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二级学院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2022-03-03 08:52姚桂芳
关键词:三全育人辅导员学院

卢 阳 姚桂芳 刘 赛

(山东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山东青岛 266590)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深刻回答了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具有很强的战略性、思想性和针对性[1]。正如“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2]。在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四个回归”大潮中,我们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清晰把握立德树人的特定内涵,明确立德树人的目标引领,从“立德”与“树人”并举的视角,着力建构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协同落实机制,着力推进“三全”育人。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二级学院需清晰把握立德树人的特定内涵、明确立德树人的目标引领,构建人人参与、全员育人新格局,多维施教、优化全方位育人新环境。探索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有效模式,了解学生个性化需求,及时发现目前在育人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把育人工作渗透到大学生在校日常学习、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及每个环节、每一个角落[1]。

一、协同育人面临的主要问题

育人形势复杂化,对高校育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全球化日益加剧,不同人文背景下的知识交流与文化碰撞日趋加强,青年学生视野日益宽阔的同时,也面临着意识形态交融的挑战。新形势下,高校作为育人的主阵地,更应充分搭建和利用各种工作平台,坚持立德树人,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学生高尚的品格、健全的人格。同时,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社会化终身教育体系的转变,学分制、弹性学制等相继出台,教学改革更加深化,培养模式更加灵活,这对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培养带来了最直接、最明显的影响。同时,随着互联网的高度发展,传统育人模式亟待改善[3]。

学生群体特征“多样化”,为高校育人工作带来了新的难点。当代大学生主流“积极、健康、向上”,但其“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理想信念模糊、政治信仰迷茫、价值取向扭曲、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都给学生的日常教育管理、班团组织建设、社团活动等带来极大的不适应性。因此,面对以00后为主体的当代大学生,需要我们在教育管理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地针对新特点,寻找新方法,解决新问题,探索新规律[2]。

育人主体“多元化”,对高校育人工作协调配合提出了新要求。对全员育人的理念各个高校都已达成了高度的共识,不同育人主体在不同的岗位上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目前还存在缺乏有效沟通、协同育人机制还不够完善、育人能力不足的问题[4],从“条块分割”转向“协同配合”的模式还未形成,在组织管理过程中,成员吸纳、培训、考核、监督制度的完善对协同育人体系的扩展会有较大的推进作用。个别专业系、教师对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到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全过程的认识还不到位,缺少长远的规划和统筹安排,缺少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专题研究。不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忙于应对各种具体的事务性、学术性工作,一定程度上出现了重智育轻德育、重科研轻思政的现象,工作合力还未形成。

二、协同育人模式构建及主要做法

构筑全员育人新格局。全员育人要求全体教职工都要以学生为中心,强化育人观念,树立育人意识,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自觉承担对大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和品德教育的工作任务,将育人渗透到知识传播、行政管理、生活服务等工作中。建立健全全员育人整体工作系统。学院根据学生需求和教师队伍实际情况,构建了五位一体育人模式,发挥辅导员主力军作用、发挥班主任育人功能、强化专业教师成才指导、发挥学生朋辈引航作用、强化各类专家、管理服务岗位育人能力[3]。

1.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发挥辅导员主力军作用

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等学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辅导员不仅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更要努力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辅导员思想政治素养和职业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引领学生成长成才。

学院实施“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计划”。按照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的要求,专兼职辅导员对照《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寻找差距,根据个人特点,按照“一专多能”指导思想,制定发展方向;开设“辅导员学堂”,以培养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队伍为目标,围绕辅导员职业标准和知识需求定期开设课程,编印学习材料,召开专题会议,定期进行学生工作交流研讨,在理论学习和思想碰撞中实现能力的提升。外出参加各类能力提升培训,规范辅导员能力提升各项规章制度。

学院辅导员聚焦学生特点,从学生入学到毕业的各阶段,抓住关键时间节点,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帮助学生端正观念、丰富知识、拓展能力,让广大青年学生以理想信念为根基,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成为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定期组织好学生班会和学生干部例会,一对一谈心谈话实现全覆盖,针对学院学习困难、家庭经济困难、心理状态不佳等学生开展针对性辅导工作,加强与学生通过现代媒体手段的联系交流,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和突发事件,指导学生做好评奖评优、学风引导、就业创业相关工作。开展“三讲一评”工作,召开全院学生干部专题会议,选取一定数量学生,讲学习、讲表现、讲感想,辅导员点评,指导学生健康成长[4]。

2.制定班主任工作细则和考核机制,优化班主任育人功能

班主任是由各系部优秀教师担任,在对班级进行教育、服务和管理的过程中,可以将专业特长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紧密结合,帮助学生扩大知识面,稳定学生的专业理想,引领学生走好人生道路,成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学院为发挥班主任在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形成全员育人的良好局面,制定了《班主任工作细则和考核办法》,明确班主任工作职责,包括班风、学风建设、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创业指导、加强学生与系部联系等,同时对班主任提出了详细的考核要求,包括每月至少一次深入学生教室或宿舍、每学期至少召开或参加三次班会、每学期至少两次组织或参加学生的第二课堂、科技科研的指导等。

学院班主任深入学生宿舍了解、熟悉班级学生基本情况。通过开展学生班会、学生干部会议、座谈会、交流会等方式,利用节假日前或考试前等关键节点做好学生思想引导。开展学生的第二课堂、科技科研的指导,实现与班级任课教师交流、与班级学生交流谈心全覆盖,主动做好专业引导和成绩分析。

3.采用双向导师制,强化专业教师成才指导

学院以系部为单位,选择一大批高水平教师担任本科生学生导师。学生导师是根据学生成长成才的特点,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进行引导,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行指导,重点对学生进行人生导航、生涯规划、学业指导、就业创业指导及心理疏导。导师制有利于帮助学生激发学习热情、进行学业规划、提升专业素质、解决实际问题,在协同育人作用下,推动学生成长成才。

学院制定双向导师制,应用于本科学生的教育管理,采取学生导师的双向选择方式。导师指导学生制定生涯规划,分解学期目标,按目标分时段规划具体任务。导师定期检查学生目标任务开展情况,对学生的四年大学生活实施全程跟踪、全程指导。

学院各系通过个人申请、系部推荐、学院研究决定聘任优秀教师担任本科生导师。指导学生做好大学生涯规划,召开专题讲座,定期与学院辅导员、班主任开展交流讨论,及时掌握学生动态情况,将学生中突出的思想情况及时反映,并提出工作建议。

4.加强朋辈引航模式,创新学生成长成才方式

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同学是距离最近、接触最多的群体,为了充分利用优秀学生的朋辈引航作用,学院实施“e+”引航工程。该项目结合优秀学生在不同方向的优势,分方向引领身边的同学,形成以朋辈引航员为核心同目标、同追求、同爱好学生的模块化组合,构建模块化分类、梯队式发展的有序成长链条。

引航员遵循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原则,通过建立一个模块化团队、开展团队沙龙、牵头校园活动、开展主题交流、加入科研项目、参加模块展示等形式,开展系列思想教育、专业学习、强身健魄、科技创新、社会实践等活动,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引导学生把有限的时间投入到更有意义、更有价值的工作和活动中去,通过榜样人物(团队)培养、学长引航、本硕博联动等形式,利用“身边事启发身边人,同龄人教育同龄人”的方式,促进学生间的相互关心、帮助、引导、教育,携手进步,共同成长成才。

培育“e+引航员”,一对一结对关爱帮扶经济困难、学习困难、心理障碍等特殊学生群体,开展“学霸课堂”“笔尖下的电子”等分享活动。e+优秀成果展:学院十大优秀学生评选宣传、研究生科技成果展、《考研那些事》《保研那些事》,优秀学生文化墙。“红色引航员”面向全校开展“学生讲给学生听”的“芯科公开课”700学时,受众9300余人次。

同时,在项目开展过程中,学院通过“引航员成长营”“三讲一评”“四必讲三展示”等培训,加强引航员队伍建设,着力提升学生素养和能力。相关培训讲座以思想教育和价值引导为主线,不断增强引航员的集体意识、奉献意识、责任意识,使学生在接受教育和引导的过程中,能够坚定理想信念、乐于服务奉献、勤奋求实创新、争创一流成绩,发挥模范作用、树立先进形象。

5.搭建各类思政育人平台,拓展学生成长成才途径

学院以“e+茶座”“e+讲堂”为载体,加强校内外专家对学生的指导。“e+”讲堂以“培育科学精神,提升人文素养”为主题,邀请知名学者、社会贤达、优秀校友来“e+讲堂”开讲,开阔学生视野,启迪智慧,提升素质。“e+茶座”:以“追寻过去、感悟现在、思考未来”为主题,邀请嘉宾与学生分享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励志故事,畅谈校园生活、规划人生未来。各类校内外专家讲座不仅使学生在专业能力上有提升,更能指引学生提升人生追求、丰富精神世界。

同时,在学院管理和服务部门,要树立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的思想,把怎样更好地为大学生服务作为重要课题,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通过热情、细致的工作,切实解决大学生的实际困难。通过服务和管理部门集中办公、专线电话、网络平台、电子信箱以及开展对口联系、深入基层等活动,不断探索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方法、机制,把主动热情的服务贯穿于大学生从入学到毕业、从日常生活到学习考试、从实际问题到心理健康等所有方面,切实做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三、协同育人实际成效

1.创新学院思政教育工作队伍新格局

树立正确的理念,使全院教职员工的先锋作用明确化,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与解决学生学业、工作、生活的实际问题相结合,开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途径。通过协同育人机制的建立,充分调动全院教职员工的力量,形成合力,推动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配齐强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着力构建思想政治全员育人格局。通过辅导员队伍、班主任队伍、导师队伍的建立,明确责任,分工清晰,形成了上下协调、步调一致的工作合力,焕发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勃勃生机。

2.学生思想素质和政治觉悟进一步提高

协同育人基础为思想育人,学生的政治理论知识得到进一步充实,思想觉悟和政治站位进一步提高,营造了务实勤奋、蓬勃向上的校园氛围。通过调研发现,学院学生在专业学习、科技创新、社会实践等方面的先进典型日益增加,影响力不断扩大,潜移默化地矫正了部分学生的价值观,学院学习实践氛围不断浓厚,干事创业的环境更加纯净。

3.学生科技创新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

学院长期重视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在辅导员、班主任、专业教师全员参与和努力下,该项工作规模不断扩大,层次和影响力不断提升,成为我院学生工作中的特色和亮点。通过制定《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管理办法》,设立各类企业科技创新奖学金、承办科技创新赛事,积极推动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近年来,学院学生在科技创新比赛层次数量上多次实现新突破。

4.学生考研就业保持居高向优态势

学院充分调动辅导员、班主任、专业教师协同育人的积极性,在多方发力下,学生与系部融合度明显提高,与专业教师互动频繁,对专业认同感明显提高,学习氛围进一步浓厚,专业基本功和实践动手能力不断增强,学生考研就业在保持较高比率的同时质量和层次不断提高。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辅导员学院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海盗学院(12)
海盗学院(7)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西行学院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