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职业教育跨界治理及对RCEP地区职业教育融合发展的启示

2022-03-01 22:48李丹丹刘洁晶
教育与职业(上) 2022年2期
关键词:欧盟融合发展职业教育

李丹丹 刘洁晶

[摘要]统一市场、建经济自贸区是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策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正式签署后,其带来的不仅是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会带来社会、文化和技术等方面的碰撞、融合与提升,职业教育融合发展成为自贸区发展的必然要求。但从各国的经济和文化发展现状来看,RCEP地区的职业教育融合发展在制度、文化和技术水平方面存在巨大差异。而从欧盟职业教育发展的历程看,为高效推动合作发展提出了跨越边界、部门和公私合作伙伴的治理方式,通过多方参与、多元互动、建立合作基金、项目化运作打破了国家界限,突破了行业部门的约束,建立了超政府的合作管理体制。鉴于此,RCEP地区在实现职业教育融合发展中要成立跨界的合作机构、建立权威的治理制度体系、设立合作发展基金。

[关键词]跨界治理;职业教育;融合发展;欧盟;RCEP地区

[作者简介]李丹丹(1986- ),女,河北成安人,衡水学院,副教授,硕士;刘洁晶(1981- ),男,河北景县人,衡水学院,副教授,硕士。(河北  衡水  053000)

[中图分类号]G719.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2)03-0091-05

一、引言

统一市场、建经济自贸区是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策略。2020年11月,由中国与东盟、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15国共同建立统一市场的自由贸易协定《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egional Com-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RCEP)正式签署。这意味着世界上最大的自贸区建成,它涵盖约23亿人口,经济总量超过25万亿元,占全球总量的25%,未来RCEP地区将成为著名的经济带。RCEP协定带来的不仅是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会带来社会、文化和技术等方面的碰撞、融合与提升,职业教育融合发展成為自贸区发展的必然要求。因为,只有区域职业教育融合发展才能促进人才自由流动,实现对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支撑,推进各国交流与合作,增进信任与理解。但是,RCEP地区国家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水平、技术水平和教育制度有很大的差异,在人才供与求之间存在着矛盾。因此,突破国家界限、制度差异和标准不一致的障碍,在政府、企业和学校之间建立统一制度框架,才是推动RCEP地区职业教育融合发展的关键。目前世界著名的经济自贸区中,欧盟是合作水平最高、影响力最大的自贸区,其职业教育整体发展水平领先,促进了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欧盟职业教育发展中,跨界治理是其最重要的特征,值得RCEP地区国家借鉴和学习。

二、欧盟职业教育跨界治理的基本做法

从欧盟职业教育发展的历程看,跨界治理是其实现融合发展的重要特征。在欧盟职业教育发展中,为高效推动合作发展提出了跨越边界、部门和公私合作伙伴的治理方式,打破了国家界限,突破了行业部门的约束,建立了超政府的合作管理体制。

(一)多方参与,建立统一的标准和工具

欧盟各成员国的职业教育能够融合发展主要是基于《欧洲终身学习资格框架》和《欧洲职业教育与培训学分体系》两大标准体系。这两大体系为职业教育标准统一化建设奠定了基础,也是所有成员国建立自身标准的参照。2008年4月23日,欧洲议会和理事会通过了关于终身学习欧洲资格框架的建议。资格框架是一个总体的、综合的框架(元框架)。欧盟建立的这些标准都不是强制性的,而是协商性的,欧盟各成员国会参照这些标准,根据自己的国情,通过国家立法、集体协议或其他形式建立自己的资格框架。

2008年4月,欧盟委员会向各成员国推出了欧洲职业教育与培训学分系统(European Credit System fo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ECVET),建立了一套结构化的职业教育管理标准。ECVET于2009年被欧洲议会和理事会采纳,被推荐给各成员国应用。2016年4月, 欧洲工会联合会提出了《欧洲学徒制质量框架》。框架针对学徒制内涵、管理、质量、资格证书、学徒权益保障等方面提出建议。各方面又细分出20个评估指标和46个评估问题,以实现学徒制质量评估。这是一个由企业、学徒、学校和培训机构等利益相关者达成的共识,实现了多方协作配合和共赢。

自2002年以来,“哥本哈根进程”强调加强职业教育所有相关利益攸关方的共同合作,以提高欧洲职业教育质量和吸引力。最主要的举措是建立欧洲职业教育和培训质量保证框架(European Quality Assurance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EQAVET)。该框架从学校、培训机构和企业内部建立保障体制。2003年,欧盟委员会成立了一个由所有成员国60多个来自不同领域成员组成的技术工作组,提供了一个通用的框架和工具,为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进行评估和监督。

(二)多元互动,合力推广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对于青年的影响巨大,他们是未来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为了激发青年人参加职业教育和从事技能型的工作,欧盟举办了大量面向青年人的宣传和教育活动,如技能大赛、职业技能周等。通过这些活动,成员国的国际行业合作伙伴、政府、教育机构、学生、社会组织之间会进行充分的交流与互动,提高了职业教育的影响力。欧洲技能大赛是由欧洲技能组织举办的面向25岁以下青年人的技能比赛。2018年欧洲技能大赛在匈牙利布达佩斯举行,28个国家的550名选手参加了37个竞赛项目比赛。

从2016年开始,一年一度的欧洲职业技能周开始举办,它是一项全欧洲范围内的活动,旨在提高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和形象。职业技能周由当地政府部门组织,用以展示最好的职业教育和培训成功案例,向公众,特别是青年人宣传职业教育是一条通往更充实、更美好的个人职业生涯的道路,让年轻人知道职业教育不仅可以带来就业机遇,学到创业精神,还可以“成为你自己的老板”。欧洲职业技能周也是一个欧洲内外交流信息和共享实践经验的平台,每年职业教育周还会颁发杰出职业教育与培训奖,表彰个人、组织在促进和提供高质量职业教育与培训方面的贡献。

(三)建立合作基金,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

欧盟是一个超国家的政治经济实体,在推动职业教育融合发展的过程中,为解决成员国之间的差异问题,欧盟的结构基金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基金会由国家财政或社会组织提供资金支持,不仅实现了政府间的合作,也实现了公私组织机构的相互支持配合,把促进协调发展作为目标,形成了一套非常完善的运行机制。成员国政府负责基金申请,地方政府负责政策的决策与具体执行,欧盟则负责制定结构基金管理规则,并通过监督和评估影响成员国的政策落实,使之符合欧盟发展战略意图。尽管在不同时期基金支持的目标不同,但是推动区域均衡发展、提升区域竞争力和就业率、支持多方合作的中心没有改变。它在创造就业机会、增强欧盟的经济和社会凝聚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欧洲培训基金会(European Training Foundation,ETF)支持29个伙伴国家的人力开发,主要工作内容包括促进社会流动和社会包容、改革教育培训制度、更好地平衡这些系统的能力和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基金会支持伙伴国家建立现代职业教育制度,促进伙伴国的人才培养与国内外劳动力市场需求相匹配;还支持欧盟向伙伴国家提供政策设计、实施、监测和评估的指导。欧洲社会基金(European Social Fund,ESF)是一个结构基金,用来解决成员国之间不平衡问题,主要为落后地区的职业教育与培训提供支持,同时为能带来就业的项目提供援助。从2014年到2020年,ESF为支持职业教育分配了大量预算。其中,近150亿美元用于促进终身学习、灵活就业以及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等相关的项目。

(四)项目化运作,实现多元合作

欧盟的决议最终需要各成员国来落实,欧盟运用项目制的方式来突破各国行政体制中复杂层级制的束缚。项目化运作形成了一整套执行、监督和评价制度,提升了政策执行的效率,如达芬奇计划、“伊拉斯谟+”项目以及地平线项目等多个合作项目。达芬奇计划的目的是促进接受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年轻工人、低技能就业者在欧洲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相互学习,并以此推进跨国合作,促进职业教育和培训领域的革新,整合各国职业教育制度和实践方面的经验,建立起欧盟层面的职业教育与培训制度体系。达芬奇计划具体内容包括促进人员流动、启动示范项目、提升语言能力以及建立跨国教育网络等。人员流动指在职业教育和培训方面的人员跨国流动与交流,特别是对进入劳动力市场的青年进行跨国职业教育和培训,为其顺利就业和迁移扫清障碍。

欧盟于2014年1月推出“伊拉斯谟+”项目(2014—2020年),以进一步扩大国际合作,拓展欧盟成员国在教育、培训和青年事业领域的发展。该项目的目标是提高公民的技能和就业能力,实现教育、培训和青年工作的融合发展。“伊拉斯谟+”项目7年的预算为147亿美元,用于支持每年约13万名职业教育学生和2万名职业教育教师参与交流活动。此外,“伊拉斯谟+”项目每年会资助近500个职业教育相关项目,为400万欧洲人提供出国学习、培训、积累工作经验和志愿服务的机会。

三、对RCEP地区职业教育融合发展的启示

欧盟职业教育融合发展经过了几十年的探索,最终形成了一套跨界的规划治理机制。欧盟职业教育融合发展的实践表明,由多个国家组成联盟,共同推动一个行业领域协同共赢的发展,必須是一个逐步完善、利益攸关方不断互动的复杂过程。欧盟职业教育跨界治理对RCEP地区职业教育融合发展的启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顶层设计,成立跨界的合作机构

从欧盟的经验可以看出,区域内国家间的合作必须有一个合作体制来打破国家间界限的阻隔。也就是说,建立国家层面之上的机构,将原本属于各个成员国、行业组织甚至私营机构的权利整合起来,通过协商来进行顶层设计。欧盟合作体制中权威的决策机构是欧盟委员会和欧洲议会,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决定都要由这两个机构批准后,再向各个国家推广实施。除此之外,欧盟资助了相当数量的与职业教育相关的机构和团体,欧洲职业培训发展中心(CEDEFOP)就是欧盟资助的研究机构之一。CEDEFOP管理团队包括成员国政府代表及雇员协会和行会的代表,它为各国改进职业教育与培训政策提供建议。

当前,RCEP自贸区的发展还在初级阶段,合作刚刚开始,主要聚焦在经济领域,职业教育这样的专业领域合作还不是优先发展的事项。在合作体制上,各国之间的关系是松散的,缺乏权威性。在这种背景下,职业教育领域的合作体制可以采用RCEP地区职业教育合作委员会、合作领导小组或协调委员会等形式,并建立相应的运行监督与评估机构。合作体制建立在各国政府合作的层面,由各国的教育部门、劳动部门、行业组织的代表参与。这不是一个代表广泛性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这种跨界合作有助于行政机构与相关方形成利益共生关系,从而有助于提高协调发展的成效。

合作委员会这种形式的合作机构是一个政府间的协调机构,具体负责政策执行及政策工具的运用。这样一个共同体的合作还要有一个具有政策规划、落实和督导功能的完整的合作组织体系,这样才能促进合作的深入发展,因此要在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和研究层面建立专门的机构,搭建国家间协调互动机制,解决发展中多元结构矛盾,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例如,建立RCEP职业教育合作研究中心、RCEP地区劳工事务协调中心等具有研究和咨询等功能的机构。这些合作机构由各国教育部门、劳工部门、研究机构和企业的代表共同组成,主要的职责是对职业教育的发展与合作进行规划,确立组织目标,为地区劳动力的培训与流动进行研究,制订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计划,支持各国开展职业资格、专业标准、技能培训等重要领域的合作,分享各国职业教育发展经验等。研究合作机构没有行政权力,因此不能进行强制的控制,但是通过合作协商,可以逐步发展成具有实际行为能力的机构。

(二)多方参与,建立治理制度体系

教育发展、规划和管理是属于国家公权力的行政权力,具有严格的边界范围。在不同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模式中,权力运作的模式和管理方式对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也不同。在RCEP发展初期,因发展水平、制度和文化的差异较大,因此其发展面临着合作难度巨大的问题。因此,在RCEP地区职业教育合作中,要客观认识现状,从制度层面出发,借助经济自贸区合作带来的巨大吸引力,基于跨界治理的视角,建立多层次、多类型、有实效的跨界协调共治机制,切实解决制约融合发展的标准不统一、资源难共享等问题。

跨界的规划治理制度体系建设包括制度的建设和运行两个方面。由于RCEP地区各国之间发展水平差距巨大、融合程度不深,所以制度建设要遵守问题导向、顶层设计、协商制定、差异化实施的原则。制度建设要注重坚持问题导向,围绕区域中共性问题,建立解决问题的长效机制。例如,人员流动中职业资格互认问题、企业培训与学历教育融合問题等。RCEP地区缺少具有行政权力的合作机构,制度的设计需通过各国教育和劳动部门的联席会来共同协商。组织相关专家成立工作小组,经过广泛征集意见、论证和评估提出初步方案,然后再将方案交给各成员国的教育专家进行讨论,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改,让方案能够更好地与各成员国自身制度对接。方案的确定是协商的结果,方案的落实也要突出自愿和差异化的原则。也就是说,要允许成员国根据自身的发展状况选择落实的步骤和内容,以及根据方案提出自己的子方案等。

(三)设立合作发展基金,推动职业教育协同发展

RCEP地区国家的发展水平几乎可以说是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缩影。这种差距不仅体现在经济发展水平上,也体现在教育水平、技术水平及发展目标上。RCEP地区职业教育融合发展面临的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要改善发展的环境,包括落后国家和地区职业院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先进教育教学理念的培育;另一方面,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要实现深入对接,提升劳动力就业比率和水平。针对这两方面的问题,可以借鉴欧盟的经验建立职业教育合作发展基金,资助有关国家和地区解决迫切的问题,避免成员国之间发展不平衡而导致“合作博弈”破产,增强合作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发展职业教育需要政府更大更持久的投入,这成为发展落后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障碍。因此,利用合作发展基金可以支持发展落后国家的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资助职业学校师资的培训和教学资源的开发,推进职业院校和研究机构的交流等。同时,基金分配要有附加条件,即接受资助方的本地政策要按照RCEP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做出相应配合。

在基础建设方面,合作基金运作与发展需要基于项目导向,因为项目导向支持更能调动各方的积极性。鼓励RCEP地区国家的高校联合资助,开展课程开发等合作项目。同时,把先进国家职业教育发展所积累的经验、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标准与落后国家的需求相对接,并在坚持自愿、协商和共享原则的基础上,与政府和职业院校进行务实合作。一方面,发挥合作基金的杠杆作用,带动政府、企业投资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基础项目,促进政府、企业和职业院校对接,在项目层面形成利益共同体,为各方创造实实在在的收益。另一方面,促进交流与合作。搭建职业教育交流平台,支持各国在师资培训、互派教师和交换生等方面进行交流;为各国的职业院校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标准建设方面进行深度合作提供支持;支持RCEP地区开展技能比赛、职业教育展览、职业教育宣传周活动,吸引社会各界的关注,改善各国的职业教育发展环境。

四、结语

随着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加速,产业分工越来越细,产业的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日益凸显,RCEP地区会形成最综合、最完善的供应链体系,成为世界上最大、最活跃的自贸区。要推进RCEP地区的职业教育融合发展,坚持合作、共享和共赢的思想,按照协商共建的原则,推进各国政府间战略对接,探索职业教育合作的模式,建立有效的区域合作机制;重视各国之间的差异性,以问题为导向,推动各国职业教育和职业资格的互通、互认,可更好地实现经济一体化和职业教育融合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跃生.RCEP签署:经济全球化发展新趋势[N].学习时报,2020-11-25(5).

[2]卓凯,殷存毅.区域合作的制度基础:跨界治理理论与欧盟经验[J].财经研究,2007(1):55-65.

[3]卞佳颖.欧盟基金工具对长三角泛化后经济合作的启示[J].科学发展,2012(9):60-67.

[4]吴雪萍,郝人缘.欧洲国家资格框架的结构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9,40(34):65-72.

[5]马颖.欧洲职业教育与培训学分体系实施进展探析[J].职教论坛,2016(13):87-91.

[6]杨成明.欧洲学徒制质量框架:时代背景、内容结构与特征[J].现代教育管理,2017(8):93-98.

[7]曾绍玮.欧洲职业教育与培训质量保障的先进举措及本土化借鉴[J].当代教育论坛,2018(6):56-65.

[8]郭达,张瑞.欧洲技能组织的运行机制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36):78-82.

[9]沈娟,王坤.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执行进展、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18):55-64.

[10]石贤泽.欧盟的新冠危机治理——基于政策工具的跨界危机治理逻辑[J].欧洲研究,2021,39(3):93-114+7.

[11]申兵,赵斌.完善区域合作型功能区协同共治机制[J].宏观经济管理,2021(5):21-27.

猜你喜欢
欧盟融合发展职业教育
欧盟钢材反倾销对酒钢(集团)公司出口影响的调查
探究反倾销措施中的价格承诺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英国退出欧盟对市场的冲击效应研究
经济新常态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发展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传统媒体走出“融合发展”误区的理论与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