋巴结内钙化灶、皮质向心性增厚、淋巴结边界不清[5]。

③记录比较两组腋窝淋巴结转移高频彩超血流分布(门型、周边型、分散型、混合型)与血流信号(0~1级、2级、3级)。0级:乳腺病灶内无血流信号存在;1级:存在较弱的血流信号,有1~2处棒状或点状血流信号;2级:存在中等强度的血流信号,有3~4处点状血流信号存在,主血≤1条,小血管≤3条;3级:存在丰富的血流信号,血管≥3条,或者血管互相交织,呈网状[6]。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利用χ2检验,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采用一致性检验验证患者的检测结果,当Kappa值>0.75时表示检测结果的一致性良好;当Kappa值在0.4~0.75时表示检测结果的一致性一般;当Kappa值<0.4时则表示检测结果的一致性较差。

2 结果

2.1 高频彩超诊断价值分析

高频彩超检查诊断符合率为92.11%(35/38),特异度为94.44%(17/18),灵敏度为90.00%(18/20)。Kappa值为0.8421>0.75,与病理诊断结果一致性较好。见表1。

表1 高频彩超诊断效能 单位:例

2.2 腋窝淋巴结转移高频彩超声像特征

观察组淋巴结内钙化灶、皮质向心性增厚、淋巴结边界不清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腋窝淋巴结转移高频彩超声像特征[n(%)]

2.3 腋窝淋巴结转移高频彩超血流分布与血流信号分级差异

观察组患者血流分布中周边型占75.00%,血流信号分级3级占60.00%;对照组患者门型所占比例最高,占77.78%,血流信号分级以2级为主,占27.78%,组间血流分布门型、周边型以及血流信号3级的占比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腋窝淋巴结转移高频彩超血流分布与血流信号分级差异[n(%)]

3 讨论

乳腺癌是女性恶性肿瘤的一种,该病较为常见,会危及患者生命安全。肿瘤疾病易侵犯腋窝淋巴结,乳腺癌患者存在极高的腋窝淋巴结转移发生风险。所以能否尽早诊断出淋巴结转移会对患者后续治疗产生重要影响[7]。近年来,临床对腋窝淋巴结诊断技术的研究越发深入,最初在对腋下淋巴结检查时,检查方法主要为触诊法,此种诊断方式对医生临床经验要求较高,即使具备丰富临床经验的医生,也有可能因淋巴结大小、转移位置、肥胖等因素影响而产生误诊、漏诊等状况,诊断精准性不高[8]。高频彩超是诊断技术的一种,此技术对血流动力学敏感度较高,具备较强的空间性,在对腋下淋巴结检查时,可对其性状、是否有转移发生等展开较为精准的诊断[9]。健康人的腋窝淋巴结影像形状大多为小肾形,具备光滑圆润的胞膜,皮质均匀,低回声并且回声分布均匀[10]。恶性淋巴结影像形状为卵圆形或圆形,并且皮质明显不均匀,且偏向中心,产生相互融合状态。淋巴结侵犯范围会逐渐扩大,结节大小会随之增加[11]。肿瘤细胞浸润淋巴管后,会产生增殖、组织结缔、局部细胞坏死等反应,造成局部皮质增厚,进而损伤淋巴结胞膜、结构、髓样及皮质[12]。从回声角度而言,随微小钙化灶,恶性淋巴结产生不均匀性增强,上述状况产生的原因主要为结节髓质与中间窦遭受肿瘤细胞侵犯,并将其替代。除此之外,淋巴结结构存在改变、甚至消失的可能,最终会演变为钙化成像与非均质回声[13]。

褚巍等[14]选取140例乳腺癌患者,术前对所有患者开展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手术病理检查后发现77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转移组),63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未转移患者(未转移组),结果发现相比于未转移组,转移组淋巴结长短径之比、皮质向心性增厚、淋巴结的边界不清、淋巴结内钙化灶等检出率显著更高(P<0.01);诊断早期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时,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灵敏度为89.61%,特异度为82.54%,说明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早期诊断中,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临床应用价值较高。曾婷婷[15]选取乳腺癌并行乳腺癌根治术的86例患者(2016年1月—2019年4月)作为研究对象,诊断金标准为术后病理诊断结果,将44例患者设为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组,42例患者设为乳腺癌非腋窝淋巴结转移组,对比两组淋巴结血流信号状况、腋窝淋巴结的超声影像特征。结果显示,两组血流分布分级与血流信号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1);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诊断中,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特异度为83.33%、灵敏度90.91%、误诊率16.67%、漏诊率9.09%。由此可见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诊断中,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特异度、灵敏度较高,具备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王贺男[16]选取接受乳腺癌根治术进行治疗的乳腺癌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将确诊为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47例患者设为试验组,另没有被确诊为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51 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超声声像特征。结果显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试验组淋巴结长短径之比>2,淋巴结内钙化灶、皮质向心性增厚、淋巴结边界不清等征象的患者例数分别为39例、36例、29例、38例,对照组淋巴结长短径之比>2,淋巴结内钙化灶、皮质向心性增厚、淋巴结边界不清等征象的患者例数分别为23 例、20例、14例、21例,试验组明显更多(P<0.05),由此可知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早期诊断过程中,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效果更为理想,具备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褚巍、曾婷婷、王贺男等研究结果与本次研究结果基本相同。本次研究中,高频彩超检查显示,观察组血流分布中周边型最多,血流信号中3级最多,对照组血流分布中门型最多,血流信号中2级最多,说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血流周边性较多,具备较为明显的恶性特征[17]。究其原因,肿瘤细胞对淋巴窦侵犯后,皮质增生,会增多微血管数量并且会产生紊乱走行,所以于超声检查中血流分布表现出皮质边缘血流集中,使得周边型比例升高。与此同时,乳腺癌淋巴结节发生转移后,由肿瘤细胞分泌出的血管内皮因子对淋巴结中血管生长存在促进作用,增加微小血管会造成血流信号分级升高。观察组淋巴结内钙化灶、皮质向心性增厚、淋巴结边界不清等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皮质向心性增厚、淋巴结内钙化灶、淋巴结边界不清等征象可作为初步鉴别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标准。究其原因,乳腺癌肿瘤细胞淋巴结发生转移后,会使髓质与淋巴结皮质的正常结构遭到破坏,但损伤程度存在一定差异,进而造成皮质偏心增厚。患者高频彩超诊断价值分析指出,高频彩超检查诊断符合率为92.11%,特异度为94.44%,灵敏度为90.00%,说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早期诊断中,应用高频彩超诊断特异度、符合率、灵敏度均较高,具备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Kappa值为0.8421>0.75,与病理诊断结果一致性较好。

综上所述,在早期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诊断中,高频彩超具备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通过声像特征与血流特征对淋巴结展开评价,值得进一步推广。

猜你喜欢
腋窝皮质血流
体外反搏对于狭窄动脉内血流动力学环境影响的高精度计算机仿真研究
微血流成像能准确鉴别和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
超微血流成像与CDFI评估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流灌注的对比研究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早期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分析
基于系统论SPO模型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干预实践
皮质褶皱
迎秋
暗香浮动
佳节
腋下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