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软下硬富水灰岩地层中板墙结合点加固

2022-03-02 09:31施冠洲
山西建筑 2022年5期
关键词:侧墙成孔围护结构

施冠洲

(1.江苏省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八0五队,江苏 南京 210001;2.江苏华东建设基础工程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 210007)

1 概述

随着城市发展,人口逐渐向城市聚集,人民群众对地下空间的需求日益增加,地下商场、停车场、地铁车站等都成为了群众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地铁车站在地下施工时,尽管从设计阶段就考虑了施工中的种种因素,但由于地下各种因素的不确定性和现场施工的偏差,可能导致地下结构在施工中无法满足既定设计蓝图的要求,从而存在结构安全风险,因此须根据施工现场情况,及时加固结构,保证结构安全。

以某地铁车站地下结构为例,分析了上软下硬富水灰岩地层结构板墙结合处超出设计要求的原因,提出了加固措施及后续预防措施,为在类似地层上述问题的处理提供了具有实际操作性的借鉴经验。

2 工程概况

2.1 设计概况

某地铁车站总长度为155 m,标准段外轮廓宽度为23.1 m,基坑深度26 m,为地下3层双跨钢筋混凝土箱型框架结构,顶、中、底板与中柱、墙形成一闭合框架,顶、中、底板设计为梁板体系。底板厚1 200 mm,-1层、-2层侧墙厚700 mm,-3层侧墙厚度900 mm(见图1)。围护结构采用φ1 000@1 200 mm旋挖灌注桩,全包止水采用φ850@600 mm三轴搅拌桩,局部采用φ600@450 mm双管旋喷桩,共设3道支撑,第1道支撑采用混凝土支撑,第2道、第3道支撑采用钢支撑,规格为Ф609,t=16 mm。车站侧墙与围护结构间设置柔性外包防水层,采用复合式结构[1-2]。

2.2 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结构范围内涉及的岩土层自上而下为:

人工填土层:主要由碎石、黏性土夹建筑垃圾等组成,均匀性较差。

素填土:灰褐、灰白等色,稍压实状态为主,主要由粉质黏土、砂土等回填而成,夹碎石块等,均匀性较差,浅表层多为混凝土地面。

粉细砂层:灰白色、浅灰色,饱和,稍密为主,含黏性土,局部含中粗砂和粉质黏土等,级配较好。

粉质黏土层:褐黄、褐红等色,硬塑,黏性较差,含有较多砂粒。分布在场地的西侧中部。

沉积淤泥质土:深灰色,软塑,主要由粉黏粒及有机质组成,具腥臭味。

泥质粉砂岩强风化层:灰褐色,砂质结构,层状构造,泥质、钙质胶结,风化强烈,岩石结构破坏严重,岩心呈坚硬土状、半岩半土状,岩质较软,岩块敲击易碎,局部手折易断,遇水易软化,风化不均,夹有少量中风化岩块,岩体破碎。

石灰岩强风化带:灰黑色,灰褐色,隐晶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原岩风化强烈,岩石结构破坏严重,炭质含量较高,岩芯呈半岩半土状或碎块状,局部风化不均,夹有中风化灰岩,岩块手捏易碎,土状者遇水易软化崩解。

石灰岩中等风化带:灰色,灰黑色隐晶质结构,中厚层~厚层状构造,节理裂隙稍发育,裂隙面可见方解石发育,矿物成分基本未变化,岩芯呈3 cm~20 cm柱状,碎块状,RQD=7%~40%,个别为孔RQD达到89%左右,岩质较硬,锤击声脆,局部含炭质。该层岩石饱和状态岩石抗压强度平均值为47.62 MPa,为较硬岩,局部强度较高,饱和状态岩石抗压强度最大值为66 MPa。

石灰岩微风化带:灰黑色,灰白色,隐晶质结构,中厚层~厚层状构造,裂隙面见方解石充填,节理发育,岩芯较破碎,呈短柱状、长柱状、块状,节长3 cm~30 cm,RQD=37%~85%,岩质较硬,锤击声脆,局部含炭质,有少许溶蚀现象。该层岩石饱和状态岩石抗压强度标准值为61.43 MPa,为坚硬岩,局部强度较高,饱和状态岩石抗压强度最大值为122 MPa。

该地铁车站场地初见地下水位埋深为1.00 m~5.20 m,标高为6.92 m~11.87 m,稳定水位埋深为1.20 m~6.00 m,标高为6.12 m~11.65 m。发育潜水、承压水,潜水受大气降水补给,与地表水具有密切的水力联系;另外,若在场地抽取地下水,致使地下水的水力平衡关系发生改变,地下水会发生相互越流补给或排泄。

很显然,场地地层地下水埋深浅,含水丰富,地层上软下硬且发育强透水层,灰岩层岩面起伏大,围护桩和主体结构施工质量把控难。

3 结构施工问题及原因分析

3.1 施工总流程

施工内容主要包括围护结构施工、土方开挖和主体结构施工,围护结构为直径1 m灌注桩,采用旋挖钻机成孔,成孔深度27 m,混凝土为P8,C35;上部地层土方开挖采用挖机开挖,下部土方岩层逐渐变硬,采用炮机破除,局部采用静态爆破破除。开挖过程中基坑降水以管井降水为主,排水沟明排为辅。本基坑采用双排降水井(共15口)进行降水,降水井间距20 m,梅花形布置,管井钻孔直径1 m,井管直径0.6 m。地铁车站施工总流程如图2所示。

3.2 施工问题及原因分析

土方开挖完成后,在绑扎完第一块底板及板墙结合处钢筋后,验收过程中发现-3层5 m高度范围内的侧墙和板墙结合处结构尺寸较蓝图设计的厚度900 mm整体薄200 mm(见图1)。现场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发现,基坑东、西两侧围护桩整体向东倾斜,垂直度偏差超过1.2%,超过设计要求的0.5%。由于围护桩倾斜,围护结构侵入-3层空间,在凿除部分侵入桩身结构后,桩主筋外露,为保证基坑安全,无法继续凿除。因此导致-3层板墙结合处及部分侧墙结构尺寸无法满足设计要求。该项目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分析如下:

1)该项目所在地层存在泥质粉砂岩强风化层、石灰岩强风化带、石灰岩中等风化带、石灰岩微风化带,岩石坚硬程度属较硬岩,岩层标高变化差异较大,不易击碎,如钻孔灌注桩穿透中风化石灰岩12.2 m,强度达到66 MPa,旋挖成孔难度极大。

2)地层上软下硬,且进入灰岩后岩面存在起伏,同时旋挖钻桅杆接口松动,定位后下钻前仪器显示没问题,但在下钻过程中,遇到硬岩后,桅杆钻头往设备对立一面偏移,从而引起桩孔偏移。

3)现场场平标高变化较大,地面存在坡度,旋挖钻机就位过程中未保证平稳牢固,同时旋挖机手经验不足,对地层情况把控不清晰,入岩后加压手法和力度控制不当,导致桩孔偏移。

4)施工队伍测量把控不严,基坑开挖过程中未能精确掌握围护结构偏移情况,为后续施工提供依据。

5)施工队伍技术水平较低,安全质量意识不强,未能清晰的认识板墙结构变薄后存在的风险,盲目按图施工,生搬硬套进行钢筋绑扎,为后续方案调整带来了新的麻烦。

4 加固措施及后续预防措施

侧墙和板墙结合处达不到设计要求的范围内,地层上软下硬,地下水位埋深浅,结构底板受到的浮力和侧墙受到的侧向水压力在板墙结构处集中,板墙结合处受力复杂,结构安全存在较大风险。

4.1 加固措施

该结构为3层结构,-1层、-2层侧墙厚700 mm,因地下水埋深较浅、基坑较深,为保证结构安全,-3层侧墙墙厚设计为900 mm,底板厚1 200 mm,板墙结合处原设计配筋为28@150 mm+28@150 mm(底板锚入)+22@150 mm(第二排附加筋),底板下缘钢筋锚入侧墙2 000 mm,侧墙外缘钢筋锚入底板3 500 mm(见图3)。

为了保证结构质量安全,保证结构板墙结合处受力,从设计和施工两个方面对现有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措施。

设计措施如下:

1)对于已按原设计进行钢筋绑扎的底板,无法通过调整钢筋直径的方式加强节点受力,采取通过增加附加筋的形式对板墙结合处进行加固,具体调整情况如下:调整为28@150 mm+28@150 mm(底板锚入)+22@150 mm(第二排附加筋)+25@150 mm(第三排附加筋),即在已经绑扎好的钢筋内增加一排直径25 mm间距150 mm的附加筋。

2)由于桩身倾斜,随着结构往上施工,围护桩侵入主体结构的范围逐渐减小,同时可通过适当凿除围护桩保护层的方式,保证侧墙厚度,外侧钢筋按照1∶6的斜率逐渐过渡至原设计方案位置。其他段若还有侵限情况,建议先凿除侵限部分,保证侧墙厚度,再下料钢筋施工。

3)对于未绑扎钢筋的底板,在能够保证基坑安全的情况下,优先采取通过凿除围护结构保护层的方式保证侧墙厚度。当凿除后仍无法满足侧墙厚度要求时,通过调整钢筋直径的方式对结构进行加固,具体调整情况如下:32@150 mm+32@150 mm(底板锚入)+25@150 mm(第二排附加筋),即将原来直径28 mm的钢筋调整为32 mm、直径22 mm的钢筋调整为25 mm,同时保持钢筋数量和间距不变[3-5]。

施工措施如下:

1)对于已按原设计进行钢筋绑扎的底板,由于第三排附加钢筋须在第二排钢筋内侧,同时钢筋锚入侧墙2 000 mm,侧墙外缘钢筋锚入底板3 500 mm,如采用成型钢筋无法穿过已绑扎的钢筋进行施工,不具备可操作性。现通过在弯锚钢筋中设至螺栓套筒接头的方式进行钢筋下料和绑扎,螺纹套筒须采用一级套筒,套筒位置在考虑下料方便的前提下宜相互错开。

2)对于未绑扎钢筋的底板,在凿除围护结构保护层过程中不得破坏桩身,影响围护结构受力。凿除过程中,应加强基坑监测,动态关注支撑轴力和地表沉降等重要指标的变化量。当凿除后仍无法满足侧墙厚度要求时,应严格按设计要求调整钢筋直径,控制钢筋间距,确保板墙结构受力安全[6-8]。

采用上述措施后完成了主体结构的施工,车站质量顺利验收,验证了上述措施的可行性。

4.2 预防措施

为防止后续类似工程出现相同问题,针对上软下硬富水灰岩地层地下结构的施工问题,可采取如下措施:

1)施工灌注桩时,需保证场地平整,做好设备维保,确保旋挖钻桅杆接口未出现松动,成孔前根据地层做好机手培训,成孔后可使用超声波成孔质量检测仪检测桩孔垂直度。

2)适当增加围护结构外放量。

3)进入起伏岩面成孔中垂直度控制困难时,加长筒钻的方式保证成孔垂直度。

4)开挖过程中要定期对围护桩位置进行测量,动态掌握围护桩垂直度和侵线情况,为后续施工判断提供数据基础。同时开挖过程中应做好降水,确保水位位于开挖面底50 cm。当围护结构凿除量过多时,应加密基坑监测,确保基坑安全。

5)当出现板墙结合处侧墙变薄的情况下,切忌盲目按图纸绑扎底板钢筋,通过与设计沟通核算后,采用增加钢筋直径的方式调整为最佳[9-10]。

5 结论

1)在富水地层中板墙结合部位,结构底板受到的浮力和侧墙受到的侧向水压力在板墙结构处集中,板墙结合处受力复杂,结构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否则结构安全存在较大风险。

2)在上软下硬富水灰岩地层中旋挖成孔垂直控制难,须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保证成孔垂直度,成孔前确保旋挖钻桅杆接口未出现松动,成孔后可使用超声波成孔质量检测仪检测桩孔垂直度。

3)当板墙结合节点因围护结构侵入无法保证设计要求厚度时,可通过加大板墙结合节点钢筋直径的方式对板墙结合节点进行加固,确保结构受力。

4)当板墙结合节点因围护结构侵入无法保证设计要求厚度时,同时现场又已按原设计绑扎钢筋时,可通过增加附加筋的方式对板墙节点进行加固。为实现施工,弯锚钢筋通过一级套筒的方式分段连接。

猜你喜欢
侧墙成孔围护结构
民居建筑外墙围护低能耗控制方法仿真
温度荷载下剑麻纤维-ECC地下侧墙抗裂性能
预应力钢棒在桥台侧墙加固中的应用
浅谈深基坑咬合桩围护结构的施工技术
在既有线市政道路桩基施工中冲击成孔的应用分析
重力式门架围护结构在软土深基坑支护中的应用
不良地质情况下机械成孔灌注桩的施工
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施工要点分析与质量控制
冲击成孔混凝土灌注桩施工技术
超载影响下围护结构非对称基坑的受力及变形特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