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实践

2022-03-01 22:01苏会燕
新课程 2022年9期
关键词:科学实验教师应实验教学

苏会燕

(宁波市慈溪市胜山初级中学,浙江 宁波)

实验是科学教学中的组成部分,是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增强了科学教学的实践性。在核心素养下,初中科学实验教学尤为重要,科学科目的开设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通过有效的科学实验过程,发掘学生的思维潜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帮助学生理解科学现象和本质,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教师应使用与时俱进的教学方式,革新教学观念,从而提高初中科学实验教学的效率。

自新课改以来,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也要以学生全面发展作为教学的重点方向。在初中科学实验教学活动开展时,教师应洞悉学生接受能力以及兴趣点,有效利用初中生心理特征设计出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的教学方案,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全身心投入科学实验学习中,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以此来缓解学生面临的升学压力和学习上的紧张感,提升学生科学素养,更加符合社会人才的需求条件。

一、初中科学实验教学问题分析

(一)学生缺乏自主性

科学实验往往小组合作形式较多,部分教师只是随机分配学习小组,导致小组学习水平不均匀,形式散乱,存在很多问题。在实验课开始前,学生都具有较强的积极性,后续可能会出现仪器混乱、学生动作不规范、仪器损坏等现象,部分学生自主意识较差,没有参与到科学实验中,以至于科学实验教学效果不佳,教师教学任务也受到了阻碍。

(二)教师教学方式单一,学生注意力不集中

科学实验教学更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学生思路要紧跟教师思维,做好仪器安装和调整、实验记录、数据处理等,在传统模式下的科学实验教学,部分教师重视度不够、教学方式单一,使得课堂氛围枯燥无味,缺乏规范的教学制度,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忽略实验细节,导致实验结果产生偏差和数据上的错误。

(三)缺乏实践性,学生兴趣降低

受传统模式教学的影响,部分教师在课堂上占据主导地位,更侧重于讲解,或用视频播放过程来代替实验过程,忽略了实验的重要性,实验内容只是依照教材生硬的讲解,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甚至产生厌倦感,导致初中科学实验教学效率下降。

(四)缺乏完善的评价体系

在以往的教学中,大部分教师更重视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缺少过程评价,使其不能清楚认识到自身学习出现的问题,其评价内容较为生硬,缺乏感情色彩,失去了教学评价的意义。

二、提高初中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策略

(一)增强实验的有效性

初中科学实验教学活动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教师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式单一、采取课堂大满贯教学,使学生对科学学习产生恐惧感。因此,教师革新教学理念是改善科学实验教学的首要条件。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时期,教师应将科学实验教学作为载体,开展多元化实验教学方式,丰富课堂内容,使课堂更具趣味性,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其中,教师在开展科学实验教学活动前,应做好充足的课前备课,不断研读科学教材内容,把握科学实验中的重点以及难点,设置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提升自身教学水平的同时,也提升了初中实验教学质量。在学生方面,教师应利用身边的辅助教学资源,吸引学生注意力,避免实验结果误差较大。多媒体是信息技术的产物,富含更多的教学资源,将教材中生硬的文字变得更生动,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实验操作中需要注意的事项通过动画或者视频形式呈现给学生,直观上刺激学生的思维能力,加深学生对实验注意事项的印象,部分实验具有危险性,教师应将具有危险性的实验器材进行替换,确保学生在实验中的安全性,更好地投身到实验活动中[1]。

比如,教师在讲解“大气压强的应用”实验时,教材中的实验是将橡皮球的玻璃管吸入皮肤上,这种实验对学生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教师应替换大气压实验中的实验器材,将皮肤替换成气球,通过气球深入玻璃管的程度来分析玻璃内部大气压与外部大气压的区别,实验前,教师应利用多媒体讲解安全问题与实验注意事项,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确保学生安全的同时,顺利进行实验内容。

(二)注意分组的有效性

小组合作是实验教学中常见的一种教学手段,它是以实验内容展开实践活动的过程。此过程中更有利于学生自主性和创新性的发展,因此,教师在分组时要注重分组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有效运用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教学。在小组分配中,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特点进行合理的分配,使每个小组成员学习水平相当,为了更好地进行小组合作,教师应通过民主方式选择小组长,小组长起着监督作用,帮助教师分担教学任务,将实验任务合理分配给每一个学生,保证学生的参与度,提升学生的自觉性。小组合作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在学生小组合作过程中进行巡视,将学生实验出现的问题进行整理和归纳,并在课堂上统一解决,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其中,小组合作形式具有多元化特点,设计以小组为单位的实验比赛,激发学生的好胜心,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表现较好的小组,教师应给予鼓励与奖励,增加其自信心,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从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2]。

比如,在讲解“阳光的直线传播”实验时,实验空间不要局限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借助不同场所进行实验教学,如操场上,首先教师要进行小组分配,并根据本节内容提出相关问题:树荫下太阳的光斑形状与什么有关?让小组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对其观察,并建立“提出猜想—建立假设—设计方案—得出结果”的过程,随之实验整体更具完整性,通过教师的引导,启迪学生思维。评价是教学活动重要的环节,因此在实验过后,教师应对学生报告给予客观评价,分析报告中的优点与缺点,帮助学生找出报告中存在的问题,使之进行反复修改,优化实验报告的科学性,从而使教学评价体系得到完善。

(三)开展贴近实际生活的科学实验

以往初中科学实验教学中的地点具有局限性,实验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脱节,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也随之下降。因此,在初中科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改善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打破传统教学地点的限制,使实际生活与实践内容产生联系。如学生身边的物品、生活中出现的科学现象等,从而丰富学生实验材料,开阔学生视野,满足初中生的求知欲望,以此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其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现象,发现科学的价值与魅力。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条件得到提升,学生的家庭教育环境也大不相同,随之,学生产生个体上的差异,在以往教学中,教师更关注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并进行统一教学。在现代化教学中,教师面对学生个体差异时应给予尊重和鼓励,帮助学生排除学习上的障碍,增加学习的自信心,使班级整体学习水平得到提升,同时根据学生学习水平进行分层教学,对于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深化问题难度,满足学生发展需求。对于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应帮助其扎实科学基础知识,提升自身学习能力。这种教学方式兼顾班级的整体性,更有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3]。

比如,在讲解“浮力”时,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提问:为什么小船可以漂浮在水面上?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教师可以利用学生身边资源开展实验教学,其实验内容可以是木块放入水中漂浮在水面上,小石块放入水中沉下去,学生这时对这个现象有了一个猜想:水对物体浮力大小是否与物体的材料有关?给出实验器材,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对这一猜想进行论证与分析,给学生构建了一个实践平台的同时,激发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从而达到科学实验的教学目的。

(四)提高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处理能力

实验数据对实验结果有重要的作用,影响实验数据的因素有很多,如不同实验者、不同实验器材、操作方法等都会对实验数据产生影响,因此,在学生出现实验数据误差时,教师应分析和归纳学生实验数据产生误差的原因,并通过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优化实验操作过程,以此减小实验数据产生的误差而导致实验结果出现问题的现象。在实验前,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将本次实验中容易产生数据误差的因素进行总结和归纳,加深学生的印象,在实验中避免发生数据错误,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提升科学实验教学效率。其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学习地位,转换身份,完成从主导者到引导者的角色转变,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开展多元化的科学实践课堂,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并能将科学理论知识与科学实验相衔接,构建高效的科学实验教学课堂,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同时,推动初中科学实验教学的开展,符合新课改要求,培育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后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比如,探究欧姆定律中电流与电压关系时,教师让学生进行多次实验,将数据进行整合,以寻找普遍规律。在实验前,教师应使实验过程更具有科学性和准确性。实验过程中,教师应进行巡视,指出学生错误的实验方法,规范实验测量操作,引导学生探讨需要记录的实验数据和需要控制的变量。

总而言之,科学实验的开设更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并能自主投身到科学实验中,提升自身科学学习效率。因此,在初中科学实验教学开展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科学实验,创设学生参与实验的机会,完成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实验数据和现象,得到实验结论等过程,培养学生科学实验精神,提升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猜你喜欢
科学实验教师应实验教学
“天宫”上的科学实验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Effects of total soy saponins on free radicals in the quadriceps femoris, serum testosterone,LDH,and BUN of exhausted rats
浅议优秀器乐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中国首颗微重力科学实验卫星将于4月发射
精心准备 科学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