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农村中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及提升策略研究

2022-03-04 08:28王鹏程王文勤
当代体育 2022年7期
关键词:身体素质体质体育

王鹏程 王文勤

新时代背景下,国家倡导学生全面发展。这一要求使得体育教学得到充分发展,身体素质成为学校培养学生发展的要素之一。学校育人工作步入新时代,更应该全面把握时代发展矛盾与特征,并围绕着学生体质健康为基础,构建科学的体育发展战略,充分发挥体育对学生体质健康的作用。学生体质健康,是促进农村学校体育振兴计划的重要标准。对此,本文基于农村中学生体质健康,将学生体质健康作为发展的重点任务,着手提升学生身体素质,采取有效措施强化体育改革,在保障学生体质健康的领域不断开拓创新,做好学生身心良好发展的领跑工程。

国家对于学校体育教育工作高度重视,认为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一环。基于学校体育教学工作战略做出重要部署,强调了强国梦与学生身体素质关联的重要性,将健康中国建设作为推动中国梦实现的重要支撑点。着手将学校体育教学工作与国家奋斗目标融合在一起,综合开展学校工作。对于农村学生而言,强健的体魄是保障学生参与活动的根本,学生缺乏良好的身体素质,无法适应艰苦的教学环境。针对于农村学生教育发展,应在保障学生学习得以保障的基础上,切实解决学生体质健康问题。

1 新时代农村学校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特征

1.1 学校基本格局建成

农村中学在国家经历长久发展后,逐渐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表现在学校育人目标明确,能够在育人过程中充分发挥作用。学生体质健康与学校教育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学校明确教学目标。应在保证学生日常学习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活动。从而培养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兴趣,保障学生能从小打好身体健康的基础,成为符合社会需求全面发展的人才。经过长期发展,学校组织形式已经成型,学校的体育教学包含了健康课程与课外活动,不同地区在实际课程上的操作存在差异,但是对于多数学校而言,学校能够满足学生体质健康需求。随着不断发展,国家也在积极为学校投入资金,确保场地器材等配备良好的硬件設施,为中学体育工作开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另外,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最终由国家敲定具体标准目标,认为学生每天至少获得一小时的活动时间,并将中考体育加试等制度归纳在学生中学生涯中。

1.2 发展不平衡成为农村学校的主要矛盾

当前,尽管学校都在国家的扶持下,逐渐形成基本格局。但是不同地区经济发展质量不同,造成城市与农村、一线城市与偏远城市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教育质量、教育发展规模、教学资源等,使得学校无法保障学生的体质健康。加上社会不断发展,农村经济无法提升,导致部分地区学校难以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体育教育。中学阶段的学生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身体需要充足的营养。学校无法提供营养餐和科学锻炼计划给学生,突出了学校发展不充分的矛盾。

2 农村中学生体质健康现状的原因分析

当前,尽管国家积极倡导学生体质健康问题。但是农村经济等问题影响,导致学校对于学生体质健康不够重视。经过调查分析,能够发现农村的学生整体体质健康相对较差。究其原因,能够发现源自于以下几点:首先,农村中学生日常生活中,需要肩负家里的农活。对于一些家庭条件不富裕的学生而言,无法获取到充足的营养供给。身体处于重要发展阶段却无法得到营养,导致学生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存在营养不良的现象,严重阻碍学生健康成长;学生本就得不到充足的营养,加上学校的硬件设施不如城市的设施充足,进一步对学生体育活动开展产生影响。学生得不到营养,缺乏体育锻炼,导致体质逐渐变差。当前农村中学中,学生普遍存在锻炼时长不足的现象,导致学生体质健康得不到保障;农村许多家庭都需要学生帮忙操持家务,学生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大量的农活已经超出学生身体承受范围,超负荷的状态严重影响学生发育,导致学生长不高、体质弱等现象存在。缺乏良好的身体素质,学生无法承担起学习和成长的任务,对于学生未来发展极为不利。因此,学校应采取有效措施,想办法解决学生体质问题,确保学生体质能够有效提升。

3 新时代农村中学应着手解决的主要问题

3.1 将提升学生体质健康作为发展目标

新时代背景下,为了完成中国伟大复兴梦的目标。学校应迎合国家政策,在实际教育中,将学生体育发展作为教学重点,同时树立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伟大目标。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报告表示,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在近些年来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调查显示的结果发现学生素质与国家规定标准相差较远,尽管国家积极出台相关政策,用于改善青少年身体素质。城市学生在学校科学控制的基础上,肥胖率、视力下降等问题得到改善。但是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相比,缺少保障条件,导致学生身体素质薄弱这一现象始终存在,情况不容盲目乐观。习近平主席观摩运动员训练,指出了少年是中国发展的希望,认为青少年体质健康与国家发展建设有直接关系。因此要站在长远发展的高度上,花大力气解决人才培养问题,确保农村学生能同城市学生一样,获得健康的身体素质,推动国家奋斗目标早日实现。

3.2 新时代把补短板作为发展的重要任务

农村学校发展过程中,各种因素影响下,导致体育教育存在瓶颈期。缺乏完善的师资队伍、教学资源、硬件设施等,都影响学生锻炼活动开展。这些学校存在的短板问题,严重制约了学生体质健康发展,需要在各地政府的帮助下,逐一解决,提升农村学校的育人水平,全面保障学生获得健壮的体魄,实现健康成长。

3.3 新时代要着力解决学校体育均衡发展问题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是国家在十二五期间重点强调的工作任务。当前教育部数据显示,全国至少63.5%的学校能够实现教育均衡。但是学校体育发展不均衡现象依旧存在,究其原因是教育资源未能保证各地区均衡,导致学校难以实现教育均衡,需要当地政府加大扶持力度,使得学校资源和设施都能得到保障。

3.4 新时代要彰显学校育人价值

体育包含了德育和美育的作用,对于学生而言,能够保障学生全面发展。是学生成长路上,不可替代,具有独特性的教育内容。对此,新时代农村学校想要扭转学生体质健康的问题,需要从根本入手,彰显学校育人的价值。通过加强宣传等方法,引导学生家长、社会对学生的广泛关注,为农村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4 农村中学生体质健康提升措施

4.1 加强教育质量,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

农村学校应秉承着身体素质为基础,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做好健康教育工作。还应强调学生个性化成长,确保学生有强烈参与的欲望。兴趣对于学生养成正确观念,以及保持良好的锻炼习惯有重要意义。结合中学生当前身体体质健康问题,应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科学对学校课程进行调整,确保体育课程更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保障学生身体素质不断提升。

再者,教育过程中离不开积极宣传。学校大肆宣传健康教育工作,能够从源头缓解学生体质健康问题。健康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因素,是全社会都应强调的重点问题。从当前实际情况来看,农村中老年人较多,对于学生健康问题并不看重,也缺乏正确的认知。对于学生的营养,则秉承着吃饱就好的理念。这种错误观念严重影响了学生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导致学生缺乏成长发育阶段的营养。现阶段,为了保证学生能在成长阶段得到科学保障。需要加强对学生家长和学生的培育,留给学生充足的锻炼时间。保证学生有充足的运动量,为保证健康的身体奠定基础。

4.2 提升体质健康教育效果

农村学生在接受学校实践教育过程中,学校应保证工作规范化。因为任何形式的工作如果盲目开展,都会影响最终的工作效果。就健康教育而言,学校应该加强健康教育工作,避免工作流于形式,切实将工作落实在学生身上,发挥教育的作用。从实际教育情况来看,农村在保障学生体质健康方面存在功利性。素质教育普及不够完善,使得与考试无关的课程都被搁置,这种区别对待课程的方式,严重影响健康教育课程开展。对此,农村教学改革应将体育锻炼都归在考核体系中。学校教师在明确规定下,才能凸显学生健康教育的价值。

相关行政部门应加大对学校的监管力度,确保学校能够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严格按照教学需求,对学生执行体育课程标准。青少年作为国家发展的主力军,其健康发展关乎到国家的未来。保障学生健康发展才是当前的重中之重,学校应该从多方面入手,做到教育工作全面落实,积极发挥各项资源,保障学生体质健康。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营养,教育部门应对农村学生校园生活资料进行总结,结合掌握的实际情况。为其申请专项补助,确保审批款项能够落实在学生体质健康计划中。并由学校后勤人员负责为学生制定科学的营养食谱,保障学生在成长阶段得到充足的营养。政府部门还应针对学校计划实施的情况,需要加强对学校计划落实情况的监管工作,避免款项被有心之人克扣。

4.3 优化中考体育制度

中学生是祖国的希望,为了保证学生能够健康成长,保持健康的体魄。农村学生健康问题对学生未来发展造成的影响,需要教育部重视中考体育制度,确保优化制度的同时,着手落实解决学生体质健康问题,体现出政策的有效性。为了更好的保障学生体质健康,应将体育成绩归纳在考试中。通过加强对体育成绩的重视,引发学校对学生体育锻炼的重视。能够通过提升体育考试指标,建立体育在中学教育中的权重,提高人们对体育教学的重视。但是考核制度建立,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参与度,从而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同时规范学校加强对学生锻炼的重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而不是为了应付考试。通过科学设置教育路径,保证中学体质健康教育工作顺利开展。

4.4 完善体质健康档案

学校应严格落实好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保证学生锻炼效率不断提升。能够基于规定要求,积极组织学生开展锻炼,并将学生的实际表现整合上报。构建完善的学生体质健康评价机制,全面掌握学生身体素质情况,能够基于评价分数为学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锻炼指导。通过动态式跟踪和评价,调动学生体育运动参与的热情。结合当前大数据技术,建立学校体育运动相关资料的数据库。不断基于学生体质健康提升措施,收集经验和新奇方法,利用网络手段对资源进行整合共享,提升理论素养。

4.5 增加体育场地设施、保障硬件设施完善

良好的场地设施才能保障学生获得充分锻炼,这也是学生体质健康得以保障的前提条件。以往农村缺乏专业的教师,导致体育教学不够专业,难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对此,学校应加强师资力量建设,聘请专业的体育教师提供指导。并保证学生运动场地和器材的完整性,提供充足的硬件条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学生。大量体育器材,能够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保障学生身体得到充分锻炼,养成喜爱锻炼的习惯。学校应针对学生体质健康实际情况,科学进行布局,加大对体育场所和设施的投入力度。从农村中学建设实际情况来看,存在体育场地和硬件设施缺乏的情况。对此,学校可以申请专项拨款,在原有基础上建设维修,或者重新建设全新的场地,全面保障学生体质健康有充足的后备条件。具备硬件条件的同时,应最大限度发挥出资源的效用。配合着学生文化课实践,为学生提供充足的锻炼时间,延长体育场所开放时间,使学生在休假日也能获得锻炼的资格。

4.6 多样化体育活动促进学生锻炼的自觉性

学生在学校组织活动的过程中,应统一学生思想。从思想层面引导学生加强对体育运动的认识,从而意识到体育运动对自身的重要性,并正确对待体育和学习的关系。中学生处于青春期,加强对体育锻炼的意识,对于其日后成长发展都有很大的益处。能够在做好锻炼思想准备的同时,明确辨别体育锻炼与其他要素之间的关系。结合学生日常锻炼项目,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趣味项目,保证学生锻炼热情受到激发。不断在活动锻炼过程中,发挥出学校体育资源的效用,增强体育锻炼自信心。学校应保证学生每周锻炼时长在5-8h以内,并确保学生掌握运动技能,与中考体育制度充分结合,为学生终身体育夯实基础。

4.7 构建体质健康教育合力

在确保学校体育工作开展的同时,保障课程有效扩展,提高学生锻炼的有效性。学校作为保障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要场所,应保证学生在校期间,能够获得科学发展。结合学生心理特征,加强体育锻炼软环境建设,为学生体质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学校还可以联合周边村落,组织联合性质的体育比赛,提升家庭和学生的锻炼意识,构建全面健身的良好氛围。

5 结论

综上所述,无论是城市还是乡镇,学生都是国家伟大复兴梦的希望。国家将希望寄予学生,学校更应该重视学生发育成长。采取科学的手段,确保学生体育锻炼活动能够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充分提升学生体质健康,帮助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良好品格。能够基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推动农村学生体质增强工作开展。保证学生享有应有的鍛炼权利,实现学校体育均衡发展。

本文系:平凉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专项课题([2021]PLMYZ038)《新时代农村中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及提升策略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甘肃省灵台县第二中学)

猜你喜欢
身体素质体质体育
针对性身体素质训练在标准舞技术中的应用
锻炼
兼加体质
新发现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我们的“体育梦”
针对产妇体质特定食补
体育锻炼也重要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