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对学生色彩感的培养策略探究

2022-03-03 17:33陈焕红
文学天地 2022年1期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培养策略探究

陈焕红

摘要:社会经济在发展,美术教育引起了重点关注,通过提高小学美术的教学质量,进行学生色彩感的培养,深入研究多样化策略,提升学生的感知力、创造力至关重要。美术教师摒弃传统观念,创新教学方式,始终坚持着以生为本的原则,更好地服务小学生,确保教学过程精彩纷呈,取得理想化的教学效果,将深入挖掘不同学生的艺术潜能,进而培育出大批高素质的艺术人才。本文特意从几方面出发,探究了小学美术教学对学生色彩感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色彩感;培养策略;探究

引言:重新构建了小学美术的教学模式,在学生色彩感的培养上下足功夫,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注重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形成和谐、融洽的师生互动关系,充分满足学生们的认知需求,使他们爱上色彩的感知,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并发现美术课程的魅力,这样的教学实践才有意义。美术教师担负起学生色彩感的培养任务,正确认识到学生色彩感的培养重要性,精心优化教学设计,有序推进指导工作,是小学美术教育走向成功的一大关键。

1、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色彩感的重要性

现如今,教育改革凝聚了广泛力量的支持,在逐步推广的过程当中,对于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实践,学生的能力培养、素质引导,均提出了高要求。部分教师选择应用的授课方式单一陈旧,一定程度上限制着小学生的色彩感知,也导致师生矛盾频发,教学质量下降,无法取得最优化的教育教学效果。彻底打破传统模式,并且改善弊端现状,是势在必行的,美术教师紧跟潮流,从不同角度、新的层面出发,培养小学生的色彩感,强化他们的感知能力、创作能力、探究能力、实践能力等,枯燥乏味的教学过程足够精彩,各项育人计划的贯彻落实才更顺利,后续的教学指导工作,得以高效化推进,新时期的美术教育将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欢迎[1]。

2、小学美术教学对学生色彩感的培养策略

2.1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要知道,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一方面起到提高美术教学质量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则有利于小学生色彩感的提升,有助于学生们综合能力的发展,以及知识经验的积累,可谓一举多得。具体实践中,美术教师可以利用游戏教学法,通过组织游戏活动,成功地活跃课堂氛围,营造良好而和谐的课堂氛围。在游戏化的课堂氛围中,美术教学的趣味性十足,引导性更强,能够轻松提高学生们的色彩知识学习兴趣,并让他们的创新思维、抽象思维等变得足够活跃,远比一味地进行理论知识灌输指导好得多。美术教师还可以带领班级学生,在学习课程内容的过程中,通过游戏活动尽情的表现自己,将原有的色彩感、想象力和创造性,更好地表现出来,通过欣赏不同的美术作品,得以想象能力、创作能力、绘画能力以最大程度的提高。游戏环节,独立思考,小学生不再处于被动状态,也产生了课堂主人翁意识,把握机会突破自我、挑战未知,之后的学习活动有着自信表现,学以致用所学知识,即可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2.2结合不同的艺术教学

艺术包罗万象,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将美术与其他艺术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色彩感,让学生从各方面获得美的体验。美术可以通过线条和色彩体现美,而音乐通过旋律和节拍呈现美。因此,教师结合音乐开展教学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2]。如在引导学生认识蓝色时,教师可以播放表现淡淡忧伤情绪的曲子,让学生体会到蓝色的淡雅与忧伤;在学习红色时,教师可以播放激情澎湃的曲子,让学生感受到红色是热情似火的。美术与音乐的结合进一步促进了学生对色彩的认识,加深了他们对色彩的记忆。不同艺术形式的碰撞也能激发学生对色彩的探究,从而相辅相成,促使学生学习色彩。

2.3组织小组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方式。小学生往往处于缺乏专注力和自信心的阶段,教师可以分析不同学生的性格和能力,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互帮互助、取长补短,这样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如在绘画题字的任务中,有的学生画得好,有的学生字写得好。如果学生独立完成任务,则难以创作出一幅完美的作品;但是两个人合作,就能够弥补各自的不足,还能从对方身上学到自己不具备的长处。这样不仅促进了学生友好相处,而且促进了他们对色彩产生更深层的认识。

2.4信息技术的合理利用

科技的发展也推动着信息化教学的发展,多媒体影视化教学已经是非常普遍的教学方式了。在进行小学美术的色彩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的合理利用,以多媒体动态化的教学优势,展示学生从未亲身感知过的事物,以此来帮助学生直观地认知该事物。如在讲绿色时,就可以放一些青草地的图片来帮助学生理解。在帮助学生区分色调的时候,教师可以课前将不同色调进行划分并每组配好合适图片,这样一来上课时学生就可以直观地跟着老师的划分区分色调。利用信息化教学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更重要的是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2.5不断完善的教学评价

教师应及时总结课堂成果,科学的评价可以促进学生相互交流、互相分享。因此,教师应该在学期之初就制定相关的教学评价体系,不局限于评价一堂课的内容或者一名学生的学习,而应该结合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创作和学生的互评综合评定教学的成果[3]。这样能够促进学生积极学习、相互交流,形成互相学习的良性循环,也有助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尊重不同学生对色彩接受能力的差异,帮助学生共同进步,促进学生对色彩的理解和掌握。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阶段的美术学习是培养学生色彩感的重要过程。因此,美术教师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兴趣,需要引导小学生认识不同的色彩,了解不同的美术作品,通过使用不同的色彩表达不同的情感,有效培养小学生对色彩的感知力,使其形成正确的审美能力,不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整体优化小学美术教学效果后,真正达到美术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峰.小学美术教学中对学生色彩感的培养研究[J].华夏教师,2020(12):39-40.

[2]周小迪.淺探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色彩感知力的教学路径[J].文渊(小学版),2019(02):466-467.

[3]隋国顺.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色彩感受力的培养[J].文渊(小学版),2019(06):83-83.

猜你喜欢
小学美术教学培养策略探究
设问引导探究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小学美术创新能力培养探析
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