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皇言:爱国爱岛,乐守天涯

2022-03-01 13:53梁伟
中华儿女 2022年1期
关键词:永兴岛三沙供电局

梁伟

这个城市,尽管陆地面积最小,但海洋面积最大,因此管辖面积也最大;这里设市时间最短、人口最少……这里,就是海南省三沙市。

曾几何时,这座中国最年轻城市条件极其艰苦,台风考验、土壤贫瘠、淡水缺乏、运输不便、人员缺少、高温高盐环境……这里每种活一棵树,都无比艰难。这些年来,为守护好三沙碧海蓝天,把三沙建成海更蓝、岛更绿、景更美的南海“璀璨明珠”,许多人在这里默默奉献自己的青春岁月,三沙供电局西沙群岛供电所副所长陈皇言就是其中之一。从2012年8月至今,九年多时间,3000多个日夜,陈皇言与同事在这片土地上埋下的一根根电缆线,让三沙灯火如繁星般闪耀。

陈皇言说:“‘万家灯火,南海有我’,是所有三沙供电人的共同信念。这些年,虽然很苦,但在永兴岛,军民同心强国防、建家园,几乎每一天都能看到新变化。我能真实感受到,我奋斗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我的青春不会后悔!”

“别人能做的,我都能做”

陈皇言是土生土长的海南姑娘,因为父母都是数学老师,所以她的理科成绩较好。儿时,她曾幻想以后像父母一样成为人民教师,可对于复刻般的人生又少了憧憬。能去北京读大学是陈皇言一直以来的梦想。高考那年,与父母协商,她报考华北电力大学电气工程专业。

“大学期间,在华电精神影响下,我和身边许许多多华电学子一样,收获了最宝贵的严谨、踏实品格,并把它延续到未来工作中。”陈皇言说,“追求卓越是华电人坚定的理想信念,正是凭着这种精神境界,无论校内老师、学生,还是遍布在各行各业的华电校友,都在各自岗位中做出很多不平凡业绩,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华电精神”。

2009年6月,陈皇言本科毕业,摆在面前的选择很多,但她没有丝毫犹豫,选择回到海南。“我是一个恋家的人,在外面久了,总想回家,回到父母身边。”

就这样,陈皇言成为文昌供电局一名员工。第一个岗位是在计量室,第一项工作任務是校验大批量农表改造项目的电能计量表。由于具有专业基础,她较快掌握电能表原理和校验方法。这是一份机械而又枯燥的工作,那一年,电力改造任务重,市里集中更换新表,要在限定时间内完成4万多个电表校验工作。她要做的,就是每天不停校验,加班是家常便饭。陈皇言感觉工作有些枯燥,技术含量不高,难以实现自我价值。

当她有些踌躇时,电话响了。一个客户怀疑自己家的电能表有异常,于是申请校验。挂了电话后,师傅带着陈皇言来到现场,客户特别焦急,一直说电能表“吃电”。师傅在耐心跟客户解释后,当即对电能表进行核对校验,发现误差确实超出允许范围,便指导供电所为其办理电量电费退补手续。问题解决了,客户自然非常高兴,兴致勃勃地和陈皇言讨论起电能表常识。看着客户从急躁到开心的笑脸,陈皇言乐了,她突然明白自己工作的意义。“我很有成就感,每当为客户校验一个电表,我就觉得让客户多了一份信任,也让客户用电时多了一份安心。”

那一年,在陈皇言和同事努力下,文昌供电局成为全省第一个完成校验的单位。

陈皇言说:“我认为工作不仅要做对、做完,还要做好。我知道坚持学习很重要,翻书、记笔记或者向老师傅、向同事请教,成为我的习惯。坚持在干中学,在学中干,就会越学越有乐趣,越干越有劲头。”她知道,只有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才能真正学到东西,所以每次都会自告奋勇跟着老师傅去现场。而计量现场校验常常会遇到比较恶劣的环境条件,就像当年去检查钛矿厂,由于淘矿留下的浮沙又细又软,车子开不进去,需要徒步行走近半个小时才能到达。空旷的钛矿厂,只有深深浅浅的脚印和一根根挺立的电线杆,不仅太阳毒辣,还不断有风把沙子吹打到脸上、吹进眼睛里,但正由于位置偏僻、环境恶劣,钛矿用户计量装置的差错率也是最高的……正是凭着这样的毅力,陈皇言带领计量检查组走遍辖区各个乡镇,追补电量411万千瓦时,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约300万元。

从计量室到营销部,陈皇言一直在成长和进步,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实际操作中也是拼命练习,这样的努力,为她赢得“南方电网公司技术能手”“南方电网公司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

“我想在三沙书写青春”

2012年6月21日,民政部网站刊登《民政部关于国务院批准设立地级三沙市的公告》。国务院批准撤销海南省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办事处,设立地级三沙市,管辖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三沙市人民政府驻西沙永兴岛。南方电网公司第一时间在永兴岛成立三沙供电局,准备选派一批骨干服务三沙工作。

这个消息让陈皇言着实有些兴奋,她首先想到小学课本里《富饶的西沙群岛》描述,“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那里该是多么美丽的地方?中国最年轻的城市,中国最年轻的供电局,所有一切都让人充满向往,这就是陈皇言最想工作的地方。

“对于当时的我来说,因为现场操作经验并不充足,竞岗是一项大挑战,我只能比别人更加努力。”陈皇言说。那时,她利用工作之余的午休时间训练装表接电和用电检查,晚上回到家里再补充专业知识。装表接电有一个环节,要用螺丝钉打孔固定电能表、互感器等设备器具,她身高刚过一米五,所以特别吃力,只能一遍一遍练习,最终手心磨掉好几层皮。一些老师傅看陈皇言天天用心训练,都很热心地给她出谋划策,传授她一些技巧和要领。很快,她就有了较大进步,在竞岗考试中脱颖而出。

然而,家人和朋友无一例外,都持否定态度,最让陈皇言犹豫的是,父母坚决反对,理由很简单,“三沙环境恶劣,未知情况太多,女孩去不合适。选择回海南工作,就是为了离家近,倘若去了永兴岛,不知道多久才能回家一次”。性格容易妥协的陈皇言那时候却异常坚定,她一次次与父母沟通,“一定要有人去岛上开荒,我相信三沙电力的科技应用和更新会很快,那里现在是一张白纸,我愿意在上面书写青春”。

最终,父母选择支持她的决定,她如愿以偿踏上服务三沙的征程。三沙有多远?三沙究竟有多大?很多人还不了解,当时的陈皇言也不清楚。

三沙市首府、西沙群岛面积最大的岛屿是永兴岛,陆地面积只有2.6平方公里,但是三沙管辖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达200多万平方公里。从海口坐船到三沙永兴岛,风平浪静的时候,也需要近18个小时才能到达。从海口到三沙最远的曾母暗沙,距离有2000多公里。按每小时30公里船行速度,往返需要近10天时间,续航能力不够的船根本去不了,没有相当身体素质的人也去不了。

2013年10月,第一次乘“琼沙三号”前往永兴岛,陈皇言着实体会到了艰险。当时正临台风季节,只有一艘2000吨的补给船,去永兴岛的船程需要18个小时。开船之前,她还特别兴奋地跑到甲板上,眺望一望无际的大海,既好奇又满怀壮志,结果开船仅仅十分钟,就摇晃起来。

“一会儿工夫,就明显感觉胃里翻江倒海,眼前天旋地转,我前后吐了好几回,饭点不敢吃东西,后来开始吐胆汁,最后干脆连水也不敢喝了。就这样,伴随着海浪不断撞击船板的声音和晕船的极度不适,我度过这么多年来最漫长的一个夜晚,真的就像连续坐了18个小时过山車。当时,就想着怎么还不到,怎么还不到。”陈皇言说。

让陈皇言没有想到的是,艰苦生活才刚刚开始。第二天一早下了岸,没有任何调整,所有人就直接开始现场工作。因为对岛上气候尚未了解,陈皇言被晒脱了皮,耳根、脖子又红又肿,又痒又疼。

“第一个星期是天堂,第二个星期想撞墙。”站在岛上极目望去,四周除了海,还是海。景虽美矣,但每个人都需要面对一个问题:如何在寂寞中坚守?这里的生活简单而枯燥。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除了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衣食住行,恰恰岛上最苦的就是这些。

那时候,永兴岛喝水要靠轮船运输淡水。淡水资源紧张,洗澡要使用“岛水”——直接在岛上打井取的地下水,盐度高,浅绿色,里面有股说不出的味道。因为用这种水洗白色衣物会发黄,且衣服表面会覆盖着一层薄盐,所以陈皇言那几年没有穿过白色衣服。洗澡也是用此水,洗了之后,全身又咸又黏,头发硬。岛上住房紧张,所有人都有一个小小的整理箱,以备随时搬家。

永兴岛位于“台风走廊”上,几乎每一场刮向海南岛的台风都会经过永兴岛。最多时,连着4场台风,将近两个月都没有补给船来岛。陈皇言说,那时候,吃新鲜蔬菜都是一种奢望,台风经过岛上时,“风大到从宿舍去几十米外的食堂都不敢”。倘若没有台风,半个月能够回次家,就已经是很幸福的事情。

面对困难,陈皇言和年轻的电力工作者们从未退缩,因为每当抬头望见港口闪烁的灯塔,就会想起自己在三沙,就会知道肩上责任有多重。

“三沙的灯越来越亮”

在三沙工作,要有情怀和理想。陈皇言显然具备这样的条件,并且为之不懈努力。因为前期筹备时,工作人员少,要求每个人都要一人多岗,一岗多能。陈皇言不仅要从事营销计量工作,还负责政工、党务、办公室等工作。作为新成立的供电局,三沙局许多业务流程制度都是空白,构建与三沙实际相适应的制度,是三沙局给陈皇言的第一项任务。面对棘手工作,她在认真学习电力营销领域相关制度流程之后,与同事们结合三沙局地域特性,一起梳理编制计量管理、客户停电管理、业扩报装管理等7个领域实施方案。

虽然三沙岛上居民并不多,但陈皇言要为居民做的事有很多。她常常晚上组织居民开展用电安全培训,提高居民安全用电意识;也会利用业余时间,跟同事一起到居民家里做义务检查维修,为居民检查线路,更换漏电保护装置……陈皇言知道,对于当地居民来说,能够不停电,冰箱里的海鲜能够一直新鲜,或许就是最美好的期盼。

2012年10月之前,永兴岛电力供给仅依靠老旧柴油发电机组,发电机组工作时间不宜过长,每8小时就必须轮换。每一次更换发电机组,都会造成3-5秒短暂停电,这就是渔民常说的“暂停电”。供电电压低且不稳定,加之海岛气候影响,供电设备老化得很快,因此,发电机组和线路故障造成的停电几乎是“家常便饭”。

2013年12月18日,三沙永兴岛电网升压改造工程正式投运。经过陈皇言和同事们一年的维护和完善,永兴岛已彻底告别频繁停电历史。2014年,他们对永兴岛进行配电网扩建工程。2015年,他们对三沙市发电机组容量进行升级改造。这一年,三沙市委、市政府向海南电网发来感谢信,对他们充分发挥人才、技术、设备优势,在全力推动三沙建设发展中给予三沙市的大力支持,致以衷心感谢和崇高敬意……

这些年来,陈皇言和同事们发扬“不怕工作艰苦、不怕情况复杂、不怕没有先例”的三沙精神,全力实施老电网改造,新发电厂、海岛智能微电网建设等一批批工程项目,确保永兴岛供电能力飞速提高。

2020年,三沙供电局全力推进海岛智能微电网建设,为把好安全和质量关口,陈皇言每次驻岛都不少于两个月。她说,“就像在新轨道上开火车,生怕哪一节车厢脱了轨”。在所有人努力下,工程从开工到全面竣工仅用了101天。这是在连续遭遇10场台风和强降雨等极端天气影响的情况下,仍然比计划提前10天,超额、高质量完成建设任务,建成全国领先的风、光、波、储多能互补智能微电网。

随着永兴岛上电力发展,电稳定了,网络也稳定了,居民生活条件得到改善。越来越多渔民定居下来,办起小饭馆和海产品零售,日子越过越红火。岛上的居民看到陈皇言,都热情地打招呼,她说,那种感觉就像亲人一样。

这些年,三沙供电局西沙群岛供电所连续获评中国最美供电所、南方电网公司五星供电所等荣誉,获评“中国最美青工”的陈皇言被委任为西沙群岛供电所党支部书记、副所长。这八年,她见证着这里的变化和发展。2015年1月,“三沙1号”首航,以每月平均4趟往返海南本岛至永兴岛,常态化补给船往来频繁。2016年10月,三沙市永兴千吨海水淡化厂投入使用,加上永兴岛此前建设的海水淡化设备,可以全面保障驻岛军警民用水需求。2016年12月,海口至西沙永兴岛的民航公务包机正式通航,去岛上更加快捷方便。2017年5月,陈皇言和同事们搬进新建好的宿舍楼,他们有了固定房间,建立了职工活动中心……今天的永兴岛,超市、医院、电影院、食品站、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厂、海水淡化厂、机场、港口码头服务中心一应俱全,还有面朝大海,“美得像梦境般”的学校。

陈皇言说:“在三沙的日子里,我感受到‘三沙速度’。我喜欢这片土地,喜欢这里的居民。这八年,我的最大收获就是守护南海光明的自豪感。每次登岛的船靠岸时,还没下船,远远就能看到墙上的标语——‘爱国爱岛,乐守天涯’,我心潮澎湃。未来不管在哪里,我都不会忘记三沙的青春岁月。”

责任编辑 张惠清

猜你喜欢
永兴岛三沙供电局
永兴岛岛礁植物害虫普查及风险评估
在三沙的海面上升一次国旗(二首)
供电局电网建设项目安全管理分析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提高供电局数据质量对策分析
供电局现场层次式网络视频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
毕节:3个基层工会获国家级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