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运动在疾病预防中的应用分析

2022-03-04 08:28王超瑞
当代体育 2022年7期
关键词:机体身体素质人体

王超瑞

当前社会诸多层面科学技术水平不断发展完善,给人们生活提供很大便利性,可是也对人们身体健康造成在一定不良影响,使人们未能养成健康生活习惯。而生活条件不断改善的同时,也使人民对疾病预防足够重视,采取诸多形式的体育运动(以下简称“运动”)实现防疾病目的,维持身体健康状态。运动不但会切实保证身体各项指标处于正常水平,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对人们精神层面产生积极影响,确保人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精神状态。对此,本文对运动在生理层面以及精神层面防疾病价值开展探究,以供参考。

身体健康和延年益寿一直都是人类美好期盼,人类文明建立至今,始终都在防疾病道路上不断探索。我国在步入新时期发展历程背景下,国民也愈发注重自身健康问题,意识到生命宝贵,为保持身体健康,各项体育运动也在人们生活中得到重视。通过运动可以在生理以及心理上有效预防多项疾病,降低国民疾病发生率,提升全体国民身体素质。

1 合理运动要点

1.1 遵守相关原则

在运动过程中,并不能盲目开展体育活动,而是应严格按照相关原则确保运动具有科学性。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则。

首先,应遵守安全性原则。在开展任何活动以及任何事项过程中首先要保障的都是其具备安全性,特别是对于运动而言,由于其存在较多拥有一定危险程度的活动,若是在运动时缺少合理规划,不仅难以达到运动健体目的,甚至还会对身体造成一定损伤。所以,在开展体育运动过程中务必要将安全当成基本前提,结合各项运动规律特点,合理安排运动强度以及时间,进而最大化体现体育运动成效。

其次,应遵守多样化原则。在运动时还应保证活动具有多样性特点,丰富运动形式,在不同空间以及时间开展适宜运动,确保身体可以进行综合性发展,不能因为钟爱某项运动而忽略其他运动作用。

1.2 科学选择方法

运动过程中,在遵守相关规则前提下,还需要注重选择科学方式进行运动,确保相关动作幅度与速度可以贴合运动标准。通常而言,在开展肌肉力量方面的运动时,往往会在身体动作幅度以及速度方面存在较大问题,在此期间,若是运动者没能正确控制动作幅度,大概率致使其不符合运动标准,不仅不会起到良好运动效果,还会对运动者健康造成不良影響。

除此之外,在运动过程中还应控制好负荷,负荷在不断上升过程中也会不断降低运动速度,所以运动者要依据自身运动目标控制好运动负荷。以青少年群体举例,由于其具有出色的爆发能力,所以在其开展力量型运动时,应适当减少负荷,尽可能提升运动速度,进一步强化并锻炼爆发力。

2 我国国民身体素质体育现状

2.1 饮食规律不合理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偶尔会出去搓两顿,啤酒烧烤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聚会的首选,因此,虽然这些食物能够给人类带来较好的食欲,但是留给人们身体的隐患也是很大的,很多人由于长时间的熬夜吃烧烤,会逐渐产生痛风等疾病,虽然在短时间内没有复发,但是却留下了长久的隐患,周期原因主要是由于缺乏相应的运动导致的,身体里的尿酸持续升高,进而出现慢性疾病等等。

2.2 工作方式的转变

随着我国工业化的日益提升,很多具有重复性的工作被机器所取代,因此,大多数人的工作是以脑力劳动为主,通过对机器进行一下简单的操作,又或者做出一些作品之类的工作为主,这就使得人们的运动量出现了显著的下降,无论是哪个年龄段的人们,他们的身体素质都得到了一定的下降。针对于此,原本可以在晚饭之后保持一些散步等活动,这样既可以缓解白天工作的压力,又能够使自己的身体素质得到一定的提升。

2.3 运动观念的不同

有的人们喜欢运动,而有的人们这对运动有偏见,这主要是人们的观念是不同所带来的,究其原因是因为有的人热衷于运动所带来的快感,而有的人厌烦运动,主要是因为在运动过程中会感觉到非常累,认为自己白天的工作已经非常累了,如果再抽出一定的时间去运动锻炼,这样不仅会影响自己白天的工作,还会加重自己的生活压力。对于这种运动观念,应该做出深刻的变革,改变自己对于运动的观念,可以先对自己的身体素质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然后根据一些健身教练所提供的意见等等,再寻找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从而提升自己的运动量。

3 运动预防疾病研究

3.1 预防心血管疾病

人体心血管主要由心脏器官以及血管构成,心脏是维持生命机体特征的主要器官,也是为人体血液循环提供动力的器官,血管则是血液在流通过程中的载体,血液反复流通的现象叫做循环。血液通过循环实现在人体各个器官之中流转,不但可以把肺部氧气以及消化系统之中的营养成分传输至身体各器官之中,确保人体细胞可以正常进行代谢,还能够把细胞代谢物质传送到排泄系统之中,保证身体处于健康状态。

运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积极影响人体心血管状态,不仅可以全面协调人体各器官机能,还能够通过提升机体性能实现预防疾病目的。调查得出,长期运动人员心脏器官较常人更重,正常心脏重量大约在280g上下,但是长期运动人员心脏重量整体处于330g-410g之间。由于整体重量得到提升,也在一定程度上加粗心肌细胞,也大幅提升心脏容积水平。同时,运动不仅会对心脏造成重量以及容积方面的影响,还会在一定层面上影响泵血功能。在处于安静环境下,长期运动人员与正常人并不会在心输出量层面存在较大偏差,可是由于长期运动者在心率方面往往表现较低,也使其搏出量显著超出常人。

由上述表明,通过长期参加各项运动,能够使血压水平得到有效降低,进而切实避免人体心血管方面出现疾病。主要原因是运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人们精神上的紧张状态,进而提高人们在心理层面环境适应水平。确保大脑皮层在亢奋状态以及压制状态之间达成协调,最大限度优化和完善对血管运动的调节功能,进而在安静状态下维持血压平衡。经临床研究,长时间运动人员血液胆固醇量要明显低于常人,但具有“清洁打扫”血管壁性能的脂蛋白含量却远超常人。同时,经常运动还会在很大程度上加厚血管壁肌肉,使其具有一定弹性,有益于血液循环。

3.2 预防呼吸系统疾病

人体在代谢时会持续從外界获取氧气,排出体内二氧化碳,此过程主要需要借助于呼吸系统实现。人体呼吸系统主要包括肺部组织以及气管等,而通过长期运动可以帮助呼吸系统功能得到优化完善。鉴于人在运动过程中会大幅推动代谢速率,且运动过程中会对消耗极多氧气,这一因素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呼吸系统整体活力,确保其能够和人体需求之间相符合,进而整体提升呼吸系统性能,有效预防各种呼吸疾病。

调查显示,经常参加运动,可有效提升呼吸肌肉强度,进而增加肺活量以及呼吸差。正常人呼吸差指数大约在6厘米左右,长期运动者呼吸差维持在12厘米上下。

3.3 预防运动系统疾病

人体运动系统由骨骼及关节等部位组成,通过长时间运动可促进骨骼得到良好发育,进而避免骨骼和关节等方面疾病出现。长时间坚持运动,可促使骨骼长度得到良好发育,同时还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骨骼直径,加厚骨骼密度。在此影响下,还可以确保骨组织整体呈现优异稳定性,使其能够匹配肌肉拉力影响。此外,运动不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骨组织有机物含量,还可切实提高骨组织实际弹性,进而降低脆性,进而达到防范疾病目的。

通过合理运动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神经系统控制属性,确保在神经在开展控制活动时具有较高强度。所以在进行具有一定难度运动时,通过科学训练可以保证运动者最大化展现运动成效,提高韧带属性以及张力,使关节具有一定灵活性,维持骨和关节健康状态,避免发生相关疾病。

3.4 预防内分泌疾病

内分泌系统对于机体健康而言非常关键,是人体对技能进行调节过程中的核心系统,若是人体内分泌出现疾病,必将会导致分泌腺功能受到影响,进而导致身体健康受到威胁。通过运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优化内分泌系统,促使人体正常进行代谢,保证人体各部位器官正常功能。此外,在进行剧烈运动之后,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内分泌腺进行机体活动时形成适应性,提升运动水平,大幅减少疾病出现概率。因此,在进行相应的身体锻炼过程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3.5 预防神经系统疾病

机体各项功能得到有效控制调节的关键系统就是神经系统,其通过直接或间接干预,可帮助机体内部多种器官功能达成良好匹配,彼此限制,进而保障机体协调性处于一致水平,对内部、外部环境产生的变化形成一定适应性,使机体可以得到正常运转。而若是引发神经系统疾病,将会导致机体协调能力受到严重影响,进而损害人体各个器官健康。

通过长时间进行运动锻炼,可以显著优化神经系统的调节能力,切实提升其对于诸多机能活动的判断能力,进而第一时间对其进行精准调节,及时做出正确反应。此外,若是缺少必要运动,将会对大脑皮层造成较大不良影响,导致其调节能力严重受损,难以维持机体平衡,从而引发诸多疾病。对此,应积极参加各项运动,不断强化脑细胞功能。

3.6 预防代谢疾病

机体进行活动时,需频繁通过外部环境开展物质互换,持续从外界获取营养成分维持自身机能,借助于代谢功能把营养成分转化到内部器官之中,吸收能量。在此期间,机体还会持续对原有成分进行分解转化,将其排到外界。不断运动可以有效提升机体代谢功能,进而控制代谢疾病发生率。

此外,数据显示,运动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机体代谢效率。通过进行速度型运动或者肌肉型运动,可充分提升肌肉蛋白量,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酶系活性。由此,长期进行肌肉运动人员往往会有精神面貌抖擞、肌肉结实等特点,并且其代谢疾病发生率也相对较低。

3.7 预防免疫系统疾病

免疫系统若是出现问题,将会引起大量人体疾病,加大人体对各项疾病的患病概率。由此,当前如何预防免疫系统问题已经引起医疗研究人员重视,在不断研究中发现,通过运动可以显著增强人体免疫能力,同时还能够切实增加细胞数量。此外相关研究还表明,每天进行20分钟左右有氧运动,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机体抗肿瘤性能。

4 提升国民身体素质的策略

4.1 从学生阶段抓起

在我国的教育组成部分中,有九年义务教育,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人们却很少关注学生在课堂上体育成绩的发展,会更多的关注学生文化课的成绩,这就是对学生在课堂学习和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一定的偏差,很多学生在初中阶段仍然做引体向上不达标,身体条件过于肥胖,这主要是教师对于学生的体育课堂不重视导致的,因此,想要进一步提升人们的身体素质,那首先就要从娃娃抓起,重视学生在学校参加体育课,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从而逐步提升人们的身体素质。比如,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很多学生的800米跑是不合格的,为了提高学生的体育成绩,也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就是要带领学生进行800米跑步训练,每天两个周期,从而锻炼学生的肺活量和持久力,通过这样的锻炼方法,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从而加强学生的视野。

4.2 控制好自己的饮食结构

很多人不重视自己的饮食,摄入大量的高能量食物,使得自己体重在增长的同时,各种疾病也随之而来,特别是一些慢性疾病,虽然在当时没有发生,但是随着时间的积累,这些疾病都是能够置人于死地的,比如高血压、胆固醇过高、糖尿病等等,虽然轻微的症状不足以置人于死地,但是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为了避免这样的生活情况,那在日常生活中就要合理控制自己的饮食结构,对自己的体重进行严格的要求,尽量使其保持在科学合理的范围内,比如,每天要摄入丰富的膳食纤维,在摄取足够能量和脂肪的同时,尽可能的摄取一定量的蔬菜瓜果,补充相应的维c,这样可以使我们身体所需要的元素得到有效的补充,还能进一步使我们身体素质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在国民素质提升的这个阶段内,控制我们的饮食结构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为了拥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状态,保持健康的体魄,首先就要对自己的饮食结构进行合理的控制,只有这样,自身的身体素质才能得到改善。

4.3 寻找自己适合的运动方式

运动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除了常见的跑步、跳绳、打羽毛球、足球、篮球等等之外,包括滑翔伞、越野自行车、卡丁车等等,这都是各种各样的运动方式但是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喜欢,每个人都适合,因此选对自己适合的运动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很多人由于生活工作的原因,白天很少有时间去拥有相应的锻炼时间,因此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晚上,可以根据自己对于运动方式的需求选取一些具有健身性的运动方式,比如,跟随健身教师一起做一些健身运动等等,这样不仅可以增加身体的柔韧性,使自己的身体得到有效的舒展,还能够有效缓解自己白天工作的压力,除此之外,与家人共同在公园慢跑,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增进亲子之间的情感,还能够使自己的肺活量得到一定情况的改善,对于个人家庭来说都是有一定的好处,因此,应在下班时间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

5 结论

综上所述,运动不但能够实现强身健体、开拓思维目的,还能够有效协调人们生活,确保国民心理状态处于正常水平,进而使其发扬自身个性、品质及气场。现阶段国民身体素质健康已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直接影响国家长期发展情况,并且由于运动能够切实做到防疾病,推动国民身体健康发展,所以其在当前受到体育行业与医疗行业双方面重视。运动可以在诸多层面上保障人们身体健康,有效预防各种疾病,是当前全面提升国民身体素质的主要途径。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应该重视运动对我们生活所带来的改变,对自己的膳食结构进行合理的控制,并且在工作之余全体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从而进一步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自身身体素质。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机体身体素质人体
人体冷知识(一)
针对性身体素质训练在标准舞技术中的应用
人体可笑堂
人体可笑堂
锻炼
新发现
饲粮锌在畜禽机体中的作用
柴油机机体常见损伤的检修
浅析12V240ZJB柴油机碾瓦烧轴
关于初中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探究