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子宫内膜病变患者采用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

2022-02-25 05:17吕雪梅史宇恒通信作者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2年1期
关键词:血流内膜腹部

吕雪梅,史宇恒(通信作者)

(中国贵航集团302医院超声科 贵州 安顺 561000)

子宫内膜是妇女子宫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医学中子宫内膜病变是常见疾病,发生后患者会出现下腹部疼痛、不规则出血、绝经后出血、经期缩短不稳等临床症状[1]。据相关数据统计分析得知,在临床中子宫内膜病变具有较高的发生率,且在女性妇科疾病中占比较大,高达89%[2]。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而不良生活习惯导致子宫内膜病变的发生率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由于该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临床中需要早期诊断和治疗,但在实际诊断过程中,漏诊或误诊的情况较为常见,而且这种疾病与其他妇科疾病误诊、漏诊率相比较高。导致这种情况发生的原因主要与子宫内膜的结构复杂、体位特殊有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许多学者作了深入的研究,旨在解决诊断中出现误诊或漏诊的问题[3]。因此,许多学者作出了针对性的分析和研究,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阴道超声或宫腔镜的诊断方法具有良好的效果,对子宫内膜病变具有较高的检出率。而在临床中如何选择诊断方法进行进一步分析很关键,基于此,本研究通过不同方法诊断对比完成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2月在中国贵航集团302医院接受治疗的子宫内膜病变患者80例进行分析。患者的年龄为44~72岁,平均年龄为(55.28±4.26) 岁。将《妇产科诊断标准》作为临床诊断的标准,对确诊的子宫内膜病变患者进行研究。对患者其他脏器进行全面的检查以此排除病变,资料可用于比较,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要求。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经过检查确诊为子宫内膜病变,且符合《妇产科诊断标准》;②患者无其他脏器病变;③患者同意参与研究并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存在心、肺、肾等系统病变患者;②意识不清、有语言障碍的患者;③近期接受过手术治疗的患者。

1.2 方法

所有的患者均接受超声检查及阴道超声检查,本次研究中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GE Voluson E8),腹部超声诊断时将探头频率设置为3.5 MHz,阴道超声检查时将探头频率设置为5.5 MHz。

腹部超声检查:在进行腹部超声检查时,指导患者取卧位,保持身体稳定,检查前嘱患者保证膀胱充盈,并对探头进行消毒,规范放置,对患者的盆腔进行多个方位的检查,确保仔细检查,并详细地对回声进行记录,检查的重点为子宫及附近形态,观察是否存在异常和包块,另外观察在子宫肌层位置的包块是否正常,同时观察子宫内膜及血流的状况。

阴道超声检查:在进行该项检查的过程中,指导患者将膀胱排空,取膀胱截石位,且对探头严格消毒,提前做好检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当探头进入阴道内时,需要格外注意,避免对患者造成损伤,检查时紧贴穹窿处和宫颈处。在实际检查的过程中可通过探头方向的调整,对多个角度的回声情况进行充分的收集,观察包块的形态、大小,并了解子宫内膜及血流状态。

病理检查:采用刮宫术获取子宫内膜进行病理检查。

1.3 观察指标

将腹部超声、阴道超声及病理检查结果作为实验观察指标,将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观察比较两种超声检查的效果;另外,对患者采用经阴道超声诊断时,分析其子宫内膜的血流显示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版本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t检验,用(±s)表示;计数资料以χ2检验,用率(%)表示,P<0.05时代表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不同超声诊断方法应用的结果

所有患者均接受病理检测确诊,结果显示存在黏膜下肌瘤、子宫内膜癌、息肉、增生患者分别有80例、68例、80例和80例。

阴道超声的各病变诊断准确率均高于腹部超声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不同超声诊断方法应用的结果[n(%)]

2.2 经阴道超声诊断后子宫内膜血流显示情况

对所有患者采用经阴道超声诊断后,子宫内膜良性病变血流情况,即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肌瘤等血流显示情况的显示率,与恶性病变子宫内膜癌患者的血流显示率相比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良性病变血流的血流动力指数显著低于恶性病变子宫内膜癌(P<0.05)。见表2。

表2 经阴道超声诊断后子宫内膜血流显示情况

3 讨论

临床中将子宫内壁上的内膜称为子宫内膜,孕激素和雌激素均会对子宫内膜造成刺激,如月经周期和发情周期的影响导致子宫内膜发生周期性改变,其中最常见的是女性月经。子宫内膜从外至内共有三层,分别是基底层、海绵层和致密层。其中卵巢激素会对海绵层和致密层造成影响使其发生周期性改变,甚至脱落,此时细菌感染的概率增高,极易发生病变,常见的有炎症反应、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内膜增厚等。导致子宫内膜病变发生的主要原因与子宫内膜受到各种激素的影响后程序化细胞死亡后出现的无规律分泌和增生情况有关。在多种激素的影响下,子宫内膜细胞因子会受到刺激,从而导致间质增生和分化的情况在子宫内膜上皮中发生。在分泌作用的影响下子宫内膜间质细胞所产生的血小板会发生变化,导致EGF的细胞出现增生作用,且不断增强。激素还会影响胰岛素样生长因子(间质、肌层细胞及内膜上皮中),使其功能逐渐消失。另外子宫内膜病变后,大部分患者会出现明显的临床病变,可通过病变情况进行初步诊断。例如炎症反应,患者会出现痛经的情况,且月经量增加,如果患者年龄较大,其会出现脓性白带且伴有异位,腹痛明显。内源性雌激素是导致子宫内膜增厚的主要原因,发生后患者会出现肥胖或排卵异常、卵巢颗粒细胞瘤或分泌功能性肿瘤等。以上病变可通过X线、B超或腹腔镜进行检查。

当前,社会经济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人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然而女性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不仅要兼顾家庭的责任,还要承受生活的压力,这些均会使女性的生活方式发生改变。这种情况下,子宫内膜病变的发生率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据相关调查显示,在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中,子宫内膜病变占比较高,在25%左右[4]。在该病的诊断中,往常使用的主要诊断方法为病理学检查,即对患者子宫病变位置进行样本采集,之后进行病理学分析,这种方法被临床作为“金标准”用于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但该方法实施的过程中,主要依靠医生的主观感受和临床经验,如果患者的病灶较小,那么就会出现较高的误诊率,就算医生有较为丰富的临床经验,也会出现较高的误诊率,且高达20%左右。另外,在诊断的过程中,常会出现盲目操作的情况,这种现象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创伤,从而导致多种不良反应发生,如出血量增加、感染率增高,以及有子宫穿孔的可能,给患者带来了较大的痛苦。当前,科学水平的提高,促进了医学水平和技术的进一步提升,在此背景下超声诊断技术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其具有安全性、准确性较高的特点,因此逐渐成为临床诊断的重要方法。通过这种方法能够对患者的子宫内膜形态是否发生改变进行观察,同时还能够了解子宫内膜的厚度。另外超声诊断能够详细地观察子宫内膜的边界,并了解病变处血流情况以及肌层之间的关系,这种优势均在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过程中提供了准确且可靠的信息依据。当前,经腹部超声诊断和经阴道超声诊断是临床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两种常见方法。有相关研究对患者分别采用经腹部超声诊断和经阴道超声诊断,并对两种方法的准确率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在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中,经腹部超声的诊断准确率低于经阴道超声[5]。采用阴道超声诊断的过程中,需要选择高频率超声探头,且通过阴道进行探查,能够详细观察阴道内宫颈部位的情况,并对阴道穹窿处详细观察,有利于清晰地显示盆腔器官的图像,具有扫描视角大的特点,同时在诊断的过程中无需患者膀胱充盈,而且肥胖、肠气和多重反射也不会对诊断结构造成影响。

临床中对于子宫形态的观察,可通过超声检查手段完成,其不仅能够清晰地观察子宫形态,还能够对子宫内膜的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该技术是临床中常用的无创检查手段[6]。就腹部超声检查而言,其具有明显的优点,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既能够对子宫形态进行直接观察,也能够直接观察子宫内膜情况,通过检查结果的分析能够为临床诊断提供支持。以上两种检查方法各有优势,但阴道超声的效果较为明显,这是多年来应用后总结的结果,主要是阴道超声的核心与盆腔的位置更近,有效地避免了腹部脂肪和肠内空气的干扰[7]。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阴道探头可近距离观察宫颈部,此时阴道探头的频率会提高,声束近场区中包含盆腔,其对声束的吸收能力较弱,对宫腔部位、大小以及内部情况可精确地进行观察,有利于对子宫内膜情况进行直观观察,对宫腔内微小病变的检出率较高,有利于提高子宫内膜病变的准确率,就阴道超声检查而言,患者需要保持膀胱状态的充盈,且患者无需憋尿,这种情况下,不仅能够缩短诊断时间,还能使诊断的准确率大大提升。本研究过程中从我院收治的子宫内膜病变患者共计80例,对所有患者腹部超声与阴道超声检查,两种检查方式病变诊断准确率的结果相比,后者的优势较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使用阴道超声进行子宫内膜的检查,不管是诊断的效果,还是误诊率,均优于腹部超声检查。阴道超声检查的优势在于探头频率高,且在检查过程中紧贴宫颈,留出盆腔脏器检查位置,使同一声束近场区中,吸收声束减少,对子宫内膜、结构、大小回声的获取较为清晰[8]。其次,阴道超声检查使用的探头较小,灵活性较高,可根据实际情况对探测深度和角度进行调整,能够清晰地观察黏膜下小肌瘤和子宫内膜息肉形态,同时对宫腔内脏器占据形体及基底部大小也能够清晰探测。另外,获取的超声图像质量较高,能够准确地探测出子宫位置和内膜微小病变情况,能够清晰地检查出人流或药流后子宫腔内的残留状况。此外,在检查的过程中无需患者充盈膀胱,具有操作简单、节省时间的特点,且不受脂肪、肠道内气体、腹部疤痕等方面的影响,既能够减少患者憋尿后的不良影响,还能够减少患者的痛苦。

通过上述内容可知,超声腹部检查和引导超声检查的优势相比较低。主要是阴道超声具有探头频率高的特点,其能够对子宫内膜、结构及大小的回声进行清晰的显示,同时还具有探头小的特点,增加了探头的灵活度,能够清晰地显示子宫内膜息肉形态及肌瘤形态。另外还具有超声图像质量高的特点,能够准确地探测子宫内膜微小病变及子宫腔内的残留情况。

综上所述,腹部超声检查和阴道超声检查效果相比,后者的诊断优势较为明显,有利于准确地诊断出子宫内膜病变,为临床治疗方法的确定提供引导,可在今后诊断中大力推广。

猜你喜欢
血流内膜腹部
体外反搏对于狭窄动脉内血流动力学环境影响的高精度计算机仿真研究
腹部胀气的饮食因素
微血流成像能准确鉴别和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
超微血流成像与CDFI评估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流灌注的对比研究
miR-145通过调控人子宫内膜基质细胞OCT4的表达促进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展机制
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别大意
基于系统论SPO模型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干预实践
子宫内膜增厚需要治疗吗
祝您健康处方(6) 上腹部饱胀、隐痛、嗳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