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产业化背景下高校健身健美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2022-03-04 08:28陈冉
当代体育 2022年7期
关键词:教学活动美的教学方式

陈冉

基于健身产业发展视域下,高校大学生是健身健美的主要群体,高校开设健身健美课的时间不长,其中在教学层面存有诸多不足,教学欠缺创造性、教学方式乏味单一、教学目的未全面实现、课堂教学中美学教育有待提升等问题。就此类问题高校务必要从改进教学模式、革新教学理念等层面加以优化,同时按照现今高校健身健美课程实施合理的教学设计。

目前,我国高校在健身健美课程教学中起步较晚,鉴于该课程是一种较为年轻化的体育活动,只有唯美的展现高校生健身健美的魅力与活力,方可取得诸多人的喜欢。高校实施健身健美课程教学不但是符合时代发展,还是构建特色化高校的必然需求,同时还能呈现高校生整体素养发展。健身健美课程教学不但可以加强高校生身体素质,还可以加其心理健康,使其可以受到艺术美的熏陶。

1 健身产业化背景下的高校健身健美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

1.1 教学欠缺创造性

高校健身健美课程教学中,欠缺创新性是其课堂教学主要存在的问题。当高校生在一个相对比较被动的课程教学氛围中学习时,他们是很难发挥出自身的创造性与自主性的,倘若老师太过追求姿势的精准性,便会致使课堂教学过于呆板,课堂氛围过于沉闷,该种教学模式不但不能呈现教学的创新性,同时还不能全面发挥出健身健美课程的生命力与活力。此外,高校健身健美课程的考试内容主要是力求高校生可以呈现出成套性的动作演练,它需要的并非是高校生机械式记忆,该种过于呆板的考试模式,不但会严重束缚高校生个性化发展,同时还会制约高校生的创造性。

1.2 教学方式乏味、单一

在国内教育教学中,教学方式始终存在过于乏味、单一等问题,老师通常会误认为自身处于教学主体地位,所有的教学活动均应该以老师的意志为转移。故此,老师也就忽略了因材施教的重要教学模式,忽略形式多样的教学模式,太过重视理论性教学,也未高效的调动高校生学习的踊跃性。健身健美课程不同于其他教学课程项目,高校健身健美课程是附有生命力、鲜活力的新时期课程,倘若课程教学乏味、单一,不但不会呈现出对高校生整体性的塑造,还会严重影响着高校健身健美课程持续发展。

1.3 教学目的未全面实现

高校开设健身健美课程,主要是为了可以有效培养诸多新时期发展所需的人才。然而,在该种相对比较乏味、单一的教学模式下,不但会影响高校生个性化发展,同时还不能全面发挥出健身健美课程的鲜活力,也就不能切实呈现高校生整体素养的提升。故此,高校实施健身健美课程的教学目的未全面实现是现今最关键的问题所在。

1.4 课堂教学中美学教育有待提升

高校健身健美课程,本身就附有一定艺术性,不但可以实现美的欣赏,还可以实现美的感知。所以,在实际教学实践中,通常会呈现出在教学流程中老师会忽略美学的融入。高校在实施健身健美课程教学时,均会通过导学式模式进行教学。故此,在实施教学时,老师惯用“填鸭式”教学模式施教,这样,只是在课上对各样姿势加以练习、指导、示范,会忽略高校生对美的感知、领悟及赏析,同时也不能让他们亲身融合到美的教学氛围中,此种让高校生处在教学被动地位的教学模式,不但不会实现美的感悟,还会让高校生丧失对健身健美课程的学习兴趣。

2 高校实施健身健美课程教学的重要作用分析

2.1 可满足高校生综合发展的必然选择

从客观层面而言,高校实施健身健美课程,不但可以高效的把自身魅力与活力全面呈现出来,还可以让高校生向着健心、健美、健身的方向逐步发展。在具体施教过程中,也可融入音乐的美感,对高校生心灵加以陶冶。当高校生实施健身活动时,也能够达到锻炼身体,强健体魄,提高自身素养的目标与效果。并且,让健身健美课程与美学教育科学结合在一起,便能进一步对高校生大脑加以刺激,让他们维系身心愉悦的状态。针对健身健美课程来讲,其自身就是一种教学模式,它在多样化教学基础上,不但可达到体育美,让其活动的观赏性可获得显著提高,还能够对高校生形体加以塑造。

2.2 是促使高校与时俱进的核心手段

在高校发展过程中,实施健身健美课程教学,其目的在于较好的顺应时代发展,确保能够较好的促使教学改革。对于新时代背景下的高校教学机构而言,不但应该达到一定知识传播效果,加强对新时代人才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应该立足于时代发展层面,放眼未来,立足脚下,可以高效的顺应当今社会发展应求,合理的对新课程教学加以革新。而对于健身健美课程的教学而言,不但能够满足高校与时俱进的革新应求,同时对高校教育工作良性的实施有重要作用。

2.3 是促使社会精神文明的核心渠道

就高校健身健美课程来讲,该课程不但要有美育艺术层面的内容参与,同时还渗入了部分心理学课程。所以,在具体高校健身健美教学工作实施时,该课程均会在无形中对高校生精神世界加以影响,可以全面加快高校生精神文明建设,对其今后发展有重要帮助。故此,针对健身健美课程而言,不但可以对高校生形成一定精神影响,同时还能够在最大限度上促使国内精神文明建设。由此可知,高校在发展期间,加强健身健美课程教学的重视度,对国内教学工作的实施是十分有利的。

3 对高校健身健美课程教学的改革实施渠道

3.1 明确教学目的,优化课程教学体系

若要全面发挥高校健身健美课程的效率性,就应该把教学活动结合教学目的加以实施。所以,在实际教学中高校老师应该确立教学目的。鉴于健身健美课程教学是体育教学中的主要构成部分,也是体育课程多样化教学的高效模式,健身健美课程不但可以加强高校生体魄,塑造其體型,还可以赋予高校生一定精神力量,可以使其在课程中体会美的教育,受到美的熏陶,同时还可以愉悦高校生心灵。故此,在实施健身健美课程教学时,老师应该确立教学目标。另外,在高校健身健美课程教学中,应该优化教学课程体制,这主要是为了可以较好的呈现教学目的。为了呈现教学体制的优化,就需要引进优质的专业任教人才,同时对其加以培训,让其附有优质的施教技能。然后,应该逐步归纳总结经验,构建一套行之高效的教学模式,继而较好的促使健身健美课程教学,呈现教学质量获得显著提高。最后,需要具备较好的教学设计,在实际教学中,老师需要实施合理的教学规划,同时科学选用健全的理论教材,进而促使综合教学活动可融汇贯通,呈现健身健美课程教学的科学合理化。

3.2 改进教学方式,实现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受国内传统教学模式的制约,致使高校教学主体严重失调。故此,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就应该优化教学模式,全面发挥高校生主体地位,让其可在教学中高效发挥自身踊跃性与自主性。在全面发挥高校生主体性地位的同时,还应该改进老师的指导性与组织性。老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不但应该实施优质的教学,还需要缔造优质的教学氛围。故此,老师需要自主的和高校生实施互动交流,缔造友好的师生关系,进而让老师所教授的知识正是学生所需的知识,以此强化高校生的劣势。此外,要呈现教学模式的多元性,这需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进行施教。可通过现代化多媒体方式进行健身健美课程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不但可以活跃教学氛围,还可以强化健身健美活动实施的活力,燃起教学活动的生命力,进而让高校生在愉悦的教学氛围中,呈现心理与身体上的调整,赋予健身健美教学新的意义。

3.3 强化师资团队建设

老师是高校生获得知识技能的核心媒介,所以老师的教学水准与职业素养,将直接制约着高校生学习效率与学习质量。改良配置教学师资,是全面发挥老师教学优势的前提条件,特别是基于健身产业化背景下高校需要侧重老师结构的优化,引进全能型指导员、健身教练等社会健美操文化推广的专业人士,经过教学活动中的引导与高效评价,更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改善。老师需要侧重自身专业技能水准的提高,逐步向美育等范围拓展,真正发挥健身健美的创造性。高校需要来拓教职人才的引入途径,利用政策倾斜、薪资待遇等模式踊跃引入专业人才,不断改进师资队伍建设。健全健身健美老师的培训教育体制,通过多样培训模式,满足老师综合能力发展的需求。基于健身产业化背景下,健身健美理论体制愈发健全,老师需要重视对健身健美研究成果的掌握,为高校健身健美教学革新献计献策,进而促使教育教学工作在稳中求发展,从而间接带动高校生从以往教学模式与态度中彻底脱离出来。另外,也可通过举办健身健美课程教学研讨会、构建经验交流平台等,让不同层次的老师在经验交流中互相取长补短,以此巩固健身健美教学改革与普及推广的基础。

3.4 注重与时俱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高校开设健身健美教学主要是为了可以顺应时代发展而设立的。故此,需要培养新的教学观念。在实施教学活动过程中,改变过去固化的教学方式,让高校生可实施自我创造。此外,在全面拓展高校生自主性同时,优化陈旧的考试方式,让高校生实施多元化的教学检测,可根据自身个性发展,呈现考试模式的多元性,教学模式的特色性。

4 健身产业化背景下高校健身健美课程教学模式的革新策略

首先,加强对健身健美课程教学体制的完善。为了全面把健身健美课程的现实效用与价值充分发挥出来,在具体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务必要确立教学目的,设置科学的教学目标。一般状况下,高校健身健美课程教学是体育课程多元化的核心手段,并且也是教学工作的主要构成部分,通过高校开设健身健美课程的实施,不但可以对高校生体魄实施了有效的强健,让他们能够塑造完美身材,还能够加强他们精神境界的培养,对其感受美能力的提高具有至关重要现实作用。故此,在实际健身健美课程教学过程中,老师务必要结合教学目的实施实践活动,并且对高校生实施踊跃的教学指导,让他们可以自主的参加到课堂教学中去。

其二,老师应用生生互助教学办法,使高校生在高校健身健美课程教学中取得良性发展。鉴于高校生出身不同,其健身的起始能力也不同,进而导致他们在健身健美课程中呈现出个体化差异,致使一些高校健身健美课程老师应用以往的教学方式难以实现高校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新应求。同时,鉴于高校健身健美课堂的教学时间有限,加之教学任务对教学目标与教学进度的要求,老师难以在课上过于注重每个高校生个体差异,做到高校健身健美课堂的因材施教。而高校生的认知规律与认知能力已经到了自督、自学、自练的水准,基于健身产业背景下对高校生心理素养与社会交际能力的要求,也可让他们切实参加到健身健美课程教学活动中来。在高校健身健美课程教学中,高校生之间的相互帮助,不但有助于他们团结协作能力的培养,还能够让健身健美课程教学活动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让教学评估从老师的被动监督变成高校生的自主督促,继而促使高校生身心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在实际进行流程中,在老师示范教学与纠错调整后,老师可根据“以强带弱”的原则进行分组教学,让高校生对课上健身教学内容以最迅速、最直接的模式反馈给老师,在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的同时,培养及促使高校生身心得到良性发展。

其三,运用整体考核评估方法,可有效促使学生在高校健身健美课程教学中取得个性化发展。整体考核评估法,是指高校在实施健身健美课程时,老师在对高校生进行课堂评估与考核过程中,应该遵守“以人为本”的素养教育新思想进行切实性评估与考核。其中,考核内容包含流程与结果、定量与定性等诸多层面。在实际健身健美课程教学中,老师在实施整体评估法时,应该把以往教学方式的注重高校生学习结果转向注重高校生在现有基础提高状况下的转变,这样不但有助于提升课程评估与考核体制的公正性及透明度,还有助于高校生清楚的意识到自身存在的优势与劣势,有针对性实施课堂学习及课外锻炼,切实实现素质教育对高校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另外,高校老师在实施健身健美课堂教学考核时,在注重高校生掌握健身健美课程综合技能与基本动作时,还应该重视高校生在健身健美课堂上的参与度、心理素质及社会适应力。在实施阶段性教学评估时,老师应该按照高校生个性化特点,通过有效的评价语言及动作,弱化高校生对健身健美课的误解等不良情绪。

最后,增大对美学感知教育的构建力度。针对高校健身健美课程教学而言,老师需要采用前卫性的教学手段,在确立教学内容前提下,对教学内容实施合理规划,以便让高校生在无形中对自身感知美的能力实施进一步提升。一方面,老师需要对以往乏味单一的教学方式实施革新,踊跃组织高校生实施各样的教学活动,让高校生体会到体育的活力,诸如: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可适度的融入音乐,以舞蹈作为烘托,让高校生可自主的在旋律中健身,让他们可以在美的乐曲中陶冶身心。另一方面,在實施教学活动实施中,老师也需要坚持与时俱进原则,加强对教学观念的革新,以及对以往死板的教学方式加以改进,让高校生附有较强的创造力,呈现其个性化发展,让教学方式更具特色化、个性化。

5 结束语

总之,在高校逐步进步与发展中,强化对健身健美课堂教学课程实施力度,不但能够全面满足时代发展要求,同时还能拓展具有特色化的教学渠道,对高校的持久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现实效用。故此,在日后教学工作实施中,高校务必要加强对该课程的重视度,在了解与确立自身发展状况之上,通过合理的手段,增强对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以此确保可以高效的对高校生身体素质与身心健康加以强化,继而让其能够向着个性化、多样化方向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成都大学体育学院)

猜你喜欢
教学活动美的教学方式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培优辅差小组教学活动的实践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之自主发展的教学活动设计
打破平衡
以数学类绘本为载体的幼儿园教学活动探究
“真”学习: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改进
浅谈新型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困境及解决策略
美的校 美的人
这美的朋友 这美的如画
炫美的花在这里悄然盛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