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士顿翡翠项链和杭州西湖景区城市公园比较

2022-03-02 10:01
山西建筑 2022年5期
关键词:城市公园波士顿翡翠

陈 宁

(华东理工大学,上海 200237)

1 概述

城市公园可定义为对公众开放,以游憩为主要功能,有较完善的设施,兼具生态、美化等作用的绿地[1],服务于城市的发展和建设,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公园建设融入了城市规划发展进程中。我国城市公园体系建设尚未成熟,需要借鉴和学习优秀经验探索方向。

学者对城市公园比较的研究,有纵向比较,如城市公园的可达性[2];古今设计方法[3];森林生态效益[4]。横向比较有:我国香港和上海公园的体育设施配置标准[5];中美城市社区公园[6];哈尔滨四个公园冬季体力活动及空间分布[7]。对于中外城市公园系统的对比研究有所欠缺,因此,本研究以出色的中外城市公园系统为研究对象,探究我国国情下城市公园建设可吸收的经验。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方法

首先通过学术网站获取相关文献或书籍,梳理、归纳、总结后,选取成功案例深入研究。采用对比分析法对中西方案例的异同之处进行归纳。实地考察法是对公园进行实地参观学习,整理照片、文字等资料。

2.2 样本选择

西湖景区面积约6.39 km2,绕湖一周近15 km[8],是我国古代城市建设的伟大结晶、中国古典山水美的典型代表,它能延存至今而不朽,必定具备了城市公园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是理想的研究样本。波士顿公园系统位于美国最具文化价值、最古老的城市之一的波士顿市中心,面积达2.02×105m2,边界以河流等自然要素划定,60.96 m~457.2 m宽的绿地联系九大城市公园与其他绿地系统,形成了16 km的绿道,因此形象地称为“翡翠项链”[9]。其与西湖景区都是所在城市的重要且主要的公园系统,是理想的对比研究样本。

3 杭州西湖与“翡翠项链”的对比研究

3.1 形式特点相似

3.1.1 强调自然风光

西湖景区是我国传统山水美学典范之作,原是邑郊园林,本身有自然的山水格局。近千年的发展中进行了修缮与扩建,西湖景区自始至终保留着山水风物的基本骨架,山略低矮,水依山傍陆,曲折多变,道路均以自然随性的曲线为主,呈现自然秀丽的山水风光。“翡翠项链”建设在工业革命后,主设计师是提倡“回归自然”的美国公园之父弗雷德里克·劳·奥姆斯特德,他通过公园道和河流将分散的公园连成有机整体,绿地也多采用自然布局的树木和草坪营造出一片自由清新的田园风光。

3.1.2 廊道建立景点、公园间的联系

廊道串联起城市多个主题与内容的公园或景点。西湖景区以廊、岛、桥、堤坝、道路、航道作廊道(如表1所示)将西湖十景等景点紧密联系(见图1)。“翡翠项链”(如图2所示)用河流、公园绿道将特色鲜明九大城市公园和其他绿地系统有机联系成一条明晰的线路(见表2)。

表1 杭州西湖景点要素与廊道类型

表2 “翡翠项链”九大公园主题、规模、特色

3.2 不同:城市文脉、建造思路和历程

3.2.1 西湖风景区

西湖风景区所在的杭州市位于浙江省北部、钱塘江下游、京杭大运河南端,自秦设县至今有2200多年历史,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人文古迹众多,西湖周边尤为丰富,西湖十景、诗词文化、佛教和道教文化、流传的故事传说等是杭州西湖文化的典型代表[10]。

西湖曾是钱塘江入海口泥沙淤积形成的“泻湖”,唐代改名为“西湖”[11]。东晋、隋唐以来,西湖被不断地修缮、疏浚。在元朝和明初时,统治者的漠视使西湖淤堵荒废,直到杨孟瑛上任,西湖重回盛状,杨公堤建成。明弘治后,湖心岛和小瀛洲形成。清康乾盛世时,西湖进行过几次更新。嘉庆年间,西湖三岛之一“阮公墩”堆筑起来,现代西湖基本格局形成。21世纪初,在游客、地区经济发展等的需求下,“西湖西进”工程启动,地区的生态、风景、旅游等进行系统地修缮。

3.2.2 波士顿“翡翠项链”

“翡翠项链”公园系统所在的波士顿创建于1603年,距今约400 a历史,人文底蕴深厚。19世纪后半叶,美国人抵制工业污染的危害,波士顿公园体系成为这场环境保护运动的有机组成。“翡翠项链”公园系统的规划从城市水域整治及湿地恢复开始,奥姆斯特德通过综合规划大力整治河道,解决洪水泛滥、污染严重、水量失衡等问题,恢复健康的生态环境。当时美国还面临着公众民权运动情绪的高涨,设计师在“为公众服务”的初衷下将公园系统对外开放,园林不再是贵族专属,公民在公园系统中可以平等地享有在公园游憩与休闲的权力。

3.3 设计理念

3.3.1 相似:尊重自然、尊重历史

杭州西湖景区的改造与修缮尊重现有的山水格局自然环境,因势利导,生态结构稳定和谐。西湖建设者将景观和文化融合,潜移默化地进行文化的渗透,如西湖十景、白蛇传说等,形成具有城市特色的浪漫意境,充分体现了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翡翠项链”景观设计中,奥姆斯特德坚持“忠于自然环境特征”的理念,通过设计手段将自然美景引入城市,形成田园牧歌的理想自然风光。同时波士顿拥有考古和纪念遗址等丰厚的历史和文化资源,这些绿道巧妙地将其连接,并使用路标和介绍帮助游客感知历史景点。波士顿绿道系统将对历史的敬畏、景观的升级改造结合起来,努力保持城市风格特征,同时为城市注入新的活力。

3.3.2 不同:山水意境与“人本主义”

1)杭州西湖景区。杭州西湖经过历史上数位文人雅士的修建、改造,呈现的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气质和风貌。符合本于自然而高于自然、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合、体现诗画与意境的中国古典园林理论。历代建设者把中国传统文化的山水画、山水诗、山水园融合到景区景观中,成为城市里优美的立体画卷。西湖景区从景观到相关诗词画作脱离了人间烟火气,具有文学作品中追求的山水意境,总体来看,西湖风景区的山光水色间透漏着文人墨客曲高和寡的审美追求。

2)波士顿“翡翠项链”。“翡翠项链”的设计基于人本主义。为了给社会各年龄段、职业的市民提供休闲游憩场所,并公平地享有城市公园的福利,设计者将波士顿公园系统划分了多个功能区,具有不同的空间特征、景观风貌与主题文化(见表2),这些多元功能区不设门槛、完全对外开放,它们将城市各类人群聚集起来进行各种休闲活动,人也成为公园一景。设计者还通过公园道加强各个城市公园和周边社区的联系,附近居民可随时进入公园,公平地获得游憩、休闲的美好环境,城市居民的生存质量、生活环境、幸福感普遍提高。

3.4 景观格局

1)杭州西湖景观格局。宏观上,西湖景区的“山-水-城”呈自然过渡,城市景观与山水景观和谐共生。微观上,西湖景区呈“两堤三岛五湖”的景观格局。西湖依山傍陆,边界呈现出自然、舒展的态势。湖面多用堤、桥等元素进行景观的组织、空间的划分,符合我国传统园林理法强调的“水小宜聚,水大宜散”。湖中三座小岛的经典造型是对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蓬莱仙境“一池三山”景观模式的再现,岛的存在将空旷的湖面划分为大小不一的面,丰富了水面景观的层次。堤、岛等人工建筑由于其自然的边界、生态的景观与“西湖”及其周边自然环境协调统一、自然和谐。

2)“翡翠项链”景观格局。宏观上,“翡翠项链”冲破城市与自然的分界。“翡翠项链”呈城市与荒野景观间蔓延式相互渗透、建立联系、冲破边界的态势。设计师按“城市中心绿地和联邦大道-自然风格的园林-自然荒野”的过渡把人工与自然界限打破并用绿道、河流联系,体现了波士顿鲜明特色风貌。微观上,“翡翠项链”系统内绿地分布均衡、大小结合。各个公园单个大小不一,相间适宜,公园系统的节奏感、韵律感进一步增强,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范围广。其周边还散布着市级综合型绿地、片区级绿地和小型的社区绿地、街头绿地等,与“翡翠项链”相得益彰,基本实现整个波士顿的绿地服务半径全覆盖[12]。

3.5 设计的艺术手法

1)杭州西湖景区。西湖的历代建设者用疏密结合、虚实结合、动静结合、透景等古典园林山水画的艺术创作手法,创造了西湖丰富有层次、相互渗透的景观空间。另外西湖景观空间是动态的山水画卷,处处都能看到景观连续、丰富的变化,有步移景异的效果。通过对景观节奏的把握完成欲扬先抑,丰富景观体验层次。

2)波士顿“翡翠项链”。设计师将自然引入到人工环境中,在场地适宜性、植物种植、竖向设计、道路形态和材料应用方面采用自然乡土风格的规划设计。公园还采用中轴对称的方法,如华盛顿雕像处、马省林荫道等,对称手法营造具有历史文化意义的人物和事件的肃穆感。

3.6 对城市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

生态效益上,西湖景区对城市的生态平衡、市民宜居环境的营造做出巨大贡献。“翡翠项链”遏制了城市蔓延,保护、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社会效益上,西湖景区的园林艺术设计促进中华优秀传统造园艺术、园林文化、西湖文学作品的传承和弘扬,杭州深厚的文化底蕴得以延续。“翡翠项链”缓解了美国人对生存环境被破坏的焦虑与紧张,通过“人本主义”理念推动了美国的民权运动。经济效益上,西湖景区为杭州带来国内外游客旅游收益、中外知名企业的入驻、国内外高级别会议的举办。“翡翠项链”让历史遗迹、河流景观、公园绿地、周围社区联合起来,焕发城市吸引力、竞争力。

4 对中国城市公园建设的启示

成功的城市公园体系既有共同的特质,也有因城市文脉、地理条件等不同而采取的策略,这些经验为我国城市公园的规划设计指明思路。

4.1 基本功能的基础上与时俱进

公园能够治愈人的身心,促进社会平权,这些是城市对于公园不可或缺的重要基本功能和价值。但市民的需求、城市的发展需求是随时间变动的,成功的城市公园系统不仅要经历漫长的修建过程,还要不断地完善功能、改进基础设施等来满足人的需求。因此规划设计时应当用前瞻性、包容性的眼光,划定多样的功能区、预留发展空间,让不同身份的需求、不同时期的需求都能找到满足要求的空间。

4.2 自然式城市公园是城市重要生态空间

目前,中国在城市化进程中也面临着城市无序扩张、环境污染等问题。一个自然式的城市公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缓解这些问题,因此建立城市公园作为改善环境的生态空间是十分必要的。自然式的城市公园体系的建设需要尊重自然肌理,注意地形、空间秩序、生态功能与城市的联系,这些都是本底的骨架元素,注重加强保护骨架元素,在不轻易改变骨架元素的前提下,增加景观层次,激发公园活力。

4.3 尊重历史文化、彰显城市特色

20世纪90年代西方思想文化风潮入侵,我国城市建设出现“千城一面”“众景一面”现象,欧式建筑、园林等雨后春笋般涌现。城市公园作为地域文化表达场所,应当承担展示城市文化特色、突出城市历史底蕴、强调城市功能作用与地位、弘扬优秀文化遗产等作用。把植根于城市文脉中的历史文化挖掘出来,借助特定景观表达载体和手法,加强和保护历史景观中骨架元素的建设,同时允许表面层次的变化,使历史景观适应时代的需求,获得复兴。

4.4 社会、生态、经济效益兼具以融入城市

杭州西湖景区和波士顿“翡翠项链”为城市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只有真正为城市带来利益的城市公园系统,才能与城市融为一体、相互依存、共荣共进。因此,在考虑建设城市公园时,应当切实从效益方面做全面的考虑,争取给城市及市民带来最大的效益,实现公园意义的同时,拉长公园的生命周期,有利于城市与公园实现可持续发展。

5 结语

在对比美国波士顿“翡翠项链”和中国杭州西湖景区的形式特点、城市文脉、建造思路和历程、设计理念、景观格局、景观艺术手法、三大效益的基础上,得到我国城市公园系统建设的启示:城市公园在基本功能上要与时俱进;要打造自然式城市公园作为城市重要生态空间;城市公园应尊重历史文化、彰显城市特色;社会、生态、经济效益兼具是融入城市的必要条件。

猜你喜欢
城市公园波士顿翡翠
翡翠湖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形式美的研究
刘玮玉艺术作品
我将打扫城市公园
一只翡翠手镯
《莲界——翡翠系列之一》
走进波士顿,开拓新视野
你不能带绿气球进波士顿美术馆
立体绿化在城市公园设计中的运用
波士顿狂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