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综合体建筑设计策略研究
——以禹洲城市广场2#B综合楼为例

2022-02-25 02:42
福建建筑 2022年1期
关键词:宴会厅动线裙房

王 龙

(厦门合立道工程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福建厦门 361000)

0 引言

建筑设计总是面对着城市既有肌理现状、建设方需求等各种复杂的问题。这是一个不断寻找满足各方要求的过程,以此来实现建筑设计的价值、提升城市空间的品质。本文以2#B综合楼开展酒店综合体的设计策略研究,以期为同类型的项目提供理论和实践思路。

1 工程概况

1.1 工程介绍

2#B综合楼项目位于泉州市惠安城南新区世纪大道与规划四路交界处西南侧,用地面积约1.06万m2,整个地块形状规整,场地平整;设计地上22层,地下1层,总建筑面积约5.1 m2,高度99.00 m,主要包括酒店、办公、商业以及其他酒店配套服务用房。

1.2 基地现状分析

基地西北侧为世纪大道,与禹洲城市广场MALL隔街相望,东北侧紧邻规划四路,西南侧为2#C办公楼(已建成)。作为禹洲城市广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城市的重要节点,紧邻规划区景观主轴世纪大道,对建筑有较高的城市形象要求,设计的重点在于如何处理场地、建筑与城市周边的关系,以及塑造怎样的城市形象。

1.3 项目定位及业主需求分析

在项目定位方面,2#B综合楼与禹洲MALL商城之间将通过后期的规划人行天桥相连接,又与西南侧的2#C办公楼紧邻。建设方希望通过2#B综合楼的建设融合与MALL商城、2#C办公楼之间的业态,实现高触点、多频率的互动。打造惠安城南新区的集聚“商业、酒店、SOHO办公”全业态的大型综合楼。在建筑设计方面,主要要求包括:

(1)紧密联系酒店客房与裙房各业态之间动线,提高酒店客房、商业客户的使用效率及到达频率,提升体验感;

(2)合理安排各部分功能之间的流线,避免互相干扰;

(3)在城市形态方面,塑造世纪大道主轴上的城市新地标形象。

2 设计策略

建筑设计策略,即通过一系列研究和分析,不断尝试解开城市、场地、功能、空间等难题,给出合理的答案。该项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场地设计策略

考虑到地块西北侧世纪大道为场地的主要人流方向和建筑形象的主要展示面,可充分利用市民广场景观轴线打造酒店入口形象面;同时可设置前广场,利于人流集散。因此,在建筑布局方面,首先将酒店功能设置在这一侧,建筑尽可能后退世纪大道道路红线,在酒店主入口前留出足够大的空间作为前广场落客区;其次,高层塔楼设置在场地东南侧,尽可能远离世纪大道,避免建筑高大体量对道路造成压迫感,同时也可以减少世纪大道车流对塔楼的噪音干扰;最后,裙房功能布置在整个建筑西侧。

在出入口设置方面,将场地主入口与酒店出入口相对应,次入口沿东北侧规划路设置,作为办公部分机动车出入口。场地出入口和建筑布局明确后,为保证综合楼各功能部分既能独立高效运行,又能紧密联系,将办公出入口单独设置在建筑东北侧,办公人流可以沿东北侧直接进入场地与建筑,避免和酒店客流交叉;酒店配套用房出入口设置在西北角,南侧则设置辅助、后勤出入口及临时卸货区,实现客货分流。

在消防设计方面,消防车可沿两侧机动车出入口进入场地,在场地内部形成环形消防车道,并在塔楼东南角设置不小于塔楼总长度1/4的消防登高操作场地,如图1所示。

图1 场地布局分析图

2.2 功能、空间设计策略

综合体建筑的功能设置与业态分布有着密切的联系,业态往往决定着功能的布置。通过功能的合理布局和空间组织,实现业态的最大化价值,是设计的核心目的。因此,首先将酒店客房设置在高层塔楼的最上方楼层,利用良好的景观视野提升客户的体验感。经过对当地酒店市场的深入调研,酒店出租率有限,客房数量宜控制在200间左右,以自营为主,定位为快捷酒店。基于此,设计将十三层至二十二层布置酒店客房,层高3.9 m。塔楼除酒店功能外,为了降低酒店体量过大带来的投资及经营风险,剩余业态按可对外出租售办公考虑,因此将六层到十二层设置为办公,层高4.5 m,可满足各类办公使用需求,如图2所示。

图2 功能体块分析图

建筑的体验过程,就是建筑空间发挥使用效能的过程,人们在有材料建造的抽象物理空间中开始了丰富多彩的生活,空间也不再是无用的空地,成为复杂多变的“场所”空间[1]。裙房部分设计主要是如何处理高大功能空间(两层通高的酒店大堂和宴会厅)与其他功能之间的关系,首先,酒店大堂位置在场地设计时便已确定沿世纪大道布置,而整个裙房在扣除塔楼范围和酒店大堂位置后,仅剩建筑西侧有相对完整且较大的空间,因此将宴会厅布置在此处。

其次,需考虑宴会厅布置在几层,它的位置影响着其他功能的布置。设计之初考虑到宴会厅使用人员多,和其他餐饮功能共同布置在二层,便于人员疏散,KTV由于是小房间设置在三层,SPA大空间四层,但这样的布置会导致大量KTV包厢的卫生间出现在餐饮区上方,不满足规范要求。因此最终决定将宴会厅和KTV楼层对调,KTV设置在二层,宴会厅设置在三层。

最后,酒店大堂和宴会厅位置确定后,剩下的工作则是围绕它们完善其他功能布置。一层在酒店大堂西侧设置酒店配套用房门厅、办公门厅外,在靠近大堂处设置早餐区及早餐厨房,在南侧设置酒店办公管理用房及设备用房,在建筑外侧设置商业价值较高的商铺。二层整层设计为量贩式KTV。三层为餐饮区,主要设置850m2两层通高的宴会厅,中间采用活动隔断,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区分空间,满足当地不同规模的宴会需求。宴会厅东侧设置厨房区,北侧设置60m2左右的包厢区,在最初方案东北角设置大小会议室及约120m2的散客区,满足平时客流需求;四层在最初的方案设计阶段由于业态并不明确,业主大体意向包括健身、足浴以及其他多功能活动用房,因此全部功能按照多功能厅考虑预留。后期经过市场调研后为确定SPA休闲区,设置大小不同规模的SPA、足浴包间以及相配套的自助餐;五层为酒店后勤配套用房,主要包括员工休息室、更衣室、员工餐厅、员工餐厅厨房等用房如图3~图4所示。

图3 一层功能分析图

图4 三层功能分析图

2.3 动线设计策略

2#B综合楼裙房大、塔楼高、功能繁杂,动线主要包括竖向和横向两方面。

竖向动线设计遵循简捷集约的原则,能够快速到达各个竖向分区,又互不干扰。主要设计以下动线:(1)酒店客房通过酒店大堂,进入核心筒内酒店电梯到达客房;(2)办公通过办公门厅,进入核心筒内电梯到达办公区;(3)裙房酒店配套用房,通过西北侧门厅进入专用电梯厅到达二至四层不同功能区;(4)货运可通过东侧货梯,直接进入二至四层后勤区;(5)此外,还设计一个可通过大堂室内到达三层宴会区的钢楼梯,为客流提供不同的路径体验。钻石形状的钢梯也可以增加空间体验感,如图5所示。

图5 竖向流线分析图

横向动线方面,一层围绕大堂和酒店电梯厅构成客流主要动线;在早餐厅南侧和西侧设置酒店管理人员动线,与大堂紧密联系,又自成系统独立运行;办公门厅、酒店配套用房门厅、商铺、物业管理用房以及变配电室等设备用房在建筑外围布置,形成组成各自系统动线。二层整层设置KTV,可先通过裙房电梯厅到达南侧KTV大厅,再通过环形动线将每间包厢串联起来,提高客流可达性。三层餐饮宴会区、会议区,动线较为复杂,主要包括5条动线:

(1)裙房电梯厅与南侧宴会厅前厅之间组成宴会区客流动线;

(2)宴会厅南侧送餐走廊与厨房区之间形成送餐动线;

(3)货梯与厨房之间形成后勤动线;

(4)裙房电梯厅北侧为餐饮包厢区动线;

(5)核心筒内酒店电梯厅与会议室之间形成会议动线。为避免动线交叉,餐饮和会议区可利用错峰管理。四层SPA区主要设置2条动线:①裙房电梯厅到达接待大厅后,通过环形走廊连接各SPA包间;②SPA区与自主餐区,自主餐区至厨房、货梯之间组成的动线。五层及以上横向动线较为简单,均通过电梯厅和环形走廊连接各功能房间。

2.4 形体、立面设计策略

建筑,作为凝固的音符,时刻演奏着城市美妙的乐章。人们与城市建立起联系可采用多种方式,如通过对路径和节点的认知,人们在大脑中逐渐建立起城市的脉络与结构;通过对具体标志物的记忆,可以确定自身在城市空间中的位置,并形成识别城市的符号;通过具体空间(区域、地点)的体验而建立起身体感官与场所之间的记忆[2]。经过多方案对比分析后,最终选择了 “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设计策略,秉持和周边建筑相互协调、避免过度设计的原则,不在造型上一味地追求标新立异,而是延续相邻的2#C办公楼风格,与其共同构成双子塔,形成“城市之门”形象,共同宾迎四方来客,增强在城市中的可识度,成为人们新的记忆点,如图6所示。

图6 鸟瞰图

塔楼通过竖向线条及大面积玻璃的虚实对比,来实现简洁现代的挺拔感。裙房则过玻璃体块之间互相咬合,金属百叶横向连接,塑造简洁大方又错落有致的精致感,如图7所示。

图7 塔楼透视图

在立面材质与色调方面:塔楼部分采用的浅褐色干挂石材及蓝灰色玻璃搭配,使建筑形体层次分明、干净、简洁;裙房部分采用干净透明的蓝灰色玻璃及深灰色钢材作为裙房的主色调,在钢与玻璃间演绎建筑的现代性,如图8所示。

图8 裙房透视图

3 结语

酒店综合体的设计不同于文化类建筑,往往并不需要过多抽象的灵感,它需要的是建筑师通过理性分析后的设计策略,以此作为源动力来创造出满足业主需求、与城市融合并符合时代精神的“好”建筑,实现建筑在社会层面的公共服务属性。

猜你喜欢
宴会厅动线裙房
酒店宴会厅设计的可发展性研究
风环境视野下杭州基座与毗邻式裙房布局分析
高层建筑工程中裙房钢结构桁架的施工探讨
机械领域专利文献翻译中的语言“动线”探究
博物馆展览空间的参观动线设计研究
长春市高层办公建筑裙房周边风环境设计研究
星级酒店餐饮区设计浅析
基于业态的商业动线设计研究
豪华宴会厅盛大揭幕
新建城市综合体宴会厅顶大跨度钢构吊装施工方案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